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生水》的观后感大全
《天一生水》是一部由黄磊执导,黄磊 / 马伊琍 / 范冰冰主演的一部传记 / 历史 / 爱情 / 古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一生水》观后感(一):什么玩意儿
啥独白啊 明妮一日又一日的等待着我的出现 我一日又一日等待着济红的出现 然后就错过了 什么玩意儿??装啥呢,知道她在等你还突然不留信儿跑去当兵?有毒吧,为了当个文艺男做些无脑行为,我真是要吐了!!什么玩意儿?打仗呢把人一个丢上海等你,你脸真大,渣男!!自恋狂!!有病!!整电视剧就一首歌陪来陪去,衬托黄磊的文艺吗,呕呕呕呕!!
《天一生水》观后感(二):天一阁
整部剧散发浓郁的书卷气,出于对黄磊的喜欢,看了这部电视剧,真的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从这部剧可以看到黄磊在导演道路上的成长,不管是剧本本身,还是人物关系的刻画,明显都成熟许多。
这部电视剧是有些伤感的,但那种伤感是清新的,淡淡的,有韵味的,在这种剧中,伤感是必须的,因为那是一种基调。但是又不做作。
我最感动的一幕是叔涵在废墟中找到那只口琴......
《天一生水》观后感(三):如果,时间里没有如果
有河流过,有人经过, 剩下你还有我 有个故事 什么故事 有过你我,曾经有, 很多很多 沉默的云朵,沉默的云朵 沉默都也曾风平浪静心里的角落 可惜的是 已经有太多 记忆里 只有如果
有河流过,有人经过, 不是你也不是我 该怎么说 比较能接受 镜子里,我的宽容 沉默的云朵 是沉默的云朵 沉默都也曾风平浪静心里的角落 可惜的是 可惜的是 来不及结果 时间里 没有如果 有雨飘落,有人经过 不是你也不是我 该怎么说 比较能接受 故事里故事里你我错过 沉默的云朵也就沉默的云朵 沉默都也曾风平浪静心里的角落 可惜的是 可惜的是 来不及结果 时间里没有如果
《天一生水》观后感(四):书就是人啊
这部戏真的很不错,在我看来,虽然我有看到说基本是作者自己凭空想象的人物,但是理念是对的,而且其中浓浓的文化感,很容易感染人
看完戏仍能记得范榛对儿子说的“书就是人啊,写的人读的人还有藏的人。”
很想知道如今浮躁社会的中国谁还在为那种文化的传承而痴迷和坚守。书中和戏中的风雅如今还能找到吗。
喜欢范榛和老朋友林正公在一起吟对梁园吟,喜欢叔涵和仲琪一起念诵神童诗,喜欢戏里天一阁上的桃花源记,喜欢那一句的空城计,喜欢戏里常常提起的天一阁的历史。
我觉得这戏说的是天一阁,其实是说一种文化的魅力,这种东西有的时候你会离弃他隔绝他,但他就像留在中国人的血脉里一样,永远牵连牵挂。
《天一生水》观后感(五):黄磊的艺术电视剧
本来是盼望了许久,却因为种种原因只看了几个片段和简介。看片头曲《如果》会不知不觉有种想哭的冲动。想到了成长,想到了年华逝去往事如烟,曾经的如果,家族的传承、文化的传承。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真的愿意把自己一生的事业都奉献给文化的传承。......又是如果......
黄磊这部作品的故事性强了很多,服装、音乐、场景都很精致,主演方面也可谓是星光璀璨了,可不知为什么似乎没有红起来。今天电视台重播,看了几段,觉得节奏上没有《夜半歌声》那么拖沓,特喜欢里面那些欲言又止的留白,很有感觉,像是外形古朴的香炉里缓缓升起的一缕香,萦绕着久久不散。用这种节奏来拍摄这样题材的电视剧再合适不过了,当我脚步停下来的时候会很愿意或者说才能够更好的品味它吧。
《天一生水》观后感(六):天一
黄磊是那种我很喜欢的演员,低调内敛,看他电影电视就像上学那会听朴树唱歌一样,干净的自然,没有一点矫揉之感。
这部电视剧其实很老了,第一次看应该还是初中或者高中的时候,现在有时间又重新翻出来看下,没记错的话那时应该是第一次看到马伊琍,笑容能印进人心那种,一直都觉得,长发的女人很多,但短发女人是需要气场或者甜美脸庞才可以驾驭的了的。
看《人间四月天》,让我翻出民国历史的书来看那段历史,还有好多徐志摩林徽因的书,看《似水年华》,让我一直都想去乌镇走走,所以08年第一次来杭州就去了乌镇,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很好,尽管三白酒没有那么好喝,但是还是让我有了满足感。《天一生水》更是适合我的口味,文化,历史,爱情,一个都没有少,也许历史真的不是这样,但是我更倾向于历史真的这样,所以,宁波,一定要去走走,看看天一阁。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为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读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亦善其身。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有名闻富贵,无事散神仙。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欲把亲恩报,亲恩即是天。古来多孝子,勉力学前贤。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天一生水》观后感(七):十年前遗留下来的功课
大概记得刚上大学。特别喜欢去图书馆找书看。看到“天一生水”四个字就取下借了回去。或许因为内心一直是内向忧郁的。所以看得很投入哭了。后来下载了电视剧发现比不了书的细腻。十分乏味看不下去。这突然看到说范冰冰有演过就想起看一遍。不管一些细节的漏洞如何。画面背景对年代的刻画很诚心。母亲的三寸金莲都有给到特写。比起现在满满现代感的古装民国剧。我真以为自己跟着叔涵去过了一遍他的一生。这么多年过去了。有十年多吧。每一幕都还能想起读小说时候的心情。而且每个人的演技都很自然地把我带进那个情绪中去。又是哭了好几回。估计也有配乐的带动作用。那种和现在你用我用大家用的配乐不一样的专属背景乐。一响起就情不自禁地上了情绪。范冰冰在火烧造纸坊对失去李懈而扑过去捶打耿乐。悲恸至极的画面也真的让我相信她就是韵漣。不是演戏。这也让我再一次确认范冰冰有演技。戏里的父亲母亲大哥大嫂甚至每一个人都有一种生活态度让人动容。而看完了电视剧才发现这是一部讲述一个男性从男孩到男人的成长历程。带着书香气的稚嫩与成熟。黄磊的眼睛表达的情感戏真是太好看了。但是我始终给不了马伊琍高分。可能有些地方稍显夸张的缘故。相较之下。我还是特别喜欢耿乐的少卿。说不清哪里就让我着迷了。可能我就是喜欢儒雅气质的男人。再加上迷茫无助的小眼神。小眼睛比大眼睛还有吸引力。不管怎样。我还是圆满的刷完了这一部曾经让我成长的小说电视剧。我仍旧希望自己也能等到那个喜欢我敢喜欢一辈子的人。
《天一生水》观后感(八):天一生水 水生万物
天一生水 水生万物
舒舒服服的过了一个周末,期间去了一趟军博,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随着年岁渐长有了愈加深入的体会,人是被塑造的,小时候历史课本里读到的故事,在工作多年之后,却有了更入心的理解。抗美援朝主题展中,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些当年的战士,现在的照片。七十张人像,大多是1920+的生月,现在都已经是九十岁的老人。其中有一位老战士说的那句:现在活着的每一天,都要为当年战死他乡的战友而好好的珍惜。也是我们缅怀先烈最重要的意义。当年抛头洒血的,甚至有许多都还是少年的年纪,如果生命真的有轮回存在,今天的中国,应该是你们从未预想到的。常常回望历史吧,在那些其实离我们并不算太远的历史里,有我们今天最需要去珍视的东西。其实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珍惜真的应该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主题。愿烈士英灵永佑祖国,愿当世之人始终铭记。
也是恰到好处的,在这个周末看完了《天一生水》,黄磊老师2005年的编剧导演作品。
我一直没有办法在当下的各种流量题材影视作品中得到共情,我总觉得架空的东西对现实生活没有什么意义,随着渐渐步入中年,对于历史 战争 灾难 科幻以及现实主义题材有了明确的偏好。我觉得文艺作品带给我的,是在我有限的个体生活经验之外的,共情与思考。一部好的作品,将一种场景呈现在我眼前,如果我相信它,那就是一种沉浸式的个体体验。从2003年的《似水年华》,到2005年的《天一生水》。如果说《似水年华》更多的是一份对于过往青春和所拥有过的爱的纪念,那通过《天一生水》,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更为宏大的情感表述。这里面包含着成长 爱恨 家国,和更为抽象却真真切切存在于我们人生当中的,信仰。就像剧中所言“天一阁是天下读书人的信仰”。也许就像剧中叔涵一样,我们的生命都是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后,逐渐变得清晰而厚重。
剧中的人物设置,叔涵这个角色,是矛盾冲突的中心点,但也是乱世中天一阁的依靠;大哥范伯清,软弱而怯懦,但他找的妻子真心好;孙莉姐姐饰演的大嫂姜敏怡,我觉得在伯清入狱(入院即入狱)的那段期间与陆老板之间的情感,演绎的情真意切也足够克制,最动人的部分在于当她和伯清在一起时,跟与小陆在一起时呈现出来的完全是两种状态,应了那句话—对手真的很重要。
剧中叔涵的情感,我自己认为充分的体现了这个人物的自私,但确是实实在在的人性。在他的三段情感中,他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把自己放在了优先级的上位,当伯清问他“你爱若云吗”,他的回答是“可能爱吧,我也不知道”。道尽了人性的实相。其实更爱自己就是人的本性,说起来并无可厚非,只是,那些把他放在优先级的上位的,若云和明妮两位女性角色,客观说也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只是 爱这个虚无而又确实的东西,有时候真的会让人不清醒。用中年视角来看,还是自己最重要。所以人生在世,各凭选择,彼此祝福就好~
敏怡呢,自己看上了范伯清,从黑帮大小姐到操持着一个逐渐衰败的大家,她本身的性格让她一辈子活得痛快,唯一是在中年里(按照时间轴我估计应该是三十初头的岁数,但在那个年代却是个人生基本面已定的局面)遇到的小陆。在伯清要回来前的那段戏,以及小陆从南方回来看到伯清已归的场景,转身上桥,敏怡在桥上对他说的那句:以前...小陆回的那句:我懂。以及,当时的夕阳。我觉得,这真的是属于我们中年人的,遗憾 克制,以及对自己的生活所肩负的责任。非常动人。
我非常喜欢敏怡这个人物,喜欢她身上的那种,怎么说,大气。一生只爱一人这种事,我个人觉得是小概率的。人一生的不同阶段会有很多际遇,在和时间空间互相作用 经年累月的相互塑造中,不只爱一人(或者说爱还不及的那种吸引 倾慕和动情)简直就是一种必然(要不就不会用法律/契约来约束恋爱关系了),那这里面最紧要的,就是在于你的选择。“我喜欢你 但我已经有佩蓉了”。这句话是我一直推崇的,也是为什么我始终认为人生中重大的选择不要过早作出的缘故。责任这个东西,放在更长的维度中,是比情感稳固(当然我说的是对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所以在相对成熟的阶段再做出选择(多见世面 经历人事 从而了解自己 接收现实),但在选择了之后,就要信任 忠诚 护持这个选择,这是人和动物的区分(当然这么说对动物不公平 人在很多维度比动物真的差得远)。不过太清醒又容易走向另一个面,然而这就是人生永恒的悖论,哈哈哈哈哈~
后来在敏怡又陪伴了伯清十年之后,他终于走了(说这句话感觉自己也是有点过分呀...),小陆和敏怡一起生活,真的很圆满。以及,真的GET到了陆毅的帅~然后孙莉姐姐真的是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气质,在我有限的认知里面是唯一的存在,是一种 清丽,特别是在剧中和范冰冰放在一起。范姐姐是那种过目不忘勾人的媚(也是通过这部剧GET到了范姐姐是真的美),而我莉姐,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美,是一种兀自的清丽,真的只这一个。
然后说回到黄磊。二十二年过去了,在我喜欢他的这二十二年中,我们所在的社会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可每每回到当年的我想我是海似水年华黄磊时间十七楼的幻想天一生水当中,我就好像又从所身处的这个现下中抽离了出来。之前他在采访中说过的“我觉得我们必须要随波逐流,但要保持清醒的随波逐流”(大意)。这几年他的作品,麻烦家族是他自己拍的电影,深夜食堂口碑不行但我喜欢,熟悉的 黄磊的气质仍在当中流淌,向往的生活更像是让我这样的“前文艺青年”清醒的面对中年的偶像范本,而黄小厨则是试水商业社会利用晕轮效应的前端产品。但当我回到那些他自己的语境当中去,还是能够清清楚楚的接收到他所传递的东西。那是他最本真的表达。此去经年 历久弥新。
想想现在会去看这类型作品的,会是怎样的人物画像呢?我猜大致就是我这样的人吧,在自我的层面已经在十余年间获得了生活基本面的稳定(当然只是我这样的普通人),在本我的层面虽然依旧我行我素但是会清醒的开始随波逐流并且开始享受随波逐流,在超我的层面却仍旧怀揣着青春年少时炽热的理想 秉持着自己朴素的基本信念。少时偶像已近半百,而我也渐入中年。曾经有过的年少迷茫和犹如困兽般的努力想要去寻找的那个答案,来到如今,已经成为了对自身的接纳和对现实生活的接受,只是喜欢在独属于自己的情境中仍会时不时惦记惦记那些关于理想的遗憾。它们是否能够实现尚未可知,不过眼前的日子也已经有七八十分了,如果说往上走走,也就走了,没走,也算是还可以了。可能中年人的平静,的确是从认命开始吧。
剧终,叔涵又结婚了,育有两儿一女。看,这就是现实中的人所会做出的现实选择。什么爱不爱的,有时候是太形而上的。“孤独而不寂寞的走完了这一生”,我估计这也是我以后的剧终(当然也有可能不是的 ,谁知道呢~)。都挺好的。
以上 谨此纪念《天一生水》带给我的感动
希望来年能够去看看那里 你心里的天一阁
2020年12月14日 于北京
《天一生水》观后感(九):天一生水 水生万物
天一生水 水生万物
舒舒服服的过了一个周末,期间去了一趟军博,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随着年岁渐长有了愈加深入的体会,人是被塑造的,小时候历史课本里读到的故事,在工作多年之后,却有了更入心的理解。抗美援朝主题展中,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些当年的战士,现在的照片。七十张人像,大多是1920+的生月,现在都已经是九十岁的老人。其中有一位老战士说的那句:现在活着的每一天,都要为当年战死他乡的战友而好好的珍惜。也是我们缅怀先烈最重要的意义。当年抛头洒血的,甚至有许多都还是少年的年纪,如果生命真的有轮回存在,今天的中国,应该是你们从未预想到的。常常回望历史吧,在那些其实离我们并不算太远的历史里,有我们今天最需要去珍视的东西。其实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珍惜真的应该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主题。愿烈士英灵永佑祖国,愿当世之人始终铭记。
也是恰到好处的,在这个周末看完了《天一生水》,黄磊老师2005年的编剧导演作品。
我一直没有办法在当下的各种流量题材影视作品中得到共情,我总觉得架空的东西对现实生活没有什么意义,随着渐渐步入中年,对于历史 战争 灾难 科幻以及现实主义题材有了明确的偏好。我觉得文艺作品带给我的,是在我有限的个体生活经验之外的,共情与思考。一部好的作品,将一种场景呈现在我眼前,如果我相信它,那就是一种沉浸式的个体体验。从2003年的《似水年华》,到2005年的《天一生水》。如果说《似水年华》更多的是一份对于过往青春和所拥有过的爱的纪念,那通过《天一生水》,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更为宏大的情感表述。这里面包含着成长 爱恨 家国,和更为抽象却真真切切存在于我们人生当中的,信仰。就像剧中所言“天一阁是天下读书人的信仰”。也许就像剧中叔涵一样,我们的生命都是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后,逐渐变得清晰而厚重。
剧中的人物设置,叔涵这个角色,是矛盾冲突的中心点,但也是乱世中天一阁的依靠;大哥范伯清,软弱而怯懦,但他找的妻子真心好;孙莉姐姐饰演的大嫂姜敏怡,我觉得在伯清入狱(入院即入狱)的那段期间与陆老板之间的情感,演绎的情真意切也足够克制,最动人的部分在于当她和伯清在一起时,跟与小陆在一起时呈现出来的完全是两种状态,应了那句话—对手真的很重要。
剧中叔涵的情感,我自己认为充分的体现了这个人物的自私,但确是实实在在的人性。在他的三段情感中,他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把自己放在了优先级的上位,当伯清问他“你爱若云吗”,他的回答是“可能爱吧,我也不知道”。道尽了人性的实相。其实更爱自己就是人的本性,说起来并无可厚非,只是,那些把他放在优先级的上位的,若云和明妮两位女性角色,客观说也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只是 爱这个虚无而又确实的东西,有时候真的会让人不清醒。用中年视角来看,还是自己最重要。所以人生在世,各凭选择,彼此祝福就好~
敏怡呢,自己看上了范伯清,从黑帮大小姐到操持着一个逐渐衰败的大家,她本身的性格让她一辈子活得痛快,唯一是在中年里(按照时间轴我估计应该是三十初头的岁数,但在那个年代却是个人生基本面已定的局面)遇到的小陆。在伯清要回来前的那段戏,以及小陆从南方回来看到伯清已归的场景,转身上桥,敏怡在桥上对他说的那句:以前...小陆回的那句:我懂。以及,当时的夕阳。我觉得,这真的是属于我们中年人的,遗憾 克制,以及对自己的生活所肩负的责任。非常动人。
我非常喜欢敏怡这个人物,喜欢她身上的那种,怎么说,大气。一生只爱一人这种事,我个人觉得是小概率的。人一生的不同阶段会有很多际遇,在和时间空间互相作用 经年累月的相互塑造中,不只爱一人(或者说爱还不及的那种吸引 倾慕和动情)简直就是一种必然(要不就不会用法律/契约来约束恋爱关系了),那这里面最紧要的,就是在于你的选择。“我喜欢你 但我已经有佩蓉了”。这句话是我一直推崇的,也是为什么我始终认为人生中重大的选择不要过早作出的缘故。责任这个东西,放在更长的维度中,是比情感稳固(当然我说的是对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所以在相对成熟的阶段再做出选择(多见世面 经历人事 从而了解自己 接收现实),但在选择了之后,就要信任 忠诚 护持这个选择,这是人和动物的区分(当然这么说对动物不公平 人在很多维度比动物真的差得远)。不过太清醒又容易走向另一个面,然而这就是人生永恒的悖论,哈哈哈哈哈~
后来在敏怡又陪伴了伯清十年之后,他终于走了(说这句话感觉自己也是有点过分呀...),小陆和敏怡一起生活,真的很圆满。以及,真的GET到了陆毅的帅~然后孙莉姐姐真的是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气质,在我有限的认知里面是唯一的存在,是一种 清丽,特别是在剧中和范冰冰放在一起。范姐姐是那种过目不忘勾人的媚(也是通过这部剧GET到了范姐姐是真的美),而我莉姐,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美,是一种兀自的清丽,真的只这一个。
然后说回到黄磊。二十二年过去了,在我喜欢他的这二十二年中,我们所在的社会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可每每回到当年的我想我是海似水年华黄磊时间十七楼的幻想天一生水当中,我就好像又从所身处的这个现下中抽离了出来。之前他在采访中说过的“我觉得我们必须要随波逐流,但要保持清醒的随波逐流”(大意)。这几年他的作品,麻烦家族是他自己拍的电影,深夜食堂口碑不行但我喜欢,熟悉的 黄磊的气质仍在当中流淌,向往的生活更像是让我这样的“前文艺青年”清醒的面对中年的偶像范本,而黄小厨则是试水商业社会利用晕轮效应的前端产品。但当我回到那些他自己的语境当中去,还是能够清清楚楚的接收到他所传递的东西。那是他最本真的表达。此去经年 历久弥新。
想想现在会去看这类型作品的,会是怎样的人物画像呢?我猜大致就是我这样的人吧,在自我的层面已经在十余年间获得了生活基本面的稳定(当然只是我这样的普通人),在本我的层面虽然依旧我行我素但是会清醒的开始随波逐流并且开始享受随波逐流,在超我的层面却仍旧怀揣着青春年少时炽热的理想 秉持着自己朴素的基本信念。少时偶像已近半百,而我也渐入中年。曾经有过的年少迷茫和犹如困兽般的努力想要去寻找的那个答案,来到如今,已经成为了对自身的接纳和对现实生活的接受,只是喜欢在独属于自己的情境中仍会时不时惦记惦记那些关于理想的遗憾。它们是否能够实现尚未可知,不过眼前的日子也已经有七八十分了,如果说往上走走,也就走了,没走,也算是还可以了。可能中年人的平静,的确是从认命开始吧。
剧终,叔涵又结婚了,育有两儿一女。看,这就是现实中的人所会做出的现实选择。什么爱不爱的,有时候是太形而上的。“孤独而不寂寞的走完了这一生”,我估计这也是我以后的剧终(当然也有可能不是的 ,谁知道呢~)。都挺好的。
以上 谨此纪念《天一生水》带给我的感动
希望来年能够去看看那里 你心里的天一阁
2020年12月14日 于北京
《天一生水》观后感(十):天一生水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以上是我在百度上的查询,这些生硬的文字自是不能与生动绵长的电视演绎相提并论,可是这样的演绎定然需要一个这样的解释,这样的一个深厚的文化背景,也赋予了这部戏以人文意义。
一直都很喜欢黄磊,一脸的少年不羁,天性叛逆。可是又是很有思想的敢作敢为者。在那个我最喜欢的年代,清末民初,有点复古,又有点现代,他总是饰演一个生活在封建正统的大家族里,心里却想着出去闯荡的浪荡游子,父辈的包容与睿智放飞了他,等他在外面历练的伤痕累累,心甘情愿的回到故里,当年的心高气傲,当年的放荡不羁,当年的叛逆嚣张全部融化在父亲苍老的一声“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母亲的一抹泪水中,从此责任道义又回到了他身上,他本就是有魄力有胆识的人,只是这样的回归让他天性收敛,更加稳重大气。就像橘子红了,他守住了家族的声誉,就像天一生水,他守住了天一阁。
宁波天一阁,登阁一睹是天下读书人的梦想。古人对于读书人的敬重以及对于理想的坚守是现代人永远都无法想像的。他们可以祖祖辈辈守着一座装满书的楼,可以为这么一座楼抛弃亲人,爱人,前途,声望,权利,地位......这是一座藏书楼,可它也是一种信仰,是千千万万读书人的信仰,是天下爱书人的信仰。宁波范家世世代代用他们的一生去守护天下读书人的信仰,他们处变不惊,他们宁静致远,他们襟怀坦荡,他们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人,可是面对所有的诱惑,范家的子弟都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就是为了这些他们看的比命都重的祖上藏书。民国初年,天一阁失书数册,武徒范臻寻书未果,一夜白头。剧中演绎,即使是叛逆的范叔涵,为了书的安全,毅然带着全家老小前往天一村避难。一别数年,再次携书回到司马第匾前,物是人非。他已经经历了一个人的轮回,为人夫,为人父,失去妻子,失去儿女,他无怨,对着大哥,对着天一阁,淡淡的一句,我回来了,书回来了。
伯清,仲淇,叔涵,季泓,韵涟。天一阁要远离火光,因为怕走水,所以五个孩子的名字里都有水,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保佑着天一阁。天一生水,对天一阁永远都是好兆头。同样,天一阁也荫庇着范家的子子孙孙,所有宁波城爱护天一阁的人。在那个大院子里,那道锁上的门永远是一个禁忌,只有守阁人接替时才会祭坛开阁,而且女人永远不能登阁。所以生性活泼的仲淇,叔涵不甘于就这么望着它,高不可及。他们有自己的梦想腹地--涵淇楼,直到仲淇死去,叔涵永远记着他们的约定,用赌博的钱,点点滴滴的堆砌着他们的梦想,看似那么的叛逆,可是这样的叛逆也是因了天一阁才有了存在的理由,因为得不到天一阁,所以他们要造一个天一阁给自己。叔涵携着仲淇的生命活了下去,他更加的叛逆更加的不拘小节,这样的行为在大家族里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他逃离了,可是隐忍的父亲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知道有一天他回来的,他的两个儿子一起回来,撑起天一阁,实现他书归天下的夙愿。
古时的大宅都是有好几进的。在所有场景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两个人隔着好几进院子回望,父子,兄弟,夫妻,情人,那样的深深的凝望再配着场外慢而悠长的憋住所有情感的音乐,这样的场景时时回荡在我的心中。因为我喜欢中国文化的深邃,那院子的深度吸引着人们往里面去探。站在院子里,天井边上,听着鸽子成群飞翔时那种眩耳的声音,街边偶尔一声叫卖声,除此之外,一切都是静谧的。所以,这时的回望根本不用彼此出声,就可以了解对方的思想,呼吸着对方身上散发出的气息,游子的味道,真爱的味道,友情的味道,一切的一切都是失去多年又瞬间获得,所以是欣喜的,是感激的。
不得不提的还有剧中的音乐,不论是片头的《如果》,还是片尾的《藏爱》,都太好的诠释了这部戏的感情基调。尤其是插曲,淡淡的,暖暖的,流淌在整个故事中,流淌在天一阁中,流淌在我心中......
最后一幕,是叔涵穿过长长的墓碑群最后坐在一棵树下,默默的自述,这注定是一个悲剧,然而每个人不管前半生经历了什么,他们终是长眠于爱的环境里,他们是笑着的......失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回忆都失去,那样苍白的人生就不值得凭吊了吧。
坐在树下,阳光透过树叶散乱得洒在身上,听,遥远的回响......
永远的天一阁,永远的天一生水...
2010年10月6日。天一阁,我们如此接近,你和我梦中一样。防火道的天空,细细的穿梭了一个世纪。
于天一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