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读后感100字
《人间失格》是一本由[日]太宰治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失格》读后感(一):还真是个典型的双子
且说,用星座去标榜这本书也是不妥的,至少到现在,作者对于主人公性格的剖析就像个外科医生一样,拿着手术刀,在慢慢地展现出来,还是比较深刻,不过也好像是用另外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实,这样的人,在实际生活中比比皆是,芸芸众生,万千世界里,到底藏了多少个那样的人?也无从得知,窥探内心的世界,深度地去了解内心世界的心路历程,这样就很吸引人继续读下去,这点做的很好,反正我是接触后,爱不释手,一气呵成,并且引人入胜,还是很值得一看的书
《人间失格》读后感(二):我们都是好孩子
一直羡慕活成自己的样子的人,因为自己总是很谨慎的做符合标准的孩子,所以看到他用逗笑其他人的方式隐藏自己时,就产生了相同的感受,自己最擅长的就是化解尴尬,这种尴尬是当放松了自己的隐藏而觉得被周围的人发现时,所以看着看着就苦笑起来,多么相似。我们本来很好,但我们却无法很舒畅,因为被教育得时刻有个标准的界限。 好在,自我解嘲的功夫很强,好在,内心有一种没关系要变强大的力量,会觉得有时候的这种抓傻,不是为了迎合,而是为了放低。认真活着,很强大。但不适合还没找到光的人。
《人间失格》读后感(三):生若灿花
太宰治自杀未遂达四次之多,1929 年,太宰治吞下了大量的安眠药自杀,被友人救起;第二年,在就读大学期间和一个酒吧女招待田部目津子投河殉情,他被渔夫救起。1935 年,因报考新闻记者失败,前往镰仓山上吊,又被人救起。1937 年,又携小山初代去谷山温泉进行第四次自杀,结果双双被救活。
长相俊秀的他,女人缘异常的出色,太宰治一生始终脱离不了女人,过着酗酒、寻欢作乐的浪荡生活,每次自杀都跟女人有关。对太宰治来说,活在世上就是一连串折磨,他曾经说:“死亡是最美的艺术” 。
随着肺结核的恶化,太宰治感到疲惫,时常吐血,终在 1948 年(昭和 23 年)6 月 13 日深夜在玉川上水与情妇山崎富荣投水殉情结束生命,一星期后的生日当天,尸体才被发现。两人的遗体用绳子绑在一起,但太宰治的遗容平静,跟一般溺死者普遍面容狰狞差异很大。
第一次读太宰治的作品,原来《人间失格》即是自述,《斜阳》反倒写的更加的凄美和郁郁。
我觉得我读不懂太宰治的痛苦。就算读的再多,也还是无法去体会他的痛与苦。
他的一生命途多舛,内心温柔善良,却遭他人嫌弃冷漠,罪恶感充斥了近乎一生。他的一生,有种被时代抛弃的悲情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四):真实的人
太宰治的一生可以说具有满慢的艺术家气质,这本《人间失格》可以说是享誉全世界了,作为太宰治的代表作,并且还是唯一一部自传体小说,这本书无疑是了解太宰治的最佳方式。他在21岁时自杀未遂,总共自杀5次,最后还是自杀成功了。其实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有接触过日本文学,所以这本经典的《人间失格》我也是最近才看,但最初接触他的时候还是那本《御伽草纸》,可以说通过这本书才让我认识了太宰治这位性格特异的作者。
除此之外,本书还收录了太宰治的其他经典作品,包括《斜阳》和随笔《如是我闻》都是很有名、具有代表性的,使得这本书物有所值。他的文章很难做到一口气读下去,很多时候我都会因为感到压抑而停止,很多人认为他的人生太过悲惨了,如果不是他写出过几部有名的小说,没人会拿他的人生借鉴的。可是我却在其中多处感到了共鸣,这是一种在混乱人世中的一种孤独,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体现方式。
《人间失格》看起来十分真实,不会有比这再真实的小说了,因为作者写的就是自己。在这种混乱的选择中,作者看起来十分清醒,他甚至要比读者更加清醒,但是他为什么最终会做出那种常人无法理解的选择呢,这一点真的是越想越可怕。有关于人生的话题,往往是那些思考到了极其深入地步的人才会迷茫,也许这种问题就不应该去考虑,考虑到最后也不会找到一个答案,因为它根本就没有一个答案。
我十分反对人们因为太宰治的身世而排斥他的作品,在文章中是能够看出他的活力的,这也是一个专业的文学家才能够达到的境界,无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迷茫,在文字上永远保持着最清醒的状态。然而这些孤独与消极的情感在太宰治看来是一种生活状态,并没有什么不好,这些文章体现出了人性。太宰治从来不会对生活或者人性做出绝对的评判,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可能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所属,但是这一切只是存在于他们的内心,别人是看不出来的。可以看出在这本书中充满着一种无奈,而太宰治则把这些无奈当做是调侃的对象。
《人间失格》读后感(五):拒绝按这个世界的脚步行走
拒绝按这个世界的脚步行走
——《人间失格》,为边缘者写的诗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度都认为,太宰治可能是某个邪教的头领——你会在各种日本作家的小说当中看到他的名字,也会在豆瓣等文青或者伪文青的聚集地见到标榜最喜欢的××里面见到和他相关的答案——仿佛他是某种符号,能够代表你是某个类似“共济会”一样神秘而显得有逼格的小圈子当中的成员。于是有机会的时候,我就想读读他最有名的作品,至少下次自己也能够显得文化一些。现代出版社的这个版本,是将《人间失格》《斜阳》和《如是我闻》三篇放在了一起,颇具代表性,我想应该如果读过这三篇,大约是能够略知作者本人的风格的。至少在《人间失格》《斜阳》两篇小说中,太宰治先生的风格就非常地统一且个性鲜明。
我大约知道有时候会觉得有些无聊的日剧风格是哪里来的。太宰治先生显然不是一个励志系或者是恋爱系的作家,从一个自杀多次并且最终成功的人的人生轨迹,你应该能够侧写出这个显得有些另类的喜欢和主流情绪唱反调的人的大致的想法——坚定、锐利并且颇为偏执。他拒绝按照这个世界的脚步行走:当社会醉生梦死的时候,他会清醒地指出,这个时代,是一个华族、贵族都纷纷没落,战败的阴影正在影响人们的生活的时代;当人们试图用药物或者酒精麻痹自己的时候,他似乎对这种苟且偷生不屑一顾,执意以速死去执行他的对人生的审判;他将如同大庭叶藏一样被这个充满了欺骗和伪善的社会所不能容忍的纯真的人的渐进地被消灭写的悲切,也将《斜阳》式无法自赎的和子姐弟和母亲的不断边缘化表达地充满了平凡的悲凉。
他似乎是这群人中的一员,也穷困潦倒,每天为金钱所困,生活在这个战争或者是战后的年代,平凡人的苦难和羞恼,都在他的体会之中,因而在《如是我闻》中,他非常直截了当地羞辱了那些过着享受万千追捧的人生而变得浮夸和虚伪的作家,至少他是这么认定的。
他似乎又是独行者,就这样直截了当地站在了大家的对立面,直接在纸上大骂,不需要一点点修饰。他正在边缘站立,也正是这边缘者的身份,让他独一无二。
他拒绝按这个世界的脚步行走,而他笔下的人物,也拒绝按照同时代的这些人和这充满了靡靡之音的世界行走,于是我们知道了他的名字。
太宰治,《人间失格》。
y 林怿
2016-10-24 22:39:55
写于御庭园
《人间失格》读后感(六):颓废的边缘人°
——评《人间失格》
文/蓦烟如雪
1948年6月,著名作家太宰治留下了一篇经典遗作,就选择投水自杀了。而这篇遗作造成的波澜,与1981年太宰治小说《斜阳》引进中国的轰动,是不可比拟的。当然,他的每部作品都被太宰治迷所推崇,“太宰文学被誉为永恒的“青春文学”,其中漂漾着的“清澄的感受性”和绝不妥协的纯粹性,堪称世界上青春文学的最好范本。”
《人间失格》是以三段叶藏的人生历程来描述的。这本书的主人公与太宰治的一生很相似,故而这是一部自述性小说,里面的取材多是来源于他自己的生活。小说从年幼时的讨好心理转变,到中学时染上恶习,甚至是在成年后浑浑噩噩下,与女性的各种关联,然而很多时候,在他善良的想与好子在一起后,却因为好子的被强奸而功亏一篑,书中不仅仅是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人物的变化,更是用内心的话语,去吐露社会的丑恶,把自己的被排斥的边缘角色立体化,更体现他的懦弱和伪装。而太宰治出身豪门,喜好文学,大学时候曾积极投身左翼运动,中途有离开,而他的生活没有约束,他五度自杀,四度殉情,直至39岁和山崎投水自尽。在《人间失格》中,他明显的说道:“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充斥着耻辱。”
“但也仅那一夜,当我一早醒来,便弹跳而起,恢复成那轻浮,善于伪装的搞笑人物。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也会被幸福所伤。我想趁自己还没受伤前,急忙就此分道扬镳,于是我又以惯用的搞笑制造烟幕。”
这下话语,也能看出他的悲哀和屈从。太宰治的父亲是一个多额纳税的贵族院议员,依靠投机买卖和高利贷发家致富,所以在《苦恼的年鉴》中,太宰治说,自己的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家谱,甚至是俗气的,普通的乡巴佬大地主。而正如《人间失格》一般,叶藏需要这个家庭,他依赖与他,所以,他带着面具生存,讨家人欢心,如同《斜阳》中的直治复员那种自甘堕落,寻求不到活着的意义,故而过的行尸走肉。
这个家给太宰治带来了文学的补给,也给他带来了精神的残缺,他的感情是空洞的,他的自卑是来自家,他的需求也是来自家,而这双重的矛盾,是他苦痛的来源,也是他挣扎和沉沦的来源。
故而,太宰治的文字很颓废,一股萎靡之气,哪怕很多是伪装,但是哪种敏感的心理,让人害怕,因为他太懦弱了,他不仅仅是被社会排斥,他更是在自己心理筑起了城墙,一样排斥他人,当一个人不能融入的时候,必然被社会抛弃。他选择死,也是必然。
想到老板娘的那句话,还会如鲠在喉,“我认识的小叶,纯朴老实、聪明伶俐。如果他不喝酒的话,不,即使是喝酒......他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好孩子。”
也许,在他自己的心中,他依旧是个少年,没有妥协,没有伪装。
只是世界变了。
《人间失格》读后感(七):探秘“抱歉人生”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是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太宰治最为世人所知的“人生宣言”。然而,究竟是怎样的经历,让这样一位文学才华出众的作家对人生充满了怀疑和失望,大概所有人都希望能够一探究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代表作,也是他人生经历的缩影,其实真实的太宰治并不如小说中的叶藏那般阴沉绝望,也有可爱、开朗的一面,但终究他还是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人生。在这部自传性的遗作中,即便从来没有阅读过太宰治的人,也能看到一个鲜活而充满自我批判的“失格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了命运的终点。
《人间失格》采用的写作方法很特别,“序”和“后记”中,以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讲述小说主人公叶藏给人的印象。三张照片,分别对应着“失格者”的童年、青年和濒死之时;而“后记”中老板娘的几句简单评述,又举重若轻地中和了之前“第一手记”、“第二手记”和“第三手记”中过于孤绝的第一人称主观立场。
正如太宰治本人留给人们和后世的印象,他的人生有许许多多的心结,也被打上了“情圣”、自杀狂、瘾君子、“革命家”、“弱者”代言人等等标签。小说中,年幼的叶藏毫无自信,对人性之恶充满恐惧,却“只管将其掩藏起来,同时扮出一副天真无邪的模样,终于一点一点地把自己弄成了一个惯于耍滑稽把戏的怪胎。”
在此之后的叶藏,很多经历其实就是太宰治本人的经历的再现。太宰治将这些经历剪贴、嫁接、拼凑、整合,塑造出了一个身为低俗漫画家的“失格者”形象,令读者在同情叶藏内心痛苦、绝望的同时也对这类有思想的无赖、偏执、虚伪、软弱、迷茫的“人间失格者”的存在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小说中关于逃学、沉迷酒色、浪荡不羁、与酒吧女郎“殉情”、参与左翼文化运动、药物上瘾等等一系列事件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但我们应该清楚的一点是:太宰治本人绝不是小说中的“失格者”。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一直渴望获得芥川奖,却求而不得,或许也只有在对待“世人之争”的愤慨这点上,叶藏的形象才和太宰治才算得上合二为一吧。
近十几年来,人们对太宰治的热情有增无减。年轻人很喜欢引用太宰治作品中的名言,哪怕不看书的人也一定会知道太宰治这个名字,热播日漫《文豪野犬》更是把太宰治和同时期的文人作家进行了重新演绎,吸引了更多年轻一代去了解、发现、探索太宰治本人和其文学作品。
作为“和风译丛”中的一册,此版《人间失格》还收录了太宰治另一部代表作《斜阳》,以及震惊文坛的杂文随笔《如是我闻》。如果希望了解这位别具一格的日本作家,那一定要先读过《人间失格》,之后再去慢慢发现他的另一面、更多面。关于人类的本性、隐秘的自我、消极的本能,以及太宰治文学创作的虚实曼妙,是远非一部小说就能够解释清楚的,但若没有这部小说作为基础,那一切便无从谈起了。
《人间失格》读后感(八):你是好孩子,那又怎样
《人间失格》的结尾处,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所认识的阿叶,又诚实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话,不,即使是喝酒…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好孩子呐”。
1948年6月13日,39岁的太宰治投水自杀,留下遗作《人间失格》。他借小说中的人物剖析了自己的内心,最后借酒馆老板娘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句话非常讨巧,放在结尾处也很妥当。
我忽然想到多年前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读到同样的话:
“‘他们是一帮混蛋,’我隔着草坪喊道,‘他们那一大帮子都放在一堆还比不上你’
我后来一直很高兴找说了那句话。那是我对他说过的唯一的好话,因为我是彻头彻尾不赞成他的。他起先有礼貌地点点头,随后他脸上露出了那种喜洋洋的、会心的微笑,仿佛我们俩在这件事上早已进行了疯狂的勾结。”
当我们念出“神一样的好孩子”时,我猜太宰治的脸上也会露出喜洋洋的、会心的微笑。在这本五万字左右中篇小说里,他又想到他27岁时,在亲朋好友的劝说和哄骗下住进精神病院。这次入院经历成为他一生都无法释怀的经历。这个故事结构较为简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以主人公三篇“手记”的形式构成全篇。当然,为了与小说叙事保持距离,作者还特意添加了一个“超叙事层”——一个“序言”与“后记”。这个第一人称的作品,读起来非常类似于《麦田守望者》,只是它用一个超叙事层,结束了叙事者潦倒妥协退让的一生。
我想大概“好孩子”都喜欢第一人称,这样读起来显得更加诚挚。不过要当心的就是避免陷入自怜。一个强颜欢笑、矫饰轻薄的无赖往往也有矫揉造作、顾影自怜的一面。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垮掉的一代”与“无赖派”走向了不同的自我。“垮掉的一代”在否定价值观之后,走向对生命当下的把握,而“无赖派”在自我无力的愤怒之后,丧失自我控制感,走向了自哀自怜和沮丧。其实,“不论是哪部作品,你都能真切的感受到太宰治笔下人物的懦弱、可悲、无助与绝望。这正是当时时事造人的写照,是主人公的悲鸣亦是作者的悲鸣,所以不难想象,备受世态炎凉煎熬的太宰治,是用怎样的心情去批判社会批判人性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处处彰显的是一种厌世、羸弱的美学”。
一千万个人认为你是好孩子,那又怎样?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非常喜欢听到别人背后对我们的这种肯定。长大后才渐渐明白,寄希望于老板娘等人的肯定,就像寄希望于新年的祝福、寄希望于墓志铭的赞词一样毫无意义。一个人强烈地认同并沉溺于自怜,也就创造了个人的实相。当美德变成一种强力,我们唯一的美德只有诚实。当丧失为人的资格之后,我们只能试着去做一个好孩子。最后,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句话结尾:
“每个人都认为他自己至少具有一种主要的美德,我的美德是:我是我所结识过的少有的几个诚实人中间的一个”。
《人间失格》读后感(九):作为一种“天赋“的”厌世“
这是一本一气呵成的书,写的人一气呵成,从其文字背后的呼吸与气息的节奏,读的人一气呵成,感到《人格失格》似乎过于一气呵成了,所以意犹未尽,希望作者能多点笔墨来展开,比如用《红楼梦》的篇幅,也许能成就一部巨著,可就是最精彩的地方就刹住了,没有将主人公的内心遭遇与传奇完全透露给读者,或者是作者有意设置成这样,以便读者不得不要找他其他的书来读。
但是这本书既符合内心的逻辑,也符合人间社会的逻辑,主人公生来似乎就有看透人世的天赋,于是尽情插科打诨,游戏人间。谁知道“与生俱来的讨好人的天性,“却并非出于什么功利的目的,恰恰是对一切看得太透之故,所以也不失为一种”雅致而脱俗的游戏“,与很多看透人生便从此淡漠遗世的人相反。也许正是出于这种天赋,主人公反而不明白别人对人生的日常性的执着,他的痛苦与普通人不同,这导致他内心深处对人世的恐惧,而他的人生也似乎就是来验证他那与生俱来的天赋直觉的正确性,从而能轻易地以一种蓄意的幽默搞笑来娱乐人世。但本书并非以描写外在生活经历来写主人公的遭遇,却采用一种内心叙事法,以近乎独白的方法写出这样一位颓废的少年如何游戏人世的故事。而他的游戏人间,最终也不过是为了”避免卷人人际纠纷“,很有些中国道家的味道,以其生来的天赋,本来是可以做一番事业的,却因为看破而满足于做一个庸俗的画家,落个凄凉悲惨的境地,贯穿整个故事的都是这种彻悟的感觉,看透的感觉,一个只想从人类生活中逃离的白痴(主人公对自己的评价),生来具有着”人情练达“的才能,但却畏惧人世,进而逃避和欺骗,持着一种八面玲珑的人生信条,未曾入世就对于人世无比悲观。但是作者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仍然是友谊和爱情—他与那能看透他的诡计的人做了朋友,也与那种纯真无瑕的女人结为了夫妻,这似乎说明一个事实,越是活得认真的人,越是离认识生活与现实的真相很远,便对人世心存指望,把自己放得过高,不象看透人世的主人公能将自己放低,低到尘埃里去。越是到极致的事与人,即使随意地描述也透出一种伤感,主人公妻子”好子“那与其完全不同的天赋”信任“,被尘世无情地摧折、玷污,或许没有这种天赋的人,倒反而能保留下自己的完整。
“斜阳“篇有一种古典的动人,不惜笔墨对一种高贵典雅的女性美进行发掘,自古文学无论经典与流行,无一不是靠这种女性美打动人,这部小说却并未对爱情着墨过多,主要是借助一些人性来透露自己的内心。写到母亲的温良以及那种失去蛇蛋的美丽的蛇,平生第一次对蛇的美惊艳,胜过了对蛇的恐惧。这大约就是文字的力量。对母爱的描绘也很感人,一种温暖的母爱,什么也没做,却让孩子感恩与成长,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成长是因为将母亲的生命力吸干了,自己却壮了起来,这种人间温情与人伦的爱,出现在小说中似乎也并不逊色于那常见的主题—男女的爱情。但仍然有一种颓废贯穿全书,这也许最终导致了作者的自决于人世:”走向死亡的人是美的。而活着,苟且于世,则是极端丑陋的,是一件散发着血腥气味的,肮脏龌龊的事情。可怜也好,卑鄙也好,我要苟活下去,为了实现自己所所思所想,同这个世间斗争。“也许这写的正是作者自己心里的话,可以让人在这些文字中觉察到作者内心的秘密与死亡之谜的答案。
《人间失格》读后感(十):生而为人,对不起
《人间失格》和《斜阳》是太宰治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这两部晚期的私小说作品无赖派文风十足。无赖,指人无用、章乱无序、放荡不羁,然而又有对社会传统的反叛、蔑视之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日本无赖派文学创作题材大多与无业流浪汉、穷人、 酒鬼、妓女等这类比较颓唐的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那种堕落颓废、反叛传统、人性自由、孤独虚无的内涵,在当时的战后气氛中 十分能契合民众的心态。
太宰治与坂口安吾一同被日本文坛称为无赖派文学的两大泰斗,他曾在《东西》 杂志上声明:"我是自由人,我是无赖派。我要反抗束缚。我要嘲笑挂着一副得势面孔的人。"文学作品作为他反抗社会的利剑,以诙谐、破灭性的风格来反映人的痛苦和绝望,意识力量的源泉来自于他的生活阅历。他出生于贵族家庭,不缺财富却缺乏关爱,作为第四个儿子出生,从小由保姆和姑母抚养长大,缺乏母爱,14岁父亲又不幸病故,成长环境以及当时社会的大环境给太宰治的性格形成上带来了消极影响,使他心灵脆弱而敏感,又有着贵族的自矜和文人的自恃,几次自杀、殉情未遂,最终与情人山崎富荣在玉川上水投水自尽。
《人间失格》中的大庭叶藏和《斜阳》中的直治便充满了太宰治本人的影子。《人间失格》的三个手记分别对应叶藏的幼年、中学和成年三个阶段的人生旅程,在写完这一部自述性的小说后他便自杀身亡,里面的叶藏的生活很多都是来源于他的故事。文中叶藏幼年时表面搞怪讨好别人而内心其实恐惧人类,中学时跟着好友开始了酗酒嫖娼,而成年后与各种女子纠缠,虽然幸运地跟纯洁的好子结了婚,然而因为善良而被奸污的好子却成了压死仍在探寻人性的叶藏的最后一根稻草。《斜阳》中的直治复员回家自甘堕落、借贷酗酒、吸毒、贪恋女色,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太宰治的文字里渗出的颓废主义,否定着日本的一切传统精神文明,然而追求美好却是人类的本性,《人间失格》里叶藏对好子少女之美的珍惜,《斜阳》中和子对感情的探寻,在自己不信赖的社会里小心地尝试去获得,这是旁人难以理解的苦痛。
quot;但也仅那一夜,当我一早醒来,便弹跳而起,恢复成那轻浮,善于伪装的搞笑人物。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也会被幸福所伤。我想趁自己还没受伤前,急忙就此分道扬镳,于是我又以惯用的搞笑制造烟幕。"
叶藏让人联想到《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面那个美丽性感,一直努力去活着却一直得不到幸福直到凄惨孤独死去的松子。一张搞着怪脸讨好别人的儿童照片,是叶藏,也是松子。他们缺乏自爱的能力,他们对这世界充满恐惧。松子比叶藏努力得多,她卑微地去讨好所有的人,她奋力地做好每一件自己可以做的事,然而这个世界给她回报的确是不齿和抛弃。当他们都在面对玉川上水想要结束自己无助的生命的时候,当她无奈又怀抱歉意地写下:生まれてきて、すみません的时候,让人对这个世界充满绝望。生而为人,对不起。
为什么明明已经那么努力,还是会被这个社会抛弃?为什么那么渴望得到一些爱,却永远遥遥不可及?那就颓废吧,不是选择去颓废,而是只能去颓废。我那么努力,也只是为了和你们过上一样的生活,然而很抱歉,这命运,却是永远的不公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