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越长大,越喜欢距离感”
成年人的社交恐惧,不怕冷场,就怕太熟。
记得我餐厅刚起步那会儿,
朋友圈里有个自通过验证后,从未聊天的好友发来消息:
“你都当老板了,能不能借我点钱?下个月还。”
我不觉得借钱这件事有什么不齿,只是想起蔡康永曾说过的一句话:
“人和人的关系,超过了那个分寸,就叫添麻烦。”
不拿自己当外人,其实就是对他人私人领域的侵犯。
《亲爱的来吃饭》是一档新的综艺节目:
让明星到普通人家中去蹭饭。
它的初衷很打动我:
“用一顿饭的时间,探访一个家庭; 品尝一餐美味,体验百态人生。”
听起来是档有幸福感的节目,可 冒犯感却顺着屏幕不断溢出。
节目组的目标人群是普通家庭,却不管不顾地设定任务:
蹭饭变成了点菜。
“椒盐大王蛇、野生小黄鱼、关公战秦琼、蚂蚁上树……”
这哪里是家常菜?
曹姐是一位小商贩。
为了能在上海这个大都市立住脚,养活一大家人,
她和丈夫不得不每天起早贪黑地谋生。
无论风吹雨打还是艳阳高照,都雷打不动地摆摊。
平日里一家人都没办法坐在一起好好吃饭,
却不得不为了上门蹭饭的明星请假。
以待客之道,甚至还准备了不少“硬菜”。
其中,也有曹姐最爱的大排,但她好久没吃了。
本想留一块自己第二天带饭,可蹭饭的人却不管这些。
直接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普通人的生活,各有各的难处。
不求理解,至少尊重。
还有一对开猫舍的小夫妻,面对突如其来的蹭饭非常不好意思:
“泡面可以吗?”
这样小心地询问,换来的却是幸灾乐祸的回答:
“祝你们泡面吃得愉快。”
甚至后来还拿这件事,取悦给自己准备大鱼大肉的阿姨:
“他们好惨,吃泡面。”
同样是蹭饭,黄渤在《极限挑战》中也接到过这样的任务。
但是他关心的却是:
自己把便当吃掉了,那对方怎么办?
“出言有尺,嬉闹有度,做事有余。”
每个成年人都应该遵循这样的相处之道。
进入社会之前,我爸就告诉我:
“不要高估了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并不是说我交不到好的朋友。
而是说:别太把自己“不当外人”,失了礼数。
一个善良的人,是不会毫不客气地麻烦陌生人的。
过年那阵,我收到读者小慧的私信。
隔壁邻居,大年初一到她家拜年。
得知她学习钢琴专业后,立马拉来自己的孩子“拜师”;
还擅自决定,每周六下午让小慧开课2个小时。
嘴上说着“远亲不如近邻”,却是实打实地想占便宜。
人际交往是双方的事。
这样没有缘由地默认自己与他人很熟,无疑会让对方感到不适。
距离产生美,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棱角;
未曾磨合就靠得太近,注定会伤到彼此。
《欢乐颂》中,邱莹莹的感情两次出现危机。
樊胜美和曲筱筱纷纷为她出头:
前者对自己不负责;
后者做法看起来很爽,但却不被当事人接受。
有些热情,过满则溢。
一旦超出那个范围,便会成为对方的苦恼。
反倒是一出场就”不近人情“的安迪,对于好邻居受情伤这件事,
关心而不干涉,让人舒服得多。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我很喜欢的一位韩国主持人刘在石, 有一档街头访谈的节目。
在采访的时候,小女孩的头发有些乱糟糟。
刘在石没有直接帮她整理,而是先询问:
“我可以替你理一下头发吗?”
“礼貌和教养不只是干瘪单薄的客套,还有推己及人的周到和体谅。
这考验的不止是情商,更是善良。”
别吝啬温柔,别忘记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