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第二季》影评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第二季》影评精选

2020-09-07 17: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第二季》影评精选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第二季》是一部由巴里·索南菲尔德执导,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 / 帕特里克·沃伯顿 / 玛丽娜·维丝曼主演的一部剧情 / 冒险 / 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第二季》精选点评

  ●NPH携家带口来客串。充满舞台感的两幕单元剧,好看程度就是仍然能一口气灌下一季。

  ●1星半以上,2星以下。

  ●自虐型电视剧。。。。

  ●如果不是坚持到了第9集和第10集我可能会给这部剧打两星,1-8每集都只透露了秘密组织的小线索的还是一头雾水。到了9、10两集大量的线索才全盘托出。不过最后两集确实拍的不错,Olaf的马戏团首秀几个镜头精彩,还致敬了很多经典电影,比如《卡里加里博士小屋》和《巴黎圣母院

  ●第二季看进去后,感觉值得回味的更多,比如是暴民政治繁琐程序等等。才意识到每次的片头曲不同类似于剧情大纲浓缩在几句歌词中。很喜欢那个打字机打印的感觉。这一季发现神奇的送报小哥,骑着自行车哪里都在走。剧情的走向更加黑暗,而且更加接近问题核心,应该第三季就完结了,期待

  ●remarkable!

  ●"Have butterfiles in my stomach" 那个故事编得太好了,大概辈子不掉这个短语了!

  ●又来一季长长长长的电影秀

  ●我的最

  ●这季看完觉得其实Olaf不是反派,让人恨得牙痒痒是那些眼瞎的角色,他们的漠不关心,才是最大的反派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第二季》影评(一):每一个不幸的故事,都是成人世界真实镜像

  “你没必要点开这篇影评,因为影评已经‘不时髦’了。‘不时髦’在这里是‘没人喜欢追捧热爱’的意思。”

  “我们知道‘不时髦’是什么意思。”

  在一口气追完这一季前六集,看着热气球飞屋带着奎格梅尔三胞胎消失在天边,我想要消化一下这一季的故事带给我的难以言喻的感受,并有种写一点东西以供倾诉想法

  大概就在几年前,我还在上高中时候偶然接触到电影版《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哥特风的影视作品,据说这部电影不温不火,但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最漂亮姐姐一身黑裙,面容忧郁近乎苍白,有种颓丧的美。至于剧情方面,则充满了荒诞怪异离奇和颠三倒四的人物桥段对白神秘大火眼球图腾、酷爱变装的大反派奥拉夫伯爵、与爬行动物同居的蒙蒂叔叔、“危房钉子户”约瑟芬姑妈悲恸湖里成群的食人水蛭,以及令人致郁的故事,看完后只有一个感受。

黑,真***黑

  从此堕入哥特的世界,一堕不起,至今已无可救药。

  数年过去,波德莱尔三姐弟还在经历着种种不幸,由最初的90分钟拉长到了平均每两集换一位新监护人。对比电影和电视剧,优劣高下暂且不论,至少风格上并没有大的改变。一样的阴郁、苍、黑暗,没有任何好事情发生。因为记性不好,直到奥拉夫伯爵出场,还误以为是电影原班人马。

  在第一季中,除了将电影末尾处“戏剧婚礼”放在了开头第二集并加入了伐木场剧情外,因为篇幅的增加,内容也较电影更加丰富。虽然有不少的时间都在看着一个疑似陷入中年危机的大叔自说自话,好在第二季里终于解释了这个始终处于剧情之外的大叔的来历,原来他的哥哥雅克·斯尼奇在保护波德莱尔三姐弟的过程中遇害身亡,就像蒙蒂叔叔和约瑟芬姑妈那样。三姐弟顺着手中的线索一路追寻,大火、眼球图腾、望远和一本《神秘组织不完整历史》,一个名叫“VFD”的神秘组织开始浮出水面,包括主角们的父母、奥拉夫伯爵及很多试图拯救三姐弟的大人们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同时它还是波德莱尔三姐弟一系列不幸经历的起因。

  相比第一季,第二季的变动显而易见,主角阵容上,遭受不幸的不只是波德莱尔三姐弟,还有同样遭遇大火只剩两个孩子的奎格梅尔三胞胎;第一季里那对总在集末出场,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暴力夫妻也不见了,可能是被大火烧死了;而反派这边的势力则不见削减,三四集过后还添了一位新成员;不幸的经历越来越深重,在学校里被罚绕着操场跑步、被新监护人推下电梯井,甚至被判处火刑,生死悬于一线……比起第一季,这一季的致郁属性是加强版,恶意满满。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季的对白中择掉了一部分无聊的名词解释,“‘无聊’在这里是枯燥、不适合在一场悠闲的下午茶后观看的意思”“我们都知道‘无聊’是什么意思”。这部分对白所承担着的对于成人世界惯于说教的讽刺被转移、隐藏,成为类似于背景板的东西,这也是本季致郁指数更高一级的表现。在第一季中,大人们会觉得波德莱尔孤儿们缺管少教而频频做一些无聊的名词解释,仿佛在说“我说的这些你得往里去”;到了第二季,“错误的行为和想法”已成了主角们的“原罪”,不容辩解,三姐弟在“VFD村”村政厅被强制噤声就是最好的例证。看过越多主角们的不幸经历,便能感受剧中这句话的分量:

  “In a world too often governed by corruption and arrogance, it can be difficult to stay true to one's philosophical and literary principles.(在一个往往由腐败和傲慢掌控的世界,的确很难坚守一个人的文学和哲学原则。)”

在一个往往由傲慢和腐败掌控的世界,的确很难坚守一个人的文学和哲学原则

  大人们有学识、有头脑、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大人怎么犯错呢?当然都是不懂事的孩子们的问题了。随着剧情逐渐深入,越来越感受到这一季里对大人世界种种丑态的讽刺直白又露骨:

  在普鲁弗洛克预科学校,一位毫无音乐才华且蛮横不讲理的副校长尼禄管理这所学校,他不仅利用手中的权力强迫师生们欣赏他糟糕的小提琴表演,既不肯把钱花在提升学校质量的正事上,还巧立名目向孩子们收受贿赂(糖果),他代表着成人世界贪婪和傲慢的一面;

  在新监护人斯瓜勒夫妇家里,女主人埃斯梅是个隐藏极深的大反派,作为本市排名第六的财政顾问(对于这个排名埃斯梅看得很重),“时髦”是她行事的唯一准则,她会根据《每日琐碎报》的报道随时选择去最“时髦”的餐厅就餐,哪怕这个地方的食物让人难以下咽。她代表着成人世界虚荣和盲从的一面;

  在乌鸦漫天的“VFD”村,孩子们所感受到的黑暗远甚于鸦群过境。一个不足百人的小村庄却制定了近万条村规,包括“站在村政厅讲台上的人不可以讲话”“村民不得建造和使用机械装置”“除《VFD村村规》外一切书籍均非法”,以及最新的第9833条村规:村界内不允许任何坏人入内。村民们代表着成人世界滥权、不作为的一面。

  这只是前六集里所展现的成人世界的丑态,后面还会有更多赤裸裸的揭露。而越是这样不加掩饰,就意味着有更加不幸的经历等待着波德莱尔三姐弟,而更多更深重的苦难才是本剧独树一帜的地方:它以不同于同类型作品的孩童视角,用一系列深重绝望的苦难,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荒诞混乱的成人世界。

  想到这一点就更加令人致郁,只要还活在大人们主宰的世界,波德莱尔三姐弟的不幸历险就不会终结。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第二季》影评(二):这才是优秀的改编【含剧透】

  不管我是多么痴迷原著小说,第一季都只能打个勉强及格。但是这一季的表现真是让我意外。现在又好意思去良心安利啦!

  其实凭心而论,或许第一季确实是有一些不利因素。一部小说很精彩,不一定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因为文字不同于画面,他们的表现力各有长有短。无论是ASOUE还是《哈利波特》系列(比在一起是因为都是系列童书),都有很多的细致心理描写和大量世界设定。这两点对于影视剧改编都是挑战。

  就世界设定而言,ASOUE的表现稍容易一些,挑战主要在于艺术设计方面,除了超能baby,绝大部分的设定是在正常逻辑和物理学之内的。而像《哈利波特》这样的书要改编,需要花足够篇幅去交待一些会在书内非对话部分介绍的世界规则。但是可能是受电视的拍摄预算等限制,看第一季时时常会觉得剧组“穷”。一是感觉布景有些局限,二是镜头运用感觉明显不如电影,有时有出戏感。

  而心理描写,一般作品都是靠演员的表演,镜头语言的运用。因为ASOUE的原著视角是一位可以算是参与在了故事中的人物,因此不论是此前的电影,还是剧集版,都专门为他选了角,设计成了旁白。

  当第一季预告片出来时,我最大的反感点就在于将“原作者”雷蒙·斯尼奇设计为突破第四道墙的可见人物。因为原著中雷蒙·斯尼奇是一名逃犯,一直有意保持神秘。原著后面有一页作者和插画作者介绍,插画作者的图片都是与当册书主题相关的插画,而雷蒙·斯尼奇的图片都是照片,但全部都巧妙地挡住了脸。甚至包括番外篇的书里,也都是看不到他的脸的。相对应的,电影中选角是大帅哥裘·德洛,但整部电影中他都最多只能看到阴暗的剪影,这照应了原著的神秘感。剧集中如此大喇喇地站出来,让我很不适应。

  ASOUE的另一个改编难点在于原著的语言风格。其实原著真的很适合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去读。绝大部分用词并不难,个别难的词还都会自带解释,还会解释一些俗语等等。毕竟是归类为童书的,用词太难了大概是怕孩子看不懂吧。而且用语可以说是比较“工整”的、“舞台剧”化的。读起来基本没什么困难。但改编的话就很容易“尬”。而第一季里,或许是当时剧组磨合还不到位,经常让我觉得演员们在尬演。虽然实际上大段的台词让我觉得还是很还原了原著的骨风(剧本创作是原著作者),但说出来的时候有种尴尬。

  另外,由于有电影版珠玉在前,电视剧版,尤其是前三个故事让人忍不住会想去跟电影版比较。从原著的风格来讲,透着的是一股阴冷的黑色幽默,而且幽默主要是体现在叙述方式本身上,而不是一种明显的幽默。或者说读的时候感觉人物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在电影中,喜剧大师金·凯利选择了夸张的表现,而这契合了奥拉夫这个人物的浮夸,金·凯利无人能及的面部表情运用,也很好地体现了奥拉夫的残忍,而他的自带喜剧效果就更不用说了,因此虽然也有原著党不满这种喜剧表现,但我认为金·凯利的奥拉夫演绎绝对是非常成功的。而尼尔选择了走同一条路来表现这个人物,对比下来落了下风。虽然我也喜欢巴尼叔叔,但是就怕货比货啊...电影版也不是没有缺点,有一些地方是剧版做得更好。但如果抛开原著去看,电影版整体上还是相对优于剧版。

  再就是对情节的改编,剧版出现了新人物,还有书里被一笔带过的人物。这倒是没什么,问题在于这些人物让我感觉不到存在价值。新出现的杰奎琳始终一种串场的感觉,古斯塔夫更是龙套(不过在书里是更龙套的龙套,所以就不说啥了)。再有,书里写到的一些密码做了改动,这个主要是由于改编成影视作品不好表现,可以理解。小望远镜这个工具被无限放大了,这点倒是挺聪明。一是可以用它来解释很多书里的不好表现的密码,二是成为一种标志性的东西,在情节里进行串联(还能卖周边,哈哈!)。

  而第二季中,很多第一季的缺点,都大大改进,甚至成了优点。

  雷蒙虽然还是让我觉得有点鸡肋,不过高兴的是这一季深入了一些ASOUE主故事线之前的内容,这些内容在原著里也是只言片语,勾得人各种联想。如果雷蒙只是个声音,那这一季就不会有他跟哥哥“一起”坐在车里吹口哨的场景了,这一幕可以说是我本季最爱之一。还有9集开头的“过去”一段,也很喜欢,希望作者能开开恩,把过去发生了什么真正解释清楚。

我愿付出一切,能坐下。再一次跟他说说话

  可能是导演换了?感觉雷蒙的走位也更骚了,比上一集的PS粘贴感强很多。

  语言风格方面,除了延续了上一季的优点,演员们可能是磨合的更好了,尬演感觉几乎消失不见。尤其在一些大段的七嘴八舌的对话里,大家配合默契,剪辑也很好,节奏把握恰当。比如飞禽爱好者村第一次村集会的那段,长者议会的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那里,观感非常流畅。所有演员的语速都非常快,台词念得很溜,听上去特有节奏感,很好玩。这样不仅是台词,表演上也还原了原著的精髓,我真的非常喜欢。

  由于再没有电影版可比较,这一点就不用说了。不过尼尔真是不浪费他的唱技。这一季还加上了rap。但是两段歌舞都表现得很不错,很加分的感觉,不过歌曲本身质量一般,不是很能留下印象。有笑点的是抵抗疾病志愿团那首糟心的歌第一次出现时居然还有硬字幕歌词!而且还有颗心在跳,笑死。

又一个没用的VFD

  最最让我惊喜的是人物的改编。在第一季中,大人们还是像原著里一样完全没用。就原著而言,我认为作者是想表示大人们会被一些其他东西干扰,反而看不清真相,包含了各个方面讽刺性的大主题在里面。但是观剧的时候就难免觉得拙计。在这一季里,雅克·斯尼奇、奥利维亚·卡利班,甚至海克特和拉里都有更多积极的表现。尤其是雅克和奥利维亚两个人物,对他俩的改编我尤其是喜欢。因为原著是童书,几乎没有恋爱情节,除了奥拉夫和埃斯梅,再就是维奥蕾特和克劳斯分别有两段很青涩懵懂超级短暂的初恋了。雅克,首先能找来内森·菲利安来演,简直让我喜出望外,而且内森的表演也不负所望,帅气潇洒,完全不像书里出场死的窝囊感。奥利维亚在书中是食肉嘉年华故事里才出现的人物,而且性格软弱,一开始一直在帮助奥拉夫。最初在严厉学校里看到突然冒出个图书管理员还有点奇怪,没想到居然是奥利维亚。巧妙的是,改编后的情节跟原著里的情节大走向依然是对的上的,比如对于孩子们来说雅克就是出场死,还有奥利维亚最终还是作为璐璐夫人出现在了卡利加里嘉年华,而且为了忽悠奥拉夫告诉他了一些信息等。但是剧里加出来的雅克和奥利维亚的故事不仅合理地补充了很多内容,两人的爱情更是让我非常动容。

  VFD,真正的VFD的座右铭,“这里的世界很安静”,其实哪里很安静呢,当然是图书馆啦。所有VFD的成员都好奇、道德感强烈、看过很多书的人。作为一部系列童书,作者想表达的三观非常明显。但是这种观点在世俗的眼光看来很容易有中二感。再加上志愿者们的节节败退,会让人对他们的信念产生怀疑。而奥利维亚剧中改编过的故事,从一个普通的孤儿图书管理员,到为了一对素不相识的孤儿而踏上冒险之旅,结识了一个陌生男人,加入了一个秘密组织,收获意外爱情,然后又转眼间失去了它,虽然屡屡失败,最终还是找到了孤儿们,却又在胜利近在咫尺时为了保护他们而送命。虽然她戏份不算多,但这个故事却非常打动我,也完美地体现了VFD的精神。为了心中的正义而奋斗,不畏恶人的奸险残忍,用生命去保护值得保护的人,与志同道合的人相爱。或许看上去很幼稚很中二,但偏偏就戳中了我内心的中二之魂。也是这个支线故事线,让我觉得这一季可以得到一个高分,也让我觉得这才是改编电视剧应有的样子。

伊莎朵拉简直得罪造型师,演员照片挺好看的

  意外的收获是邓肯,小天使啊有木有!太可爱了!

Merde是法语妈蛋的意思

  再就是宝宝变得更可爱了!!!而且长大好多?也可能是上季总抱着看不出来,导致我一开始还以为换人了。这一季几乎没有上季那种惊悚的明显抠图了,应该是因为宝宝长大了一些,拍摄时更好控制了?总之真的灵动可爱了好多,每次她出现在屏幕上我都想伸手去捏...

迷の像詹妮弗·康纳利

  . 最后开出租车出现的女人,也就是上一任璐璐夫人,是斯尼奇家的妹妹(或姐姐,其实我看了13+2+4本书也没搞懂斯尼奇家孩子的顺序),还是奥拉夫曾经的恋人(很可能是初恋),姬特(Kit Snicket)。

VFD村原消防局改酒吧的桌上刻的字

  最下面那个被划掉的K应该就是在暗示姬特。

  . The world is quiet here.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第二季》影评(三):迷人色调、蒸汽朋克、天才少年,一部成人童话美剧!

  如果在当今世界美剧敢说自己是最成熟的电视剧工业链,

  估计除了英剧对人性的剖析之深、以及古老大英帝国所特有的拒绝时代滚滚红尘的脏科幻感敢说它是第二,

  其他国家的电视剧只能望其项背。

  目前市面上的美剧可以说是各种类型囊括齐全,

  爱情剧、中世纪题材、情景喜剧、科幻未来剧、儿童探险题材剧、职场剧、女性题材剧、丧尸剧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经典的犯罪题材美剧也被细分细分再细分,

  有《绝命毒师》《黑钱帝国》这类金钱犯罪题材的美剧,

  有《毒枭》《火线》《黑金高墙》这类贩毒犯罪题材的美剧,

  也有《心灵猎人》《真探》这类侦探题材的犯罪剧情美剧,总之丰富多彩。

  而有一类剧的类型在电影中涉猎较广,在电视剧中却很少能看见,

  那就是——奇幻童话系列剧集。

  今天红颜秀要为大家介绍的这部剧名为:《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也就是极为罕见的这类剧集。

  豆瓣评分8.5,讲述了波德莱尔一家三个孩子超现实的悲惨故事。

  维奥莱特、克劳斯和桑尼是情同手足的三姐弟,

  维奥莱特满脑袋都是古灵精怪的奇思妙想,克劳斯饱读诗书能够记得他看过的一切东西,

  桑尼虽然年幼,但拥有四颗雪白结实的门牙,战斗力不可小觑。

  一场意外让三姐弟成为了无家可归的孤儿,

  为了替自己找到一个可靠的新家,三人踏上旅途。

  远方亲戚奥拉夫伯爵收养了可怜的三个小伙,但很快,维奥莱特便发现,奥拉夫真正想要的,其实是他们的父亲留下的巨额遗产。

  为此,邪恶的奥拉夫甚至一手策划了一场车祸,企图将三个孩子置于死地。

  这类故事完全架空于现实,有着蒸汽朋克、暗黑童话和天才少年之类的元素。

  类似的电影有很多《布达佩斯大饭店》、《月升王国》、《青春年少》。

  看这类影视作品,我们不是追求现实主义一般的严肃真实,也不是魔幻现实主义带给我们的似真似幻的奇妙感,

  我们或许无法从中感受到什么深刻的、仿佛富有阅历的老者讲述给我们的人生道理,也无法体会到浓浓的文学性、哲学性。

  如果让红颜秀总结来说的话,看《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这类剧,我们主要看的是意境和情绪。

  类似于《权力的游戏》《绝命毒师》这类神剧,它们牵引着观众一直孜孜不倦的追下去的原因并不复杂,

  高潮迭起、逻辑再现、复杂连贯的剧情和性格饱满的人物;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却反其道行之,

  以极有个性的画面、构图、配色作为自己的标签。

  像曾经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就以一幕幕精心设计的或性冷淡色系、或浓烈大红大紫交织的画面、抱着粉色纸盒穿着婴儿蓝色连衣裙脸上有着奇异纹身的少女……

  这类儿童题材的影视剧集看的就是美工、构图、冒险还有跨装的表演,

  大反派经常都是大卡司,什么塞缪尔杰克逊、安吉丽娜朱莉、伊娃格林、艾德里安布洛迪都曾在这类童话电影中担任过邪恶暗黑的大反派。

  画面基本上都是如《布达佩斯大饭店》一般的糖果色配色或者《沉睡魔咒》一般的暗黑系。

  构图非常对称,甚至对白也是,构成一种童话故事的节奏感,

  然后分篇章,有一个讲述的旁白,仿佛是一个经验老道的作家将我们带入童话故事的氛围中。

  声音沉稳老练的作家向你徐徐道来一个超越现实的童话故事。

  清新绚丽的色彩、充满童真的语言、神奇的天才少年少女和邪恶怪癖的坏人,处在城市边缘的神秘古堡……

  如果你偏爱《哈利波特》《神奇动物在哪里》这类超越现实,充满童真,完全构建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观的电影的话。

  那么这部《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一定非常适合你。

  当然了,这样一部儿童向的电视剧也不仅仅只有画面、美工、特效值得我们用眼睛欣赏。

  童话故事式的剧情也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遐想和对生活的理解。

  这类故事讨论的都是儿童眼中的世界和大人眼中的世界的不同,还有像大人的小孩或者像小孩的大人。

  像《怦然心动》中两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少女就被周围的大人们影响着,在爱情萌芽的道路上摇摆的前行着。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也是通过三个悲催的孩子的视角和经历,展现了成人世界的利益熏心和残忍。

  正如韩寒所说:

  “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阴差阳错闯入成年人世界的三个孩子还不懂得成年人复杂矛盾的世界。

  比如,三个孩子借宿自己父母财产律师家中的第一晚,他们伤心欲绝,

  律师的孩子、妻子却只在乎着自己的心情、利益,只分给三个孩子一张床。

  或许这很残酷或许这缺少温暖,

  但这的确是利益至上、陌生人之间难以互相理解更难给予温暖的一部分缩影。

  三个孩子入住远方亲戚奥拉夫伯爵家之后,也是一切噩梦的开始。

  远方亲戚与他们并没有感情,只是虎视眈眈他们父母留下的巨额财产。

  孩子们不可能无所付出,就获得父母无条件给予他们的爱心、食物、良好的教育和温暖的家庭

  他们只能以做饭、洗衣、工作来换取一顶遮雨的屋檐。

  “有总比没有好”

  学会妥协,学会适应成人世界各取所需、利益交换的法则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

  成人世界的表里不一也在剧中得以呈现。

  比如好心端着羊腿站在伯爵屋外的女法官,从伯爵之口得到的消息却是,这几个可爱可怜、专心工作的孩子们正在屋子里发脾气,不愿意见任何人。

  一门之隔,仅靠一张嘴传递,真相就可能完全从白变成黑。

  当然,若是仅展现成人世界的残酷、利欲熏心、人情冷漠,这部剧就太过于消极了。

  在剧中,三个孩子即使在伯爵家过着没有爱与关怀的生活,却在心中努力汲取着活下去最重要的东西。

  就像剧中的望远镜,就是孩子们内心的一个象征,

  类似爱、勇气、信任、希望这些人世间最重要的东西是无法用肉眼看见的,是需要用心去发现,用生活经历去体会。

  对于影迷们来说,电视和电影都是一个超越现实的梦工厂。

  我们需要的是在电影中体会一种与平平淡淡、重复无奇的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与生活;

  在现实中我们被打败被击垮,在电影中我们汲取希望、勇气与感动重新上路。

  在《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中我们看不到写实乏味的现实生活,而是一则则幽默华丽的童话世界发生的夸张故事。

  如此多的骗局、暗杀、死亡、好人不得好报、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这是让我们心酸感到卑微的现实,但电视剧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

  过目不忘的本领、天才机械少女、拥有利齿的婴儿……都是这部剧对于现实的在升华。

  在《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的冷幽默和《低俗怪谈》的诡异以及儿童剧的稚嫩中《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找到了一种可爱的平衡。

  为此, 红颜秀向大家推荐这部《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孩子们,欢迎来到成人世界;

  大人们,欢迎欣赏献给你们的成人童话。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第二季》影评(四):雷蒙斯尼奇式美学:建筑、家居、配色。

  按时间线捋了一下本季中出现的建筑、家居和配色。用这个整理贴来表达我对雷蒙斯尼奇系列的喜爱。带有▲标识的图片标有配色。

第一站:普鲁弗洛克预科学校

▲从大门外向校区内看

  阴冷的配色,学校的建筑都宛如墓碑。墙面长满青苔。

从校内驶离学校教学楼主体左:孤儿棚 右:孤儿棚介绍册

  可怜兮兮立在校园里的孤儿棚。

第二站:Squalor夫妇家 黑暗大道667号顶层公寓

▲黑暗大道667号外部立面

  高档且时髦的街区,外立面因为有金属的装饰显得灰色的墙面没有那么冷硬。

667号大厦的入口667号大厦一层大厅667号大厦的旋转楼梯

  qualor家。

Squalor夫妇家的玄关

  玄关的配色偏深,靠蜡烛和水晶吊灯点缀。

从上至下:从玄关到会客厅

  qualor夫妇家位于黑暗大道667号顶层,进去首先是一个圆形的玄关,且可以看到一个通往二层的楼梯。再往前走是会客厅,会客厅可以看到城市景色。

▲会客厅家居配色

  会客厅的家居配色不同于玄关的富丽神秘,更加轻快一些。墙面是黑色的大理石,家居以米色、灰色为主,加以很多金色的家居饰品点亮。

走廊

  走廊以稳重大气的米棕色为主,墙面和天花板用了很多波浪的元素使空间活泼了一些。

预备的波德莱尔的卧室

  水晶吊灯、条纹的墙面和地毯、花草纹路的屏风。波德莱尔们还没来得及入住只是换了个衣服。

上:正式宴会厅。中:半正式宴会厅。下:非正式宴会厅。

  找不同:墙面的挂画不一样(好像是vdf的某位成员?本季里他出现在场景里很多次)。桌面摆放的餐具数量不一样。蜡烛数量不一样。插花数量不一样。椅子数量不一样。

非正式宴会厅

  宴会厅以红、黑、金为主。配以暗红金配色的窗帘,目测是绸缎质地的。椅子也是红黑金配色的。

游戏室

第三站:胡迪尼鲱鱼餐馆&鲑鱼属咖啡馆

胡迪尼鲱鱼餐馆(右侧)

  先来到的是olaf的胡迪尼鲱鱼餐馆,在鲑鱼属咖啡馆街对面。

鲑鱼属咖啡馆外部

  最in的餐厅,相当于现在的网红餐厅。

▲鲑鱼属咖啡馆内部

  内部以粉色为主,加以金色的鱼形雕塑、鱼形座椅套、鱼形吊饰。(真的很in了,现在的网红色就是大面积的pink)

第四站:银行&电车站

  预科学校的女老师来找波德莱尔们的路线,先是到银行咨询,然后在街上没坐上电车被出租车接走。

▲坡先生银行办公室

  冷色。适合银行、办公。

▲电车站,位于银行西北角

  大家可以关注右侧,这个电车站恰好在鲑鱼属咖啡馆旁边。

第五站:波德莱尔家

  波德莱尔们通过黑暗大道667号的地道又回到了波德莱尔家,还是那一片废墟。

▲波德莱尔家

  虽然是废墟,但配色中透着生机(绿+红)。

波德莱尔家内部,连接地道。

第六站:拍卖会

▲拍卖会场外部拍卖会场内部

第七站:VFD村(飞禽爱好者村village of fowl devotees)

vfd村介绍册

  中间的图片,从左到右分别是:饲料店、教堂、加油站。

上:vfd村平面。下:vfd村轴侧村广场雕塑

  vfd村地标,带机关的鸟形雕塑。

村政厅

  开会审判的地方。

左:饲料店。右:教堂。▲从左至右:饲料店、教堂、加油站。

  余晖衬的vfd村很美。

消防局酒吧

  很多年没使用,前身是真vfd。

酒吧内部

  酒吧内部,vfd眼睛样式的窗户。

  Hector家。

Hector家和谷仓立面

  Hector家,谷仓顶部可以打开。

左:谷仓。右:Hecto家。▲Nevermore Tree

  evermore Tree和余晖。

自给热气活动房屋

  左上:前面。右上:侧面。下:底部。

第八站:最后的机会综合商店

▲立面

  平行四边形的建筑。

  门窗也都是倾斜的。

内部

第九站:海姆立克医院

海姆立克医院全景

  目前只建成一栋楼,还有一栋楼在建中。

医院入口▲走廊

  阴冷的绿色系。

记录图书馆图书馆内部

  上:弄乱前。下:弄乱后。

医院天花板

  很有特点,是波浪形的天花板。

第十站:卡利加里嘉年华

大门

  入口是小丑的嘴。

嘉年华内部▲内部

  虽然很多的红色、黄色,但还是很阴冷。

剧场lulu夫人的帐篷怪胎屋

  可移动的房屋。

着火的嘉年华

下一站:VFD总部(位于永占山脉)

  第三季~

永占山脉VFD总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