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经典的达照法师名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最经典的达照法师名言

2018-11-11 19:03:01 作者:达照法师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经典的达照法师名言

  1、安福寺04安福利生:人生在世,要想活得洒脱自在,就要有颗淡泊之心。“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用简单的心态生活,用淡泊的姿态处世。不是什么事都要分个黑白、争个对错,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求问心无愧。有这样一种超脱的心态,就可以解开自我束缚,打破自我封闭,不为世俗所扰,不为名利所困,活出生命的精彩。

  2、安福寺04安福利生--:师父问徒弟:你抬头看到什么?徒弟说:天空。师父说:天空很大,但我可以用一只手遮住整个天空。于是师父用手掌遮住了徒弟的双眼,说:你还能看见天空吗?生活的烦恼就像这只手掌。它很小,你若放不下,总是拉近挡在眼前,看到的就只是烦恼;你若放下了,看到的将是无限的人生美景。

  3、安福寺04安福利生--:《量子意识》: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看意识,发现了一切被认知的物质状态,都是以意识的介入为基础,也就是从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看出,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由意识呈现出来的。这么新奇的理论居然是说明佛法所说的“心地法门”就是最准确的科学!有理论、有方法、有标准、可实践,这是佛法科学性的四大特质。

  4、安福寺04安福利生--:念佛念的太少,观照力度不够,放不下对世间法的执著,习气翻腾时,依然无能为力。做功夫,就是对自己的习气要狠,不要姑息,不要将就。要想解脱生死、证悟真心,就要动真格的!每次对境都是锻炼自己,都要从中醒悟,当下解脱。久而久之,功夫在不急不缓之间徐徐而进。

  5、安福寺04安福利生--:《回归莲池》:
回,势至观音日夜陪。弥陀父,宏愿已相催。
归,极乐庄严细入微。饮甘露,清澈透心扉。
莲,滴翠珠光润满天。莲池会,趺坐梦如仙。
池,顾影阑珊忘所知。烟波净,秋水可题诗。

  6、安福寺04安福利生--:现在的当下就是你穷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无论微笑还是静默,无论流泪还是流汗,都是在绽放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所以,现在的当下就已经很好,管它地厚天高!

  7、安福寺04安福利生--:真正的修行不是逃离,而是全然的接受,接受此刻你正在经历的一切好与坏,包括死亡。当我们不再逃离,就不需要人为去不断转换,没有转换就不在轮回,而恒处当下的存在里,亲历无常的流畅性和空的无限可能性,观山观水观世界,看人看物看风情!

  8、安福寺04安福利生--:《什么东西》:有些人喊着口号争取利益,却把内心最大的人性弱点暴露无遗,那就是自我中心的个性张扬,最后只能靠外在的制度强制约束,美其名曰法制。如果能够解放了内心哪怕是丝毫的自私成份,生命的无我和慈悲清净祥和的光辉自然暴露出来,又何须在外的强制呢!这其实就是西方和东方的文化差异。

  9、安福寺04安福利生--:《以退为进》: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兔走乌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禹治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10、安福寺04安福利生--:《愣严经》里讲,烦恼都是客人,叫客尘烦恼。你喜欢把这个“烦恼客尘”在你家里多留几天,烦恼的时间就长几天;你要不留它,它自己就走了。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你愿意留它,它才会在你家里,你不愿意留它,它就马上离开。

  11、安福寺04安福利生--:《情与智》:情是感性的直觉,智是理性的反应;与人相处不好是情商不够,做事不能完美是智商太低;人要情智合一,大自然也要合情合理;凡夫有理有节有情有义,圣贤能悲能智能取能舍;情是放声哭,智是冷眼看。情是快乐的,智是明白的。做个快乐的明白人,或者明白的快乐者,佛陀一样悲智双运才是究竟!

  12、安福寺04安福利生--:修行人需要明白三件事: 第一,自身本来面目就是法身,佛所具有一切功德,每个人都具有,这是一切佛法的基础。第二,只有通过修道,才能真正显发自身本具的德性,智慧的光芒才会照耀人生。第三,从人到成佛的究竟证悟,还是需要经历一百个位次,努力进取方能到达彼岸!

  13、安福寺04安福利生--:《发心最重要》: 发心是修行的方向,心正了前途就是无量光明,心不正就会坎坷不平。心净了遇到坎坷也会当做坦途来感受,心不净遇到好事都会腐蚀了自己。

  14、安福寺04安福利生--:活着,要学会接受和适应。不是所有的事,都能称己心意;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顺自己的心;也不是所有的日子,都是春天。总有沟沟坎坎需要跋涉;总有苦涩无奈需要品尝;总有挫折失败需要面对。清浅人生路,简单随缘行,安静地做好自己,才会真正地活出自己。

  15、安福寺04安福利生--:人世喧嚣,名来利往;放下浮躁,心静自安。人生难得一心静,只有“宠辱不惊”,方能心态平和、怡然自得;只有“去留无意”,方能豁达乐观、淡看风云。所谓“心静”,就是要非丝非竹而自恬适,非烟非茗而自清芬,不眼热权势显赫,不奢望金银成堆,不祈求声名鹊起,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16、安福寺04安福利生--:皈依三要三不要:皈依三宝要依觉性而自觉,不要迷失于名利俗务爱恨情仇而不觉。要依正道而如法,不要邪见自缚于违背因果常理的破戒犯规而不正。要依正念而清净,不要放纵烦恼的身心而到处散播染污自他的垃圾。总之是依循“皈依”二字之义反黑为白:去染存净、改邪归正、祛迷开悟。

  17、安福寺04安福利生--:放低自己、待人着想,是保持一种谦下与开放的心态,而不是外在的某个形式。人因为我执与骄慢,常常不自觉与他人对立,从而引发许多矛盾,造成很多问题的无解;放下对立的心态,才会更有智慧去处理事情,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18、安福寺04安福利生--:如果你看到这个世界有坏人,肯定是你心灵还有坏的东西。如果你看到这个世界是完美清净的,那你就拥有完美清净的身心。

  19、安福寺04安福利生--:《走吧!》:在路上,总要找到自己的净土,其实路上也是净土。只有往前走了,才会让生命活起来;只有不停下脚步,才能回到净土的家!走吧!还等什么?心不要再流浪,人不必再猖狂!走吧!安心才是方向,不必在意他人的误会和诽谤…

  20、安福寺04安福利生--:最痛苦的时候,可能是最开阔的时候;最脆弱的时候,也可能是最坚强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要逃避痛苦,要好好利用它,变得更具慈悲心和利他。”毕竟,痛苦能教导我们慈悲。若你曾经受苦,你会了解别人受苦的感觉。而如果你是在帮助别人,受苦可以让你理解和产生慈悲心,裨益你帮助别人。

  21、安福寺04安福利生--:一生的造化,皆与因果息息相关。佛说: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一切众生皆是自作其业自受其报。凡事从因上努力,修一切善,无善不修;断一切恶,无恶不断。常怀慈悲心清净心,时时觉察返照,使自心清楚做主,以正念面对顺逆境界,不逃避能承担,才是远离轮回桎梏的正确途径。

  22、信念决定方向,
角度决定情绪,
动机决定力量,
性格决定命运,
细节决定成败,
心量决定事业,
修养决定境界,
因果决定结局。

  23、如何进步?佛言:有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1)观身不淨;(2)观食不淨;(3)不乐世间;(4)常念死想;(5)起无常想;(6)无常苦想;(7)苦无我想;如是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24、安福寺04安福利生--:心如果安了,也就什么都好了。心其实本来就安的,只要你不扰乱他就行了……!

  25、《心经》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不观别人,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不用“看”,用“照”,就是回光返照,像阳光照在我们的人生中,把过去人生所遭遇的种种拿过来,执着的、讨厌的、追求的全拿出来,一样一样照;照到最后,发现全部都是无常,这就是真相。

  26、安福寺04安福利生--:有人对幸福熟视无睹;有人对幸福习以为常;有人对幸福梦寐以求;有人对幸福求之不得,幸福是每个人永不疲倦的追求。但,只要别把幸福的期望值提得高不可及,只要别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以一种平凡的心态求之,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俯仰之间;幸福,其实就在你我身边。

  27、安福寺04安福利生--:《开心关心》:让心开悟就是真正的开心!让心关爱才算是关心,开心是解脱道,关心是菩萨道,只有这两条道路才是生命的出路,别的都是死胡同,学者不可不知啊!

  28、安福寺04安福利生--:用一颗简单的心微笑,用一颗清净的心生活。滤过烦恼,清空尘扰,每天都是清新的,每天都是美好的。通透的人,未必活的繁花似锦,但一定过得安静平和。人生活到最后会发现,其实,安静平和才是真正的繁花似锦。

  29、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即观察到身体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面现象,都是由众多因缘和合而呈现出来。因缘条件具足而有的全身每个细胞,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因缘法则,尘归尘、土归土,其中没有丝毫的独立个体是实实在在地存有过,其本质就是像虚空一样的无所得。所有的现象也都是假名安立的幻有,而非真实有物,更非真实有我。此身性相,同于幻化,一物也无,了不可得,如此方能契入真如本性的如如不动。

  30、安福寺04安福利生-
《看心》:世界如何?看你的心!心若有佛,便一切安好!心若无我,则一切化解!心若善良,则一切美丽!心若智慧,则一切光明!心若慈悲,便一切和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