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读后感锦集
《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是一本由奥里尔•斯坦因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觉得我是一个自虐的人....
●是本好书 不过我想砍斯坦因一万次
●20世纪上半叶是探险家们的最后天堂,自此以后地球便再无处女地。斯坦因的先后三次中亚探险成就了他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探险家无可辩驳的殊荣,很难想象,在中亚这种极度恶劣的环境下考古探险需要多大的热情与勇气来支撑,而运气又始终站在他那一边。站在中国人的立场这种行为也许容易刺痛自身敏感的神经,但这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且往后数十年中国大地的一场场浩劫,谁又能保证它们能顺利的躲得过?在民族主义日渐式微的今天,我们回头再看,能揭开并将过去那段历史的见证保存至今,比文物在哪个国家的博物馆要重要得多。
●什么才是应该留下来的历史遗产,为什么我们要去保护它,我们对历史遗产的认识还是局限在西方的语境之下
●斯坦因哈佛大学讲座稿。如果他的著述只打算挑一本读,那这本是最好的,没有那么多细节;如果打算全部读一遍,这本也是最好的,因为他的主要探险活动和发现都罗列其中了。
《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读后感(一):相当好。
定价48元,折后不到四十元,买两本《时尚》的钱买一本这个书,真的值了。
1,浓缩版。斯坦因第四次来中国盗宝被“拒签”了,他综合前三次探险写成了这本书,比其他“分册”无疑是浓缩的精华。
2、翻译好。向达先生三十年代译过此书,巫新华重译,并以“向本”为蓝本,读起来很舒服一点不生分。
3、图美。书中的图片竟有70公分长度的,大连页,真是豪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够意思。
喜欢的紧。
《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读后感(二):利弊相生
《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是斯坦因综合了他四次中亚探险考古经历写成的通俗著作,比较适合对这个区域历史地理有兴趣的初读者,可以宏观全面地纵览其历次考察的全貌,确定真的有兴趣了再去看他每一次探险之后的专门报告。
尽管斯坦因在此地区的一系列行径可谓臭名昭著,但撇去政治和民族感情的因素,不能否认和回避的是,当你成了自身丧失生机,并逐渐往臭肉方向发现的时候,你的身边一定会开始聚集蝇虫。所以,记住历史,深刻心里,让国家变强才是正道。
当然,换一种视野更为广阔的历史观,很多事情的是非是会出乎意料地颠覆过来的。
《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读后感(三):非常好
就算这些珍宝留在国内,我看国内西域研究的水平还是不会提高,原因主要有三:
1.意识形态上先入为主,对文明冲突、交融的这块宝地,不可能、不愿意用太大太多精力来研究。
2.国内学者的多学科学知识广度,比如王炳华、夏鼐,他们的文笔、对印度希腊艺术的鉴定能力,与斯坦因、赫定比较起来,真的是差得太远。
3.语言能力,应该是第二重大的决定因素,使得国内学者无法赶超这些先辈。
借用罗新“读中译本《西域考古图记》书后”的一段话:
说实话,读斯坦因的这本书,还有他的《古代和田》(Ancient Khotan)和《亚洲腹地考古记》(Innermost Asia),我惊异于这门学科在其初建立时,就已经达到如此高度,以致于近百年的进步,相对来说是非常有限的。这提示我们思考,今天的研究存在着什么问题?当然,我们不具备斯坦因那一代人的百科全书般的知识,我们也不能象斯坦因他们那样无视国界、真正地把整个中亚甚至更大范围作为考察和研究对象,……还有,我们是否真地象斯坦因那样热爱这份工作?
《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读后感(四):斯坦因用大唐西域记作为LP
因为要去中亚,遂想看此书。没想到亚马逊,当当什么的都没货,电话打给出版社也没货,最后淘宝买,很多都是复印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找到一家有货的。幸好,这本书看完后觉得很值。
看这本书一直是百度地名+看地图。因为书上的地名大部分没听过,就算听过也不清楚具体位置在哪。顺便发现以前一直读月氏错了,其实读ROUZHI。看完此书对一些中亚古代国家和地理有新的认识
虽然斯坦因拿走很多国宝,但P219:此后,仅仅是打开和修复工作就花了整整7年时间,而这点时间,相对于古代绢画的珍贵价值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不禁让人感到欣慰。 因为留在国内的文物待遇更令人痛心疾首P222:我赶紧返回千佛洞,王道士像欢迎老朋友那样热情地迎接了我。据他所说,我捐给庙里的那一大笔钱,因为运送藏经洞卷子到各个衙门,在路上就完全花光了。所有藏经洞藏品都被草草地打包,装在大车上运走了。在装运过程中,尤其是大车停在敦煌衙门口的时候,被人偷走了许多。
《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读后感(五):看了今天西域的悲剧, 感觉人类几千年并无任何进步
30年后, 又一只兵强马壮的远征军,沿着中亚的道路, 试图横扫中亚的野蛮部族武装,在欧亚大陆的肚脐和中亚能源,民族,宗教,文化贸易交叉口打入一棵钢钉.战斗正酣.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2500年来, 这应该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了,马其顿大军,波斯,匈奴,汉,突厥,契单,唐, 阿拉伯, 蒙古,铁穆耳的铁骑,日不落帝国,湘军, 沙饿,苏联,基地-TALIBAN,美国,金戈铁马,势如破竹.
帝国势力的潮起潮落,在帕米耳,葱岭的群山屠杀,掠夺,建设,毁灭. 来世,佛祖,安拉,天堂,基督,共产主义,自由民主,民族独立,种种理想挟着欲望和建立功业财富的狂想一次次席卷而来,又在时空的沙暴中化为乌有,仅流下下残缺不全的建筑,遗迹和黄沙中的白骨供后人和考古家评吊
看了今天西域首府的屠杀悲剧,西方跨千里突击的远征军的攻势,朝庭安西督护的无能, 想想中原帝国在中亚统治潮起潮落,随风而去的2000年前的西域北庭督护, 班超,高仙芝远征的英雄悲歌,牺牲, 徒劳
顿时感觉人类,人性,阶级,宗教,民族的隔阂误解,几千年并无任何实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