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历史的香料商人》读后感100字
《改变历史的香料商人》是一本由[英] 贾尔斯·米尔顿著作,后浪丨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改变历史的香料商人》读后感(一):改变历史的小玩意——香料促成的全球化
香料对于现代人来说也许已经不再稀罕,无论是肉豆蔻、丁香、桂皮、草姜还是其他。但对于16-18世纪的欧洲人来说却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吸引着他们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地来追寻、寻觅传说中的香料群岛。本书就是讲述欧洲人香料冒险和贸易的曲折历史。
中世纪的欧洲人对于香料的需求主要在于用来保存食品和当做药材。那时候人们吃鱼比较多,需要用香料来处理鱼类。在安德鲁.博尔德的《健康饮食》一书中,对那些脑袋受了风寒的人有良好功效,对他们的视力和大脑也都有好处。据说他在家制作的肉豆蔻的混合剂效果奇佳,不仅能清洁胃和脾脏,还能有效抑制血痢,这种危险的疾病。此时的地理学还尚未发达,人们对于东亚、对于香料群岛、对于祭祀王约翰,都是有一些影影绰绰、将信将疑的说法,没有谁想到可以直接和土著建立联系,把香料从亚洲运回到欧洲。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威尼斯人把持着香料贸易的牛耳,它们垄断着交易渠道。从君士坦丁堡等地的东方市场购入大宗香料,然后再高价卖给西班牙人、法兰西人、尼德兰人、英格兰人、热那亚人、西西里人等等。本书的序言就概述了香料贸易的缘起和欧洲人的不满,自然一场香料竞赛就不可避免。
我们难以想到的是北极地区竟然和香料联系在了一起。这毫无疑问是胆大的英国商人的杰作,他们为了发现东北航道而忽视了逻辑,结果造成了远征队全军覆没的惨剧。休.威洛比爵士和他的人马几乎都被冻死了,但英国人的冒险尝试并未终止。德雷克紧随其后,他得到的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支持,负责劫掠西班牙的港口和船只,打击西班牙队的海上力量。德雷克残忍而果断,他成功进入了太平洋,他抵达了香料群岛装满了金银、珍珠、宝石和香料,从此成为骑士和英雄。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不少航海者更接近海盗而非单纯的贸易商,德雷克就是最为典型的。
香料贸易充满着阴谋、斗智斗勇、贪婪和冒险,无论是葡萄牙人、英国人、荷兰人都是为了发财和掠夺来到香料群岛,他们参与了土著人之间的争端,使得宁静的海域变得动荡不安。
《改变历史的香料商人》读后感(二):草稿
提到豆蔻,自然会想到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不过作为香料的豆蔻植物,应该是肉豆蔻,李时珍对肉豆蔻描述:“颗外有皱纹,而内有斑缬纹,如槟榔纹。”它在欧洲却是撬动了历史的传奇香料,产地在东南亚。而豆蔻年华,则在《本草图经》有描述:“豆蔻即草豆蔻也,生南海,今岭南皆有之。”。
一、香料
在欧洲对于东方的香料非常推崇,人们对于香料等保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尤其是原产于印尼的丁香、胡椒、肉豆蔻等香料,备受欧洲人的追捧。在东方岛屿价格低廉的香料到了欧洲可以卖出高价。一时间,这些香料的价格等同于黄金。威尼斯就因为从君士坦丁堡收购香料、丝绸等物品,而成为强国。 不过当葡萄牙人,1511年抵达香料群岛之后,威尼斯人开始沦落了。
二、葡萄牙和西班牙领土之争
为了能到达马可波罗所描写的东方,以得到东方国家的香料与丝绸等物,在君士坦丁堡关闭了东方的陆上商道之后,世界不经意地打开了一扇窗口,大航海时代到来。热那亚航海探险家哥伦布, 在西班牙王室赞助下,尝试着向西航行,于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并且成功到达美洲。
葡萄牙航海探险家达伽马,1497年则从里斯本开始,从西南方向到达加那利群岛后经过好望角,最终抵达印度,带着丰厚的香料和珠宝返回了里斯本。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于1519年先向西南渡过大西洋,然后穿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最后绕过非洲的好望角,回国完成了第一次环球之旅。
1494年的《托尔德西利亚条约》,世界被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不过繁多的岛屿,葡萄牙也不可能完全占有,而且在英格兰与葡萄牙的战斗中,葡萄牙完全处于下风,英格兰东印度公司1600年创立。第一次首航东行之旅,虽然未到达香料群岛,也硕果累累。
三、北航道探险
大航海时代,荷兰和英国为了避开西班牙、葡萄牙两个海上强国竞争,开始寻找北通道,以找出一条更短航线到远东去寻找黄金、香料、瓷器。如果往北成功,他们就有了比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更佳的航线。1553年5月伦敦商人出资成立探险队,朝东北方向航行,不过在厚厚的冰川、严寒的天气面前受挫。1555年英格兰人建立起俄罗斯公司,此通道只有在几百年之后的潜水艇出现,方能打通。
受雇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德逊,在接受公司的探险任务后,却出人意料的转向了西北航道,就如同几百年前的维京海盗一样,出现在美洲的土地之上,1609年7月它们来到了纽芬兰岛,9月11日到达纽约湾,这条河便是日后成就纽约地位的哈德逊河,这儿可以和当地印第安人开展皮毛贸易,又远离法国人,荷兰人也无意去抢占法国人在圣劳伦斯河以及美洲大陆北部的皮毛生意。
1623年,30个家庭从荷兰出发前往曼哈顿开辟殖民地。和他们一起的有克莱因·弗雷德里克斯,一位工程师,带着该如何规划这座城市的书面说明,修建新阿姆斯特丹城堡。1626年总督以60荷兰盾的价格从“印第安人”手里买下曼哈顿岛。
在北航道路上,可见有独角鲸,它有超长的牙齿,通常见于雄性独角鲸。这种动物曾经激发中世纪“独角兽”想象力,认为它可以像野山羊的角一样解毒能力。当他们感到身体不适时,他们往往会把角削下小片放入饮品中服用。
四、荷兰和英国的岚屿之争
随着香料之岛的贸易,业为了香料的垄断,让商队内部的纠纷,也方便与土著之间的贸易往来,英国和荷兰先后建立起东印度公司,欧洲人认可对领土的占领,就是在无主的土地上建立的建筑宣布对该土地的主权。 约瑟夫·康拉德《詹姆斯王》提及,大约在英王詹姆斯一世的时代,荷兰和英国冒险者对香料的特殊兴趣,就像爱情的烈火一样在胸中燃烧。为了把胡椒弄到手,他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愿去呢!他们会为了一袋胡椒互相残杀,甚至不惜抛弃自己一向珍爱的灵魂…
英格兰的香料群岛之行,给人于和平的感觉,他们没有荷兰人那么凶悍,他们愿意和当地土著开展贸易交流。土著也对英格兰海军的强大表达钦佩,也向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表达友好之意。在周围岛屿被荷兰占领的情况向,岚屿的土著1616年投向英格兰国王,应该是没有任何的疑义,这也被荷兰人所认可。好奇怪,当时强大的荷兰,为何不在征服艾岛之后,顺势拿下种植肉豆蔻的岚屿呢。
1923年3月安汶岛荷兰总督,听说英国商人勾结日本雇佣兵企图加害于他,便下令逮捕这些嫌疑分子。1924年8月17日英国驻海牙大使提出正式抗议。1623年的安汶岛事件,荷兰击败了英国,从而主导了欧亚大陆的香料贸易,这也导致英荷联盟的破裂。随后英国对新阿姆斯特丹的征服也成为了报复行为。
五、插曲
1583年,菲奇等人乘坐老虎号商船开始了首次亚洲探索之旅,最终止步于马六甲城。1600年,一群商人成立英国东印度公司,菲奇在旅途中所写的报告,成为了重要资料。莎士比亚《麦克白》有英格兰人菲奇的旅行故事。
关押拿破仑的圣赫勒拿岛早在16世纪就已经是英格兰商船航行的歇脚之地,虽然位置偏僻,岛上还是搭建了一个教堂。1591年,英格兰第一次的香料群岛之旅,却因坏血病、风暴等原因,詹姆斯·兰卡斯特率领的商船,人财两空路过这个岛屿。
莫卧儿帝国贾汗吉尔,是位爱好艺术文化的皇帝,他喜欢别人给他送小礼物,却有着水平高超的艺术品。因为他对艺术的喜爱,莫卧儿当时的绘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有段野史,有位传说中的女主角是阿克巴的舞女,只是不被家族允许。 毒药真是无处不在,不仅仅在欧洲的国内,在商船之上也同样存在,荷兰探险船的船长和指挥官发生冲突,只是为了前往香料群岛,而船只已经有些损坏,能否安全前往真成为了未知数。只是这场旅行,却给当地土著带来了众多的灾难。
1667年布雷达条约,英国放弃了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方面的权益(香料群岛),并归还了在战争期间抢占的荷属南美洲的苏里南;荷兰正式割让哈得逊流域和新阿姆斯特丹,并承认西印度群岛为英国的势力范围。这意味着英荷两国在殖民角逐中划分了势力范围。英格兰也放弃了香料之争,在印度之地开启了另一个殖民时代。
《改变历史的香料商人》读后感(三):从“肉豆蔻”到“大苹果”-香料竞赛的始末
“我无法告诉你到什么地方找我,因为我只追随着海与风的脚步。”
·
开淡黄色的花,果实像拳头一样大小,切开它,可以看到包在一层果肉皮中的肉豆蔻核仁,将这层皮干燥后磨碎,核经过干燥,就可以收获肉豆蔻皮和整颗的肉豆蔻香料。在古代,肉豆蔻被拿来刺激食欲,促进消化,还可以被用来缓解失眠或腹泻等症状。
肉豆蔻大量生长在香料群岛,指的就是摩鹿加群岛,现在全都属于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省,散布在有半个欧洲大小的海域上。其中,在与世隔绝的东印度群岛偏僻地带,有一个叫做“Run”的小岛屿,中文翻译为“岚屿”,好像这个岛也变得更加优雅了。虽然在现在完全不起眼,但在17世纪,这座岛屿是世界上的人们谈论的最多的岛。岚屿上长满了肉豆蔻,是那个时候在欧洲非常昂贵的一种药材,它的生长对气候和土壤十分挑剔,又据说可以治疗传染性瘟疫而需求猛增,在伦敦,如果你有一小袋肉豆蔻可以拿出来售卖,那么你可以得到的金钱就大概等同于一个普通人一辈子的花销。
1597年约翰·杰勒德出版的《植物志》中提到,一开始,“植物”不过是人类的普通食物,而在此之后,它们成为了人们维持生命所必备的食物和恢复健康所必须的良药。
某种植物寻找的难度越高,有关其故事就会越离奇,当然也要“感谢”对肉豆蔻等香料夸夸其谈的医生们,包括售卖肉豆蔻的阿拉伯人和印度人,据说他们也散播了许多传闻,比如他们称肉豆蔻是一种哑巴贸易的商品,商人们会把它留在东方异域风情空荡的海滩上,来交换金属和镜子。
1271年左右,威尼斯商人已经完全取得了对香料的垄断,在贸易中对其抬价再售卖给西方人,而到了1551年年末,葡萄牙人的小船队登上香料群岛的消息传来,打破了4个多世纪以来的垄断,这才导致了“香料竞赛”。
哥伦布为了找东印度群岛却错找到了美洲,而他开始航行的原因就是“香料竞赛”,而后来的麦哲伦,他认为哥伦布没能找到香料群岛,就是因为他没有找到一条穿越美洲大陆的通道,被葡萄牙国王踢出国家的他,转而投靠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寻求去香料群岛的机会。而这次的出海,又打破了葡萄牙人短暂的垄断局面,只是可惜的是,麦哲伦没能享受到最后的喜悦时刻,唯一一艘船返回西班牙的时候,他早已经被埋葬在异国了。
而英国人在走了几次弯路之后也开始迎面追击,荷兰商人也做着万全的竞赛准备。荷兰制图员奥特柳斯对制图学的迷恋使他完成自己的杰作《寰宇大观》,而英国人普兰修斯借鉴了他的作品,透过自己对地理学的迷恋,从而在1592年出版了自己绘制的世界地图,其中翔实地包含了香料群岛的资料。
英国人拉尔夫·菲奇与荷兰人范林斯霍滕虽然都为了研究香料群岛的资料而远行多年,都到过印度,最终也都返回英格兰。菲奇专注于研究一路上商品的价格,香料的实用性,带回无数可用可靠的信息,这为英国后来的竞赛打下了基础。而范林斯霍滕则痴迷于收集来自东方的奇闻逸事,他盘问商人、水手,记录奇特的故事,返回荷兰之后他才明白自己收集的“放纵女人”和“大如小猪的老鼠”的故事,是一套关于东印度群岛知识的百科全书,这样荷兰的航行者就知道了当地的商人想用香料换什么物品什么钱币,也知道停靠在哪个港口做补给是最方便的。
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即使是苟延残喘返航的人好像也没有汲取什么教训,仍是想要第二次、第三次的远征,这些物质相对贫瘠的小国家迸发出的动力与野心好像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帝国人民无法想象的,所有好的坏的积累都奠定了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掠夺,当然也让资本主义登上了历史舞台。
1599年9月24日,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批准了在英格兰国土上发展商业项目,东印度贸易商业公司的成立是为了能够获得对东印度群岛、亚洲和非洲各国和各港口,往返于亚洲、非洲和美洲各岛、各港口和各地之间——几乎是所有地方的垄断贸易权。1601年,英国商人终于以3700英镑购买了“赤龙”号,并开始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名义开始了第一次航行。
不知是这些商人的聪明中夹杂着心狠手辣,还是本来就野蛮贪婪但同时胆大心细,他们和当地土著交易,和平相处,也能与亚齐的苏丹礼尚往来,投其所好,开展定期贸易,让国王同意英国商人到他们的国家定居,当然也不忘在这个过程中贬损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船长兰开斯特还在万丹建立了中间仓库,留下了固定的工作人员。就这样一遍沿途交易、播撒“友情的种子”,一边抢劫,掠夺别国的船只,就是这样一个曲折又惊险的过程,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大船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路数。
在香料竞赛进行了十年之后,葡萄牙渐渐开始落后,英国人收获颇丰但同时也损失惨重,但荷兰人才是那个后来居上者。他们在印度洋中发现了毛里求斯小岛,作为船队的补给港,在1599年到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还未出发的时候,荷兰已经在大班达岛上以极低的价格购入了许许多多香料,并且返航,且在1602年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加大了自己出船远航的力度。
总之,在英国人的笔下,荷兰人不仅敢于洗劫任何船只,还敢于破坏当地土著人民的禁忌,当着锡兰人的面大啖牛肉,使用的手段能骗就绝不走正途。所以荷兰刚刚加入香料竞赛不到四年,大部分的香料产地就已经被他们吞并了。在1609年之前,可以说这些疯狂搜寻香料的西方国家还是相对和平地在与土著进行交易,而从那一年的8月10日,经过一场屠杀与暴动,荷兰与内拉岛的几个土著头领签订了和平条约,内拉岛受荷兰管辖,“并永远属于我国”,从此不得与其他任何国家进行交易。就此开始,英国才明白荷兰是现存的硬对手,准备与荷兰正式进行抗争,凡是涉及到商业,英国人和荷兰人就会无休止地相互斗争。
在十几年的争夺站中,按照作者米尔顿的描述来说,荷兰人过于野蛮和残暴,引起了班达群岛土著们的强烈反感,而英国人相对来说讲礼数,讲诚信,在第一次两国的和平谈判失败之后,1616年10月,英国派出“天鹅号”和“防御号”前往兰屿,但岚屿是产出肉豆蔻的群岛中面积最小也是最不容易登陆的那一个,岚屿港口附近暗礁围绕,登陆有极大的危险,但船长纳撒尼尔·考托普仍在1616年11月23日带领船员们登上了这座小小的火山岛,且与岛民达成协议,岚屿从此归属英格兰,而这个节点又引发了英国人与荷兰人的斗争。
岚屿极度缺淡水,为了补给,英国人只好出岛,但周围总有等待伏击的荷兰船队,到了1618年秋天,雨季未来,可怜的英国人只能喝蓄水池里长了寄生虫和昆虫的水,咬着牙缝过滤虫子,忍无可忍之后他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报复,最后导致重要的任务纳撒尼尔·考托普船长被荷兰人射中,这场混乱的枪战也使英国人失去了岚屿。
1623年,荷兰人指控英国人在自己安汶岛的城堡里安插了暗探潜伏,随即洗劫了英国人的房屋,没收了所有的东西。荷兰人对英国人进行了折磨与屠杀,这些细节被传出后,震惊了英国,引起民愤,包括詹姆士国王也收到了深深的刺激,伦敦的反荷情绪高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会告诉国王,荷兰人应该被驱逐出香料群岛,除非荷兰给予英国赔偿——他们想趁此机会,将岚屿要回来。
在失去领地并且只想着要报仇之后的时间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几乎全部停止,赤字超过了30万镑,到了1656年,公司已难以维持,为了挽救公司,国务委员批准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变成一家现代的永久性股份合作公司,得到了克伦威尔的盖章。待安汶岛大屠杀过去十五年后,英国人发现荷兰人竟然将岚屿上的肉豆蔻树全部砍光了,在三番五次无法争回岚屿之后,英国决定攻下黄金海岸科索角的荷兰贸易站,以及曼哈顿,终于在1664年8月8日,荷兰交出了曼哈顿的控制权。
没想到的是,荷兰人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的曼哈顿岛,竟能成为现在的一个巨额筹码。战争谈判的结果就是,荷兰保留岚屿,英国人留下曼哈顿。
这样的一个交易,无形之中成就了后来的纽约,1667年《布雷达条约》签订将曼哈顿转手之时,它还是一个很小的贸易中心,而现在的模样,我们都已经知晓了。
或许就是在这样的探索、竞争和冒险之中,西方人在骨子里留下了这种不怕漂泊的特征,最后英国还能够得益,其实也归功于当时坚守岚屿的船长纳萨德尔·考托普。作者的写作细致到个人,在这样一个悠长的故事中,每一个节点的变化不在只是国家与国家,而是每一个人做了每一件事而对历史产生了影响。
资料记载,在1776年,法国植物学家皮埃尔·普瓦夫尔成功将肉豆蔻种子带出了香料群岛,在毛里求斯建起了一座种植园,而慢慢地,英国人也开始在锡兰,加尔各答和新加坡种植起肉豆蔻来。峰回路转,香料群岛又变得默默无闻了。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记住所有事情的怕是只有肉豆蔻吧,不管如何,它们都会继续生长。
《改变历史的香料商人》读后感(四):岚屿之争
提到豆蔻,自然而然会想到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的时候,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不过作为香料的植物豆蔻,指的是乔木的肉豆蔻,李时珍有诗描述:“颗外有皱纹,而内有斑缬纹,如槟榔纹。”肉豆蔻在欧洲是撬动了历史的传奇香料,当时产地只存在于东南亚。
东方香料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原产于印尼的丁香、胡椒、肉豆蔻等香料,受到欧洲人的追捧,人们对于香料的需求日益旺盛。东方岛屿低廉的香料价格到了欧洲可以转手卖出高价,这些香料的价格等同于黄金,商人因此而积累起大量的财富。《威尼斯》《陌生人马可》 提到,威尼斯商人就因为从君士坦丁堡收购香料、丝绸等物品,积极从事贸易交流而成为强国。而当葡萄牙人在1511年抵达香料群岛之后,威尼斯人开始衰落。
一、葡萄牙和西班牙 第一次世界瓜分
为了能到达《陌生人马可》里马可波罗所描述的东方世界,以获取更便宜的香料、丝绸、瓷器等商品,在君士坦丁堡关闭了东方的陆上商道之后,世界不经意地打开了另一扇窗口,大航海时代就此到来。在西班牙王室赞助下,热那亚航海家哥伦布,尝试着向西航行,于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并且成功到达美洲。
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1497年从西南方向到达加那利群岛后经过好望角,最终抵达印度,带着丰厚的香料和珠宝返回了里斯本。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19年则向西南渡过大西洋,然后穿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香料之岛,随后回国完成了第一次环球之旅。
由于新领土的不断发现,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了殖民纷争,1494年两国签署了《托尔德西利亚条约》,世界被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西班牙安心地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而葡萄牙则在香料之岛开展贸易活动。
二、北航道探险
在大航海时代,荷兰和英国为了避开西班牙、葡萄牙两个海上强国,主动寻找去往香料之岛的北通道,如果成功的话,它们的航线将比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线更为优越。1553年5月伦敦商人出资组建了一支探险队,向东北方向航行,但面对厚厚的冰川、严寒的天气只能接受挫败的打击,此通道只有在几百年之后,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方可实现。1555年落难的英格兰人,建立起东印度公司的前身俄罗斯公司。
受雇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德逊,在接受公司的远征任务后,出人意料的转向了西北航道,就如同美剧《维京传奇》表现的维京海盗一样,维京人出现在美洲的海岸。1609年7月荷兰人来到了纽芬兰岛,9月11日抵达纽约湾,这条河便是日后成就纽约地位的哈德逊河。这儿可以和当地印第安人开展皮毛贸易,又远离法国人,无需与法国人争夺美洲大陆北部的皮毛生意。
1623年,30个家庭从荷兰出发前往曼哈顿开辟殖民地。和他们一起的有工程师克莱因·弗雷德里克斯,依靠他的设计修建新阿姆斯特丹。1626年首任总督以60荷兰盾的低廉价格,从“印第安人”手中购买了曼哈顿岛。
北航道路的大海之中,可以看到独角鲸,它有超长的牙齿,通常见于雄性独角鲸。这种动物曾激发起中世纪“独角兽”的想象力,认为它可以像野山羊的角一样解毒能力,《毒药手帖》描述有这种怪兽。当他们感到身体不适时,他们往往会把角削下小片放入饮品中服用。
三、荷兰和英国 第二次世界瓜分
约瑟夫·康拉德《詹姆斯王》提及,大约在英王詹姆斯一世的时代,荷兰和英国冒险者对香料的特殊兴趣,就像爱情的烈火一样在胸中燃烧。为了把胡椒弄到手,他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愿去呢!他们会为了一袋胡椒互相残杀,甚至不惜抛弃自己一向珍爱的灵魂…
随着香料之岛贸易的发展,为了减少同业竞争和纠纷,建立起垄断也许更切实可行,这样既更方便与土著之间的贸易,也便于对抗其他国家的挑衅,于是英国和荷兰先后建立起东印度公司。当某国家在无主的土地上建立的建筑,欧洲人认可其对领土的拥有权。
英格兰的香料群岛之行,给人于和平的感觉,他们没有葡萄牙人和荷兰人那么凶悍,当地土著也愿意和英格兰人开展贸易交流,土著对英格兰强大的海军力量表示钦佩,也向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表达友好之意。
不过繁多的岛屿,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也不可能完全占有,在周围岛屿被荷兰人占领的情况向,岚屿的土著1616年主动投向英格兰国王。领土的归属应该是没有了任何疑义,这也被荷兰人所认可。好奇怪,当时强大的荷兰人,为何不在征服艾岛之后,顺势拿下种植肉豆蔻的岚屿呢?反而留下这个小小的隐患呢?
1623年的安汶岛事件,荷兰击败了英国,从而主导了欧亚大陆的香料贸易,这也导致英荷联盟的破裂。1924年8月17日英国驻海牙大使提出正式抗议,随后英国对新阿姆斯特丹的征服也成为了报复行为,得到了英格兰国王的支持。
17世纪中期,《海洋与权力》提到:荷兰和英国围绕海权爆发了战争,在法国参战的背景之下,获胜的荷兰和英国在1667年签署了布雷达条约。英国放弃了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方面的权益(香料群岛),并归还了在战争期间抢占的荷属南美洲的苏里南;荷兰则割让哈得逊流域和新阿姆斯特丹,并承认西印度群岛为英国的势力范围。这意味着英荷两国在殖民角逐中划分了势力范围,在当时看来这两个岛屿之间的交换应该是平等的。英格兰随后放弃了香料之争,在印度之地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殖民时代。
四、航海花絮
毒药真是无处不在,不仅仅体现在《毒药手帖》对欧洲宫廷的描述上,在商船之上为了利益冲突也同样存在。另外,大航海时代的坏血病的肆虐,无意中也被柑橘类水果所治愈,有的商队因此当到达目的地时,船员的数量并未大幅度减少。直到17世纪中期杰克船长的海盗时代,喝朗姆酒瓶不离手,引得船员纷纷仿效,反而有效地防止了坏血病的发生。
1583年,英格兰人菲奇等人乘坐老虎号商船开始了首次亚洲探索之旅,最终止步于马六甲城。1600年,一群商人成立英国东印度公司,菲奇在旅途中所写的报告,成为了重要资料。莎士比亚《麦克白》就借用了菲奇的旅行故事。
莫卧儿帝国贾汗吉尔,是位爱好艺术文化的皇帝,他喜欢别人给他送小礼物,拥有着水平高超的艺术品鉴赏能力。因为他对艺术的喜爱,极大提高了莫卧儿当时的绘画水平。在许多画作中,画师采用了很多复杂的意象,包括有欧洲的元素,如,天使形象。他的野史,传说中的女主角是舞女安娜卡丽,只是未被家族认可。
有意思的是《拿破仑传》里提到的,关押拿破仑的圣赫勒拿岛,早在16世纪就已经是英格兰商船航行的歇脚之地,虽然位置偏僻,岛上还是搭建了一个教堂。1591年,英格兰第一次的香料群岛之旅,因坏血病、风暴等原因,詹姆斯·兰卡斯特率领的商船,第一次经过了这座岛屿。
学者贾尔斯·米尔顿所描写的这部图书,让读者重温香料之争的年代,从中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