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52%的年轻人不让父母看朋友圈:屏蔽了爸妈,我才敢做回自己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52%的年轻人不让父母看朋友圈:屏蔽了爸妈,我才敢做回自己

2018-07-25 16:31:47 作者:戳蓝字关注? 阅读:载入中…

52%的年轻人不让父母看朋友圈:屏蔽了爸妈,我才敢做回自己

  后台回复「午安」 收听青音姐的午安90秒

青音约活出本真,爱人悦己。

  主播:文倩

  音乐:金玟岐-孩子

  作者:青音约主创团队/青音

  责任编辑/张宁宁·主编 / 张宁宁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青音姐开抖音啦

  昵称是青音青读,ID是:1083137337

  我先去关注啦!

  微信作为当下最主流信息沟通软件,是以自己核心,向四周扩散的私交圈,其中涵盖了亲人同事朋友全面人际圈,但据腾讯曾发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显示,52%的年轻人朋友圈屏蔽了父母

  根据数据显示,屏蔽父母的微信用户中60%的人表示怕父母瞎担心,55%的人表示父母无法理解自己,50%的人怕父母反对或不支持自己,50%的人追求自己的空间,33%的人不喜欢唠叨

  有个网友说过这样一次经历,孩子半夜高烧老公出差在外,她独自带着孩子输液一时感慨便发了个朋友圈,结果父母竟当天夜里坐了最快的一班火车来到了她所在城市,当父母到了以后,孩子已经退烧离开医院了,倒是父母因为连夜赶路折腾犯了腿痛病。

  那之后,为了父母不再因为她不经意的一条动态便开始担忧自己,这位网友便在朋友圈屏蔽了父母,这层屏蔽像一道门,隔开了她与父母的线上交流方式形成泾渭分明界限

  她说,朋友圈只能展示自己的一部分,与其让父母在只言片语中担忧猜测,倒不如主动通过电话语音视频聊天去建立与父母的交流,对比程序化的朋友圈,交流才是巩固亲情最原始的方式,那里面,有爱的温度

  其实,界限感是家庭和谐基础,但以这种方式去建立界限感,却暴露了亲情关系中最突出问题,无法做到成熟分离。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表示,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父母能做到分离,孩子才能在分离中学人格独立。所谓成熟分离,有人给出这样的定义“一边给予爱,一边坚定地告诉孩子或者亲人,你是你,我是我,这样一来,关系仍然亲密,但亲情关系中的双方却都拥有了独立而健康的人格。”

  (如何摆脱父母的无意识控制点击蓝色字体了解详情?点击查看“Better更好学院”——《人生赢家路线图》)

  为何很多亲情关系无法从共生关系中脱离,做到成熟分离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第一,亲情捆绑形成的非正常共生关系

  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将6个月前的婴儿期称为正常共生期。也就是说,当孩子具备独立行为能力之后,亲情关系仍处于共生状态,那便是非正常的,但这种非正常现象,却在很多家庭上演。

  微博上曾有个段子,就描述了这种非正常的共生关系:

  5岁,我给你报了少年宫;

  7岁,我给你报了奥数班;

  15岁,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

  18岁,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

  23岁,我给你报了公务员

  32岁,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在孩子一生之中,父母都会做起操盘手,无法从共生关系中得体地退出,不把孩子视作独立的个体,而是把孩子当作自己一部分。

  这种非正常的关系往往会导致孩子无法做到独立,也就是所谓的巨婴性人格,再者就是拼命地逃离,这也是很多人选择朋友圈屏蔽父母的原因

  朋友安晴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听话孩子,父母从初中陪读到大学,但谁都没想到,安晴居然在毕业后嫁到了国外,结婚后回家探望父母的次数更是寥寥无几

  一次偶然机会聊到此事,安晴痛苦说道,只有这种远距离的分离,才能逃离父母令人窒息的爱。

  在正常的共生阶段,父母的爱给予孩子的,是安全感,但当过渡到非正常共生关系时,父母的爱给到孩子的,却是压力

  (如何让孩子避免受到分离焦虑,点击蓝色字体了解详情?点击查看“Better更好学院”——《人生赢家路线图》)

  第二,过度牺牲后的情感反噬

  据相关调查显示,超过82%的中国家长已经做好为孩子的成功作出“牺牲”的准备;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父母几乎完全丧失了个人时间

  在这种过度付出中,孩子也会被动产生回馈心理,让自己继续停留在父母的照顾中,以此来缓解感觉父母被抛弃的焦虑,由此,亲子方便陷入了一种看似亲密、互相需要的非正常共生关系中。

  李想来自于单亲家庭,婚后怕母亲孤单,把她从老家接到城里住,为了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李想处处以母亲为主,而母亲也觉得李想是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所以理所当然介入李想夫妻生活中去,结果没过多久,妻子便因为不堪压力而对李想提出了离婚

  儿子成家立业后将母亲接过去颐养天年,本是一桩美事,但却因这种过度牺牲后的反噬心理,将一段婚姻推向了深渊

  (拒绝复制原生家庭的伤害,点击蓝色字体了解详情?点击查看“Better更好学院”——《人生赢家路线图》)

  李想母亲当年为了李想,一直没再嫁,省吃俭用把李想抚养成人,因为这种过度付出,所以即便李想成立小家庭,母亲却依然希望通过对李想的控制来满足自己多年来的付出,通过李想对她的需要来获得自身的安全感。

  德国家治疗大师海灵格曾经说过: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所以,很多情况下,过度付出往往会滋生出操控亲人的权力,从而去反噬这段感情

  第三,被传统孝道模糊的界限感

  由于重亲情的传统文化影响,对于心理层面上的个人空间和家庭空间,国人的界限感相对于西方来说,依然非常模糊。由于缺乏界限感,对部分父母来说,侵入或干涉孩子的空间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心理学者曾奇峰说:

  抚养者越是能够给予孩子高品质的亲密关系,孩子就越有能力与抚养者分离。

  高品质的亲子关系,教会孩子获得爱的能力:

  尊重父母,不必为他们的冲突负责,而是学会从家庭的牵连释放自己。

  那父母与子女之间如何建立高品质的亲密关系,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讨论

  第一,成熟分离

  英国一位心理学博士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而成熟分离正是亲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状态,孩子把父母的爱内化在心里,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这样才能在从亲情关系中分离出去后,即懂得爱的能力,去追寻自己的幸福,又同样对亲情关系充满依赖

  长按识别海报二维码,学会和父母正确分离?

  那如何做到成熟分离?

  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袁荣亲曾说,当孩子小的时候,首先最重要的是培育安全感,其次是培育自主能力。安全感的建立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分离焦虑的产生。

  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作为父母,懂得适时从亲子关系中抽离。如北大才女赵婕所言“我钦佩一种父母,他们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地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任务。”

  控制亲子关系的浓度

  有人对亲密关系做出这样的解释:亲密关系是一种现代化的关系,指的是两个情感成熟的人,既亲密又各自独立,双方在关系里都觉得很舒服,从这段关系里获得饱满的情感滋养。亲密关系建立在边界和沟通上,它其实具有一系列操作方法,让关系保持健康和稳定

  好的亲子关系亦如是,它建立在边界和沟通的基础上,即亲密又独立,这里所指的边界便是“亲子关系浓度”的分水岭。

  爱的浓度不够,会导致亲子关系疏离;施爱方的浓度太甚,又会对被爱方形成情感压力。

  第二,亲子关系中的共作效应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曾提出“父母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成长,甚至用成长榜样去影响孩子是不够。成长有一个共作效应,有一个生命的成长场。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去阅读学习,父母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完全是互动的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的成长和父母是分离的,其实也意味着父母关爱缺失,高品质亲子关系的建立是在高质量陪伴基础上的。

  通过界限感提供缓冲力

  一段关系的稳定和谐,取决于它的张力,很多亲子关系的恶化,正是因为缺乏这种缓冲力,所以才会一旦出现问题便快速走向破裂。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曾说过:“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所谓界限感,便是亲密有间,彼此相爱,但却彼此独立。

  《圣经》中说,儿女与父母之间的一切都是为了彼此成全,使彼此成为更懂爱、更有爱、更会爱、更善于传播爱的人。

  建立高品质的亲子关系,归根到底是一场爱与成长的过程,是父母与孩子长期互动关系的总和,是在边界和沟通基础上的情感转化,是家庭关系中彼此都达到了一种相对舒适,却又彼此亲密的状态。

  对于《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调查显示,父母在得知子女屏蔽自己之后,虽感意外但却表示理解,这一方面是父母对子女的包容,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个体脱离原生家庭,走向独立不可避免的过程。

  在屏蔽父母这件事上,其实我觉得大家并不需要那么悲观

  父母那一代人生活轨迹跟我们有着巨大不同,这个不同,从根本上无法消除,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对他们的爱有所减少。

  即使很多人说屏蔽父母是不孝顺之类的,但其实,分组屏蔽,主动建立相对独立的隐形界限,让父母不必因为自己一时沮丧消极吐糟担忧,也减少了因价值观不同而产生的冲突,这很大一种程度上,也是传统家庭关系进化为现代亲密关系的一种过渡,是对原有亲子关系的一种保护

  虽然我屏蔽了你,但我也因此有了自己独立的世界,虽然我们的世界各有不同,但我依然爱你

  文末福利

  我们的课程遇见更好的自己》截止到8月6号16:00,考试合格,就可以全额退费,8月6号16:00之后,就没有退费了,没有来报名的赶紧来抢吧(长按识别海报二维码即可查看课程)?:

  为你推荐

  在我们“Better更好学院”(点击蓝色字体了解详情?点击查看“Better更好学院”——《人生赢家路线图》)中,著名心理学家郑秋强老师将会在《亲子关系》模块为大家带来《无意识控制:父母那些最伤孩子的话》等《不成熟的父母8讲》的课程。

  郑秋强

  应用心理学博士

  国家高级沙盘游戏咨询师

  美国AMTITM医院表达艺术治疗专家培训项目认证专家。

  不能正常分离的亲子关系中,要么有不成熟的父母,要么有不成熟的孩子,不成熟的父母热爱控制,不成熟的孩子喜欢索取,如何摆脱父母的无意识控制,如何正确的实现和父母的分离,你需要了解:

  自我成长与觉醒: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培养洞察与同理心:你既是一个成年人,也是一个孩子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自我掌控和外物掌控:对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应该如何回应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这些影响甚至持续一生,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一定要尽全力去避免,来看看课程中郑老师还讲了什么,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查看:

  长按识别即可查看课程?

  任何疑问,添加 “更好君” 微信咨询

  qingyinmofaxueyuan01

  genghaojun1

  qigyin2015

  购买课程之后,更好君会将您分配进不同的地方社群“更好研习社”,跟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互动话题

  你的朋友圈屏蔽父母了吗

  聊聊

  我们将选出最走心留言送出30ml参方水一份

  比心❤️

  作者:张小路

  简介:青音约签约作者,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者,专注心理研究,挖掘心理诉求

  原创声明:本文为“青音约”团队或签约作者原创稿件,如经读者发现并提交证据截图证明文字严重侵权行为,经核实属实,我们将立即撤稿并公开道歉,并且对投诉者给予奖励

  往期精彩

  那些开始变得“走运”的人,都是做到了这一点

  老公性侵被指犯罪,董璇依然不离不弃,她是不是傻

  周星驰被爆患孤独症:孤独其实是被压抑的亲密渴望

  马蓉和王宝强撕婚姻,撕碎的是孩子的心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Better 更好学院”,现在已经可以听课啦

                我们在一起,多点亮一颗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