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读后感精选
《这个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是一本由[德] 哈拉尔德·莱施著作,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个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读后感(一):时间
刚刚读完了本书试读的部分,第十三章——时间。
时间一直是物理方面科普书的热门话题,也是我百读不厌的部分。只能向前的属性是如此令人着迷,不只是物理学家,甚至一众哲学家、文学家,“时间”都是他们汲取灵感、深入思考的源泉。
对于经典物理学来说,时间就是一个变量,唯一特殊的就是,这个变量是单向的,只能向前,不能向后。时间只能以三种形式出现: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界上的任何物理过程都不能改变这三种状态。
在两种相对论里,时间与空间一同组成了四维时空。时间只是钟表时间和测量变量,本身没有意义。但在比较两个参考系时,时钟就有了快慢之分,这也就成了无数科幻小说灵感的来源——比如最近刚刚读过的短篇《天鹰座裂隙之外》。男主在一次普通的星际航行任务中因为路线错误来到了距离地球十五万光年的遥远的裂隙之外,当他从休眠中醒来时,地球上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年,他的亲人朋友都早已死去多年……
回顾宇宙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我们仰望天空的目光其实就是对过去的回眸”,“我们上方的天空就是一幅绘有各时段“过去”的时间全景图”。也就是说宇宙的起源对人类来说是“可见的”,即可以被观测到的!正因此如此,科学家们才能推演出大爆炸的模型,以及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对于现有的可观测宇宙,“时间的起点是一个差异的出现,这个差异不断扩大,并不可逆转地形成了结构”。“时间作为一种宇宙现象,标志着宇宙中仍然存在可能性,即还可以形成更多的结构。”
作者哈拉尔德莱施在这里讲到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我之前在任何科普书中都从未读到的角度。现代通信技术借助于量子力学,以光速传播的电磁波为载体进行通信。宇宙的极限——光速,就这样被应用到现代科技中。但人类在漫长进化中获得的大脑和身体,其感知时间的方式则要比机器的节奏慢得多,精度也要低得多。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越来越多的技术和越来越大的压力正在压缩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任务被压缩到越来越小的时间单位中去”。“尽管宇宙中不存在同时性”,但现代人类却“希望地球上的一切都能同时发生”。亚历山大的打工人们,读到这里是不是在狠狠点头,心有戚戚焉呢?
《这个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读后感(二):这个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可能都思考过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这个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但我们的回答往往是偏向于哲学方面,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有着不同的理解。
最近我读了《这个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这本书,这本书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百亿年来的宇宙奇迹,让我们对宇宙本身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能够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随着人们不断的探索宇宙,对宇宙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们的世界观也随之发生变化。
最近科学家就在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采集的样本中检测到了20多种氨基酸。这是第一个证明在地球外存在氨基酸的证据。天体生物学教授小林宪正表示,在地球以外天体上发现多种氨基酸“史无前例”,甚至可能暗示地球以外存在生命,这也意味着氨基酸可能存在于其他行星和天然卫星上,暗示生命可能诞生在宇宙中比以前认为的更多的地方。
在宇宙中存在着一系列法则,就像生物演化一样,宇宙本身也在处于一种演化的过程中。我们在生成的过程中也在与自然互相作用,还可以与他人互相作用,当然这种交互可能并不是通过物理手段来实现的。
古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开花败是自然现象,而我们看不到的是在这些现象下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但看不见并不意味着不存在。
人们之所以可以相信未来,正是由于我们知道世界虽然会有波动,但也有自己稳定的节奏。假设我们知道地球随时都有很大可能在下一秒毁灭,我们可能就根本没有办法安心做事了。
在整个宇宙中,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去预测所有未来,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类的诞生本身也是在各种机缘巧合下出现的。也许在演化的某一个阶段,倘若有一些因素发生改变,我们就不会存在于此时此刻了。
生命是特殊的,生命之所以能够诞生和维系,都是宇宙的功劳。而我们人类也不仅仅只是星尘,我们还是宇宙历史中相当有趣的一部分,也是组成宇宙的物质中极少数能够讲述自我的那一部分。
在这本书中探讨了天体物理学中非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万物的起源是什么?什么是黑洞?什么又是暗物质?作者并没有过于深入的去解释这些概念,因为那会让我们觉得特别深刻,而是用一种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去意识到这些发现的存在。
对于宇宙的探索会一直进行下去,在宇宙的黑暗与虚空中,藏着我们的幸福,而我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正在享受其中。
宇宙的浩瀚无边,常常让我感叹自身的渺小,但想到自己本身就是宇宙的组成部分之一,又让我觉得倍感自豪。我喜欢默默看着星空,感受着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
《这个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读后感(三):读书感悟《这个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
人们总是在抬头仰望星空,想要了解到天空世界里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到底有多大,对于宇宙的探索始于望远镜的发明。
这本书里介绍了许多关于宇宙知识的力量,以宇宙的视角讲述了人类故事的科普力作,让你重新认识人类以及人类相关的宇宙。
带着对宇宙的好奇,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去了解,每个章节都是独立版块,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值得在静下心来的时候反复阅读,书中的第一篇就开始介绍了“将万物看作一个整体的科学”所有的事物都是透过科学来发生下来的,现如今科技的发达,已经不仅局限于肉眼的见识,通过科技的最高水平,计算机控制了天文望远镜,分析电磁辐射等等。许多的伤害可以仅仅缩小到最低范围
这本书中讲述了关于宇宙,时间,生命的科学之旅,这里有许多的问题等待你的了解,让你了解到宇宙和生命的沉思,融入关于人类未来的热门讨论。作者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视角,让读者认识到自己与这个宇宙的微妙联系,许多提问式的方式为标题,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一探究竟。
这里有许多的推荐李淼“天文学史的变迁促进了世界观的革新,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究竟身处何处? 这是一部有温度有情怀的宇宙学著作, :带你我找到自己在漫漫时空中的位置。”张双南“不知道宇宙是否在.乎我们,但我们在乎宇宙。于是,我们有了现代文明,有工业科学技术,也有了无限的未来。我们,拥有了这不宇宙。”
斯蒂芬•茨威格:‘这群星闪耀的时刻一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
简单介绍一下哈拉尔德·莱施(Harald Lesch)是德国慕尼黑大学理论天体物理学教授,德国科学基金会天体物理学专家和天文学会会员,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曾获得德国自然科学传播奖。他的多个视频点播量上亿次,出版多本物理畅销书,其作品翻译成多种语言,多次受邀为物理领域图书作序,深受读者喜爱。
我们人类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存在这个宇宙中,持续了宇宙中这个140亿年创造出来的一部分,多么神奇的事情,宇宙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要进行自我创造以及通过摄取自身的物质和能量而进行进一步创造。歌德用以下文字描述了 这种观念“当我们观察这栋世界大厦的时,我们不禁会以为整个世界都是基于一个法则而创造出来的,自然中有上帝,上帝中有自然,创造永不停止,运动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