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寻找无双》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寻找无双》读后感100字

2022-04-02 15:15: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寻找无双》读后感100字

  《寻找无双》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新经典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找无双》精选点评:

  ●荒诞中的有趣

  ●王小波是个造梦大师,白日梦可以让我的大脑停下来片刻,不至于过热烧毁。

  ●记忆力不好是很要命的。

  ●如果真是一头扎在「我们寻找无双,迷恋鱼玄机,却娶了彩萍」这个结构上,倒是有说道了。只是忍不住地要借古讽今,玩隐喻,落了下乘。(中国人对隐喻讽刺的要求是极高的,动物庄园属于幼儿园级别,完全不行,本书充其量小学生;当然红拂夜奔和万寿寺就更好一些,所以也看笔力)。寻找无双应该是很早期的作品,虽然已经脱离了绿毛水怪那股子装腔调的劲,算是开始「为自己而写」,但笔力显然不足,一笔古一笔今,夹叙夹议,穿插包袱,要求是很高的。写好了如黄金时代,万寿寺,恣意洒脱,来去自如。写砸了就整出插科打诨的意思来…… 当然,仍是幽默,令人捧腹,仍是讽刺,令人心痛——至于说看完能觉得小波这个人无趣……………………我早说了我很需要豆瓣整一个屏蔽热评的功能啊

  ●一不小心看完了。 刚开始满篇屎屁尿性,篇篇荒唐。 小细节一琢磨总觉得有那么点讽刺。 里面作者的王二时不时冒出来说两句,感觉像是解释里面的行为操作。 鱼玄机与无双什么关系?

  ●大抵是梦想吧。“梦具有一种荒诞的真实性,而真实具有一种真实的荒诞性。除了这种感觉上的差异,他说不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2days〕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文风绝类鲁迅,却比鲁迅要泼辣尖刻更加肆无忌惮,和《万寿寺》时代的诗意,怅惘,迷幻相当不同。王二和王仙客的经历相互交织,唐代长安与70年代的北京,下乡改造时的陕西,互相交融分不出哪儿是哪儿,一个巨大的宣阳坊就是一个巨大的虚空,荒诞的人间,人人都有健忘症,甚至一个人存在与否都无从证明,无双是谁?是鱼玄机吗?她死了吗?她被卖作妓女了吗?她是彩萍吗?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永远都搞不清楚,何况尘世嚣嚣,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困难重重,所以我估计,王仙客永远都找不到无双。

  ●处女作的一些细节还是有点青涩刻意哈,

  ●《城堡》,《等待戈多》,还有一点《小径分叉的花园》,有一点马尔克斯的《圣女》。虚构的今日与虚构的大唐交融在一起,把痛苦写得这么有意思,是一种残酷的天赋。

  ●「以原作《无双记》为楔子,王小波以一个异想天开的故事,触及了“文革”经验的另一侧面:“法西斯的群众心理学”,暴力、有效的记忆与遗忘。」(戴锦华:《隐形书写》)|「鱼玄机在临终时骂起人来,这样很不雅。但是假设有人用绳子勒你脖子,你会有何感触呢?是什么就说什么,是一件需要极大勇气的事;但是假定你生来就很乖,后来又当了模范犯人,你会说什么呢?我们经常感到有一些话早该有人讲出来,但始终不见有人讲。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少了一个合适的人去受三绞毙命之刑吧。」「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学习、改造思想,总是赶不上形势。最好的态度就是虚心一点,等着你告诉我她是谁,我甚至绝不随声附和。在这种事上,我总是追随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态度:“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既然苏格拉底不怕,我也不怕别人说我是个傻子。」

  《寻找无双》读后感(一):震撼的还是那句CNM

  宣阳坊就像是一个社会,无双就像是年轻人的遥不可及的梦想,王仙客到宣阳坊找他的表妹无双,实际上就是年轻人到社会上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可坊里的各式人物都说没有无双这个人,肯定是王仙客记错了,久而久之他自己也觉得是自己记错了,谁又不是这样呢?多少人在社会的历练下,在经历了人情世故、世态炎凉之后,还记得自己的初心,多少人早早的将最初的梦远远抛向了身后。而牢中鱼玄机就是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处处小心翼翼,逆来顺受,挨打受操,受尽侮辱,在临死前还要求讲一句认罪伏法的话,还要发自内心,可她最终在临死前发自内心的只说了三个字——操你妈。多少人心中一直憋着这三个字,如果能早一点说出来肯定比憋着要爽。而侯老板、王安老爹、罗老板等人,就是社会中的那些狐朋狗友,充满了冷漠、欺诈、贪婪、算计。好在王仙客找到了彩萍,无双的使女,也是个妓女。彩萍可能就代表着每个人心中阴暗的一面,它和阳光的一面相辅相成,所以王仙客找到了彩萍也就认定了无双的存在,他继续去寻找,最后在侯老板、王安老爹、罗老板等人的口中找到了无双的下落——掖庭宫。掖庭宫属大内,王仙客永远都进不去,就永远也找不到无双,也就是说王仙客的梦想永远也实现不了。而掖庭宫是宫女居住和犯罪官僚家属妇女配没入宫劳动之处,可见无双地位之低,我们永不可能实现的梦在他人眼中是如此不屑一顾。真希望能早点如鱼玄机一般喊出那三个字——CNM!!!

  《寻找无双》读后感(二):从黑色的幽默中拿走遮羞的幽默,徒留黑色

  王小波为什么要刻意用幽默和调侃写一个人最痛苦的心情?也许是为了反讽,这个故事里的人们生活在一个荒诞的世界,讽刺已不足以修复他们的扭曲和虚伪。也许是苦难太沉重,已经禁不住更多的严肃的压迫了。黑色的幽默掩盖了光怪陆离之下世界的荒唐与人性之丑恶,反而会引人时时发笑。在这本小说里,王仙客一直在追忆鱼玄机,但鱼玄机没有了诗词风雅和白玉无瑕,她在折磨之下只残存了最后一点真诚的人性,她没有向任何力量屈服,而是用尽自己的生命保留住了自己作为人的真实。

  王仙客对鱼玄机的感情是模糊又暧昧的。他稀里糊涂地倾慕于玄机,又无计可施地只得面对她的离去。在这个故事里,鱼玄机拥有的只有忍受,忍受屈辱,忍受折磨,忍受一切畸变后的光怪陆离。她无法获得尊严,更无法获得快乐。王小波用夸张和黑色幽默的笔法描写鱼玄机,让她在折辱下说笑话,让她在屈辱中逆来顺受,做个被侮辱的客体。鱼玄机哪里还有“爱情诗人”的模样,她只能呈现出折磨她的这个世界想要她做出的“乖巧”而已了。

  鱼玄机看到的、感受到的,也许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和人性的真容。她临死前要被敲竹杠,她的生命被侮辱却不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因此玄机彻底无谓了,她变成毫不在乎自己生死的一个人,她说幽默的话,她表现出绝对的顺从,她忍受所有的折磨和侮辱,人们忘记了她将被夺走生命,更忘记了她很可能是冤枉的。在真实的历史中,鱼玄机很可能没有打死婢女,这是一段疑案。玄机看着这个扭曲的活生生在她眼前发生的世界,再也没办法吟诵爱情诗词。她用装傻和幽默给这个世界留了一块遮羞布,但偏偏这个世界要令人发笑地折辱她,要从黑色的幽默中拿走遮羞的幽默,徒留黑色。

  《寻找无双》读后感(三):读后感

  

宣阳坊所有人都不认识无双这个人,王仙客依旧在这里寻找无双。当所有人都在颠倒黑白的时候,那么谁还能坚持住自己所相信的东西?王仙客一直相信无双的存在,从初次寻找的碰壁,到也曾一度怀疑是否无双真的存在。困顿后他离开宣阳坊去到酉阳坊找到无双身边的丫头彩萍。再次回到宣阳坊他变聪明了,他不再告诉世人他要寻找无双,他也颠倒黑白,告诉大家彩萍就是无双。彩萍的闹腾劲把大伙的气都够呛,这下宣阳坊的各位开始想起来了确实有无双这个人,那么眼前的彩萍就是个假货哦。面对这样黑白颠倒、不明真相、欺软怕硬的世界,正经人还能存活吗?倒不如像彩萍一样奇装异服,行为怪诞,任凭旁人议论,一一反击回去;倒不如像鱼玄机死前的三个字cnm掷地有声。寻找无双废了老半天劲了,又是买望远镜又是做起生意的,王仙客185的智商全是白费。最后,一把剑 就吓得罗老板说出了无双的下落。真的是,明明只是找一个人,非要颠三倒四,编故事,忙活一大圈。有时候真的好好说话没人听,只有显示出自己的力量或是权势才能对付这种人和这种人组成的世界。

“掖庭宫是大内,王仙客虽然IQ一八五,也很难进去。但是无双在那里,不管她想得开想不开,生命是有保障的。假如宫里的女人想死就死得了,皇帝身边就没人了。除了这一点好处,其他都是不好处。何况尘世嚣嚣,我们不管干什么,都是困难重重。所以我估计王仙客找不到无双。”

故事的结尾,王仙客还是没能找到无双。掖庭宫的世界是另一重世界,不同于宣阳坊,是王仙客凭着智慧和武力都无法对抗的。宣阳坊和掖庭宫在我看来,一种真实的荒诞,一种荒诞的真实。

  《寻找无双》读后感(四):记忆的黑洞

  《寻找无双》读后感(五):当我们寻找无双时,我们在寻找什么

  我一直认为王小波的所有小说都是关于有趣的人在无趣的环境中的遭遇的,有的抗争,有的妥协,有的莫名其妙。《寻找无双》无疑属于这一范畴,而王仙客也无疑是抗争的。 不记得是第几次读这本书了,虽然这是一本简单的书,但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感想和新的认识,而新的感想融合旧的感想,形成了一个牵强附会的感想。 为何说这本书是关于“有趣的人在无趣的环境中的遭遇”呢?首先说这“无趣的环境”,王小波把长安城里的大量繁殖的人比作“粪缸里的蛆”,这也就是在暗示长安城是一只粪缸,乌七八糟的事和人在其中蔓延滋生。据本书作者其他小说所言,长安72坊应是大唐李卫公当年所设计建造的城池,横平竖直,规矩方圆,杜绝了人的一切非分念想,就像孔子所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其中生活的人也不负设计者的初衷,宣阳坊的诸君子都是顺民,都很“自觉”,都是道德君子,不过只是表面上的。值得注意的是,“自觉”一词在书中频繁出现,甚至要求死刑犯自觉,这一词除了其表面上的意思,其理念在长安居民的心中深深扎根,就说明了治人者的规教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效。顺民心态使得这群人只注重一件事是否符合“核心价值观”,而不关注这件事是否真实,如果一件事不符合“核心价值观”,最好的办法是忘记它,扭曲它。 而外来者王仙客则完全不懂不解这一顺民心态,更不懂长安社会生活的规范,因此他成为了“相对有趣”的人。至于王仙客在长安的遭遇具体是怎样的,书中已经有可具体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必赘述。 作者在自序中说到,本书是关于智慧的遭遇的书,大可简单地理解为思维在反智无趣时代被泯灭,因为智慧在此派不到用场,他们就不在思考,或者外人也不能用智慧去解决此处的困境,因此王仙客才不得不用非智的暴力去解决问题。这或许只是简单地复述作者的观点,而作者其实或另有深意,或许应该更深一步理解“寻找无双”,用流行的说法,即“当我们寻找无双时,我们在寻找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但显然不是仅仅寻找无双,最后连作者也不关心是否能够找到无双,因为“何况尘世嚣嚣,我们不管干什么,都是困难重重”。至于寻找什么,只能从书中去寻找。 书中着重描述了宣阳坊诸君子的“记性”、“记忆”问题。读到此处,不免想起石黑一雄小说一以贯之的主题,而宣阳坊诸君子正如《被掩埋的巨人》里一样,出现了集体性的记忆缺失和错乱,这是王仙客寻找无双的最大障碍,可以说,寻找无双的过程即是寻找宣阳坊诸君子记忆的过程,甚至就本书而言,最终找到的也只是诸君子的记忆。而记忆承载的是真相,因此,可以浅薄地认为“当我们寻找无双时,我们在寻找真相”。 从其他地方也能窥见作者留下的一些蛛丝马迹;自序中作者提到逻辑学最基本的定理:A等于A,A不等于非A。虽然作者声称这些话不是为此小说而说,但也是十分契合本书的故事,真相就是真相,不会是编造的故事,寻找无双的过程也就是排除虚假故事、符合价值观的“历史”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寻找的是真相。 也许不必做过多解读,“寻找”一次所包含的意义即是寻找这一过程,而非目的指向的“找到”,“寻找”一次的内涵足以概括本书的主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