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如候鸟》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有如候鸟》读后感摘抄

2021-03-28 01:51: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如候鸟》读后感摘抄

  《有如候鸟》是一本由周晓枫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如候鸟》读后感(一):若我呼喊,谁,将在天使的序列中听到我?——《有如候鸟》编辑手记

  若我呼喊,谁,将在天使的序列中听到我?

  简以宁

  有如候鸟

  《有如候鸟》读后感(二):《散文(有如候鸟)》

  (一) 今夜这散文 一页又一页的翻阅 就像冬夜的雨雪 缠绵是一种情节 独酌新醅的酒 微醺了尘世的缺 以至让我忘记 忘记这个无月的夜 新词的上阙 写得泪中带血 转过无人的街 可有下阕 无刻意咨嗟 咏叹文词凄切 似落花 舍身赴流水的约

  (二)

  情节在文字中 良善呢 到底随了世俗的风 安静的美学 无法消解躁动 何况是 分外撩人的绛唇红 本想做个主子的 最后成了仆人 靠着惊艳一时的才华 立业建功 就文意而言他 我不愿人散曲终 败于自制的牢笼 似描摹的噩梦 烟与火熏就虚空 十八岁的初衷

  《有如候鸟》读后感(三):“需要你们的冷酷,胜于需要你们的温暖”——《有如候鸟》

  文/傅诺什

  看完了。

  据说“作诗但求好句,已落下乘”,不求畅销不求红的作家能一直爱谁谁的写,真了不起,以及在后记里写说“需要你们的冷酷,胜于需要你们的温暖”。

  和此前散文集《巨鲸歌唱》相比,关于自然与动物的篇章冷酷依旧,从观察外界到反观人性的杀戮,虐恋,情欲,信仰,善恶,死亡。。。依然不留活口地刺破真相。

  两篇故事作基的散文文风突变。特别是《离歌》。

  《离歌》让我在睡去又醒来的凌晨四点心如刀割,谁不曾是那个领了“屠苏酒的少年”,谁不曾“默默离席,消失于众声喧哗”。

  《离歌》是作者写给一位故交的挽歌。故交是朋友,是导师,还是“一辈子或明或暗的情人”,无解。故事情节老套又寻常,谁身边没有几个少年才子,中年沦丧的故事。但是《离歌》不同。寻常故事只有冰山一角,好故事有抽丝剥茧。

  少年才子的对立面,中年沦陷的对立面,究竟是知识消解了朴素,还是理想大过了爱情,权力是自我保护的剑,还是沉重到自戕的剑?《离歌》深入海底,扎心一探。

  《有如候鸟》没有好结局,就像漂泊他乡的灵魂,最终骨灰装进饼干筒,才能归乡。

  但是绝望处有力量,“走了这么远,为了让翅膀得到极致体验”,“只有抵达终点折返,才有机会体会浅尝辄止的悔意”。

  这不是励志。这是绝望处的一丝暖意。

  《有如候鸟》读后感(四):《有如候鸟》里,我唯独喜欢《离歌》这个故事

  《有如候鸟》里,我唯独喜欢《离歌》这个故事。

  《离歌》讲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向现实主义者蜕变的故事:“我”在做编辑的时候认识了从农村考上清华、温顺博学清高的屠苏,有过一段相见甚欢的情谊,却很快再不相见。二十年后“我”接到屠苏去世的消息,前去探访,慢慢了解到他是如何被穷不拉几的婚后生活和自视清高的文人情怀所杀死的。

  这篇小说可贵的地方在于,作者很精准地捕捉到人物每个生活细节下的情感诉求,比如“你好,我是屠苏的法定妻子”透露的示威味道,“哦,你终于打来电话了”透露出的清高味道,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作者应该是一个感情细腻敏感的人吧。

  主人公屠苏这个成长于80年代末的文艺中年,身上烙有那个年代独有的理想主义者光环,同时也是九十年代转型期的目击者,而在新世纪商业社会彻彻底底成为了受害者。然而,从始至终,他都是一个与既得利益者无关的悲剧人物,这样的人物让人唏嘘。除了屠苏,其他人物都很十分鲜活,而且很有代表性,既有只知诗歌不知苟且的都市女作家,也有视钱如命的虚荣妻子,也有吭哧吭哧的流水线妹妹,每个人物都活生生地充斥在我们周围,如果说《活着》是近代中国演变过程中底层人物苟且活下去的缩影,那《离歌》便是当下中国国情下小人物体面活着的缩影。

  假如《离歌》能改编成电影就太好了,肯定会特别好看。但是除去主人公屠苏的成长历程,内容也触及到了贫富差距、城市农村、底层与特权阶级、权利与金钱、精英与大众等诸多现实却又十分政治敏感的话题,删又没法删,不删又过不了审,真希望有一个偏向虎山行的人来试一试。

  《有如候鸟》读后感(五):写作是在光阴上刻舟求剑

  文、周晓枫

  华语文学传媒奖颁奖词

  我第一次提名华语文学传媒奖是在2006年,十几年后才拿到这个奖,得知消息的那刻,我像妖精吃到唐僧肉一样心满意足,以至于感到一阵心满意足后的空虚。我不是松弛的类型,来自写作内部的压力,大于外部给予的安慰;所以奖项的鼓励是重要的,在天平那端增加砝码,让我在艰难的自我挑战中,获得短暂却美妙的平衡。

  这个奖项对我来说,分量很重,但我也没什么可炫耀的,因为在前辈和高人面前,我是小巫见大巫。不过,写作二三十年了,我从未因奖项而去找谁求情,所以特别感激那些或远或近、或熟悉或陌生的师长、同道和朋友,感谢那些评委,能让我保持始自年少的某种任性,并且一直没有丧失好运。

  我知道,绝对顺利的路程只存在于物理世界,现实中,我们需要克服或大或小的阻力,才能依靠文字,把自己运输到理想意义的远方。一个写作者,应该心无旁鹜,全力以赴。当然,努力的结果并非那么乐观,恰如《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红桃皇后所言:“你只有拼命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哪怕有一天,我们得不到奖励,我们至少得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哪儿。

  我是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是个欢乐的悲观主义者。其实悲观和欢乐并不矛盾,就像焰火和夜晚最为相称一样。大概每个写作者,都像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用词语的火柴,用头脑里的想象,去擦出一道道的光痕,照耀自己,用以抵抗黑暗、寒冷和死亡。又像刻舟求剑者,当光阴逝水,我们就像失去宝剑一样,失去曾经的年轻、激情与活力,无法捡拾,只留下一道道受伤般的划痕,可又怎么样吧?只要文字的刻痕在,就不会混混沌沌地随波逐流,我们就能找到返回记忆的路标。

  我的毛病多,既敏感又脆弱,既懒散又焦虑,既好奇又任性。这些毛病如果从事许多工作,都令人厌烦,但在写作里未必是坏事。缺陷看出现在什么地方,皱纹看长在哪儿——长在眼皮上的皱纹就是双眼皮。谢谢写作对我的拯救。

  谢谢这条路上,鼓励我的人,谢谢批评我的人,这一切让我获得蓄积的力量和成长的可能。这个世界给了我许多丰富的体验,我以写作做出微小的回应。涌泉之恩,滴水相报,我将尽量珍惜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

  《有如候鸟》读后感(六):微小的自我,辽阔的世界

  文、周晓枫

  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颁奖词

  我们说一个人是小说家,他几乎肯定能写散文,甚至诗歌;但说一个人是散文家,等于告诉别人,他既不会写诗、也不会写小说。多年来我始终创作的文体是散文。在这个领域当钉子户,并非忠诚或偏执,至少对我来说,这个称呼暗示了我能力上的缺陷。不过,假设我们回望中国古代文学史,小说的传统反而比较弱,多数文人可能更像“散文家”。

  散文,是渗透日常生活的文体,它丰富又驳杂,也形成集体或者个人的套路。我一直迷恋散文的形式探索,而贯穿始终的,是我的焦虑和困惑。我也看到一些成熟的散文作家,写着写着,就变得懈怠和枯燥。我想,这里面有年纪的问题,有运气的问题,也有更深的原因。

  有人说,作家过得好反面不容易写好,要让他们在困境之中。以前我觉得,这只是在说,弱势中的处境会把人变得更敏感;现在看来,它还隐藏着另外一种含义。因为想改变悲哀境况,会格外敏感于外界的机会、他人的眼色,总之,是对除自己之外的人抱有格外的关注。写作或许存在这样的秘笈——关注他人的时候,我们反而能够养护自身的情感和才华。

  每当开始创作,我们像密室脱逃那样,在险境和黑暗里,找寻出口的光亮。这个密室,也许并非外设的迷宫,而是我们自身的缺陷和局限。正如罗兰·巴尔特所言:“应该把作家想象为在一组镜子长廓里迷路的人,哪里没有自己,哪里就是出口,哪里就是世界。”

  我记得多年前读到的故事。一个国王遇到危险,有人要杀他,除非一年后,他得知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女人最想要什么?”于是国王和他所信赖的一个骑士到处问询,但女人们的回答,并不相同,有的要美貌,有的要财富,有的要智慧。有个世间最丑陋的女人给了他们得救的答案:“女人,最想按照自己的心意做决定。”按照当初谈判的条件,国王的骑士娶了这个女人,在婚礼上受尽嘲笑。可当他克服心理障碍去面对,他发现自己的新娘是世间最美丽的女人。女人说她受到诅咒才变成这个样子,但是,骑士有权决定,让她成为白天美丽、夜晚丑陋,还是夜晚美丽、白天丑陋。骑士将如何选择,到底是白天美丽,满足虚荣,可是需要独自面对恐怖之夜;他可以享有销魂的夜晚,但需要承受白天的羞辱?而骑士说:“你自己的心愿是什么,是想做一个白天的美人还是夜晚的美人?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来做决定。”瞬间,魔咒解除了,女人拥有了无时不刻的美貌。

  写作者也许能够领会故事的暗示:当我们懂得真正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时候,不仅能够帮助别人,我们自己也能从困境中脱身,成为最大的获益者。

  谢谢《有如候鸟》的编辑,谢谢画家郑峰先生支持,他就在广州,非常荣幸能用他的版面作为这本书的插图。尤其,是花地榜的评委和所有的工作人员,谢谢你们。

  《有如候鸟》读后感(七):微小的自我,辽阔的世界

  文/ 周晓枫

  2018花地文学榜· 年度散文奖致敬词

  我们说一个人是小说家,他几乎肯定能写散文,甚至诗歌;但说一个人是散文家,等于告诉别人,他既不会写诗、也不会写小说。多年来我始终创作的文体是散文。在这个领域当钉子户,并非忠诚或偏执,至少对我来说,这个称呼暗示了我能力上的缺陷。不过,假设我们回望中国古代文学史,小说的传统反而比较弱,多数文人可能更像“散文家”。

  散文,是渗透日常生活的文体,它丰富又驳杂,也形成集体或者个人的套路。我一直迷恋散文的形式探索,而贯穿始终的,是我的焦虑和困惑。我也看到一些成熟的散文作家,写着写着,就变得懈怠和枯燥。我想,这里面有年纪的问题,有运气的问题,也有更深的原因。

  有人说,作家过得好反面不容易写好,要让他们在困境之中。以前我觉得,这只是在说,弱势中的处境会把人变得更敏感;现在看来,它还隐藏着另外一种含义。因为想改变悲哀境况,会格外敏感于外界的机会、他人的眼色,总之,是对除自己之外的人抱有格外的关注。写作或许存在这样的秘笈——关注他人的时候,我们反而能够养护自身的情感和才华。

  每当开始创作,我们像密室脱逃那样,在险境和黑暗里,找寻出口的光亮。这个密室,也许并非外设的迷宫,而是我们自身的缺陷和局限。正如罗兰·巴尔特所言:“应该把作家想象为在一组镜子长廓里迷路的人,哪里没有自己,哪里就是出口,哪里就是世界。”

  我记得多年前读到的故事。一个国王遇到危险,有人要杀他,除非一年后,他得知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女人最想要什么?”于是国王和他所信赖的一个骑士到处问询,但女人们的回答,并不相同,有的要美貌,有的要财富,有的要智慧。有个世间最丑陋的女人给了他们得救的答案:“女人,最想按照自己的心意做决定。”按照当初谈判的条件,国王的骑士娶了这个女人,在婚礼上受尽嘲笑。可当他克服心理障碍去面对,他发现自己的新娘是世间最美丽的女人。女人说她受到诅咒才变成这个样子,但是,骑士有权决定,让她成为白天美丽、夜晚丑陋,还是夜晚美丽、白天丑陋。骑士将如何选择,到底是白天美丽,满足虚荣,可是需要独自面对恐怖之夜;他可以享有销魂的夜晚,但需要承受白天的羞辱?而骑士说:“你自己的心愿是什么,是想做一个白天的美人还是夜晚的美人?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来做决定。”瞬间,魔咒解除了,女人拥有了无时不刻的美貌。

  写作者也许能够领会故事的暗示:当我们懂得真正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时候,不仅能够帮助别人,我们自己也能从困境中脱身,成为最大的获益者。

  谢谢《有如候鸟》的编辑,谢谢画家郑峰先生支持,他就在广州,非常荣幸能用他的版面作为这本书的插图。尤其,是花地榜的评委和所有的工作人员,谢谢你们。

  《有如候鸟》读后感(八):【重磅】刚刚,2018花地文学榜年度作家(作品)揭晓!严歌苓、苏童上榜!

  的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来啦!

  自2013年创设以来,

  羊城晚报·花地文学榜

  已成为羊城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包括贾平凹、迟子建、毕飞宇、方方、金宇澄、笛安、陈楸帆

  等多位文学大咖、新锐

  都曾获年度作家殊荣。

  还有蒋子龙、刘心武、梁晓声、谢冕、舒婷、许子东等

  担任终评委和颁奖嘉宾!

  今年的花地文学榜榜单也揭晓了!

  今年有哪些文学大咖获奖?

  年度长篇小说

  年度诗歌

  年度散文

  年度短篇小说

  年度文学评论

  年度新锐文学

  得主是谁?

  羊晚君第一时间拿到名单,带你看——

  今年的

  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

  暨年见·文学专场

  将于4月17日19:00在

  羊城创意产业园·中央车站

  举行:

  点击原文链接,

  进入H5报名通道,

  有机会免费赢取盛典门票!

  除此以外,

  2018花地文学榜还将举办系列活动。

  这是深度接触各位文学大咖的最佳机会!

  他们的行踪都在这里

  羊晚君只告诉你!

  周晓枫讲座

  周晓枫:年度散文得主

  时间:4月16日16:00-17:00

  地点:执信中学执信楼3楼报告厅

  江弱水讲座

  江弱水:年度文学评论得主

  时间:4月17日15:00-16:30

  地点:荔湾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三楼会议室

  荔湾区风水基8号

  雷平阳、石一枫对谈

  雷平阳:年度诗歌得主

  石一枫:年度新锐文学得主

  时间:4月17日15:00-16:30

  地点: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图书馆六楼

  苏童读者见面会

  苏童:年度短篇小说得主

  时间:4月17日15:00-16:30

  地点:唐宁书店(广粤新天地)

  广州市天河区海风路广粤天地首层

  扫描二维码报名参加苏童读者见面会

  严歌苓《芳华》签售会

  严歌苓:年度长篇小说得主

  时间:4月17日15:00-16:40

  地点:羊城创意产业园•后车站

  扫描二维码报名参加严歌苓签售会

  芳菲四月,文学飨宴

  邀您共享!

  2018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暨年见·文学专场组织机构

  主 办: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承 办:羊城晚报粤派批评·陈桥生工作室 羊城晚报活动大平台

  指定直播媒体:金羊网 羊城派 网易华南

  支 持:石湾玉冰烧 王老吉大健康

  《有如候鸟》读后感(九):为灵魂种粮食

  文/文学报

  李婧婧

  在这个文学式微、散文尤甚的时代,周晓枫却一直在专注散文写作,她的散文总能给人惊喜,一篇是一个世界。《有如候鸟》就是这样一本散文集。《布偶猫》写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和斯德歌尔摩症,写女性的生理、心理与人生际遇;《初洗如婴》写阿尔茨海默病,关乎记忆与尊严;《恶念丛生》写人性的黑暗,写暴力、恶念与恩情;《耳语》写情爱关系与身体体验;《有如候鸟》写故乡、漂泊与梦想。

  她让我们看到了散文的无限可能,这也是她的散文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她在一片坦途中另辟蹊径,是难得的有文体意识的作家。读《有如候鸟》中的《离歌》,可见一斑。

  《离歌》写了一个青年屠苏的故事:他出身清苦,以当地第一名的身份考入北大,是家乡的传奇,但是到了北京后,原先的优越感荡然无存,他在世俗的泥淖里挣扎、沉沦,最终变得“锱铢必较,格局小,他把太多心思用于计算”。在失去了理想和良善之后,屠苏最终失去了自己。

  但事实上,《离歌》带给我们的远不只如此。周晓枫之于屠苏,与其说是建构,不如说是解构。面对之前的“失败者”现象,我们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社会背景中,把批判矛头对准了社会,但屠苏的出现让我们重新思考这个现象——屠苏们何以至此?当我们随着作家一同深入真相,我们所触及到的原因不只是社会的,更是人性的。

  屠苏抛弃发妻和孩子,抹除前尘奔向“富裕”;他沉浸在自我编织的成功中,回避自己的良心;他在谎言中模拟成功,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满足和骄傲……这一步步、一处处,都是屠苏自己的选择,但他每次都做了最有利于自身的选择,他“不惜盗用别人的血肉和骨殖”滋养着内心的黑暗,最终被黑暗吞没。

  在自序《寄居蟹式的散文》中,周晓枫表示,“我想增强散文的消化能力,让散文不仅散发抒情的气息,还可以用叙事的牙把整个故事嚼碎了吃进肚子里”,《离歌》中的叙事最不同于小说的地方就在于它为读者设置的是心灵现场,叙事之于周晓枫的散文,就像手术刀下的伤口,是为解剖灵魂和人性而存在的,它是途径,绝非目的。这样的叙事还体现在《布偶猫》《石头、剪子、布》《一只名叫Snowy的狗》等文章中,周晓枫做到了“利用更结实的盾壳,保护散文,探索更远的路”。

  评论家陈思和说,作家的写作要能够对今天的生活产生一种冲击力。的确,通过《离歌》,周晓枫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之痛、社会之痛。我们惊喜地发现,她的散文开始从高处向下贴近地面,那种疼痛,扎扎实实地打在我们心上。

  《离歌》里有一段话,可以作为周晓枫对自己的注解:“我们都喜欢阅读,默默写作,不为博取功名,因为它能让我们探索事物的极限,包括挖掘自身的可能……写下文字,是为灵魂种粮食。”她的写作,何尝不是在为我们的灵魂种粮食。我们跟随她的文字上天入地、看遍世间美景,和她一同历经爱恨生死、解剖他人与自身,最终,我们认识并找到自己。

  原文链接:http://wxb.whb.cn/html/2017-12/21/content_622845.html

  《有如候鸟》读后感(十):周晓枫:难以被归类的散文作家

  文/深圳晚报

  9 月 24 日,鲁迅文学奖、朱自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诸多奖项得主周晓枫携最新散文作品《有如候鸟》在中信书店举办了新书分享会。这是已经出版十余部作品的周晓枫首次在公众场合亮相进行新书的分享与签售。分享会以对谈形式进行,对谈嘉宾是资深出版人、中信书店总编辑方希,特邀嘉宾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新星出版社总编辑彭明哲参与讨论。

  分享会从周晓枫个人对形容词和修辞的偏爱,谈到散文由长度延展而引发的内容和结构延展的各种可能性;从周晓枫如何在 " 冰清玉洁 " 的风格中寻求突破、不断推翻预设和边界,谈到散文中的虚构和非虚构等问题。

  周晓枫说:" 我之所以喜欢散文,是觉得它里面具有很多可能性和魅力还没有被挖掘。没人规定散文必须是什么样的,它存在丰富的变数。这个探索的过程非常美妙,就像写作将一个单数的‘我’变成复数的‘我’,拓展了生活的局限。我想尽量贴近素材和题材,我觉得这是一种尊重的态度,同时也是开发自己潜能的一种方式。"

  李敬泽在对谈中提到:" 十几年前文学奖的颁奖词中我写‘周晓枫的散文冰清玉洁’,这四个字里有担心和‘鄙视’,虽然这样一以贯之写到 90 岁也很好,但会丢失刻画世界复杂性的能力。她是个意义过盛的作家,犄角旮旯都呈现出丰沛的意义。周晓枫后来散文写了很多女性隐秘的羞耻,包括家暴和性侵,其实不必纠缠于散文里到底是否有虚构和非虚构的概念,写得是否有说服力,能够让你忽略对虚构和非虚构的猜疑,用文学逼近生活的复杂和广度,才是最为重要的。"方希认为:" 周晓枫早期的散文关键词是星空、上帝、羽毛、孩子、花朵、秋天、树叶 …… 让人怀疑她是一个只有呼吸系统而没有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作家,但是她之后发生了风格的巨变,这有一个作家的自觉,也受到李敬泽这样的批评家非常深刻的影响,创作和批评之间这样美好的关系,并不是缓慢地发生,而有生动清晰的流变。"

  对谈中,嘉宾妙语频出,读者笑声不断,虽是周晓枫的首次新书分享,仍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展现了其清晰的写作思路和对自己的深刻剖析,以及爽直幽默的个人魅力。方希在分享会的结语中说:" 周晓枫是一个被大众低估的作家。她无法归类到任何一个固有的文学流派和团伙中,她具有凛冽的多样性,又有深入骨髓、丰瞻华美的个性。作家因其独特而被阅读,因其文学的锐度而让每个角落都产生了意义,丰富和敏锐了人们的感知。她值得被更多人读到。"

  《有如候鸟》收录了周晓枫近两三年的十余篇散文新作,包括《收获》2017 上半年文学榜非虚构类榜首作品《离歌》等。相对于她以前的散文,这部集子中的作品语言更为松驰,视野更为广阔,发现更为独到。文章融戏剧元素、小说手法、诗歌语言和哲学思考于一体,既充分展示了文字的纯度与美感,也扩展了散文的丰富性与可能性。

  ▲《有如候鸟》

  周晓枫著

  新星出版社

  2017 年 9 月出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