《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的读后感大全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是一本由曹乃云 编译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5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读后感(一):【他只会讲故事。这就足够了。】
这套丛书之中,我对德意志的了解属于较少范畴,同而是最有兴趣的。我大体想了一下,别的过度的故事或多或少都有听过些记得一些,而德意志的我是真没想到,所以抱着这种探索的兴趣,我翻开了这本书。
首先我想夸一下书封,真的太可爱了,很有设计性,我也很喜欢书封上的内容——“我们可以一起放牧,一起耕田种地,那样,日子虽然不如湖水下过得富足,可是我们毕竟看得到蓝天,看得到头顶上可爱的太阳。”
这本书中的故事,大部分都会让人有一种熟悉感,我想这是世界童话的共同性,不管中途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道理,最后都奔向一个大主题,我们一直在追求一种幸福美好的生活,王子公主不愁吃穿用度幸福平安,得到祝福,而带着恶念的人总会得到应有的代价。就像书中高频出现过“贪婪”,对应着“贫穷”,贪婪的人终究会受到惩罚,越贪婪越得不到想要的,而贫穷但善良的人们,也终究会收获财富和幸福。
这个主题永恒不变,也永不过时,放到任何一个国度的故事中,童话也好寓言也罢,我们都经常能看到这一点。我们或许也不需要太深入的去思考:“是不是在暗喻什么?是不是在借指什么?”只需要直接明了地看到它的核心表达,因为这是讲了一百万次的故事,经过口口相传,被一次次的改善精炼,这意味着它的思想一定是明确而直接的。当然也是被大众所喜欢的所要追求和表达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我依旧认为从一个如此故事中追求一个含义其实没有多大意义。这本书也改了我一个毛病,就是过往的我,总喜欢以“阅读理解”的方式去阅读,这本里改掉了,这算是一个颇为意外的收获,当你对一个国度的历史不了解的时候,确实没办法更深入地做一些分析。
不过当我翻开这本书认真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其中有许多故事我也曾通过,甚至是“耳熟”的级别,比如首篇《青蛙姑娘》的故事,三个王子为继承王位,而去完成国王提出的要求,三位之中只有小王子最为踏实与实事求是,在寻找目标的路上,遇到了能帮助他实现愿望的青蛙姑娘。
除了故事之外,我还想说一下,出版说明,它甚至比后文更加有意义,后文是“讲了一百万次的故事”的故事,而出版说明更像是要说明,为什么要再讲一次“讲了一百万次的故事”。
【他只会讲故事。这就足够了。】
故事的定义是什么,而故事又能给我们什么帮助,我想这应该留给每位读者自己去评价和判断。故事在没有多余的娱乐方式的年代,显得格外的可贵。放到今天,故事的概念正在被淡化或者是转化,成为了影视剧、短视频,而这些的本事——故事,却很少有人愿意认真涉及。我们似乎不再需要为我们口述故事的人了,因为通过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去看,可以更直观的感受故事,而不仅仅只是靠我们的想象。《讲了一百万次的故事》系列丛书,珍贵在于,把口头转化为文字的同时,为人类浩瀚的故事长河中做了一份备份保存。
讲了一百万次的故事,我们再加一个一。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读后感(二):童话的另一面
说到德国童话,第一印象,便是小时候经常看到的、听到的《格林童话》。 小红帽和她的外婆,睡美人和她的王子,灰姑娘和她的水晶鞋,还有青蛙王子、穿靴子的猫……那些关于巫师、城堡、魔法的童话,包含着千奇百怪的瑰丽想象,涌上心头。 而在这本《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中,让我看到了德国童话更多的模样。 扉页上,是一句十分清新的句子。 “我们可以一起放牧,一起耕田种地。那样,日子虽然不如湖水下过得富足,可是我们毕竟看得到蓝天,看得到头顶上可爱的太阳。” 这样的句子,放到今天,也依然适用,直指人心。 或许,过去阅读《格林童话》,城堡里的王子公主,魔法还有巫师都离我们太远,这也是为什么,在年纪渐长之后,渐渐不再阅读童话的原因。 但是,这句话却让人感受到了无比真切的代入感。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说:“我们可以一起放牧,一起耕田种地。那样,日子虽然不如现代生活过得富足,可是我们毕竟看得到蓝天,看得到头顶上可爱的太阳。” 这让我看到了童话的蓬勃的生命力与延伸到成人世界的无限可能。 相比其他国家的童话故事,德国的童话故事似乎显得更成熟。 虽然依然篇幅短小精悍,但是遣词造句,要精致细腻得多。 例如在《玫瑰公主》(书中名字如此,但事实上,内容与《睡美人》并无二致)这个故事中,描写城堡陷入睡意时,有这样一段话。 “睡魔蔓延开去,弥漫了整个宫殿。国王和王后刚从外面回来,踏进大厅便睡着了,宫殿里的一切都跟着睡了。马棚里的马匹、院子里的狗、屋顶的格子、墙上的苍蝇,甚至炉灶上的火焰也保持着原样睡着了。锅炉的馅饼停止了滋滋声。小厨工做错了事,厨师刚想去抓他的头发,手还伸在半空,人就睡着了。风也停了,宫殿前的树林连一片叶子也不动。” 这一段话,格局从大到小,总分结构,先总写,然后给出特写镜头一般细致的描摹。而特写镜头,不仅给了静物,还给了滋滋声的馅饼,在动作中的厨师。 戛然而止的那种猝然安静的感觉,一下子跃然纸上。 此外,德国的童话,也不完全是美好的。这也是和其他地区的童话所不同的一面。 在德国的童话中,王子和公主、相爱的人并非一定有美好的结局,而故事中的主角,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完人。 许多故事,甚至细思极恐。 在《阿格纳斯姑娘》这一个故事中,姑娘和小伙子的爱情被父辈阻挠,甚至,美丽的姑娘被父亲诬陷为妖女,被父亲越过公权力,直接利用私权推下河流处死。 这样的故事,读起来令人沉闷不已。 但从另一个角度想,或许,这样的故事能流传下来,便说明,人们对社会上可能存在的这种现象并未麻木,依然引以为戒。 这些故事,不仅是歌颂与记录,想象与装饰,更是一种反省。 也正是这样,所以这里面的故事有一些并不适合儿童阅读。 例如《放兔的牧童》,隐晦地包含着一些少儿不宜的内容。而且,结局也并非完满的,美好的。而是留着一个悬念。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样荒唐的事情仍将延续下去。 以及《玻璃山上的姑娘》,最后的结局,看似幽默,却细思之下,还有些可怕。 童话并非都适合儿童,因此,如果要给小孩子看的话,还需要多加辨别和甄选。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读后感(三):古老的德意志
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过程,总是在经历着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当我们最初睁开懵懂双眼探寻世界之际,正是一个又一个故事引领我们前进,故事所带来的启蒙作用,对我们人生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这么说,人类天生需要故事。 另一个需要说明的就是,从很大程度上看,不仅仅是听故事的人可以从中获益,讲故事的人更是在不断讲述的过程中推陈出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故事也在每个时代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故事也在不断变换更新之中,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摧残的明珠。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系列图书,就是将这些来自各个国家地区,流传久远的故事汇集在一起,这些故事之中,有的是人们耳熟能详从小就听长辈讲过的故事,有的是从未听闻,成年之后看亦觉得十分有趣。不管是哪种,说这些故事讲了100万次,一点都不为过,这些故事包罗万象,来自人类遥远童年,传承着人类数千年的智慧与想象力,如果你对生活缺乏热爱,不妨在忙碌的工作之中抽出时间,一起步入童话故事的世界。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可以算得上是一件一书珍品,它不仅仅记录了这些古老的故事,也为从事德意志文化、历史、艺术等等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古老历史的大门也为此敞开。 本书有着时空大、区域光、选材多样等特点,其中包含了甚至是阿尔卑斯山区的民间故事,全书共包含了九十四个古老故事,同时,这些可以说是来自不同时代的故事,显示出了浓烈的时代痕迹,使读者领略着不同时代的时代风貌,它们来自不同地区,山川、草原、平地、沼泽,花草树木养育着每一个故事,而国王、王后、王子、公主这些童话故事中经典的角色,在人类故事的舞台上进行着精彩的表演。 德意志民族的勤劳智慧,他们独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德意志灿烂辉煌的文化,都可以在书中细细品味。 本书中精选的故事,很多故事不仅仅是想象力的体现,带领读者走入童话世界,更传授着人类智慧,处事哲理,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养小鸡的人》。故事一开始就埋下了层层悬念,国王想去七星国求婚,可是路上有大片森林和食人国的阻拦,于是国王放弃了。而王子也萌生了去七星国娶公主的想法,王子不辞辛苦,一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来到了七星国,而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表明自己的意图,他隐姓埋名,成为了一个养小鸡的仆人,他并未提出怨言,反而认真的干起来最简单的工作,他也因为出色的工作被国王看重。后来,公主遇到危险,王子化装成一个武士,用自己的武力,三次杀掉巨龙,将公主从恶魔口中救下来。此后,国王为了感谢这个武士,反复寻找,最终找到了这个养小鸡的仆人,认定他就是那个勇士,而此时,王子也跟换着装,承认了自己的身份,最终和公主沉浸在无限的幸福之中。 本书就是由这样的一个个简短却又精彩的故事组成,这些古老的故事,或许现在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但这并不是说故事不好,而是每一个故事的诞生都离不开它诞生时的社会环境,因此如今理解起来或许有点困难。故事的核心是不会变的,毕竟故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愿你我,原孩子能在故事之中,收获成长的力量。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读后感(四):所有人都能读的故事
当我拿到这一系列的书的时候,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这是一套精装版的书,这一本是蓝色的德意志。书的封面简洁,可爱,让我非常有冲动的想去读一读其中的故事。
德意志民族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通过部落的融合以及战争,最后成为了德国的这一个国家。在我们的印象中德国形象,似乎和足球,啤酒离不开。并且德国也出过非常多的艺术家,门德尔松,歌德,贝多芬等。在这个国度里,我们也能看到很多欧洲的代表建筑,但是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究竟是什么呢?我觉得能代表一个国家是这个国家的历史。 历史中往往夹杂着很多故事。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给我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很多故事都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而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性,也能了解到一个民族的特色。每一个民族都有每一个民族流传下来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也能展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 在这本故事书中,集合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关于历史文化艺术,各种各样的故事都有。整本书一共有94个古老的民间故事。在我看来这些故事都非常有趣,在故事里,我们能看到德意志的一些时代风貌,也能感受到故事里想要传达出来的人文美德。每一个故事都让我觉得非常的形象生动。在阅读的过程中也非常有乐趣。 请不要以为这是一本给孩子读的书。其实这本书是适合所有年龄的人。每一篇故事都在宣扬人间的一种美德。就如同开篇的第1个故事,《青蛙姑娘》,同样的三个兄弟,出发去完成国王给他们的任务。而只有弟弟孤身一人选择了一条潮湿而泥泞的道路,就是因为他不惧艰险,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得他遇到了变成青蛙的水芹姑娘,最后完成了他的心愿,也是公主和姑娘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金鸭子》这一篇故事,类似于小时候听过的金斧子,银斧子的故事,因为小儿子愿意施舍给老婆婆一些食物,所以老婆婆变回了女巫,送给了他一只金鸭子,而金鸭子又帮助他带来了很多人,最后赢得了公主,继承了王位。这些故事看似像童话一般,但实际上,在这两个故事中我们都看到,不用再做合适的时候,都要抱有一颗善良的心,愿你吃苦耐劳,愿意施舍他人,或许正因为如此,最后他们都得到了美满的结局。 为什么这本书命名为《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呢?而不是读了100万次的故事,因为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故事都是口口相传的,并不一定有文字的记载。而这些民间的故事,通过一代一代的传承,成为现在的这些故事。或许在上千年中,它们被讲述了不仅仅100万字。 作为家长,我可以给孩子读这样的故事,我也可以自己来阅读这些故事。读完这些故事,我也可以自己进行思考,故事中发生的事情,或许带有神话色彩,但可以从中获取到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以及故事里想要表达出的美德! 我非常喜欢这样的一个故事,它是童话,是故事,也是历史。民间的才是真正能反应一个民族的精神的故事。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拿起这本书,开始读一读这个故事,或许你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获得与众不同的能量!这就是故事带给我们的力量!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读后感(五):会讲故事就够啦
扉页中出现的第三位拉比不知道火堆、祈祷文,甚至是地点;他只会讲故事,而这就足够避免厄运了。以成年人的视角来看,这个故事简直是不知所谓,什么时候规避风险是靠会讲故事呢?
这本 德意志 篇的故事在我读到P128页之前隐隐觉得和《格林童话》有很多相似的部分,例如《玫瑰姑娘》就是《睡美人》的故事,Okk,孤陋寡闻的我百度了之后才发现格林兄弟就是德国人呀,嗐!被自己蠢哭了,于是带着成人的眼光重新阅读我童年时的回忆时才发现,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思维模式,从故事中的收获也是大相径庭。幼时的我不过是读出了一种“政治正确”,王子和公主就应该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女巫、恶皇后/继母都将是“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接受“天降正义”。唯一不是happy ending 的故事也是安徒生童话里的《海的女儿》,不过这不是同一本书里的内容。由此可见,德意志民族在讲故事的时候倾注的更多的是“爱与希望”,对生活的期许是“不辜负他人,必将不辜负自己”,是一种“与人为善,必然善以待己”的相互守恒原则,或许也是对人性的美好期盼。
如同儒家的“性本善”“性本恶”对立理论一样,有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故事描绘的善与正义终会带来的希望与爱,常常与现实是背道而驰,作为成人视角来读,总感觉有些淡淡的讽刺意味。就像《绿苍蝇》里有多少人会和鞋匠、屠夫一般在陌生人询问到“珍之重之”的东西时闭口不言,糊弄过去;又有多少人会和笨蛋汉斯一样傻傻的全盘托出呢?可能小的时候感慨着“诚实才能带来好运”或者“傻人有傻福”,但扪心自问现在的我,假使有着“能取公主的信物”,触手可得的权势地位、金钱财富统统都在那小小的“篮子”里,一个不知根底的陌生人突兀的问询“篮子”,第一时间必定是怀璧其罪的敏感,紧接着的便是恐慌、紧张,害怕“篮子”最终被他人夺走,只能胡言乱语,企图蒙混过关,这我觉得是完全正常的操作。
不同的年龄读同一个故事,感悟也是完全不同,我想等我白发苍苍再读时或许又会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理解。同样的故事品味不同的哲理,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故事在时间的漫漫长河里从未停止过它的脚步,或许传递的过程中偶有残缺,但也会被想象赋予新的人物、情节,丰满的同时夹杂着讲故事的人对故事新层次的解读,只要有人的存在,故事便生生不息。故事,既是载体也是信息本身。是想象力与现实结合的产物,也是想象力的源泉;于能听会读始,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成长,启蒙着懵懂,不经意间通过故事的形式塑造我们最初的认知。
但故事也有它的时代局限性,每个故事或多或少都是带有它起源时期的现实特色、民俗风情、甚至是作者本人浓厚的个人思想色彩,或许以现代的我们的视角来看是其内容是完全错误,与现在的主流思想大相径庭,那在我们将给孩子听的时候就要注意合理删选或是作为反面教材详解。故事存在即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能让后人了解那个时代不同的思想特征。文化多元性、思想多样化,不同时代思想的碰撞更是精妙绝伦,助于灵感火花的迸发。
不管怎样,平平无奇会讲故事就够了,数千年的文化都含蓄的藏在其中啦!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读后感(六):倔强的民族 童话的王国
说德国,我还是更喜欢叫它德意志,“德意志”来源于古德语,意为“人民”,但是从这个音译词里,我似乎看到了德国人民的意志力,有股不屈不挠的劲儿。
德意志故事没少听过,著名的童话故事家格林兄弟就来自德国(德意志),这次在《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又能好好地阅览了一番德意志的故事。
德意志人用好听点说是不屈不挠,用不好听点说是比较死板。世界上很多人都认为德国人做事太讲究一板一眼,但是又不得不佩服他们做事的规则和风格,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德国的制造业,从中可见德意志人的勇于创新、锲而不舍的精神,那么,德意志的故事是不是也能透露着德意志人的这种精神呢?
01 脍炙人口的故事里透露着人性的倔强
德意志的民间故事、童话故事里动不动都是有经年累月的坚持。例如:
《农民熊皮的故事》里,农民穿着熊皮辛苦服役七年,终于获得了他要的幸福生活。
《伯爵和他的三个女儿》伯爵的大女儿乌尔费特在磨难的树林里度过了二十一年。
《打谷的妖魔》里给老财主干活的长工干了很多年活以后,才获得了吝啬财主全部的收成,成了一个富裕的人。
……故事里的每个角色最后过上好日子,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磨难的,能坚持下去的人才会有圆满的结果。
故事里透露的关于时间的数据,和情节的安排,让人明白,只有坚持才有收获,也从中深深地体会到德意志人骨子里的锲而不舍。
02 历久弥新的故事 ,经久不衰的传唱
读过格林童话故事的人,对《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里大多数的故事都不会陌生。《不来梅的乐师》、《渔夫和他的妻子》、《会唱歌的骨头》、《玫瑰姑娘》、……读着这些故事都能想起童年读格林童话的情景。
会羡慕童话故事里那些公主的经历,有一些紧张刺激的经历,但是最后又能收获幸福。但是童话永远只是童话,童话里的公主命运掌握在王子的手中,现实里的姑娘应该把命运交给自己。
那些历久弥新的故事,经久传唱着,唱着是过往人们对幸福的诠释,但是现代人有对幸福新的理解。读着经典的童话故事,教孩子的不是去跟风,不是去羡慕,而是从中领悟道理,勇敢地做自己。
不管是公主还是平凡的姑娘,她们的命运看起来是掌握在别人的手中,但事实上,是因为她们本身的善良、智慧与勇气,所以最终能收获美满。
故事没有刻意遮掩丑恶,世间所有的好的坏的,都让孩子在故事里去知晓、去过滤,最后留下精华。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读后感(七):相信美好,向往善良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收录了德国著名故事(童话)94则,是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源泉,以文字承载历史,以文字彰显民族性,不仅唤起了读者对于真善美的坚守与向往,而且展现了日尔曼民族深切的人文关怀与终极信仰。 《青蛙姑娘》是与其说是如何选择王位继承人,不如说是美女爱王子。作为竞争对手,老大、老二虽然在一开始就占有优势,让老三无计可施,但是青蛙姑娘却情有独钟,想方设法帮助老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无论是以布穿过戒指,还是核桃里藏着小狗,还是寻求一位仙女,在看上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前,老三却有惊无险地完成。情节是如此简单,以至省略了所有的前因后果,使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突如其来、莫名其妙。
《金鸭子》开篇设计与《青蛙王子》某种程度是相似的,老大、老二作为配角,在出行中不听从老母亲的劝说,贪图一个人的利益,没有学会分享,以至得到了魔法的阻碍,而老三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由于乐于助人,所以得到了美好的祝福,得到了金鸭子。也许,这是德国人特有的幽默,老大老二总是不中用的,只有老三虽然年纪小,但是见识大,同时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是必不可少的品质,因为自己很弱小很无助,但如果由于机缘巧合,就要在自己力有所及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 《不来梅的乐师》中的主人公都是家禽,拟人化地与强盗进行斗争,行动之前他们互不相识,只是有了共同点——衰老。其实,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有衰老的一天,但衰老并不意味着一无是处,故事中的它们汇合之后表现的勇敢与聪明,足以让强盗闻风而逃,寓义是浅显的,要做自己的主人,就不能自我设限,要形成巨大的合力,就不能各自为战。尽管是以衰老为主题词,在字里行间列举了若干“衰老”的词句,但综合之后,衰老的它们有的只是别人眼中的“衰老”,而非自我心目中的“衰老”。
《两个冤家国王》从题目分析,故事的主角应该是国王,但是国王更多地成为背景,善良国王的王子(儿子)才是真正的主角,由于心肠狠毒的魔法师要置王子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设置了骑马的考验,虽然许之以女婿,但不过是障眼法,但是耐不住“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在公主的帮助下,王子化险为夷,有惊无险,终于让邪恶国王得到了应有的待遇。或许,在德意志历史上,分裂状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总是有利益冲突的,故事不过是将现实中的对立与仇恨转换成童话般的语言,最终的诉求仍然是和平降临。 《一粒大麦换到了一个国王》所设计的情节是出乎意料的,傻乎乎的孩子被东家所骗,七年的工钱换来的只是一粒大麦,但是他在出行的路上,大麦转化成公鸡,公鸡转化为马,马“背上”了三位姑娘,升级的速度与质量有且只有在童话中实现,寄托了平凡人对于卑微的弱者同情与理解,希望在神灵的暗示下他因为自己良好品性而获得超额、圆满的回报。不过,从大麦到国王,是一个惊人的跨越,也许那位傻孩子一开始也没有树立如此远大、如此缥缈的理想,但是只能不自觉地让好运加持,获得了美满幸福的爱情,成为国王只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或者说是“顺手牵羊”“水到渠成”。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读后感(八):国王生不出儿子,公主找不到丈夫
“先生,我曾经丢了一把钥匙。后来有人让我重新配了一把。今天,我又找到了那把旧的。您说我该使用哪一把?”
“应该使用旧的,原配的钥匙会更加默契。”
于是,失散的爱人成功在一起了。
若干年之后,面对童话故事,我一定会想起小学时得到的第一本童话故事——《格林童话》。当时,村里还没有水泥房子和水泥路,雨水落下来的声音都更柔软。我尚清澈的眼睛还喜欢阅读童话故事。
我从什么时候失去阅读童话故事的能力了,不再相信有公主被恶龙绑架,也不相信我能跨上白马。
我们不能一直保持童孩般的天真,因为这不足以对抗世界的恶意;但我们仍要阅读童话,并且相信诚信、善良、勤劳等基本的美德能给我们带来好运,并以此教导我们的孩子。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不敢说有被讲过100万次,但至少流传过几百年。因为里面的故事有些开头重合,有些结尾重合,有些台词重合。这些都是在人们一次次口耳相传之后产生的变形、分裂和再创作。有的故事比如《灰公主》和《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十分相似,还有需要亲吻才能苏醒的公主,像极了《睡美人》。这些在欧洲广泛流传的故事,散落于各个国家,生根发芽出现新的版本,如果第一次看会感到非常新奇。
“我们可以一起放牧,一起耕田种地。那样日子虽然不如湖水下过得富足,可是我们毕竟看得到蓝天,看得到头顶上可爱的太阳。”
封面这句写在封面上的话,是引用书中一位主人公的话,这句话也成为了贯穿整本书的重要思想——贪念必将导致恶果。无论是渔夫放了变成比目鱼的王子,然后被其妻子不断逼着想王子索要权利和财物最终导致一无所有的《渔夫和他的妻子》,还是不要工钱,只要年底给地主一巴掌的《小长工戈特里帕》。书中许多故事都在教导读者,做人不要太贪婪。
除此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有点好玩了,甚至有点好像。只要书中人物叫主人公不去做某事,不去某个地方,那么主人公就必定去做某事,去某个地方。这个规律甚至比老巫婆的魔法还要灵验。
扉页的小故事除了故事本身,故事背景也有点意思。与中国古代不同的是,古代德意志(甚至都不能加德国,还没统一)国王还是贵族往往没有像中国那么大的权力,加上欧洲从古希腊开始就有遵守契约的习俗。所以在大多数时候,国王答应把公主嫁给某人,尽管有时候国王后悔了可以出各种主意刁难未来驸马,但总该还是要履行诺言的。国家太小,哪怕是国王出去打猎也只能带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还常常迷路碰到妖怪。有时候,光是从文字中感受这种异国他乡的气氛就是一种享受了。
王子、公主,国王、宝库,都在合上书的一瞬间被关在了那个世界。我亲爱的少年啊,你要拿起宝剑,跨上骏马去闯荡啊。屠龙少年有一天变成恶龙,那是多么令人心伤的事啊。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读后感(九):岁月流逝,文化宝藏中潜藏的民族精神长存——德意志
还记得灯火之下的慵懒吗?没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期待的夜晚是乏味的,在记忆力几乎都无法容下他的一角,孩子天生就喜欢故事,而大人似乎也天生就擅长讲故事,所以在那些最美好的夜晚里面,我么追寻过许多代代相传、耳熟能详的事情,故事往往都是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然后再一代代大人的口中不断丰盈与流传,再在逐渐长大的孩子口中渐渐延续到了时间的尽头。我阅读的《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这本书,则是来自往昔,来自人类的童年的故事,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读者,我们很难确信我们一定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喜悦的那些故事,但是在德国的历史与岁月的变迁中,我们却还是愿意去寻找宝藏,因为,在那里,的确有了我们应该想要去寻找的宝库。
德意志篇里收录的故事是从善良的人类开始,有些故事是已经传承了千百年,甚至更久远,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只有语言温暖的时代。像《青蛙姑娘》,与中国民间传说的《田螺姑娘》不太一样,和西方经典的《莴苣姑娘》《拇指姑娘》也不太一致,这个故事更有点现实意义,这里讲的故事的主人公是女子,而是是美女爱上男子的故事,开始的时候市三兄弟接到了母亲的任务,要用一捆亚麻交给自己的未婚妻去织布,而这时青蛙出现了,帮助最小的三弟完成了任务,然后青蛙变成了一个美女,而善良与感恩也让三儿子知道了,情比金坚才是世界上最难得的。原来呀,这只青蛙竟然是魅力的公主,而故事也是一样的,公主被魔咒困住了,只有获得真爱才可以挣脱魔咒。经典的故事考验让人们感叹,原来人们对美好的爱情的想象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渴求可以地获得最好的归宿。
《金鸭子》也是一样的故事哦,和上面的《青蛙姑娘》差不多了,只不过这里的人性更直接封复杂了一点,老大老二始终是贪婪而不知足的,太多的渴求与欲望让他们开始迷失了自己的,但是老三的善良让他在魔法的考验中通过了,对弱者的同情,对智者的钦羡,这些都是让本来弱小的小儿子可以获得最终成功的原因。德国人的幽默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看到,也许只有你愿意自己去好好认真的对待生活,才有可能让生活拥有你自己想要的样子。而假如你一开始就打算达成目的,也许生活就智慧跟你开一个大大的玩笑。这样的故事在德国童话里非常常见,特别有意义。
从整个故事情节看吧,我们会发现,德意志这个民族总是不太一样的,即使是讲童话故事,想这种《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里 经典的几个故事,比如带入魔法的《一粒大麦换到了一个国王》即使是神奇,也依然有合理的逻辑和严谨的故事过程,他们在这里讲述的美好其实更来源于生活,从故事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读到这个民族的独特之处,但是从人心的角度出发,却可以阅读到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应该拥有的美好品质,这的确是很难得的一本书了。
附上几张插图吧,愿你喜欢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读后感(十):德意志——童话故事的天堂
推开世界经典童话的大门,走进奇幻瑰丽的童话世界,这里飞翔着奇思妙想,上演着惊奇冒险,流淌着纯净美好……世界经典童话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温馨、欢乐和启迪,更多的是思考和悠远的人生体味。
最近连续看了三本《讲了100万次的故事》系列,这本《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是我看的这三本中最有特点的一本,如作者后记所言,这部作品的的特点是:时空大,区域广,选题多样。这些故事所涉及的区域极其广阔,所涉及的人物形象也非常生动有趣,看的过程中可以让人感受过来自大自然的奇特以及各种人物的精彩表演。
其它两本因为是单纯的讲述的是一个国家口口相传至今的故事,自然比不上这本由三个国家从事德意志文化、历史、艺术和哲学研究的学者们提供的这份可信而又丰富的故事材料,让我们可以推开这扇古老的窗,重现古老的德意志故事。
童话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年》等,每个人手中都会有一本来自欧洲的经典童话书,这些都是陪伴了很多人童年的经典童话故事。
来自德国的《格林童话》它的出现丰富了德国民间故事,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整个欧洲在文学方面也受到格林童话的影响,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揭示了德国在浪漫主义时期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心理变化。
格林兄弟作为民间童话的引领者使得童话迅速在德国发展,格林童话的出现正是德意志混乱不堪的时候,能够在德国浪漫主义盛行时期诞生如此具有浪漫色彩的人和作品,不免让人大吃一惊。
而在欧洲童话中最具争议的也非《格林童话》莫属了,众多网友传得神乎其神的黑色格林童话让人看了之后实在是辣眼睛,什么《小红帽》是一场······(不能说),《白雪公主》是不能看的小故事,辣眼睛毁三观的评论铺天盖地,原因是当时的欧洲的认为孩子是邪恶的,必须用极端的方式灌输他们的思想。
事实上德国本土根本就没有今天所谓的原版格林童话,在“原版格林童话”在网上特别风靡的那几年,德国著名的格林童话研究学者海因茨雷勒克就明确回答过这个问题,1812、1815年最初出版的就是格林童话的原版,如果再往前追溯的话,就是格林兄弟寄给他们老师的手稿,里面包含《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等7个故事,虽然故事情节与我们看到的还有些出入,比如说我们熟知的白雪公主,最初的版本皇后本就是白雪公主的生母,后来在为人们无法接受生母如此的歹毒而改成了继母,绝对不是网友们所说的黑色童话。
都说欧洲是童话故事的天堂,德国慕尼黑的新天鹅堡,一听名字就知道是童话故事的天堂。那为何要叫天鹅堡呢?天鹅堡名字来源于中世纪,关于天鹅骑士的传说,这座白色的经常云山雾笼的建筑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新天鹅城堡的对面就是国王童年的夏宫,旧天鹅岩城堡,那高山平原大湖塑造了年轻国王那浪漫和童话色彩性格,在这座浅黄色的旧天鹅岩王宫内孕育对面浪漫童话的新殿。
德意志大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德意志民族勤劳智慧,富于创造和开拓的精神。我们可以借助《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聆听德意志民族的心声,浏览和赞美辉煌灿烂的德意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