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朝话》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朝话》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5-03 23: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朝话》经典读后感有感

  《朝话》是一本由梁漱溟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6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朝话》精选点评

  ●「逐求是世俗的路,鄭重是道德的路, 而厭離則為宗教的路」

  ●许久之前的,这个版本还挺好。梁漱溟谈中国印度和西方不过是康有为公羊三世说的一个颠倒(汪荣祖),谈东方学术是向内的屈折基本是儒家诚己成物这些。时是作高级鸡汤看,现在翻出来还是很有趣

  ●大概一年前购于苏州诚品书店。“国旗下讲话”合集说教老派了,没有共鸣。看两行就困了,是我冥顽不化。

  ●断断续续读了好久的一本书,真的包含了太多内容。虽说对梁先生的有些观点不是完全赞同,但还是得到很多教益。受益最深的还是教育年轻人不要把欲望志气,要把搁在当下的那部分

  ●烦躁时候一读,就平静下来了的书~

  ●所言的是健全人生观,要郑重,就是此时、此地、此身,无论社会种种,就是要挑起自己身上的那责任。所谈的治学方法也很超前,说的是要条理,有系统高屋建瓴,归入体系内。这样便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单拿一篇,实良覃而有味,但是成集便嫌琐屑,犹如祖母唠叨三星半。

  ●不是没有道理,但没活到明白的时候,听什么都是鸡汤

  ●每日反省

  ●有些观点较为僵化,对现代年轻借鉴意义不是很大,其他部分皆为精华,很值得在迷茫无措时看一下

  ●读完之后,愈发觉得自己学识浅陋。也感谢有这样一本书,能够与自己对话,循循教导娓娓道来

  《朝话》读后感(一):可读之书

  这本书是很难推介的。这是一本梁先生在晨会的演讲录,也没有什么具体情节,难以概括豆瓣这的评分蛮高,不过里面大量的书评都是单纯对原书的节选摘抄,大概就是他们认为本书说的中肯精炼不知道怎么概括或改动,导致出现了一大批复读机。 对于现代人来说,“乐不难,乐之后不苦难。”现代人种种欲望繁多,有欲望并非坏事,不过单凭欲望恐怕也难以致远,“在这时代,有一个大的欺骗他,或耽误他,容易让他误会,或让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发心立志也总不是件容易的事。 说了这些,似乎有些鸡汤味道。但梁先生演讲的易读性和深度都非一般鸡汤可比,如果非要说大概是凤凰汤吧。可惜以我的能力,我是无法把汤中精华撷出,展现诸君面前了。 梁先生努力我们描述了一个坚定温和内心定如磐石却又有蓬勃力量生命道路。他后来也是这么做的,在批斗会间隙安然地练太极拳即是明证。这本书也可与他晚年的访谈录对读,又是别有一番滋味。读其书,知其人。虽然梁先生的许多具体说法现在看来不合时宜,但在近现代的背景下,依然可以让我们感觉去古未远,大人仍在眼前。 如果你真的辛苦看到这里了,仍然没有想读这本书的欲望,其实也正常。但我仍希望读到这里的大,能够给自己的生活以思考的空间,不过糊涂的生活。

  《朝话》读后感(二):“知行合一”的大家之言,相隔快百年,越发隽永深刻!

  2019#阅读记#《朝话》 这本小书首次出版于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为梁漱溟先生口述集结。 “朝话”,即为朝会上的讲话。梁漱溟先生办学多年,每每率学生作朝会。无论冬夏,很早就起来,大家聚在一起冥想、谈话,对“朝话”这种形式的喜爱,先生自己所感受如下: “如在冬季,天将明未明时,大家起来后在月台上团坐,疏星残月,悠悬空际,山河大地,皆在静默,惟间闻更鸡喔喔作啼,此情此景,最易令人兴起,特别感觉心地清明、兴奋、静寂,觉得世人都在梦中,我独清醒,若益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 在我们团坐时,都静默着,一点声息皆无。 静默真是如何有意思啊!这样的静默有时很长,最后亦不一定要讲话,即讲话也讲得很少。 无论说话与否,都觉得很有意义,我们就在这时候反省自己,只要能兴奋反省,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可宝贵的一刹那。” 看到此,我就感叹,为何民国人才大家辈出,看看当年老师的水平、用心和立身处世之道!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如果先生再世,他绝对会将这些那些家的称号都推却,他自己从来不觉得是什么家,他只是不断认识自己,保持生命力的活泼,去做一个纯粹的对社会有益的人。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近代知行合一做得最好的一位大家,他的声名不是因为值得称道的小事而长久不衰,而是因为他一生的风骨不堕,就算1953年与毛意见相左,被雪藏并批判了20几年,他仍旧只有一句话:“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先生面对各种困境,还能保持持续活泼的独立思考能力,仅仅这一点,就让我由心佩服。 这本小集子有66篇短文,都是朝会的谈话内容,有:言志、发心与之气、谈习气、谈修养……主题皆围绕如何修身、养性、学习、反省~虽然才10万字左右,我却阅读了半个月。 先生一生坦荡纯粹,他的志向和标准都十分之高,我等普通人要做到是困难的。 书中看似简单但意义深隽的文字,传达出为人处事、学习反省的正确方向和方式方法。对于行至中年的我而言,很多方面都可以和自己的经验加以对照。 所以一天只能看几篇,读完要慢慢印证和消化,这些言语已经距离现今快百年了,现在看来,一点都不过时。所以,人生的很多问题的基点都是相对恒定的,和时间无关。 其实到现在,我也有和先生一样的问题未解:“这个世界会好吗?” 推荐阅读:⭐⭐⭐⭐⭐

  《朝话》读后感(三):理想的生活态度需要久而持之地去追寻

  在人生的时间线上须臾不可放松的,就是如何对付自己。

  本书的第一句话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梁先生通过朝话的短篇小集子把自己对人生、对世界、对生活的态度与观点传达给我们,看完之后,不得不感叹,大家就是大家,风范、气度乃至格局就是与我等凡人高下立见,他所有的观点与态度都是基于人性本善的论断,于是认为无论是合作还是交友抑或信任,只要秉持人心向好,自然可以达成目标。

  一、关于人生的论断

  梁先生对于人本身的论断在于:人类与动物是一样的,具有机械性,比如吃喝拉撒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人类超越其他动物的地方又在于如何设法摆脱自身的机械性,即自觉性。自觉的途径唯一,即创造性,创造性体现在两方面,一则对外界世界的创造,二则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改造。人类的可贵之处就在清明自觉,但当今社会能够清明自觉者,实在太少了。我倒是觉得在现代社会,能够清明自觉者就更是少而又少了。

  如何做到清明自觉。即对内心世界的改造。在本书看来,对内心的改造首先需要发心,需要自新,得结合佛家和儒家的态度,对于众生机械的生命,能有深厚的了解原谅与悲悯,从而要求一个不机械的生命。在我看来,其实就是自控与自律吧。其次,调整自己得从心思与心情两方面进行,心思方面最重要的是条理清晰,这个就涉及到学问,能将眼前的道理、材料系统化、深刻化,学的目的在于得,并条理清晰地表达,心情方面,也要做到不散懈,不暴乱,要使心情平和有力,这个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书中说的是,人类智慧最大的体现地方在于:冷静。

  二、关于欲望的观点

  本书认为人的一生都是与自身矛盾冲突的过程,若是资质平庸的人,其内心矛盾或许会少一点,但若是天资聪颖的人,矛盾则更为剧烈,因为其内里想的更多,想要的更多,换言之,欲望更盛。对此,我深以为然。但书中告诫说,越是聪明的人,越应该把心搁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对此,我有一些不同的想法,聪明人应当有长远的目标,应该把心放在远方,但脚踏实地还是必须,不能手脚、眼睛和心思都在远方,那时好高骛远,但是手脚、眼睛和心思都在当下,那与一般普通人则也并无二致了。换句话说,聪明人都应该志存高远但是着眼当下。不要嫌弃事情小,梁先生告知,表面上只有大小之殊,却并没有精细之分。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也即所有的事干好干精,所想所悟其实都是相通的。

  三、关于心胸态度

  本书认为人当初的动机都是好的,可以与天下人做朋友,包括信任都是可以互相发展的。这些论断都是基于作者“人性本善”的假设。我本身没有那种胸怀,亦缺少那种气度,我似乎对于性本恶的理论愈加笃信,加之现在的人似乎越来越麻木,对于环境的死气沉沉也似乎越来越听之任之。不知在当时梁先生所处的那个时代,青年人是否会更热血与更有使命感一些。我想持性本善想法的人,本身应就是善良之人,同时最大的优点应该在于不计较,正由于自己的不锱铢必较,才会对于自己受到的各种不公、伤害都会认为施加方并不是出于本心,而是被环境所迫,他们的恶不是他们本意,也正是因为不计较,才会认为只要自己持之以恒地以包容、信任与爱去和对方相处,总有一天可感化。哎呀妈,这个气节我想只能作为一生奋斗之目标,至于是否达成,顺其自然啦。

  最后说一句作者对于成功与失败的看法:“成功是巧,是天,不是我,失败是什么呢?失败是我,是我的错误,我有缺漏”,这个态度简直太牛了,有这个态度何愁不成功,忽然想到了羽生结弦同学,他貌似就是这样的,拿冠军从来觉得是侥幸,有失误问题都在自己。得以这样的态度鞭策自己啊,才能不断进步啊。

  《朝话》读后感(四):梁漱溟熬了一碗心灵鸡汤?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当中,我是特别喜欢早晨的。工作不忙的时候,我四五点钟就起床,来到西湖边晨跑。平日里熙熙攘攘的苏堤一派寂静,只有零星几个老人在锻炼,偶尔有年轻人穿着荧光色的运动服从身边飞速跑过,轻快得像只燕子。太阳从孤山后面升起来,照得水面红艳艳的,间或有婉转的鸟鸣从林间传来。我站在桥上,望着潋滟的湖水,常常觉得身心被这霞光映照得内外明澈,每每这时,我就会想起八十多年前的1925年,梁漱溟在北京什刹海与追随他的几名山东六中的学生做“朝会”时的所思所感:

  “如在冬季,天将明未明时,大家起来后在月台上团坐,疏星残月,悠悬空际,山河大地,皆在静默,惟间闻更鸡喔喔作啼,最易令人兴起,特别感觉心底清明、兴奋、静寂,觉得世人都在睡梦中,我独清醒,若益感到自身责任之重大。”

  几年后,梁漱溟到山东邹平筹建乡村建设研究院,将朝会这一形式带到了乡村建设当中。乡村建设研究院下设研究部、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乡村服务指导处、社会调查部等机构,起初,梁漱溟自任研究部的主任,后继任院长。研究部开设的目的是探讨理论和制定政策,招生对象为社会上的大专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乡村建设研究院自1931年6月始,到1937年山东沦陷终,六年间为“乡建”培养了大批人才。这当中,研究部共开设三期,培养学生千余人。梁漱溟任研究部主任时,做朝会最勤。朝会上所讲的话即是“朝话”,由同学记录下来,整理发表在《乡村建设》半月刊上,后编辑成册,这就是《朝话》一书的由来。

  因是对着青年的讲话,针对性很强,加上语言明晓畅,娓娓道来,使得这本书很像是一部写给青年的人生指南。但梁漱溟在为“乡建”青年指点道路的时候,总是责己甚严,没有丝毫人生导师居高临下的姿态。正如他在《忏悔——自新》一篇里说的:“因为我对人类生命有了解,觉得实在可悯,可同情,所以对人的过错,口里虽然责备,而心里责备的意思很少。他所犯的毛病,我也容易有。”建立在严格自省的基础之上,他对青年弊端的发现也是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在《欲望与志气》一篇的开端,梁漱溟上来就给了年轻人如老僧喝道般的当头一棒:“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为什么呢?现代社会,青年更容易把欲望错当志气。前人讲学,志气欲望之辨很严,而自西方文化影响中国之后,反对欲望的话没人讲了,而恰恰在这里,青年容易自我欺骗,把躯壳动念当成真志气。倘若从这个标准出发,而今在选秀舞台上的选手们发誓要实现的梦想,到底属于志气还是欲望,恐怕很多都是可以存疑的。在21世纪,这一问题的严峻性比起梁漱溟讲学的时代不知严峻了多少倍。现代人高度依赖电子产品,除了睡觉的几个小时之外,声光电简直无孔不入,消费文化如同一只贪得无厌的猛兽,无时无刻不在伺机撕开人类欲望的黑洞。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重读梁漱溟的一番告诫,不能不说有振聋发聩之感。

  立志之后,如何求学、做学问、调整自己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安顿身心,如何对待朋友、师长乃至异己……诸多事宜,梁漱溟都一一道来,循循善诱。如此良师益友,也难怪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受到人们的欢迎,多次再版。浏览一下网上对该书的评价,两个截然相反的说法映入眼帘,一个网友说:“这才是原汁原味的传统中国心灵鸡汤”。另一个网友则写道:“浅显而坦诚,只是在如今名言鸡汤的时代里这些话很容易被湮没”。那么,《朝话》究竟是不是梁漱溟精心熬制的一碗鸡汤呢?

  今人喜欢用流行词来为前人乱贴标签,早已不是新鲜事。课堂上,常常有学生发言,说鲁迅不够正能量,阿城在《棋王》里熬鸡汤,真让人啼笑皆非。网络与媒体当中,不乏这种乱炖一气的“胡来”。频繁使用那些很快就被淘汰的流行词,除了所谓的活跃气氛、制造出一种廉价的年轻感觉之外,还标志着语言表达的简化和思维的雷同。当然,作为一个急剧发展的社会的意识形态补丁,心灵鸡汤对某些人的确能起到短暂而轻微的抚慰作用,这不难理解,也无可厚非。但梁漱溟在《朝话》里所谈到的身心修养与精神境界,却绝非一支迷幻剂。他在《朝话》里谈到的种种修养工夫,最终都要落实到“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即乡村建设这个大本源之上,而乡建运动的目的又不是仅仅局限在乡村,而是建国运动,因为在梁漱溟看来,真的力量只有在内地乡村社会中慢慢酝酿,而后再影响城市。因此,在梁漱溟和他的谈话对象——乡建研究部的青年那里,知与行是合一的,而他所心心念念要安顿合适的“自己”,恰恰是相当有承当的主体。

  几年前,我有幸在福建邵武,聆听了承续梁漱溟、晏阳初传统的当代乡建青年所作的朝话,那样一种在艰苦环境里所展现出来的蓬勃朝气,至今令我赞叹、羡慕。后来,我亲身参与的几次青年夏令营也学习了“乡建”的朝话形式。无论是在北方结满累累硕果的桃树下,还是在南方绿油油的稻田里,年轻的大学生做朝话时的投入、认真与沉静,都是最让我难忘的场景。我们常常感到遗憾,如果当时能够把他们的讲话及时记录下来,肯定也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小书。而梁漱溟先生倘若知道自己的主张在数十年后仍有人践行,也肯定会感到欣慰吧!

  发表于《北京青年报》,2017年6月

  《朝话》读后感(五):在欲望的洪流中不迷失,在浮躁的世界里平和淡定

  朝话

  梁漱溟讲述

  29个笔记

  ◆ 03 吾人的自觉力

  怎样做才能清明自觉

  gt;> 人类之可贵在其清明自觉,人类之可怜在其不能清明自觉,但自今以前的人类社会,能够清明自觉者,实在太少了。

  ◆ 05 发心与立志

  人人皆有私欲,但智慧之人要知病

  gt;> 一般人思想之杂乱、心里之不纯净,真是很难办的事!人多半都有种种私欲私意,要这个,要那个;本来我们的心量已经十分渺小,这么一来就更危险,怕更没有力量来干我们的事业了。古人有言:“知病即药!”现在让我指点出来,使大家知道自己心杂无力即病。然后才可望自觉醒警惕!

  承认我们有时候会无能为力,永远向内寻求力量

  gt;> 我们都是力量不够的人,要去可怜旁人,先须可怜自己。如何可怜自己?就是须培养开发自己的愿力(发心与立志都是愿力)。

  正念最难得,因为人人皆可被利益情感诱惑,人人都可能在自认为最不会犯错的地方犯错不清醒(黑天鹅讲的也许是这个吧)。所以任何时候,初心最为难能可贵,在利益面前我们可能会丢掉初心,而在一次次的挫败后,我们又不断的回归初心。

  gt;> 正念有力,杂念自可减少。惟有愿力才有大勇气,才有真精神,才有真事业。

  ◆ 06 欲望与志气

  志气是由心而发的期望,理想,追求。欲望是对物质和情感的贪念。

  gt;> 在这时代,有一个大的欺骗他,或耽误他,容易让他误会,或让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

  从心出发的重要性

  gt;> 当自己勉强自己时,读书做事均难入,无法全副精神放在事情上。甚且会自己搪塞自己。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

  ◆ 07 心理的调整

  对

  gt;> 知识是要用条理来驾驭的。

  心情决定心思

  gt;> 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

  对

  gt;>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

  ◆ 08 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

  切记

  gt;> 朋友彼此帮忙时所应注意的,就是:以同情为根本,以了解为前提。我们对朋友如果是爱护他的,自然要留意他的毛病短处,而顶要紧的,还是要对于他的毛病短处,须有一种原谅的意思。我们指点他的毛病短处的时候,应当是出于一个好的感情,应当是一个领导他帮助他的意思。

  ◆ 10 日常生活的态度

  学会提出问题

  gt;> 懒惰散漫,苟且偷安。这时应当把自己心里头所有问题都提出来。问题是心里的真切痛痒处,最大的问题,是足以警惕自己的懈惰与散漫的

  ◆ 12 求学与不老

  不知道未来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gt;> 往往青年时不大见锐气的,到后来亦不大变;愈是青年见英锐豪侠气的,到老来愈变化得利害,前后可判若两人。我眼中所见的许多革命家都是如此。

  求学,让人永葆年轻的心

  gt;> 如果想免掉“初意不错,越做越错,青年时还不错,越老越衰越错”,就得留意于此,就得求学。

  ◆ 14 朋友与信

  知己就是彼此信任

  gt;> 所谓知己的朋友,就是彼此信得及的朋友。我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的智慧与情感,了解他的心性与脾气。清楚了这人以后,心里便有把握,知道他到家。朋友之间,要紧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有了解之谓也。

  ◆ 19 对异己者的态度

  自大

  gt;> 冲突之所由起,即在彼此都自以为是

  不以人格和心术的差异攻击他人,才能互相商量

  gt;> 彼此都应在心术上有所承认,在人格上有所承认,只是彼此所见尚须商量。彼此能商量,然后才可取得对方之益,达于多分对的地步

  不要太自信,信任他人的态度,互相提携

  gt;> 我每叹息三十年来各党派、各不同运动的人才,都不可菲薄。但他们都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此缺点就是在没有如上面所述的那种态度。对对方不能相信相谅;而且自己又太自信。所以虽是一个人才,结果,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毁在哪里?就毁在态度上。人生本来始终脱不开与人互相交涉的。越往后,人生关系越复杂,越密切;彼此应当互相提挈合作,才是对的。可是和人打交涉,相关系,有一个根本点,就是:必须把根本不相信人的态度去掉。把我们说的意思放在前头,才是彼此相往来的根据;否则就没有往来交涉的余地了。如从不信任的地方对人,就越来越不信任人;转过来从信任人的方面走,就越来越信任人。不信任人的路,是越走越窄,是死路;只有从信任人的路上去走,才可开出真正的关系和事业的前途来。

  ◆ 20 猴子的故事

  发现问题,却又不为解决的欲望所动,从容应对

  gt;> 人们不感觉问题,是麻痹;然为问题所刺激,辄耐不住,亦不行。要将问题放在意识深处,而游心于远,从容以察事理。

  平和,冷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gt;> 智慧的优长或贫乏,待看他真冷静与否。

  ◆ 21 没有勇气不行

  认为万物无不可改变,相信变化的力量,采取,有勇气之人

  gt;> 没勇气的人,容易看重既成的局面,往往把既成的局面看成是一不可改的。

  ◆ 23 开诚布公以立信

  赞同

  gt;> 人心都是要求光明磊落的,凡是光明磊落说出做出的事情,即便不好,人也甘心。人最不乐意于藏头露尾、半吞半吐的把戏。此道理无论在家庭之间、政府与人民之间、一切人与人之间,皆是如此。如能看透此点,本此去公开做事,自然可以行得通。

  ◆ 24 我的信念

  是吗

  gt;> 觉得每人最初的动机都是好的,

  ◆ 25 谈合作

  是否与做自己矛盾?

  gt;> 合作的根本,即在情谊相通;情谊相通,必彼此互以对方为重;唯有情谊才可促进人类的好生活。

  ◆ 26 启发社会的力量

  说的容易,不怕养虎为患吗

  gt;> 我们要拿好意待一切人,什么人都是有心做好人的。我们要消除种种险阻;人家和我作对,我不与人作对。只要是肯出力替社会负责的人,我们都尽量帮助他。

  y

  gt;> 我说社会太死,是指私意太深。要想社会不死,诚然很难;非有很大的志愿、勇气、信心,不能把这垂死的人心活起来。

  ◆ 27 真理与错误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gt;> 真理是通天下之见,是一切对或一切错误的总汇。

  ◆ 28 成功与失败

  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失败一定是自己哪里做的不足。

  gt;> 成功是什么呢?成功是巧,是天,不是我。失败是什么呢?失败是我,是我的错误,我有缺漏。

  ◆ 51 谈组织团体原则

  志同道合

  gt;> 中国士人要想结合团体,大概须掉转过来:在见解主张上可以从容商量,而在另外一点——人格志趣上——求同

  慢慢理解吧

  gt;> 我们要想成功一个团体:一面要以乡村建设作我们共同的目标;一面要从志气上彼此相勖勉,本人生向上,为寻求师友的根本,不怀成见,不排斥异己。必须如此,然后才能不徒为表面的结合,而相信相知以及于久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