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青少年留学心理启示录》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青少年留学心理启示录》读后感摘抄

2021-03-29 03:49: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青少年留学心理启示录》读后感摘抄

  《青少年留学心理启示录》是一本由王亚飞 / 严红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少年留学心理启示录》读后感(一):业界良心,父母和孩子都能受益的一本好书

  前往美国留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低龄。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都需要关注却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点。这本书大大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对于拥有青春期独特心理特点下的孩子和对不知如何处理与这个阶段的孩子相处关系的父母都大有裨益~

  书中那么多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建议,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和真诚~

  支持支持!

  《青少年留学心理启示录》读后感(二):看上去案例比较真

  哥哥家的孩子要留学,哥嫂子有很多不懂的地方经常拜托到我这里来,所以关注留学生的事情比较多,买了一本书本来是给哥哥看的,自己先翻了一遍。

  看案例感觉不像是编出来的,虽然未见得能跟自己孩子完全对上号,但总有些可以借鉴的地方。说实话嫂子平时跟侄女相处的模式我也觉得有问题,说她也没啥用,不如直接让她看书。就愿意信“专家”的,没办法。

  《青少年留学心理启示录》读后感(三):远方的你

  与作者相识,看着这本书,也想起了多年前飞的倾诉。

  那时候不懂为什么飞会有这样的境遇或者说心理,慢慢的在一同成长,也慢慢的理解了当年的飞。年少出国独自生活,或者面对完全不同的文化冲击,会对一个人造成多大的冲击?是封闭自我保留最初的自己?抑或是使一个人完全从头来过?这些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怎么融入一个新的文化,并不丢失自己的本色,应该说是这本书阐述最多的部分。

  而她用切身经历写出了自己、或者大部分仍在青少年阶段就出国学习的最贴切的感受,并用多年的专业知识、思考并提出解决的方式方法。

  在书中,我并没有看到很多专业生冷的词汇,而是像个邻家女孩一般,娓娓道来。故事性强,易阅读易理解,同时逻辑非常清楚。

  希望这本书能帮现在准备留学、或者未来将要留学的学生与家长更现实、深刻的了解求学的现状,做好准备,打好第一道心理基础,为留学生活展开美好序幕。

  《青少年留学心理启示录》读后感(四):KY,这儿有一本适合你的素材清单

  这本书涉及到的中式家庭问题非常非常广,我感觉不仅对于留学的家庭,对于所有的中国家庭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书中的每一篇都可以单拎出来扩展成5000字的论文放到像KY这种心理学公众号去。

  不过呢,文章每一篇对问题的剖析都浅尝辄止,是个优点,也是个缺点。

  优点是,正因为这本书包含了所有留学家庭的缩影,它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更像一本家庭问题诊断参考书,家长可以用其作为送孩子出国前的问题索引,了解自己家庭可能出现的问题,调整好自己的心理预期。

  缺点是,这本书讲的内容比较浅,对大部分问题没有给出太深入的剖析。所以当你通过这本书找到问题所在以后,真正想解决问题,有所改善,又不能光靠这本书,要再去找更专业的人士或书籍解决深层次问题。

  总的来说,适合有意送孩子出国的家长在家备一本看看。作为参考书,避免发生书中提到的问题。

  《青少年留学心理启示录》读后感(五):实用性比较强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身边很多同事的孩子都陆续送出了国,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除了对自己在国外的孩子取得的成绩很骄傲之外,其实对他们在国外的情况也比较担心。

  很多人会觉得这两年才开始有各种心理问题。但是实际上这些问题一直在那里,只不过之前媒体没有报道,或者即使报道也没有这么大影响。现在小孩子出国越来越正常,真正出了国之后就什么都好吗?也不一定。国内的北交复清不比国外的名校学生差多少。一个人的底子在那里,优秀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差。心理问题也一样,心理问题一直在那里,不是这两年才有的,只不过之前不关注而已。

  既然很多苗头也好,潜质也好,都是客观存在的,或者是某一个生理年龄必须会经历的事情,那么掌握方法从好的方面引导它们也不错。青少年留学把他们可能国内大学大三大四阶段才可能发现的问题提前了。并且在一个很自由也很野性的环境里去实践。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前期的试错,后期到国外真的会野蛮生长。那时候的代价会很大。

  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掌握一些实用方法非常重要。否则到时候,想控制都是不可能的。

  《青少年留学心理启示录》读后感(六):强势的柳传志和董明珠,为什么都那么怕自己的孩子?

  联想的柳传志和格力的董明珠,都是中国商界的传奇人物。他们鲜明的个性,雷厉风行的作风,强硬的管理风格使他们称霸商界。但是,在商业丛林中强悍坚韧勇猛的他们,却都很“怕”自己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

  柳传志做客董卿的《朗读者》节目时,朗诵了儿子柳林婚礼上充满智慧和爱意的致辞,也和董卿分享了他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故事。这位严厉的老总一脸慈祥、谦逊、温暖,他说:“我与儿女们,百分之三十是朋友,百分之三十是同学,百分之四十是家长。我其实挺‘怕’我儿子的。”

  这个“怕”字,让我的心头一颤,我很难把这个字和这位1944年生人,挺过文革“痛苦不堪”的劳动锻炼、心腹背叛和一次次商业危机的强人联系起来。这个“怕”字,饱含着多少在乎、尊重和爱啊。

  同样强势的董明珠,在凤凰网的《总裁在线》采访中也说,“儿媳妇是贤妻还是女强人随儿子。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他有他的追求,你没必要要求他。”面对这样很不“董明珠”似的回答,网友们调侃,董明珠谈到儿媳妇的时候,怂了。

  作为一个留学教育行业的人,我看到这份“怂”和 “怕”,让我对他们作为父母肃然起敬。虽说虎父无犬子,但我们同样切身感受到,因为父母的过于强势,要求过于严格,反而逼出了越来越多没有生命力、缺少自我的孩子。

  留学生家长们大多事业有成,在工作岗位中承担着重任和压力。有些家长们在教育孩子上也采取了同样的作风,严格而强势,为孩子制定了过高的目标,或者要求孩子按照家长的意志行事。成长在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由于父母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当而备受摧残。

  相比于父亲的强势,母亲的管教风格通常过于细致和严谨,容易导致孩子不够勇敢,胆怯,面对新事物时不敢尝试。母亲的强势,还体现在对孩子事无巨细的包办上,什么都想替孩子考虑到,什么都要帮孩子作好准备,结果导致孩子过度依赖而缺乏独立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都弱化了。

  通过我们的观察,我们还意识到父亲的强势更具有摧毁性,不但会让孩子自身的力量变弱,变得缺乏自信、不活泼,而且还会有不少孩子屈服于强势父亲的高压式教育而使亲子关系变得疏离、充满敌意。

  柳传志、董明珠们这类本身自己非常优秀,同时又懂得在孩子面前“示弱”的父母,往往能够培养出独立、自信、按自己意志活出一生的孩子。他们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会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又注意教育方法,懂教育心理学,加上他们得天独厚的资源,这些都使得孩子们发展不错。

  柳传志的女儿柳青是滴滴快车的总裁,柳传志的联想则是神州租车的大股东,在被问到“父女对决”父亲心境时,柳传志笑称:“她们选择了自己的事业,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家孩子其实没怎么管,其实是放养,我们那个年代怎么管?无非就是身教重于言教,我做人就是这么做的,我爹也是这么做的。”

  强势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注意什么?《青少年留学心理启示录——心灵成长与亲子沟通之道》中,做出了具体的指导。比如,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耐心的陪伴,避免“打击式”和“威胁式”的教育方式应对孩子的出错和不完美;注重教育方法,允许孩子犯错,重视心理学对培养孩子的重要性;家长需要让孩子在犯错中汲取经验,在摸索中成长;父母放下自己由年龄、位置所形成的阅历和思维方式,尝试站在孩子的年龄阶段去理解他们等。

  这本书引用了近百个赴美留学生和留学生家庭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你可以看到留学生和他们的家庭一路上的迷茫、惶恐、坚定和喜悦。希望我们多年在留学领域应用心理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惠及更多的留学生和留学生家庭。希望他们在准备留学,行前准备,异国学习、生活、工作以及毕业回归的过程中,因为读了其中的一些内容,从而内心更笃定,学习、生活及工作更顺利,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