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形而上的语句摘抄_关于形而上的语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形而上的语句摘抄_关于形而上的语句

2018-06-05 22:13: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形而上的语句摘抄_关于形而上的语句

  ●有该守护东西的人和没有该守护的东西的人哪边更强,我觉得这种事应视情况而定,不过如果从更高的角度从容地看待问题的话,也许会发现原来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保护的东西保护着,所以有该保护的东西会更好一些。没有该保护的东西的话确实行动起来很自由,可是自由这东西不是那么简单的。虽说如此,说到底,如果有该保护的东西的话到时候就应该去防御,可是这并非说没有该保护的东西就必须要转而进攻,所以把有该保护的东西的人和没有该保护的东西的人拿来作为反义词讨论,也许只是在回避真正问题,可事情是怎样的呢,一口说什么该守护的东西,有时候那也许不是物质性的或是朋友家人以及恋人这种存在,而是气度矜持自尊之类的东西,所以如果把这种形而上学的东西也要包含进“守护”来思考的话

  ●只有我的心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要赞誉别人的才华胜过他的心呢。更何况一无所有,你眼里的精彩绝伦,也不过是我给自己的愚蠢披上了一层神秘外衣,显得像个形而上笑话罢了。

  ●孤独是形而上,指无法与灵魂伴侣相守带来的痛苦寂寞是形而下,指生物人基本需求无法满足的痛苦。

  ●在其《后分析篇》Ⅱ.11中,他以一种较令人满意方式论述了4类原因:“有四种原因:首先,物自身的本质;其次,存在物所必定具有的条件;第三,物质运动的第一推动力;最后,物质的目的目标。”这就是被经院哲学家普遍采纳的把原因划分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4种的根源,我们从《苏阿茨形而上学争论录》中可以看到这种划分——经院哲学真实概要。 ----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我们之所以会落泪,是因为我们都仍是放逐中的具神性的婴孩。不管我们多么努力的想要去重寻与爱护我们的内在小孩,每个人的内在都仍有着某种程度空虚失落感,这是‘形而上的忧郁’。” ----John Bradshaw

  ●一切都是相对的,当你得到的时候也会有失去,只是我们人类只能看到形而下的物质,看不到形而上的真理,把不相信的都当作不存在!

  ●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道"只是形而上想象出来的所谓"本体",不是实际自然);"道"已经通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显现出来了。

  ●在所有的感觉中我们认为视觉好用,它能让我们看清楚事物之间的许多差别。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早上好”一词用适当声音读出来,也能成为某种形而上命题具体表现形式。 ----康德

  ●觉得语言魅力在于语势二字,与人们惯常认识形成落差,就形成大势;与人们惯常认识零落差就形成亲和。像音乐一样把握一定节奏,将二者巧妙穿插即形成一篇极好的文章演讲,但有时表象重要,如是我闻,形而上,高山仰止望文生义,望洋而兴叹。 ----应永春《爱迷途经》

  ●不贪与不嗔作为健康正面情绪之源言之成理,且可以接受。同样有趣的是,不痴是道德行为合理基础错误伦理观也可能是源于个人的欲望和情绪。根据佛陀的分析,唯物主义道德伦理受到断见论(uccheda di.t.this)的影响,其本身也受制于欲望。因欲望而产生耽著(ta.nhaa-paccayaa di.t.thi-upaadaana.m),而耽著又可理解为四种形式,其中之一就是对形而上学信念的贪执。 ----Dr· Padmasiri de Silva《情绪心理学佛学视角

  ●你,一只习惯要强独立简约自由的猪,笃定你是我最奢侈祈求。我心甘做你后世的灵魂靠枕,也情愿做你余生躯体支撑,我奢望我可以有一部分形而上存活在所属你的禁地,不时拿来玩味至少可以将我口念不忘,这一部分不会过世,它会保存在那里,以此观看有所期望的你我横渡当世的冷落肤浅给了人类挥霍的视觉,而人类却输给了平凡不过的简单,努力找寻的生活,只不过是一个原汁原味情爱栖息场所住着一双准备共度此生的枕边人。

  ●官僚机构是一部有操纵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机器。哪里有原则?官僚们从来没有信仰、没有原则,这是所有官僚机构的灰色形而上学。重要的是坐稳位子,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白纸里包着羊肉,小狗就跑得欢 ----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

  ●世界浩瀚辽阔宇宙无穷无尽

只是每个人,每个故事,一切存在的形式和更形而上的事物都只活在它们蜷缩着的那一个个小小的角落里。

  ●心灵追寻,当它带来真正内在的转化时,是一种全然活生生经验,会带来不断更新感觉。像佛法这样一个形而上的体系,是永远没有办法“老化”的,因为它面对的是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在历史过程中,科学理论才是不断在经历自然老化的过程,不断地被新理论取代。 ----《僧侣与哲学家

  ●中国哲学当然有相当丰富的哲学资料,如果好好挖出其中深意( 内在蕴含),则不难看出,中国哲学在形而上学、宗教哲学、心性论、伦理学、美学、语言哲学等方面足与西方哲学互相抗衡,且时有较后者殊胜之处。但是,传统的中国哲学家多半以被动保守的注释家姿态去作哲学思维,又因急于提出实践性的结论,动辄忽略哲学思维的程序展现与哲学立场的证立工夫,而以生命体验与个人直观的笼统方式表达哲学与宗教分际暧昧思想,难怪“哲学性”大大减低。 ----傅伟勋《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

  ●"存在"?"此在"?"生存",存在之为存在,这个永远令人迷惑的问题,从自古被追问,今日还在追问,将来还会永远追问下去。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我们乐于使用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说明;即使并无实用,人们总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尤重视觉。无论我们将有所作为,或竟是无所作为,较之其它感觉,我们都特爱观看。理由是:能使我们识知事物,并显明事物之间的许多差别,此于五官之中,以得于视觉者为多。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世界上总有那么些姑娘,把美表现得深入骨子里面去,就仿佛只要她一笑,地心引力不足以抗衡她的魅力,这样的女子就真的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但只要是极致的东西,在受到赞美同时,也要接受批判,所以她们是毒蛇,是妖精,是所有诗人作家的情妇。诗人把她们囚禁在哀怨诗歌里,由世人传唱,一遍又一遍的鞭笞她们,直至她们又从哀怨里生出一种大快人心美感来。作家则把她们流放到作品中,及尽所有可能的赞美她们,把她们的虚荣心膨胀到无限大,最后由世人把她们从作品里生来硬拽出来,就放在世界上,甚至都不用恶语相向,那种从天堂跌进地狱的失落感就会一点点的撕咬她们,使她们从生物学意义上消失,从形而上学里真真实实的掉进地狱里面去。再过个几百年的后来,文学诞生

  ●《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从这个五藏的关系,从这个十二官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传统中医,虽然的确是道器合一的统一体,虽然,它强调要形气相依,形神合一,但是,总的侧重却在道的一面,神的一面,气的一面。所以,她是一门以道御器,以神御形,以形而上御形而下的学问 ----刘力红《思考中医》

  ●什么东西丢了?是辩证的丢了,还是形而上学的丢了?反正都是丢了。

  ●斯大林的儿子大便献出了生命。但是为大便而死并非无谓牺牲。那些为了向东方扩充领土而献身的德国人,那些为了向西方扩展权势而丧命的俄国人——是的,他们为某种愚昧的东西而死,死得既无意义,也不正当。在这次战争总的愚蠢中,斯大林儿子的死是唯一杰出的形而上之死。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I was thrown out of college for cheating on the metaphysics exam; I looked into the soul of the boy sitting next to me.
我因为形而上学考试时作弊而被大学开除了——我偷看了邻座同学的灵魂。 ----伍迪·艾伦

  ●“存在”不是一个客体物,不能靠理性逻辑思维去把握;存在不是一个形而上的虚空实体,靠一个命名来加以规定。 ----《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

  ●佛教本质上是一个形而上的传统,从这个传统中可以吸取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可以运用到每一刹那和所有的状况之中。 ----《僧侣与哲学家》

  ●我们的学术方向是以科学为普遍的尺度。我们不注意他们的生命学问。读哲学的是以理智游戏为满足。西方的哲学本是由知识中心而发的,不是“生命中心”的。我们这几十年来的哲学界是以学西方哲学为主的。所以只注意了他们的“知识中心”的逻辑思辨,接触了一些逻辑问题、科学问题,以及外在的思辨的形而上学的问题,而并没有注意生命的问题。读西方哲学是很难接触生命的学问的。西方哲学的精彩是不在生命领域内,而是在逻辑领域内、知识领域内、概念的思辨方式中。所以他们没有好的人生哲学。 ----牟宗三《关于生命的学问》

  ●佛法中所谓的智慧就是让现象世界的本质清晰,也就是让心的本质清晰。
我们是什么?这个世界是什么?到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去直接体验绝对真理超越所有的概念,这就是智慧最根本的面貌
像佛法这样一个形而上的体系,是永远没有办法“老化”的,因为它面对的是存在的根本问题。 ----《僧侣与哲学家》

  ●我总以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其间没有是非之争,我用“目的”这个名词时有点不敢下笔。因为这种包含真正享受它的目的,大抵不是发自有意的,而是一种人生的自然态度。“目的”这个名词便含有一种企图和努力的意义。人生世上,他的问题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样去实现这目的,而是怎样去应付此生,怎样消遣这五六十年天赋给他的光阴。他应该把生活加以调整,在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这个问题跟如何去享受周末那一天的快乐一样实际,而不是形而上的问题,如果人们生在这宇宙中另有什么神秘的目的,那么只可以做抽象渺茫答案了。 ----林语堂《人生何必自寻苦恼

  ●毫无疑问,哲学反思和对世界作形而上学解释的最强烈冲动,来自对死亡的认识,以及对苦难和生活之悲苦考虑。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形而上学,不行退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