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拖延症,正在逐渐毁掉你的生活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拖延症,正在逐渐毁掉你的生活

2020-02-26 20:30:30 作者: 尘心 来源:十点读书 阅读:载入中…

  万事皆可拖,明日何其多

  不知道多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

  早起来到办公室,列好一张满满的工作清单。

  可是,有点不想做啊,你想着,忍不住拿起手机。

  微博又有了新热搜,去看看明星八卦。

  头条推送了新闻,题目怪吸引人的,忍不住点开。

  王者荣耀好像出了新春活动,玩一局试试。

  一上午过去,工作毫无进展。

  最终,下午复制了上午,明天复制了今天,周而复始。

  这样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拖延症。

  拖延症,就是你明知道有些事应该去做,但只要没到最后一刻,你都不想把它做完。

  加拿大心理学博士皮切尔曾说:“人人都会有拖延症。”

  下面这些场景,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定好了减肥瘦身的计划,但两个月也不见去一次健身房。

  决心从明天开始学英语,一个月后还是只会说“Hello”和“Thank you”。

  列好了一长串书单,买回一大堆世界名著,却一本也没翻开。

  普通人如此,那些业已成名的大师,也逃不过拖延的魔咒。

  网上流传过胡适写的一则日记,虽不知真假,但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工,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打牌。

  ……

  你看,拖延症,原来是一件这么普遍的事情,你有我有,大家都有。

  鲁迅曾说:“然而,人人如此,便对么?”

  而我要问:“然而,人人拖延,便好么?”

  拖延症患者总是想:时间还有,今天没完成的事情,明天干也是一样。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些荒废今天的人,根本就不配拥有明天。

  事事皆可拖,明日何其多。一拖而再拖,万事成蹉跎。

拖延症,正在逐渐毁掉你的生活

  当我们拖延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

  知乎上有个问题:我们到底为什么拖延?

  高赞回答说:拖延的本质,就是你的小欲望击败了大欲望。

  不管是刷一会朋友圈,还是吃一块巧克力,这些都是能够迅速带给我们满足感的“小欲望”。

  而诸如努力工作、存钱、健身、学习外语等事情,则是能够真正改变我们生活的“大欲望”。

  有太多人,之所以一生碌碌无为,是因为他们轻易便沉溺于一个个眼前的小欲望,最终失去了为大欲望奋斗的能力。

  英国作家约翰逊曾说:“人性的一大弱点,就是我们一直在推迟那些明知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

  明知这个月的报表还没交,但就是没到最后的截止日期就不想动手。

  明知领导布置下了一大堆任务,但却总是一边焦虑一边继续刷手机。

  明知下周要在小组会议上发言,但直到前一天晚上才匆忙熬夜制作PPT。

  每一个拖延症患者,都清楚有很多事情是必须完成的,但是每当坐在办公桌前,就总能找到一大堆借口,为自己开脱。

  今天说身体不舒服,明天想要多睡会懒觉,后天又说要追新出的韩剧……直到最后的截止日期,才着急上火,慌忙赶工。

  你问他:“明知道会这样,为什么不早点动手? ”

  他说:“就是不想做。 ”

  其实,他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有些人拖延,归根结底,是对恐惧感的逃避。

  你害怕,自己熬夜制作了很久的PPT,依然得不到领导的满意。

  你害怕,坚持跳了一星期瘦身操,体重秤上的数字还是只增不减。

  有多少人,一边恐惧着失败,一边自我麻痹说:“我只是没有开始做而已,一旦我开始,不比任何人差劲”。

  可是有很多事情,当你找借口拖延,就永远没有机会逼自己面对,也就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的能力究竟有多大。

  太害怕失败的人,最终也会被成功拒绝。

  别让拖延症毁掉你的生活

  拖延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它会让事情越来越严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朋友小丁,是个典型的拖延症患者,重度的那种。

  有次年会,领导提前一周告诉他,要写份稿子,汇报一下公司这一年的成绩。

  小丁嘴上说好,却迟迟不见行动。问他,总说还早,不急。

  一直拖到年会前一晚,小丁才猛然惊觉稿子还没写完,急出满嘴燎泡,大晚上给各部门发邮件找数据,通宵一夜勉强赶完了稿子。

  任务是完成了,可是这份一看就是粗制滥造的稿子让领导明显不是很满意,也渐渐对小丁没那么器重了。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本来是件小事,被一拖再拖,最终往往要耗费数倍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

  相比工作效率的下降,拖延,还会耗损我们的精神能量,让我们陷入挫败感和无助感的旋涡。

  习惯拖延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

  为了逃避压力而选择一时放松,但放松后却发现,本来很紧迫的时间又变少了一点,于是压力更大,只好继续放松。

  如此一来,压力与拖延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拖延带来的工作效率降低会让我们感到挫败和自我怀疑,而事实告诉我们,面对一份工作,当你在心里认定自己不行的时候,你往往会真的做不好它。

  习惯性拖延的人,只会在懈怠和懒惰的潮涌中放逐自己的活力和创造力,身体在沉重的现实中痛苦,而精神早已在无际的虚空中陈腐。

  我们这一生,好比用时间换取能力,当时间流逝后,你的能力并无增长,那么便是荒废了时光。

  别让拖延症,毁掉你的未来,不逼自己行动起来的人,永远看不到美丽的风景。

  几个小方法,戒掉拖延症

  加拿大心理学教授皮尔斯曾总结出一个著名的“拖延公式”,他认为,以下四种情况是导致拖延的主要因素:

  缺乏信心:我知道这份演讲稿很重要,可我总害怕自己会搞砸。

  动力丧失:工作无聊,坚持下去太难,哪有游戏好玩。

  容易分心:一会干这个,一会弄那个,看着忙了一上午,最终啥也没做成。

  回报遥远:都说健身操塑形,坚持一周也没见瘦,还不如吃顿海底捞。

  了解了拖延症产生的因素,就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想要戒掉拖延症,不妨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边“玩”边做。

  既然觉得做事太无聊,就努力把它变得有趣一点。比如,一边听歌一边整理资料,在看电视的时候做瑜伽操。没有人会在唱歌和吃火锅这些事上拖延,一件事情越有趣,你就越想做。

  第二,要70分,不要100分。

  总有些人,资料查不全就不下笔写论文,数据算不对就不动手做报表,孰不知完美主义是拖延症的大忌,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万事俱备,欠的只是立说立行。

  做事时,追求100分,不如先做到70分,没有太大压力,也有提升空间。

  第三,挑“最软”的柿子捏。

  如果有好几件事情摆在眼前,那么我建议你先从最简单的那个开始。都说万事开头难,要是开头没那么辛苦,坚持下去自然变得更容易。

  把简单的事放在开头,能迅速获得满足感,当你觉得自己渐入佳境时,自然也就不会继续拖延了。

  毁掉一个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告诉他还有明天。因为当他相信了明天,他就永远不会选择努力的今天。

  那些打败拖延症的人,永远是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就去行动。

  祝愿你我,不再找“明日复明日”的借口,而是有“今日事,今日毕”的勇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