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知道为什么很多时候无法“念头专注”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你知道为什么很多时候无法“念头专注”吗?

2018-09-01 19:15:07 作者:随佛禅师开示整理 阅读:载入中…

你知道为什么很多时候无法“念头专注”吗?

  许多人禅观的时候,忙着练习“摄念一处”的禅修训练,但是却忽略了什么事情呢?——忽略了最精彩的并不是在“摄念一处”。

  “诸法因缘生”、“五阴是因缘生”、“缘生则无常”。——这些是许多佛弟子耳熟能详说法。但是许多人可能将这些当做一种佛学观念,而没有把它用在对自己身心的觉醒上。

  现前的身心是“缘生”。这种“缘生”离不开环境经验认知情感循环流动,环境迁流不息,在这个环境底下的感官刺激回应也迁流不息。所形成感受、认知、记忆,也像流水一样循环不息……

  这种情形,要如何“摄念一处”呢?

  但人们在这样的一个身心流转过程里,没有办法正确地让这个循环,导向于面对世间时,保持在如实觉知平静坦然的一种内心状态,所以人们就需要逃避,或者拒斥。——“对现实的环境,我要拒绝去感受它”;“我要将念头只安住在我所要专注的那一处”。

  这是借着这种训练,来调伏自己面对现实的时候那种无力、无助所引起的痛苦

  可是当我们在这样练习的时候,“缘生”的五蕴身心,照样如流水般的一直迁流不息。许多人会认为这时候我的心很“散乱”,我想要专注一处,可是为什么心却总是很“散乱”?

  很多人因此觉得自己修不起来,因为他没办法专注,没办法得到所谓的定力

  事实上,诸位朋友!可能修行最重要的,不是那个摄念一处。修行最重要的是:你所认为那些“散乱”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地方;你生命痛苦的因缘,以及解决之道的秘密全都在那里。所以我们可能在瞎用功夫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可能想维护一个自己小心营造的家庭温室,而拒斥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你可能要求你的孩子不要受外面的干扰,甚至要求自己能够念头专注,不要散乱……

  诸位朋友,在这里我可以跟大家讲,这样的想法,你穷其一生,也达不到。原因何在?因为你在向现实挑战,所以,这种挑战根本就没有任何成功可能性

  面对现实,佛教的教育是什么?佛教的教育是应该面对它,应该了解它,然后藉着了解,正确地处理它,并度越在这过程当中的烦恼跟痛苦。

  诸位朋友,这绝对比训练一只狗看到牛排不要动嘴(比喻在因缘的流转中妄想要“摄心一处”)来得更容易,来得更实际

  在佛家来看,现实的人生是因缘,这个因缘就是环境,环境会导向在此环境底下的需要和需求。在这个环境底下导向的需要和需求,会形成人追求需求的经验。这个社会,这个民族,这个地域,同样的环境,类似的需求,相似的经验累积出同质性的文化,而形成普遍性的认知。

  这些认知会发展出在这个环境底下的某种期待,因为文化就会有价值观,文化底下就会有一种意义的认定。有了价值观,有了意义,我们就会有了期待,以及环境底下的需求。

  这种期待又会促进生命去开创环境。为了满足期待就有行动,这个行动就会开创环境,然后又会与环境形成一种循环不息的因缘关系

  我们很多挫败的心理哀伤的经验,说穿了,就是在这种因缘循环底下,所形成的一种身心情境

  因此,我们如果想要在现实的生活里,在现实的人生里,走向光明前途,就必须在这样的因缘循环里,找到出路才可以。所以如果我们不回到这个事实来看,不从这种因缘循环的人生的现实面来看,我们很难找到现实的出路。

  文章节选自《佛法与现代心理学》访谈节目中随佛禅师开示的部分内容,文字有所饰。

往期精彩回顾学会四个字 你就能了解佛教的精髓佛陀可以预言未来吗?警惕过度热心背后的心理人格

  长按*进入

  随佛禅师简介

  长按*进入

  中道僧团官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