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人最后的旅程》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10-22 00:18: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是一本由[日]上野千鹤子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读后感(一):如果人生最后终将“一个人”,那么一定要活得更自在

  今年5月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亿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2.64亿。

  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每个老人需要面对的困境。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么一则让人难受的新闻:

  安徽蚌埠一小区内,有人听见“哐当哐当”的声音。

  循声找去,发现一户人家的阳台上,一位赤身裸体的老人躺在地上,吃力敲打着脸盆。

  报警后才得知,老人4天前不慎摔倒,无法起身。

  就这样光着身子,躺在阳台上捱过了4个昼夜。

  夏天的骄阳烤在身上,深夜的星露洒在背上,4天4夜,滴水未进,只有一下下敲盆的“哐当”声,在他的生命里孤独回响。

  视频里的老人,骨瘦嶙峋。

  而他的子女就住在这座城市,却已经20多天没来探望。

  网友不禁感慨“养大那么多子女,居然不如一个盆。”

  随着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如何解决和应对老年人可能遇到的各种困扰,如何为老年人创造最好的条件,来帮助他们在家中安逸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上野千鹤子在她的作品《一个人最后的旅程》中,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和思考,对老年人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养老规划方案。

  作为庞大的弱势群体,老年人的生活在经历了长期的被忽视之后,终于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在这个超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晚年是否可以在家中安度?他们与子女的关系究竟如何?社会医疗和保障机构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她在分析了老后居家看护医疗状况以及多位临终者的实际案例后,主张即使没有亲友,或是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也能选择一个人居家养老临终,有尊严并安心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这本书绝不是空谈理论,而是从实际出发,详细解答了老年人应该如何实现居家养老——

  居家临终的条件有哪些?

  不同住的家人应该怎么做

  自己能够决定临终方式吗?

  ……

  涉及老年人问题方方面面,是一本相当实用的晚年居家养老规划书。

  就像译者在序里说的,“《一个人最后的旅程》是上野千鹤子对自己人生旅途最后阶段的规划,同时,它也为我们揭示出“一个人居家临终”方案的可能性,为我们每个人终将面里的人生抉择增添一个重要的选择。”

  不过说实话,第一遍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没有透彻,或许是因为年龄和经历,有不少见解不能完全理解、消化,打算过段时间再重读。

  当然,绝大部分内容我是非常赞同的,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变老,当下照顾好老人,就是以后照顾好我们自己。

  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我们无法抗拒衰老和死亡。每个人迟早都会有或长或短的时间,不得不将自己的身体交给别人。与其期待可遇不可求的“寿终猝然离世”,不如在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可控制前做好预案。”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读后感(二):到底怎样才是尊重一个人用想要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读《一个人最后的旅程》

  到底怎样才是尊重一个人用想要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读《一个人最后的旅程》 今天新闻看到这样一个视频。一个独居老人,看着北方供暖时,崩裂的水管,她望着四处喷射的水非常无助...... 很多网友留言,看着这样的独居老人十分心酸。 如今老龄化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作为每一个都会面临老去和离开的人们,如何面对老去和离开前,到底应该准备点儿什么? 或者《一个人最后的旅程》这本书会给许多的老年生活或是老年生活计划有所启发。 01 怎样让人生的最后得到圆满?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是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日本女性学/性别研究的代表人物--上野千鹤子所著。 如果你是正在老去的人,但是对想怎样离开这个世界还有些迷茫和恐惧...... 如果你身为儿女,家中有去在面临离开世界的人,到底以怎样的方式供养老人的问题,而手足无措..... 如果你是独居老人,对孤独和临终事宜非常无助..... 那么,我想这本书,会对你非常有帮助。至少,提供了更多的认知。 想在家中离开这个世界的想法到底要如何取得支持? 如果能够坦然接受平顺的离开这个世界,到底要做哪些准备,应该做怎样的坚持? 或许,读了这本书,能让很多面对这些问题的人,对外界的眼光,对内心的挣扎,会拥有新的认知和年法。 文中还附了她与译者在长春的合影。这让我对作者有了更深的印象。 这本书运用大量数据说明,她所在的国家会有越来越多的独居老年人。并且将人们最终大部分都是一个人的社会现状剖开。 从对“死亡常识的变化”到倡导居家临终,同时对居家安宁疗护的推行都进行了分析和现状的介绍与说明。 同时,对于居家临终的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现状详述,同时也对居家临终反对意见的社会现状进行了解析。 书中大部分内容,在对居家临终的社会现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还在教授会面临一个人独自老去的恐惧和孤独感。 或者,这是一本陪伴的书,它不能使个体摆脱孤独,但能让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的人,拥有了更多新的认知。 特别是书中关于医生是首个提出居家临终,因为在医院会有残酷的抢救,那是痛苦。而且,医院抢救,人的离开,只是失败,没有安宁。 02 尊重一个人用想要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有多难?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不是一部悲观的关于临终前凄惨现状的书,而是一部帮助很多人,偿试用怎样的方法去幸福的离开这个世界。 这不是一本专为老年人而看的HM在那段时间里,带我去爬爬山,看看桃花,开导我多支持哥哥,因为这是我唯一能做的。 我感激她的原因,还有一点,她当时说,不要怕,等你老了,如果你怕孤独,我就带着三只猫一起陪你住养老院。不要怕。 是的,我的好友目前也是一个人。我和她都和作者一样,未来有可能成为经历“一个人最后的旅程”的人。所以,感触特别深。 现在回想父亲是想居家临终的,哥哥也那样做了,但是,当人性到最后一刻时,还是把沉睡不醒的父亲送去了医院。 03 写在最后 如果有幸能活到老一些的时候,那么,或者这本书带给我的,更我是慰藉。因为我还有朋友,不知道真正到一个人生命的最后,会期待什么呢?应该是安宁。 拿起这本书时,看着看着,有那么一瞬间,觉得所有不舍得用的,在人离开以后,都不是你的,你所珍惜的舍不用的钢笔,会被人丢掉。你所钟爱的衣服,会被烧掉。反而,会有些释怀,在人生这一路,其实,最难的还是内心安宁。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读后感(三):我们哭着来到世界,是不是笑着离开,最后一段旅程是关键。

  我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单身狗被麻醉了,手术需要签字怎么办?我当时想了想说,做手术需要提前告知,一般会自己签字或者找人签字。但是如果中途需要有特殊情况,再签字可能会麻烦一些。毕竟我们国家对于签字权还是有限制的。

  这个问题仅仅是单身狗会遇到吗?恐怕不是。因为独居老人,也会。如果孩子远在国外,甚至没有子女,会怎么办?谁负责?恐怕就会牵扯出很复杂的问题了。

  我们哭着来到世界,是不是笑着离开,这个要看很多问题。但最终,我们都是一个人走完旅程的。

  上野千鹤子《一个人最后的旅程》讲的老年生活的问题,尤其是面对最后终点的旅程所要面对的、应该注意和思考的一些细致的问题。相对于其他的那种比较学术性的研究和论述比如《父权社会》这本书更容易些,受众也越广泛。

  这本书是讲述老年人日常生活所涉及到的问题,比如老年人住宅的问题,居家安宁、医疗、临终关怀的相关的条件和流程,决定权交给谁,认知症的问题等等。比较容易理解,尤其是涉及到老年化生活和的一些具体的细节,对于当下的一些社会养老的问题,有一些比较现实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如果你是单身一族或者独居,除了会有钥匙落家里,像洗澡被困,可能也会遇到这种需要陪伴或者救助的情况,建议提前看看。

  毕竟我们到了老年化进程也在逐渐的加快,身边老年人的数量在逐渐地增多,而且,当下养老机构,保险等等一系列的设施和配套制度还不够。在同样情况下,这些措施和方法有助于我们新的政策和措施的建立,完善调整,还对个人养老模式提供了很多的借鉴作用。

  比如,在养老的话可以居家养老可以到养老院,但是,还有一些更细化的比如说专门负责是那些插管病人的地方,或者临终关怀机构等等。如何挑选这样的机构,标准又是什么,如何面临在这期间出现的疾病和痛苦的问题,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

  我们都想在最后的旅程当中能够有平静,不痛苦这样的状态,并且能够自由选择,而且相对的有尊严。但是面对疾病的时候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条件会达到,尤其是面对谁来陪伴的问题。 子女能够全程陪同吗?恐怕不一定。那养老机构能够尽心尽责吗?也不太确定。护工?机器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未来需要考虑的一系列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文化传统和习俗的问题。尤其是是对于有病,或者是不能自理的这些情况的产生。还有关于财产的问题。如果有养老金还好一些,如果没有养老金或者是不够,又出现重大疾病的情况下,如何来面对这样的情形。可能有儿女的会好一些但同样是,也可能面临被遗弃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突然想到曾宝仪做的节目《明天之前》有一期是关于生命决定权的。那个澳洲104岁的科学家老先生自己决定终止生命,在自己的意愿下主动选择,然后跟子女告别,最后在瑞士安乐死。安乐死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不合法。但是,当你看到被病痛折磨的亲人,可能也会有所考虑,是不是活着真的是他们真正想要的。毕竟痛苦谁都不想要。

  日本的社会里有那种老年保险,叫国家照护保险制度。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一被保险人,年龄65周岁以上。一类是第二保险人,40-64周岁。均会有被保险人证。还有专门的机构会定期上门而回访查看一些情况。考虑到有一些意外的情况发生,比如老人在家里去世而不知情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问题。但是并不能全部解决。

  虽然,现在可以远程网络进行监控,但是遇到实际情况需要现实救助的时候,还是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如果未来机器人能够进化成这个程度,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发出求救信号。甚至主动寻求帮助的话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这个问题。

  但与此同时,出了身体层面上的需求还会有精神方面的需求。谁来完成以及怎么样的方式来完成还需要再继续探索。

  国内一些做法,比如说让青年人住到老年人社区当中,给他们免除一定的房租或者是租金这样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加互动交流,缓解精神苦闷、孤独的问题,目前也只在少数的范围。

  但是年龄混居或者是在社区的话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焦虑的问题,毕竟他周围的人还有许多不同的面孔,能够防止僵化。

  书里还提到了日本的天使团队,他们会在濒临死亡2个星期左右内上门陪伴,每次3小时,这个时间比较合适不太长,大家都能有喘息休息的时间,还会一起交流照顾的情况,甚至他们觉得有成就感。

  当然,未来更多探索的方式。比如如何让儿童在学知识或者是陪伴玩耍的时候,同步给老年人,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精神焦虑和对新生事物的渴望。

  老龄化是个综合的问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所思考和行动。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读后感(四):既不去养老院,也不拖累子女,圆满的人生如何幸福到最后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

  很多人认为,老了不是和子女住,就是去养老院。可是和子女住久了,难免会产生摩擦和矛盾;去养老院,又倍感凄凉,害怕那里的孤独和冷漠甚至被虐待……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临近终点的那段旅程,希望如何度过一个人最后的旅程?在哪儿度过最后的旅程?在谁的陪伴下一起度过最后的旅程?自己能够决定临终方式吗?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告诉你:不能指望权威及权力部门,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自己去争取,老去既然不可避免,那就自己决定如何老去?如何生活?如何接受照护?面对衰老,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死亡的自我决定,也很重要。

  《一个人最后的选择》是上野千鹤子对自己人生旅途最后阶段的规划,同时她也为我们揭示出“一个人居家临终”方案的可能性,为我们每个人终将面临的人生抉择增添了一个重要的选项。

  作者上野千鹤子,是日本著名社会学学者,日本女性学/性别研究的代表人物,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现任日本非营利性组织“女性行动网络”(Women’s Action Network)理事长。其最著名的作品是《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厌女》《裙子底下的剧场》,以及《近代家庭的形成与终结》。

  千鹤子的学术成果极为丰硕,其著作不仅在学界备受好评,在日本社会也广为流传,常年畅销不衰。《一个人最后的旅程》是上野千鹤子继《一个人的老后》、《一个人的老后——男人之道》之后的“一个人”系列的第三部著作。

  在《一个人的最后旅程》这本书中,千鹤子更进一步地探讨了“一个人居家临终”的可能性,在分析了老年人居家看护医疗的实际状况以及多位临终者的真实案例后,上野千鹤子主张:即使没有亲人或是身患阿尔茨海默病,也能选择一个人居家临终,有尊严并安心的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但是,面对良莠不齐的养老院,其实,很多人是从内心反感去养老院终老的,走进养老院的老人们,心内都是自感悲凉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同时被岁月和儿女抛弃了。

  其实,养老的方式不只这两种。在新潮养老观念的影响下,很多老年人也在想如何开创不同于一般的养老方式。能否可以不和子女住一起,也不用去住养老院,而是和一群相识或相投的同龄人一起,一边养老一边享受生活,尽可能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尤其是临终生活能过得丰富多彩快乐自在,还能尽量不给子女们带来麻烦。

  一、上野千鹤子在《一个人最后的旅程》说到:考虑“一个人居家临终”的问题,并非我们的愿望,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人口老龄化不断提升,生育率却逐年下降。凝望老年人的背影,不得不开始思索人生的最后临终之所。

  身边有很多退休同事,选择不与儿女同住的生活,在他们看来与儿女保持一碗汤的距离,是理想的居家临终选择。但是,这是指自身尚有自理能力的时候,一旦生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就会又不得不面临,去医院还是养老机构的两难选择。

  “老后的独居生活之所以不能支撑下去,是因为居家生活无法维持。生活是指进食、排泄、保持清洁,也就是说只要有饮食照护,排泄照护,洗澡照护这三大照护,即使是需要照顾的独居老人也可以一直住在自己的家里,但是就是因为没有照护能力,老年人才不得不离开家里。”

  这也就是近年备受关注的居家医疗。该模式提倡“家为病房,街道是走廊,医院是护士站”,老年人身体染恙不需要住院,改由医生和护士把医疗送到家里。也就是从“医疗到照护”的模式转换。

  二、居家临终的条件:一、当事人的强烈意愿,二、有照顾能力的同住家人,三、所居住的地区,有可以利用的医疗、看护,照护资源,四、老人自己有足够的资金储备

  放到以前,远方的父母需要照顾时,子女只有两种选择,接父母来同住或回家照顾父母,这两种选择都有缺陷,被子女接去同住的父母要离开熟悉的家,在陌生的地方,听着不习惯的语言,接受不一样的生活习惯。而且儿孙们忙于工作和学习,并不像预想的那样,有很多时间陪伴自己,既然如此还不如不离开家。

  好在,现在网络社会为子女和年老父母之间的及时联系,提供了多种选择,子女可以在父母家中安装摄像头,利用高科技远程照护老人的一举一动,随时关注到他们的潜在需要,包括确认老人每日安全的电话网络,定期的商品外卖上门配送,等等。

  在老龄化社会问题日益严峻且独居老人日益增多的今天,上野千鹤子“一个人居家临终”的主张,不仅是一种个人选择,也是其作为社会学学者对社会问题给出的应对之策。

  然而“一个人居家临终”,绝非以一己之力可以实现的,需要社会保障制度、医疗配套设施、居住条件改善、养老准备金充足等等,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一系列条件的完美契合,上野千鹤子在随后的实地采访中,例举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案例,未来的“一个人居住临终”虽然道路漫漫,但毕竟有先行者提灯照亮。

  可能是因为再版的缘故,这本书里的很多观念在现在看来,不是特别的新颖出挑,有点新瓶装老酒的感觉。全书整体框架也有点松散,很多章节都多少有点重复。但看看书中举的很多实际例子,还是大有收获的。

  随书还附赠一本《晚年指南》,精选了原书中贴合中国实际的内容,随手一翻,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就能get到《一个人最后的旅程》的精髓,实在是让读者感觉贴心至极的选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