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朋友圈里必须拉黑的人,遇到一个都倒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朋友圈里必须拉黑的人,遇到一个都倒霉!

2020-01-14 15:05:55 作者:炉叔 来源:围炉夜读 阅读:载入中…

朋友圈里必须拉黑的人,遇到一个都倒霉!

  朋友圈是个圈,是个圈就有形形色色,三六九等。有的人聊起来相见恨晚,有些人就很让人无语。

  交际最见情商,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愿意和情商高的人共事相处。

  那么到了微信,我也劝你拉黑一些有必要拉黑的人。

  拉黑对你爱答不理的人

  爱默生说,“有许多隐藏在心中的秘密都是通过眼睛被泄露出来的,而不是通过嘴巴。”

  微信沟通,看不到你闪烁的眼神,只能通过你说的来理解你。

  可有人金口难开,聊着聊着就像跌入山谷一样人间蒸发,区别是你向山谷喊一声会有回音,而他没有。

  戛然而止的对话最讨厌,我不求我们聊得热火朝天,但起码有头有尾。现实里都得“你好”、“再见”,网上却一溜烟儿跑了,是真的挺没有教养的。

  知乎有个话题:你因为什么和你前任分了?

  在众多狗血回答中,有一条是,微信回消息太慢了。

  乍一看觉得,消息慢点不碍事吧!可底下评论区,无数的人都深有体会。

  你发个晚安,他让你早点睡,结果第二天中午了还没有一条消息。

  你兴致勃勃地说着今日趣闻,他隔了半天才回个“好”。

  你认真问的问题,连敷衍都懒得,直接已读不回,然后却在朋友圈大发特发。

  我们在意的不是那个慢,而是你的漫不经意。是我在屏幕前的等候你看不到,我的忐忑不安你看不到,你的突然消失,宣告着彼此的陌生。

  不光是情侣之间,任何关系都以尊重为前提,发消息有去无回,就不要上心了,更不要大动肝火,拉黑就罢。

  既然今天的你对我爱答不理,一个拉黑,让你高攀不起。

  拉黑轻易评价别人的人

  读者翩翩最近和我吐槽公司新来的员工。

  出于工作关系,同事之间都加了微信,但没想到这个新员工竟能这么招人嫌。

  一天翩翩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时尚文章,那期的主题是复古,所以很多单品都挺有时代感,整合在一起就像回到老香港一样,这种风格正中翩翩下怀。

  但新员工直接在评论区说,这个公众号很老掉牙,不如看某某公众号,这个更适合你。

  翩翩打开被推荐的公众号,的确更有时尚感,可是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心里反倒不自在。说公众号老掉牙就像在说自己老土。

  那种“更适合你,为你好”的评论其实挺咄咄逼人的,你的轻易评价,往往忽视了别人的喜好,别人的情怀和价值判断。

  别人有时候不是要好的,要的是适合。

  同事阿美是个农村来的姑娘,在大城市打拼了几年,生活稍微有点余裕。前不久,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新买的包,算是轻奢。

  配文是“来了这么些年,终于给自己买了个好点的包包。”

  大家都挺为她高兴的,都夸赞好看,只有新员工在评论区几近“挑刺”地说:“这都这么老的款了,咋不买新款?”

  言语的傲慢让好不容易来的幸福直接碾碎,落了一地的苦涩。

  这之后,翩翩就和阿美一起拉黑了新员工,算是了断。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在你想要评判别人之前,要知道很多人的处境并不如你。”

  随意评论别人的人,永远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大家都辛苦地活,很多人努力一辈子,也没法享受你享受的待遇,一句“何不食肉糜”展现的只有愚蠢。

  人与人之间要的是理解,陪伴和建议,不是颐指气使地肆意评价。

  为自己活,走自己的路,轻易对你品头论足的人,是这条路上最聒噪的鸣笛声。

  拉黑随便暴露别人生活的人

  小莉前段时间也和朋友闹掰了。

  小莉自己挺多愁善感的,平时看个悲伤点的电影、电视剧都会眼泪扑簌簌。

  朋友圈经常能看到她转的、或者自己写的一些感想,伤春悲秋,其实还挺正常的。一是她天性比较细腻敏感,二是如今人们也很习惯通过朋友圈的方式来发泄一些负面情绪。

  大家都挺理解,只是她的朋友做法还挺可怕的。

  每次小莉发些忧愁的句子,她朋友总会大惊小怪,经常截图发到众多朋友都在的群里,然后@小莉,质问怎么了?

  本来就只是抒发情感,结果氛围经常搞得很尴尬,小莉只好删除朋友圈。

  雪莉因抑郁自杀的时候,小莉在朋友圈发文感叹生命的脆弱,也感叹社会对公共女性的残忍,说的挺动情的。

  结果她朋友倒好,没第一时间安慰小莉不说。直接把文字复制粘贴发给小莉的父母、对象甚至是公司的同事。

  父母对象还行,关心后发现其实也就发表一下感触,小莉自己本身没什么心结。但同事知道后就不对了,本来就是暗暗竞争,同事直接把文字转给上司。

  里面一些不满和抱怨,经过有心人的添油加醋,变得像对上司的控诉。

  隔天上司就找她谈话,小莉千般万般解释才还了自己清白。

  后来知道是朋友惹得鬼,二话没说就拉黑了。

  无论是真心朋友还是普通朋友,都应该尊重隐私。

  有些东西让你知道,说明对你信任,但如果你把自己变成扩音喇叭,把别人的想法,肆无忌惮地暴露给所有人。那就是你自己亲手毁掉了这份信任。

  情商高的人,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嘴,不必成为他人的口来大声嚷嚷。

  拉黑没有界限感,干涉生活的人

  我们有时候会在微信遇到这种人,平时不联系,当拼多多需要砍一刀,双十一活动需要点一下,或者需要帮忙投票就会出现。

  其实偶尔一两次,出于礼貌,是乐意的。但经常性的用这些和自己利益无关的东西来叨扰,就很莫名其妙了。

  非亲非故,是不是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

  还有那种朋友圈满是“不转不是中国人”、“是中国人必看”的人,刷屏不说,里面很多内容都是诈捐、假慈善和伪科学。

  有时候你评论一下“这个是假的,网上已经辟谣了。”他能直接私聊教训你,说你冷酷无情,说你有钱不捐黑心。

  俨然成了你的裁判,成了你的人生导师,可实际上明明没有那么亲近,如此没有分寸的说教让人匪夷所思。

  我自己一个很久不联系的同学有一次突然打过来微信视频,一开始我还很惊喜,老同学愿意和我视频倾诉故事。

  大晚上,聊了快两个小时。一想到明天要上班,我就说先睡了。没想到同学直接来一句,“这就睡了,你再熬一会儿,听我讲讲”。

  我还是拒绝了,并且心怀愧疚地表示可以明天聊。结果白天上班的时候他发消息,中午午休也打电话,开会的时候手机也震动不停,说明在忙也不管用,我一气之下就关了机。

  下班开机,直接收到短信:你什么意思?

  真是可笑又无奈。

  马克·李维在《偷影子的人》里写“你不能干涉别人的生活,就算是为了对方好,这是他的人生”

  别说用自己的事去打扰别人,就算是好心好意,也不应该妄自干涉。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界限感的,你有你的原则,我有我的分寸才好。

  可惜有的人不仅不懂关顾别人,也不知道约束自己。想和别人沟通解决自己的困难没有错,但给别人添了麻烦就不对了。

  蔡康永说:“如果你可以拉黑却不拉黑,就是同意别人伤害你。”

  勇敢一点,该拉黑就拉黑,不光是对那些无意义的人说再见,更是凸显那些留存在好友列表里的珍贵关系。

  不要纠缠,让微信交际圈窄而精,才是聪明选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