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全国高考作文题出炉,看过《记住乡愁》的考生都笑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全国高考作文题出炉,看过《记住乡愁》的考生都笑了……

2018-06-07 20:45:03 来源:记住乡愁 阅读:载入中…

全国高考作文题出炉,看过《记住乡愁》的考生都笑了……

  听说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记住乡愁” 可以高考加分?

  一直以来

  《记住乡愁》因蕴含着

  生动鲜活传统文化故事

  而备受教师学生群体的关注

  曾有教师称《记住乡愁》节目

  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丰富作文素材

  更收获了“寻梦的长篙”

  2018年6月7日上午

  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

  今年高考作文考的什么?

  哪些题目能用《记住乡愁》节目内容

  作为论据呢?

  一起来看看吧!

  名师分析(第二题):记叙文考察的是“绿水青山图”,呼应的是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要特别注意立意上要从积极方面、从长远角度看待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不要只是简单抱怨,要体现出我们每个人能够为此做出的贡献

  乡愁素材:

  《百福司镇——青山绿水百福来》:彭南树老人孩提时代起,就守着百福司一片楠木林,到如今,他已经守了八十年。在这八十年中,不是没有人垂涎过楠木,甚至在人均收入只有十多元的时候,有人向他提出过“一棵楠木二十八万”的价格,但他都没有动摇金钱对他的诱惑比不上“山规”的训诫,更比不上对自然的敬重。

  走进百福司,你会发现这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植树,大多数人都健康而又长寿,三万人的小城,八十岁以上老者就多达五百人,这不能不说是自然的眷顾。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也会将福泽回报人类

  《右卫镇——久久为功 利在长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右卫的森林覆盖率只有0.3%,几乎日日都有强风和沙尘暴。为了青山绿水,也为了子孙后代倔强顽强古镇人用了60多年的不懈努力,将古镇只有0.3%的森林覆盖率,提升到了今天的54%。

  如今,在小镇周边地区,共有1亿多棵树,按照一米一棵的距离测算,排起来相当于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曾经拥有近百公里古长城的右卫古镇,如今又拥有了一道锁定风沙绿色长城。

  就这样,凭着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的韧劲,右卫人硬是在环境无比恶劣荒原上,开辟出了一片守护安宁拥抱幸福的塞上绿洲,也让我们的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名师分析:

  今年浙江高考作文与“浙江精神有关,这个题目在形式上可谓“特立独行”,颇有地域属性,有人戏说“不是浙江人还真写不出来作文”,当然,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表现

  本次作文的立意是“实干,创新”,并结合作为浙江学子自身的体验思考,细究之下,不是什么生僻的议题,一般的考生总有话可说,但要真正写准、写深、写透,写出水平,绝非易事。

  乡愁素材:

  《新市镇——实干方能成事》:南宋名相吴潜,发明石碑画线法监测水位开闸放水,务实行事,以民为本,造福了一方百姓;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中国传统纺织业受到排挤,为了让家乡百姓能够走出困境,童远渡重洋学习纺织专业技能,最终编写出一套《纺织标准工作法》。

  《乌镇——枕水人家 立志进取》(《记住乡愁》第三季):民宿房东穆穆在生意不景气时,利用当年十分创新的互联网营销,让自家民宿火遍网络;在历史发展中,乌镇融通兼蓄,与时俱进活力吸引着世界目光,从2014年开始,每年一届的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乌镇,这是世界互联网领域的一次盛况空前高峰会议同时也将乌镇人进取求新的精神展示给了全世界

  名师分析:这道题取材于“二战”期间的真实事件材料明白晓畅、饶有趣味,又耐人寻思;事理逻辑严密,又有“留白”;含意明确,又有开放性,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深化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阐述。

  沃德表面是看到了事故中的“幸存者偏差”,实则是对工作长存一颗炙热的“匠心”,同时,他能够力排众议,也是对“实事求是”的坚守

  乡愁素材:

  《伯延镇——实事求是》:世纪60年代初,为了解三年困难时期农村实际情况,周恩来总理来到伯延。在调研会上,一个叫张二廷的农民站了出来,一句实话,让总理了解到实情,最终解散了全国的公共食堂解决了当时亿万农民的吃饭问题。

  《润城镇——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明朝末年,小镇居民利用鹅卵石和炼铁用过的废弃坩锅,在极短的时间内修筑起了一座铜墙铁壁成功抵御流寇侵扰;明万历年间,润城铁匠把地上铸造改为地下铸造,合力铸出大件铁佛造像……从古至今,润城人面对困难,用心做成事,用心书写着一个个传奇

  名师分析: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认为,这个命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学伦理学、哲学问题。“人是群居动物,无论东方西方,人都不能单独生活,每个人的成就感也体现在他人对你的评价中。平时我们科学研究文学创造实际也是为了社会需要,也是间接为他人奉献。”“仅仅800字,要说好 ‘被需要’的问题,还是比较难的。绝大多数考生的思路都比较正面,就阐述自己如何被需要,但如果可以想到当自己利益和别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或许比较容易出彩。”

  乡愁素材:

  《众埠镇——能舍天地宽》:《赵氏孤儿》中,为了保住赵家血脉,程婴强忍悲痛,交出了自己出生不久的儿子,换来忠臣血脉的延续,在他看来,这是责任对他的需要;倪丰龙舍私利大局,为支持家乡旅游开发,他二话没说,不仅按时拆除了自己的养殖场,还没有要政府一分钱的补偿款,在他看来,这是家乡建设对他的需要。

  《双洋镇——风雨同舟 守望相助》:大旱之时,看到乡邻跋涉十几里的山路前去挑水,陈姓人家于心不忍主动拆掉了自家围墙,让出私井作为公井,帮助全镇人平安度过灾年。在陈家人看来,乡邻的平安,需要自己的付出和奉献。

  名师分析:不管选择何种“语言对象,行文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角度宜小巧,便于集中笔墨深入开掘,避免立空乏粗浅;二是行文中一定要紧扣“语言”来写。总之,审题不难把握,立意见高下

  乡愁素材:

  在《记住乡愁》第二季《肇兴侗寨——讲规则规矩》中,就曾记录了贵州肇兴侗寨一种独特的语言——草标。几根草捆在一起扎成一个个形式不同的节,像一个闭口不言的秘密。它是侗寨独特的标志当地人熟知的语言,草标的含义千变万化,从孩提时代开始,侗家人就一直在学习如何掌握这门语言。

  小小的草标随处可见,取材也方便快捷,在侗家人不停编织草标的过程中,他们也织就了一张侗家规矩和礼仪的网,人人有条不紊地依照着网的脉络进退。穿行在侗寨之中,一个个草标的提醒,让人不逾矩,得和谐。在人类有限的生活空间里,有人不断地扩张自己的领地,有人不断地强调自己的范围,倒不如彼此尊重,不冒犯,不打扰,安安静静地按着自己的轨迹前行,终能达到属于自己的目的地

  怎么样

  看完这些介绍

  有没有觉得看《记住乡愁》

  也可以成为一个高考“加分项”?

  无论各位考生今天发挥如何

  都请大家放松心态

  这场考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它远不是你人生的全部

  要相信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

  只要努力

  机会终将精彩纷呈

  编辑 | 樊东媛

  《记住乡愁》与您温情相约

  倾听古镇的传奇故事;

  见证乡情民愿的文化根基

  感受那份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

  精彩回顾

  ? 一个农民,如何让莲花种子上太空? 

  ? 感恩于心,报恩于形 

  ? 漂浮在沼泽上的神秘土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