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关达照法师名人名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有关达照法师名人名言

2019-07-20 17:28:01 作者:达照法师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关达照法师名人名言

  1、安福寺04安福利生--:《人生就是修行的转折点》: 在我们的生命中,能够做一个合格的人,才能够谈得上怎么用功修行,因为人道就是六道乃至十法界的转折点,但往上转还是往下转,那就要看个人努力啦!

  2、安福寺04安福利生--:修行人需要明白三件事: 第一,自身本来面目就是法身,佛所具有一切功德,每个人都具有,这是一切佛法基础。第二,只有通过修道,才能真正显发自身本具的德性智慧光芒才会照耀人生。第三,从人到成佛的究竟证悟,还是需要经历一百个位次,努力进取方能到达彼岸

  3、安福寺04安福利生--:最痛苦时候可能是最开阔的时候;最脆弱的时候,也可能是最坚强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要逃避痛苦,要好利用它,变得更具慈悲心和利他。”毕竟,痛苦能教导我们慈悲。若你曾经受苦,你会了解别人受苦的感觉。而如果你是在帮助别人,受苦可以让你理解产生慈悲心,裨益你帮助别人。

  4、安福寺04安福利生--:《为何禅修?》:禅修就是寻找真正的自我和被自己遗失的世界!自我就是内观生命本质,世界就是发现外在美好风景!本质无杂无染,纯净天然,不假造作,恢复本来面目;风景生机蓬勃,厚德载物,进退有序,顿展净土庄严

  5、大修行人,念念都不能放过。

  6、安福寺04安福利生--:1、《镜子里的表情》:每个人都有一个福袋,你往里装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每个人都有一面镜子,你对它做什么表情,它就会回报你什么表情。看人如看己,责人先问心。他人是己心的一个表情,世界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2、继续努力吧!人生只有路亭暂时歇一下,没有停止的脚步

  7、安福寺04安福利生--:在佛前,人们习惯于求福,却不知: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若不断除恶念恶行,再多祈求也无多益。想要得福,就要先种福因。想要离祸,就得断诸恶。一切苦乐福祸,自种自得,不种不得,都取决于你自己。求佛,不如明佛理,如佛行,大慈悲、大智慧,这才是真正的福乐之因.

  8、安福寺04安福利生--:人常受到外界和自己内心影响,会常发脾气,但自己又很痛苦这样做,该怎么办呢?
其一,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不想延续这种错误的念头一生起来,说明修行已经在进步,正念力量生起来了。过去可能有错都不觉得自己错。
其二,知道错了,但习气的力量一时扭转不过来,这是定力不够,也是正念的力量还不够。一方面可以通过如法打坐习定,增强正念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至诚皈投三宝,以忏悔之心至诚称念佛菩萨名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当中,观世音菩萨说:若多贪众生,至诚称念我名号,即得离贪;若多嗔恚众生,至诚称念我名号,即得离嗔……可以把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做为定课。
其三,通过学习教理,了解一切诸法皆是因缘所生,通过明理开启智慧,调伏烦恼

  9、安福寺04安福利生--:抱着欢喜心去看每一件事。有些事,或许第一感觉会让你皱眉,但换个思路你就会发现惊喜。把一切你认为的糟糕事当成好事来看,就会变成好事。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的事有很多,只要抱一颗欢喜心就有所收获。不要轻易埋怨,不要让埋怨形成习惯,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你就能处处收获惊喜。

  10、安福寺04安福利生--:这个世界上的好多事,我们都左右不了。譬如,翻云覆雨命运扑朔迷离生活,但有一样我们是可以掌控的,那就是自己的活法。其实,到头来会发现,人生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全然不在于你有多少钱,在什么位置上,而在于你怎么活着。活法好,才会活得好!学习了佛法,就学会了活法。

  11、安福寺04安福利生--:《日月生心当下是》:日子在黑黑白白中过去,岁月在圆圆缺缺时流逝,生命在荣荣枯枯处继续,心念在停停顿后生灭……!若问世间沧桑?只在虚虚实实里前进。欲问情为何物?岂非恍恍惚惚间执着!如问谓我何求?云山万重任纵横。借问学佛修行?门前流水满山青!

  12、安福寺04安福利生--:《管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只要自己每天在进步,你的世界就在进步。只要你对别人好,你的人际关系就已经变好,就不要管别人对你好不好。只要能够让人们知道善法的正能量,就会把世界引导到善法的地方清净庄严平等而安祥!

  13、安福寺04安福利生--:修行,就是管理自己内心无法控制情绪好高骛远,贪功逐利,尤为大忌,做一个大家需要你的人,而不是大家觉得你是多余的人,做一个雪中送炭的人,不做锦上添花的人,做一个容易相处的人,不做信仰怪异的人。

  14、安福寺04安福利生--:《死尽偷心》:偷心不死,受苦有份。安心办道,只争朝夕。一切妄想,全是颠倒。蓦直行去,不沾尘埃

  15、安福寺04安福利生--:《心中有佛》:西方有路在心中,何必迷茫望远空?念念弥陀归正道红尘万丈任它红!

  16、念戒,“戒”在平时的生活中表现为“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居士要遵守家庭社会等各个层面规范规则,不能“越轨行事”;念天,就是时常忆念诸天的功德,不起欲觉、嗔恚、害觉,安住正知正念。

  17、安福寺04安福利生--:如果你看到这个世界有坏人肯定是你心灵还有坏的东西。如果你看到这个世界是完美清净的,那你就拥有完美清净的身心

  18、安福寺04安福利生--:《修什么法最好?》念佛参禅修密止观都是方法,而自性本具的如来智慧却是不假修成的。所以,什么方法运用有效,能够断除贪嗔痴烦恼,即可以什么方法来修学,法无定法,对机者上,不必固执成见而反自障碍啊!为啥不能住于正念?只有自己知道,也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自己是否就在修行的路上呢!

  19、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20、安福寺04安福利生--:生活不能纠结于一时一事,积极态度本来就是一种智慧涵养,生活的故事需要一种乐观幽默表达,温暖和善意来接纳,不能让心地那么纤弱和脆弱,要让生命总能看到一种向前的蓬勃生机,内心开阔的宽容运用,纠正那些自我偏执,规范那些狭隘的自我意识,活出人生对是非超脱

  21、安福寺04安福利生--:《质量》: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为什么?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不熟的麦穗直刺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 麦穗低垂着头。为什么?因为两者的份量不一样。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22、从来求人不求己,始知求己不求人。
今求己时己安在?反将无求教他人。

  23、安福寺04安福利生--:在修行上,佛又告诉我们,这一生最有意义事情,就是改善我们的生命,包括改善我们的身体状况思想状况和行为状况,如果这三种都得到改善了,就叫“众善奉行”!(摘自《退一步并不难》达照法师/著)

  24、安福寺04安福利生--:一旦内心没有是非,对于外境适应力就会越来越强,无论看到什么样的人都不动心。这不是变傻了,而是在接触前没有预设一个框架把自己框起来。所以对任何人事都不会排斥,而是客观地去了解,去接纳;了解得越多,适应力就越强,智慧也就随之提高

  25、安福寺04安福利生--:《承担》:如实接受每一个当下所发生的任何事,好与坏都是生命的实相,在与烦恼相遇时,并不是除之而后快,它正是道途,是礼物,是开放心胸机会,是无自性的空。真正这样领悟之后,生命的主题似乎改变了,意义似乎也不同了,细心去做每一件事,用心爱每一个人,像大丈夫一样承担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

  26、安福寺04安福利生--:吾忘:发心求正觉,忘吾济群生!吾忘就是无妄,无妄就是勿忘,勿忘也就无望!把自我忘记了,也就没有虚妄和狂妄了。无妄的人就不会忘记善心菩提心,不会忘记天下众生。不忘记解脱生死、不忘记普度众生,所以对自己就不需要存在任何世间八法的期望,正如古德所说:出离心和菩提心就是对世法彻底绝望

  27、安福寺04安福利生--:《出家何为?》:当你披上袈裟,走上佛法修学之路,就意味着生命走向觉醒,走向完整无缺的真理!向前走,勇敢面对一切境界,毫无留滞地向前走,直到圆满之家便是。或者反观内心,勇于破除观念知识惯性壁垒,发掘内在自我,直到真正明了无我便是!否则,袈裟下一失人身万劫不复,真是可惜

  28、安福寺04安福利生--:《要想……就得》要想轻松,就得把肩上的重担放下;要想自由,就得把身心的束缚扔掉;要想解脱,就得舍弃尘劳挂碍;要想成佛,就得挑起生命实相。要想前进,就得提起后腿往前走!

  29、安福寺04安福利生--: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有很多烦恼。但是,痛苦和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多笑一笑,你的人生更美好,一定让自己微笑如花,只有具备了淡然如花的人生态度,任何困难不幸才能被锤炼成通向平安的阶梯

  30、安福寺04安福利生--:慈悲智慧是佛教的两大特色,是佛教的本质。慈悲是方便,是相;智慧是体,是根本。修行修得越来越慈悲、越智慧。应该越修行烦恼越少,内心越慈悲、愉悦,说明路走对了。如果越修行烦恼越多,说明这个路子走得不对,自己要检查自己,要改正,要忏悔业障,走到正确道路上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