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2020-08-20 09:14:42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无用之用 是为大用》写到:“三十辐共一毂凿户牖以为室,意思是说,三十根辐条汇集在一个车毂上,有了毂中的虚空,才有了车子功用。和泥制作陶器,有了器中的虚空,才有了陶器的功用。开凿门窗建筑房屋,有了室内的虚空,才有了房屋的功用。所以“有”给能够带来便利,而“无”可以成就功用。所以说,冯友兰先生说过一句话:“哲学是无用的”。有人说他的意思是说哲学没有用处,然不是。哲学不像技术,可以直接应用、带来利益,但却起着价值观方法论作用,这样的作用更为基础重要。没有正确价值观,人生失去方向,没有科学方法做事将难有成就。

  一间装修豪华屋子,里面坐着一个优秀教师和好学的学生,但我们不能称之为“课堂”,虽然素质优良的师资和具备积极向学意识的学生是理想课堂必须的实实在在的客观条件,毕竟一所学校发展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才能使教育成为可能,然而,仅有这些“得到的”是不够的,在我们的校园和课堂之中,有一些看不到,摸不着,嗅不到的东西穿着师生生活左右着教育和教学进程、价值和品质,这些“虚无”就是师生在共生的场域融洽和谐关系和课堂和而不同的教育和成长规律

  一、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

  让我们追溯到两千多年,重温古代圣贤的教育思想实践孔子问伺坐一旁的弟子:“假如有人能够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做?”众弟子或谈治军、或谈富国、或谈守礼之道,唯曾皙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吾非圣贤,但可揣测圣贤之叹由。首先,教育要“良辰美景佳人兼备”。阳春三月,万木复苏,春季盎然。沂水河畔师者乐其教,生也乐其学,是唤醒学生向学意识的最佳时机,故有“如芽斯萌,如花斯放”之生命状态。其次是用凝结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实质是爱,是陪伴、唤醒、引领、师生的共同交流与成长。所以教师以陪伴而非驱使姿态与学生和睦相处,在“不言而喻”“自然而然”中去学习游泳,自由歌唱随意舞蹈,引领学生欢畅淋漓地去享受生活和生命之美,感受自然天地之爱。

  我们不妨收回目光,去当下教育和课堂实践中寻找那些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契机。一个优秀的老师首先会以“恭候”的等待孩子们课间十分钟的归来,会微笑而又善意提醒孩子们静坐调整气息摆放自己的学习用品资料。会给孩子们创设一个与他们生活和经验密切关系的、产生问题思考得价值较高的情景之后我就会变得“沉默寡言”,“沉默”是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探讨问题,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然后找到他们认为“正确”的有价值的“策略”,而我会在恰当的时机,以智慧的“寡言”施以暗示、点拨和激发,我会佯装 “半懂不懂”,以“追问”、“茫然”和“不知所措”去挑逗学生思维的惰性,让它因兴趣激起的亢奋而纵身一跃。在整个寻找“真知”的过程中,我会一直和那些善于思考的学生站在一起,同时会,扶着那个即将“走神”的孩子的肩膀,在课堂上,唤醒和提醒同等重要,而尊重则是实施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情感。孩子们的课堂是自由的,这种自由并非放纵和放荡,而是在我精心选择的美好的教育情境之下师生思维发展和人格成长的自由。

  二、和而不同的成长规律。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抛却“牛粪之说”,每个学生都应是一尊正在修炼的“佛”, 背后都有一道道看不到的佛光,我们可看作是孩子们 “待发的个性”和认知与成长的规律。无论你看与不看,它就在那里,无论你想与不想,它就在那里,当你无法察觉或者根本就“置若罔闻”,那么这些孩子的“佛光”因你的“短浅”和“无视”逐渐失去光泽而变得暗淡,“修炼”历程也将变得无比艰难以致人也会失去生机而渐渐堕落。反之,但你熟知那些“佛光”需要“充电和如何充电”,也就是能按照学生认知和成长的普遍规律做事,就会面向全体,孩子们就会在你的“明白”的授意之下收获智慧之光,孩子们都会因你而“佛光”灿烂;当然,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会兼顾每一个学生的“佛光”(认识水平与生活经验),以便生设身处地,恰如其分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一个教师除了对普遍规律的探究之外,也要研究个体的生命成长规律。

  小时候,老农下地前先看天,然后自言自语说:“云彩往南,雨连连;云彩往东,天发青;云彩往北,天要变黑(暗);云彩往西,放牛小子披蓑衣。”农民耕田尚且如此,一个好的教师更应该深入研究和掌握教学与学生认识、思维与成长规律。并在新课改环境下做出这样的改变,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变为研究学生的学,从研究学生的学,然后去研究教学互动的规律,这样才能使各种规律有效作用于课堂这个“虚空”的思维和文化空间,使教者变为智者和学者的启迪者,使学者变为独立个性的受益者。

  庄子说:“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当然,他说的“无用”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没有用处”,而是“虚无”、“空”或者“道”在现实中的作用。而“道法自然”、“ 虚而不屈 动而欲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它们是生命的规律,成长力量的来源,无时无刻无时不在充盈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生命空间,不经智慧之眼是看不清,悟不透的。而擦亮这双眼睛的工具只有两个就是:教育者的德行良知和追究真知的科学精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无用之用是为大用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