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少女花影下》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在少女花影下》读后感摘抄

2020-09-07 16: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少女花影下》读后感摘抄

  《在少女花影下》是一本由[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著 / [荷] 凡·东恩 绘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5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在少女花影下》精选点评

  ●你知道这本书吗?晶晶的,像记忆琥珀嵌在大脑的沟回中......我从来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唯一的,会发光的书。

  ●青春和少女,以及关于记忆的更深层探讨可能我这辈子都将难以忘记普鲁斯特在巴尔贝克的那个夏天,“犹如一尊华丽的千年木乃伊死寂而渺远,我家这位老女仆只是小心翼翼地除去它身上的衣料,让它在显身前,沉浸在金色袍子馥郁的香气中”。人物地点面孔最先是在想象中随文词出现,而正如钟楼一般随我们的接触幻化出不同多样面貌。而有的面貌因各种原因被遗——其实并非是遗忘,而是习惯或者意愿力量压制。倘若压制松开,或是某个契机,它就如同气泡一样忽然我们面前升腾而起。太美了,他的世界

  ●普鲁斯特的意味需要漫长时间才能全体会。

  ●啊,我挺喜欢阿尔贝蒂娜安德雷的!讨论写作文的时候太可啦~好有cp感,阿真的是给人浑身清爽感觉~开始我还讨厌他们来着..圣卢简直直男版塞巴斯!外婆对他的评论!我觉得我也有这样的特质羞耻)传戒指~还有刚到旅馆睡不着觉,送牛奶段落都好喜欢~每次到“圈子”都想打马塞尔写不下了

  ●学会欣赏

  ●从吉尔贝特到阿尔贝蒂娜,爱情本质也许就是一场自我感动

  ●娓娓道来细腻平和,书很厚,里面野兽派插话很可爱

  ●我觉得这个版本还是不错的,小说本身也是很精彩的~

  ●普魯斯特初戀的無疾而終。還有種種少年啟蒙。

  ●开始看的是徐和瑾译本,后部分看的是周克希译本。情节大概简单,前半部分是围绕着Swann夫人交往,后半部分是在巴尔贝克海边度假,但笔触所至之处,细腻、广博深刻而又自然~我总在想,读完了《追寻逝去的时光》,我也算是理解和在灵魂参与优雅美好人生——它足以使得我心满意足放弃自己的被粗暴权力粗鲁物欲不够细腻丰富教养摧残现实生活坦然离去~因为我也理解地追忆了似水年华。不过,要阅读这本书,文学戏剧艺术哲学思想方面的相当修养或许是一个前提条件~

  《在少女花影下》读后感(一):stop!

  终于结束了这本追忆的第二册,在这个鞭炮轰鸣的元宵节晚上。

  用了终于这个字,可想而知这次阅读的艰难。看完这一册,我决定把看完‘追忆’的计划暂停,觉得‘追忆’还得再等几年再看了。因为我完全融不进去,在这些字词和情节之间只是恍惚,仿佛在电视机前面出神想事的庭主妇。

  这个一不留神就掉泪的孱弱贵族男子,常常让我想把书摔了,跳起来甩他一耳光。看得我累死了!这就是一本从贾宝玉视角出发的意识流红梦,说到红楼梦,我也不喜欢,虽然四大名著里也只有它能读一读,但我也不喜欢。

  对这些阴柔的作品我会有一些自发的反感,吸引我的更多的是那些锋利、尖锐、极端的风格以及燃烧生命的那种热情,温吞水我看不来。这本在少女花影下,有526页,但我觉得精彩的也就26页吧。那500多页都在写一些莫名其妙的家长里短,不过招我厌恶的更大可能是血统决定社会地位的年代确实太久远了,这些贵族生活的贫乏无趣简直让人瞠目。幸好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就让它永远滚蛋吧!

  《在少女花影下》读后感(二):斑驳光阴下的回忆

  描写的法式上层生活与饮食服饰是感兴趣的并且读来愉悦的地方 对那位斯万夫人 的描写 她的待客场景她的生活习惯她的举止打扮 以及她周边的一些陪衬的各式名媛 很有味道 至于普鲁斯特的写法 直观感受太细腻太深刻 用多个副词形容词去描述他要表达的人或景 去揭示书里人的人性和人心 去阐述他的那些如此让人共鸣的思想波动 虽是大家手笔 却不晦涩 第一遍读完也不太懂写了什么 复读 某些写的画面感强的地方已记住 再读 原来其实就是一本回忆过去的很欧洲很法国的作品 不过之前看到纽约时报说是超越乔伊斯 和托马斯·曼这样的文学巨匠 就带着读巨著的心态进入了

  没想到尽是这样娓娓道来的记忆故事

  至于书里情节

  末尾里 爱情带给这个主人公男孩的积郁和笨拙 让他在巨大惊喜中又持续充满了不安和悲伤 我觉得是文章他感情的高潮

  所以再等续看下部 他的选择 是想逃过不幸还是安心享受当下

  听说会有全新的发现 心灵缺口也得到了慰籍 并且有了新的爱慕对象然后展开新的夏日恋曲……

  《在少女花影下》读后感(三):好看

  看第一部去斯万家那边时读了几十页没耐心了,后来再拾起来时突然惊觉这是一本何等奇美的书。于是乎这第二部就毫无难度,顺顺畅畅得看完了。写不出什么深刻读后感,就一直想是什么原因让我着迷于此书。首先他不是走剧情的,两本书1000多页的剧情三言两语就能概括。主线是作者的成长,他的感情生活以及听闻的斯万年轻时的感情生活(当斯万中年时通过认识他女儿得以结交斯万和斯万夫人)交叉写成。作者通过他独有的写作方式和手法缓慢的推动着剧情,以他少有的细腻敏感,丝丝入扣慢悠悠的写着他自己的故事(应该是反映了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如此的悠长闲适,描述着那时代上层人士的生活。参加沙龙,观看戏剧,追求少女,海滨度假成了作者的主要生活内容。也因为如此,特别吸引我这个不思进取,懒散成性的人的胃口。读此书,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时空,那里时间是凝固的,生活是慵懒却精致的,步调极其缓慢,成天无所事事,撇撇情操。

  可惜周老只翻译了一二部,第五部不打算看了,不喜欢跳掉了情节看(虽说此书跳了看也无妨,但是书中时不时的会回头说以前的情节)。所以呀,等过段时间重新再来温习这两本,到时候呀不是看,而是要朗读。

  《在少女花影下》读后感(四):你最好的朋友——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就像是把你当成了最好的朋友,所有事所有看法和猜测全都跟你说,他毫不隐瞒的告诉你他对某个人有什么看法,他在某一瞬间曾有过什么心情,不会因为这种心情时好时坏而隐藏起来。

  他的时间就好像是一片一片被拆开了,每一刻他都像被凝固住一样产生新想法。普鲁斯特真实又心思细腻,近乎脆弱敏感,甚至到了一种强烈的小家子气。

  但他的看法又这么独特。他热烈期盼演出时的拉贝玛,认为“她的表演赋予了角色新的生命,她的语言是文字的不说之意”

  我自己之前并未体会到这一点,我没有这种心情去理解一门表演艺术。文本的解释要借由表演才能焕发出新生命,是我读红楼的时候。

  柳嫂子要被赶出厨房的时候,找了个人来顶替她,平儿问顶替的人是谁,周瑞家的说了某某名字,又忙补充道:“是最聪明能干的!”

  我从文本上只能单独读出周瑞家的回复平儿的意思,但当放去电视剧中看时,演员的语气,动作,神态,通通告诉你没那么简单。这人是她专门找来的,是有关系的。

  我那时才懂得普鲁斯特为什么这么看中他心怡的女演员,并且信任她,对她寄予厚望。这是演员的魅力,是普鲁斯特敏感的眼光和准确的心。他能够完整的写出心中文字,又如此精准,令我感到非常羡慕和佩服。

  《在少女花影下》读后感(五):刚重读完第二卷

  在我也略略因普鲁斯特关于那群少女的论述而感到有些怀疑自己将对他这种抽丝剥茧般的描述(其实这也只是一种表象)发生审美疲劳的时候,终于在大段大段的描述之后,迎来了呼应性/总结性的小包袱。是的,从那一句“自从这些少女的话语在某种程度上向我指明了观察她们的脸的方式以来,......”开始,我知道,普鲁斯特的阶段性渔猎开始收网了,之前对那些[表面的漫长]的怀疑(虽然漫长,但是也还是精彩不息)全部烟消云散,原来它们仍然可以据有“完善充盈精致(有的十分有趣)的论据”这样的身份。

  鉴于附录提供的这一内容:【1916年,普鲁斯特在写给他的出版商加斯东·伽利玛的一封信中,对《去斯万家那边》之后各卷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这样的描述:“题目(《在少女花影下》)是临时的。我不太喜欢。但是如果后面有太多的所多玛与蛾摩拉,那么在开始时,在底部安置这块布满鲜花的基座,以使上面有些骇人的两层楼坐落在正常的东西上,并冠之以完全是纯洁的和哲学的最后一卷(《寻回的时光》),应该不错。”】我可以继续幸福地期待了。

  阅读之时,不时必需感叹这份人心/思想之幽深多么瑰丽,却又使我们如此孤独而相互隔离。对于这部较为幽深细致的作品,我想其实只是稍微认真用心一点点的阅读才不致让我们对它产生自大的误解和误判。

  另外一个小碎片:

  其实感觉不论是第一卷还是第二卷,普鲁斯特对布洛克同学的讽刺性描述都承包了作品的主要笑点。反思过如果自己在生活中遇见布洛克这样的家伙,那一定是觉得讨厌而要避而远之的。但普鲁斯特就能把他刻画得如此真实,却同时只是有趣逗笑,而消解了我本来会有的厌恶。普鲁斯特的讽刺里因为加入了小小几乎可爱但实在坦诚确实的戏谑而也就同时包含了谅解,我想这大概才是最棒的讽刺,因为很多时候讽刺者所站立的那个制高点可能是不存在的,而普鲁斯特可能不仅想到了,也可能确实是谦逊善良地这么认为吧。关于这一块碎片,留待自己更了解普鲁斯特本身之后再确认或修正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