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只有3天
唐寅在《花下酌酒歌》中感叹:“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人生,看似漫长,实则苦短。光阴易逝,如电光火石,如露如电,转瞬即逝。
人这一生,其实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人生的价值就是把这三天过好,从而享受一种多姿多彩的生活。
01
总结并感恩昨天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李白
老和尚养了一盆兰花,出落的清秀可人。不想却在花开之际被野鸟啄坏了花根,慢慢枯萎掉了。
小和尚见师父若无其事的整理残枝败叶,哀伤的问:“师傅,你就不难过吗?”
师傅平静的说:“我昨天已经为它难过,也为它流泪过了,感谢它曾经带给我的美丽。”
我喜欢这位师傅的心态,在生活中,我们也亦当如此。
万物有生就有死,有荣就有枯,没有对旧事物“秋风扫落叶”式的扫荡,也就无法产生新的事物。
蛇类每年都要蜕皮才能成长,蟹只有脱去原有的外壳,才能换来更坚固的保障。
不破不立是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
李白曾在诗里这样写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昨天的你,或许有很多令人伤心的往事,但是说到底,那些都已经过去,无论你多么在意,都改变不了了。
也或许,昨天的你很成功,但也别沉迷于过去的辉煌中,否则你永远看不清前面的路。
苏轼讲:“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本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不要为了过往伤怀。真正成熟的人,不会让太多的昨天占据自己的今天。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总结并且感恩,然后将昨天放下。
好好总结昨天的经历,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不管是悲伤的,还是愉悦的。
好好感恩昨天的体验,感恩昨天的阳光雨露,感恩昨天的起伏悲喜,感恩至爱亲朋,感恩万物众生。
爱过恨过,皆成经过;好事坏事,终成往事。
02
把握并追求今天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相信大家都看过一个寓言:
三个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悻悻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第二个人认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楼”。
第三个人快乐地回应:“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
现在所拥有的,是过去的努力的结果。
同样,当前的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铸造明天的路。
《了凡四训》有云:“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今天才是可以把握的,活在当下,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那么每天都会迎来崭新的自己。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正如梁启超所说,“不惜今日之是,以否定昨日之非;不惜以今日之新我,否定昨日之旧我”。
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只要你愿意努力,那就从此刻开始,把每一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把握今天,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享受当下生活的宽度;
把握今天,决定不了我们的外部环境,但可以改变当下生活的心情。
当你专注把握并追求今天的生活时,焦虑自会远去,心灵如淡然若水,人生便如流水行云,如此面对不期而遇的未来,依然可以优雅而从容。
03
不迎并不惧明天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曾国藩
现在社会上的焦虑无处不在:孩子为成绩焦虑、成年人为财富焦虑、老年人为健康焦虑、男人为事业焦虑,女人为家庭焦虑。
总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物质和金钱资本控制着成败得失、荣耀和屈辱,让人心变得愈加烦躁而焦灼。
如果我们能对那些令人焦虑的事情,进行审视就会发现:
但凡是值得焦虑的事,都是尚未发生的事。所有的焦虑,都是源自内心对它们过多的关注。
曾经有人向马祖禅师请教如何修行,马祖禅师答:“饥来吃饭,困来眠”。
这个人就很奇怪,连忙问到,“其他人也是这样做的啊,难道他们和你一样用功?”
马祖回答说,“不是的,他们吃饭的时候想着睡觉,睡觉的时候想着吃饭,而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所以不一样”。
王阳明曾经以此典故写过一首诗: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曾国藩说:“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就是说事情没发生之前不患得患失,如果事情来了,就坦然面对。
生活中本就存在着种种不确定性,与其空想忧虑,不如坦然面对,专注于当下生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发自内心的喜悦,便会把当下过成人生最好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