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同学聚会,别叫我了!”
年关将至,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趁着过年的这段时间,去参加各式各样的同学聚会。
然而,现在的同学聚会,真的只是为了和老同学叙叙旧吗?
1
记得去年过年时,许久不联系的高中同学家杰发来的微信。
他说,毕业这么多年,大家各为各的前程奋斗,都许久没有见面了。
趁着这次过年大家都在家,可得好好的聚一下。
到了聚会的那天,同学们陆陆续续都到场。
看着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觉得既熟悉又有些陌生。
毕竟毕业这么多年,大家都各有各的圈子,也很难有什么共同话题,气氛就变得有些许的尴尬。
这时,多喝了几杯的家杰打破了尴尬,他说:
“各位老同学,毕业多年,大家难得聚在一起,不如趁这个机会,就都聊聊大家的现状吧。”
这话一出,瞬间气氛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班长小凡第一个发言了,他一脸得意的神情,但话语之间,又像是故意夹杂着一些无奈的语气说:
“唉,现在要在这个社会上混口饭吃真是难啊,毕业以后,家里就给了我点钱出去自己开了个公司。
这不辛辛苦苦干了好几年,想换辆车都不敢,毕竟手底下还有几百号人要养呢。”
说话间,还不忘把腰间的车钥匙露出来给大伙看。
话音刚落,旁边的大刘就有些按捺不住了,连忙接话:
“你们这些大老板还算好的了,不像我们这些在单位的,一个月就这么点工资。
我干了好几年,才升到现在这个科长的位置,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啊。”
......
那些稍微有点成就的人,就开始七嘴八舌的在那互相吹捧了起来。
像我们目前还没有什么大成就的,只能在那大眼瞪小眼的看着他们表演了。
吃完饭后,大部分的同学找了个借口,便匆匆离开了。
只剩下了那几位“老板”和“领导”,还在那商业互吹。
与其说这是一场同学聚会,还不如说是一场应酬的饭局。
大家毕业后各奔东西,为自己的前程打拼,因为接触了不一样的人群,三观也自然发生了变化。
再聚在一起时,很难葆有学生时代的单纯。
还往往会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虚荣心,变成一种财富与地位的攀比。
有时会伤同学之间的自尊心,起到与聚会根本不沽边的反作用效果。
所以,这场成年人世界的同学聚会,就成了大家互相攀比的赛场,早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2
白岩松在《白说》中曾写过这么一件有关他同学聚会的事情。
那是他大学入学二十年的同学聚会。
这场聚会名为“至少还有你”。
在聚会前,他们收集了每个同学提供的校内旧照,特意用心编辑,把它制作成了一个专辑。
班上的几十个人,又重新汇聚在校园内原来的教室里,还把老师们也都请了回来。
在聚会的开场,教室内播放着他们每一个人在校时拍的老照片。
经过二十年的岁月,从照片中早大家已经难以辨认出谁是谁了,就连自己都难以辨认。
他们就在一片“这是谁”“这是我吗”的七嘴八舌中,慢慢地,开始“老泪长流”。
感叹着时光的无情,岁月对人的改变。
可是当大家都认真讨论起来之后,却又都说“没变没变”。
而就在这时,有人带来的孩子,依然快乐地在课桌间玩游戏。
这让白岩松突然产生了一种巨大的错觉,这是过去,还是现在?
二十年时光真的消失了吗?
隔一会儿,看着校园里年轻的师弟师妹们,正和自己当初上学时年龄一样。
他才猛地发现,那些说“没变”的,只不过是相互安慰的话罢了。
他又写到在同学的聚会中所闹的笑话。
有一位男同学真诚的借着酒劲,对另一位女同学说:
“上学时,我一直暗恋你,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逗得满座哄堂大笑,男同学只好干杯为敬。
其实,同学聚会的意义不正是这样的么?
大家聚在一起感叹这时光;回忆着当初共同学习奋斗的情谊。
以玩笑的口吻,聊着当初自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场温馨的仪式,让我们和过去纯真的自己见面,回归初心。
而不是在向别人炫耀这自己的成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我想,这样的同学聚会才更加具有意义和价值。
3
很多人所憧憬的有意义的同学聚会,都应该是这样的吧。
不是为了攀比谁更有品味,不是为了炫耀我见识有多广,更不是为了试探你过得好不好。
而是感恩和庆幸,在我的青春记忆,我最好的芳华里,有最好的你们相伴。
而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之心,那么这样的聚会不搞也罢!
快过年了,愿你在新的一年的同学聚会里,都能一起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