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迷信的一墙之隔,你在哪侧?
2018-07-03 19:02:51
作者:樊登读书
来源:樊登读书
阅读:载入中…
《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中我们了解到墨子崇奉科学却又信鬼神是迫于时代的无奈之举。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敬鬼神而远之的同时,孔子也对祭祀的态度十分尊重,祭拜神的时候,就像神就在那一样。“如果祭祀没有亲身参与,那么即便祭祀了也像没有一样。”
一个问题
樊登解答:
孔子是“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凡是你问孔子一个人死了以后会怎么样。他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所以孔子从来不说这个鬼神的事儿,不信鬼神。墨家说这么做会导致天鬼不悦。
第二,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还要守丧三年,浪费了民众大量的财富精力。所以墨家说这太浪费。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在这种繁文缛节上。
第三,“盛为声乐,以淫愚民”。只有少数的贵族能够享受这种音乐的这种奢侈的享受,这会导致社会资源浪费,阶级分化。
第四,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孔子说“不信命无以为君子”。
这里边其实挺矛盾的。表面的矛盾是什么?墨子说我信鬼神。按理说信鬼神的人应该更多地去搞葬礼,去祭拜。儒家不信鬼神,怎么反倒去做繁文缛节的祭拜呢?
实际上这只是表面上的矛盾。事实就是丧葬祭祀在古代受到重视,起初是源于对古神的信仰,但儒家重视丧葬礼仪不是由于信奉鬼神,而是重视去世的祖先。可以说,儒家重视礼仪是一种诗情,而不是出自于宗教。
如果信仰违反理性,而且不去了解仪式中更深层的意义,就变成了迷信。这一墙之隔或许就是这里。
上述内容摘自
▼ ▼ ▼ ▼ ▼ ▼ ▼ ▼ ▼你讨厌你的起床气吗?我也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