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精神明亮的人》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精神明亮的人》读后感1000字

2020-09-20 16:45: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精神明亮的人》读后感1000字

  《精神明亮的人》是一本由王开岭著作,书海出版社出版的327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0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神明亮的人》精选点评:

  ●高中读。

  ●这本《精神明亮的人》还是高中时候语文老师推荐我们读的。那时候觉得老师推荐我们读的书,大概都是为了积累写作素材。那会儿整天埋头于数理化生,觉得能读一读这样的书真是一种享受。

  ●文字很优美,看第一篇《精神明亮的人》时就被深深吸引。作者对美好和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很彻底,用笔敏锐的捕获呈现给读者,是一场精神大餐。不过全书收录的多篇文字有些风格和内容的参差,遂给四颗星。p.s 在新浪读书上读的电子版。

  ●这是高中语文老师推荐的。高三的床头书。诗性散文不乏思想境界,适合深夜细细咀嚼。

  ●一半,弃。软绵绵的文艺,读起来粘牙。

  ●文章年代久远了,没有太多共鸣。

  ●一本好书,也适合初三高中的学生看,原谅一个语文老师的强迫症。

  ●浅薄;极端

  ●看开篇的几篇散文觉得实在是好,实在是美,可是越到后来越像高中生作文。而且还有些矫情做作,不过这样可能用来做试题就很到位了吧。写政治的文章又太过抒情,总之是劲儿使过了的感觉,但好在语言是有力的。

  ●语文老师推荐书目,这是我第二次尝试读它,依旧看不下去。不下去。下去。去。。。这意味着我高考作文没救了对吧

  《精神明亮的人》读后感(一):肉麻的文字

  除了一篇《一个房奴的大字报》还可以,其他的文章都太肉麻矫情了,可不可以不要动辄拉上加缪,奥威尔,茨威格啊???? 作者敏感得跟小娘子似的,实在是一个大叔啊??实在想不通啊当初就是听了静雅思听里的这篇房奴大字报才对作者感兴趣的,文章文字幽默,态度洒脱,敢情就真的只有这一篇文章出彩啊??

  同样的错误犯了不止一次,为了一篇文章买一本书,为了一首歌买一张碟……哎

  《精神明亮的人》读后感(二):火焰

  《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著,2009年出版,手上这本已到14刷了,顺便再买了签名本,一看变成15刷。书里篇目基本在2000年左右写的。这本书非常影响读书进度,让人思考的点很多,触动人心,感叹20年前所提出的问题到现在依然适用。作者犹如他书中提到的——如一个行色匆匆地点灯人一般,举着火把,照亮世界。他在提醒着每一个读者,或许世界可以永夜,但心灵应留存着精神与明亮的火焰。

  《精神明亮的人》读后感(三):读前序明白一切

  一颗有用的药丸,往往须数以千倍的糖衣包裹和累赘体系为之服务,面对洋洋万言的繁文,一旦脱去泡沫,甩干了那些语焉不详的思维混乱的瘫痪性词语,真实有用的信息大概仅几十字或一句话。如此庞大的结构,对阅读来说,实为一种巨大的时间消耗和体力开支,简言之:累!或者说:表达的无能!而一些相对非学理性的民间书写,虽不乏自由和闪光的东西,但由于言说的任性姿态和散慢气质,又多在分贝值上下工夫,一些有用的思想原材料,多流于一种粗糙的机器生产,滥而殇,浮而佻,经不住检验和掏洗。

  对于王开岭,他在一篇篇数千字的议论文或散文中一遍遍的写下最初的思想,那般最初,恰如一个儿童一般,初读时,也竟有些精神明亮的感觉。

  亦正同刚开始的那个故事,每日定时看日出,一种对生命的喜爱的表现和宗教般仪式。还是要感谢他,浅浅的文字,却展示了文法的力量,值得高中生学习。

  《精神明亮的人》读后感(四):精神明亮的人

  很美好的文字

  读完以后最大的感受是王开岭先生真的提供了很多新的视角、也带给我了新的感受。 他在文字里说: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日出了?他说:“为何远行?渴望战栗。”在这本书的序文里有人评价他的说:王开岭先生的文字是体验性的文字,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那份美好与真挚!读完以后最大的感受是王开岭先生真的提供了很多新的视角、新的感受。 他在文字里说: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日出了?他说:“为何远行?渴望战栗。”在这本书的序文里有人评价他的说:王开岭先生的文字是体验性的文字,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那份美好与真挚。 我重新回去摘抄了评价的原话:王开岭的文字,有一种温润的金属感,有一种磁性的光芒,它敏感、深邃,明澈又干净……如果用形象表达的话,我想说,王开岭的文本散发着一种鲜见的紫檀气质。这样一册书,摆放在书架上,俨然现代家居中蓦现出一件“檀品”,你会觉得眼前一闪,心神被什么东西给紧紧摄住了,它会带给你一种与平时迥异的阅读景象。

  简直完美地描述我阅读此书的感受!

  《精神明亮的人》读后感(五):还不至于审美疲劳

  其实也是最近才开始玩豆瓣,看到各位书友的评价我也不禁重新审视起这本书来。比起散文集,我书柜上的小说占大多数。这本《精神明亮的人》和《一个人的村庄》是少有能让我沉浸其中的少数。话题说回这一本小白书,它的文笔我很喜欢,就是所谓的高考应试诗意性文笔,有人感觉矫情,我倒无所谓,因为自己的文字也是大概的风格。毕竟还是这个年纪,虽然不确定将来如何,现在的我就是这样。这是一本自选集,比起近来才入手的《古典之殇》其覆盖面要广些。这本书大多是作者年轻时的笔墨,浪漫柔弱,现在也一直在延续这种风格。其情感,我感到有真挚,像《我们无处安放的悲伤》还有《打捞悲剧中的个》给我一种找到知音的感受。类似于那种带有情感的骈文吧,《滕王阁序》之类的。其实大多数作家都属于那种可悲的角色,哀叹,惋惜,讽刺着,却也只是,只能发发牢骚,读者看了一瞬的共鸣,然后就再没有其他的什么了。我所期待的,是一花一世界的韵味,同时也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这本书还好,毕竟主题覆盖面广,少有审美疲劳的时候(散文集弊端就是这个吧)。现在的我,感觉很不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