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嘿,老潘》影评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嘿,老潘》影评精选

2020-10-27 23:07: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嘿,老潘》影评精选

  《嘿,老潘》是一部由张新伟执导,潘云峰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嘿,老潘》精选点评:

  ●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拍了什么就把什么放到片子里

  ●老潘,希望你红,也希望你不红。

  ●三星半。一个流浪歌手的表演生涯和日常生活。略显平淡,还可以更丰富、饱满一些。

  ●大爱老潘

  ●消磨时间很合适

  ●广告

  ●关于梦想,关于生活的纪录片,很不错!推荐!

  ●老潘这个歌手我认识,前天还刚刚见过,问了新专辑的事情。

  ●看到张楚上场时老潘的眼神,忽然感触好多……

  《嘿,老潘》影评(一):我和老潘的故事-写于纪录片《嘿,老潘》深圳放映会之前

  从一张照片开始说起

  《嘿,老潘》影评(二):男人三部曲之《嘿,老潘》——从老潘看都市青年

  男人三部曲之《嘿,老潘》——从老潘看都市青年

  文/安宕宕

  张新伟作为一个青年85后导演,一边经历着80后一代的集体迷茫,一边抗拒着迷茫后的尘埃落定。如同大多数城市中为梦想打拼的青年人一样,他对于一种事物的坚持已然变成生活的痕迹,新伟南下广州求学,毕业后选择以此为根据地,做一些拍摄项目来谋生,以便支持他的独立创作。

  标签化的独立艺术家并不新鲜,他的这部新作品《嘿,老潘》却有着别样的情怀。导演和他片中的主人公一样,都是搞独立创作的。与其说是他们正和艺术发生密切联系,不如说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场行为艺术。白羊座的张新伟活力四射,这些年奔波各地,拍摄对象也涵盖了老中青三代人。在他的纪录片中,时代不着痕迹地成为远景,人物被推置舞台中央。

  《嘿,老潘》是一部记录独立音乐人的作品,张新伟自言,老潘是他的一面镜子。拍他就是在拍自己,我们总喜欢以他者来反观自我,这样的互动交织就如同理性和现实的拉锯战,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没有谁是“要么成,要么死”的,生活远远比艺术要复杂得多,情感远远比音乐精彩得多,人,永远比历史要大得多。

  有幸与张新伟会面,做了个简单的访谈。

  (以下 Q 为记者,A为张导)

  Q:之前你有做《老张》、《唐老师》这种中年,老年主题的片子,现在这部老潘是青年,当初拍摄时是刻意考虑这么做的吗?

  A:我从来没有考虑片子的年龄啊,性别之类的。我喜欢拍身边的朋友,或者说,我希望我和我的拍摄对象成为朋友以后再去拍摄。老潘是我的一个在朋友广州做民谣音乐的朋友,是我老乡。跟他混熟了后,我就去拍了。

  后来,发现,老潘,也是男的,老张,唐老师也是男的。

  就叫男人三部曲吧。三十岁之前,完成个三部曲,也挺开心的。

  Q:做了多久?

  A:2011年底开始拍摄,到2014年8月算是做完。但是,12年一年基本没拍他,我自己离开广州去旅行了

  断断续续的就开始拍摄。

  Q:老潘最打动你,或者你当初最想拍他的动机是什么?

  A:其实,说到为什么2012年为什么没有拍,其实是缘自我自己的顾虑和怀疑。

  刚开始是老潘让我帮他拍个专辑首发的视频,我就去拍了,觉得他的音乐蛮有意思就想继续拍

  但我在想,讲一个不出名的民谣歌手的纪录片,谁会去关注呢?就想放一放,算了。

  有一段时间,我生活特别不顺,这时候,就想去老潘那聊天解闷,

  在那段时间,我拍到老潘给女朋友过生日,吃饭的时候,有朋友问老潘,关于结婚生孩子的问题,老潘说:“就怕孩子生下来,一旦生病了,无法照顾。”朋友反驳他,“你不是怕生孩子,你是怕承担这个责任。”那一刻,我发现,其实,老潘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他也要经历很多生活上的困难,我因此跟他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这种感觉,观众们也能感受得到。

  Q:你也知道,其实有很多关于拍摄音乐人的纪录片,那你是否会受到其他片子的影响?

  A:音乐人的纪录片,有看《寻找小糖人》,影片给我最大的启迪,除了他制作的优秀的音乐之外,影片中的主人公的人生态度是最让我感触到的,就是,即使,不做音乐,他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我希望,老潘也能带给观众这种感觉,音乐做的成功不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做音乐的这个快乐和迷茫的过程,我是在讲一个人的成长的故事。

  Q:你曾经说,老潘跟你很像?请你谈谈这种状态。

  A:有一段时间,我总念叨着,我就是老潘,老潘就是我。我们俩年龄相近,差两岁,同是在广州漂泊的异乡人,同样有自己的坚持,但,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在拍老潘的时候,我也有在思考自己做纪录片的意义。老潘说,“人要坚持下去,一旦放弃,整个人就完蛋了。”这是他的人生总结,也像是说出了我的心声。所以,与其说,我在拍摄老潘,不如说,老潘是我的一面镜子。

  Q:我看到,片中老潘并不是很享受这种漂泊的状态,尤其是最后一段独白,他说他并不想混圈子,你怎么看待他的想法?

  A:人总是这样,因为爱好,因为感性的冲动。本能的去做一件事情,但当你真正去把这件事情做深入了,你会发现,事情不那么简单。音乐不是音乐本身,音乐还跟金钱,跟地位发生着关系。同时,做事时也会有浮躁的心态,太渴望成功。成功可能会给老潘带来很多东西,但是,通过对老潘的记录,我个人觉得,起码,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大红。但,他还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管那么多呢,先去做,做出了事情总比没做强。

  Q:片子开场就是求婚啊,结婚啊这种,请你谈谈,婚姻在这部作品中的意义。

  A:爱情,是这部片子的副线了。主线是老潘在追求音乐的梦想,爱情是老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爱情,老潘这个人物立体了,更像你身边的一个朋友,而不是所谓的“音乐达人”那么简单。而且,从求婚到领证到结婚,从中也能看到老潘的成长。

  Q:片中老潘也谈到,自己在老家呆着很无聊,就出走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寻求稳定,更喜欢到大城市,尽管生活很艰辛,却不愿回家,我想请你谈谈,就你个人经历和老潘这些人的经历,谈谈这个话题。

  A:举个例子,我之前在老家工作过一段时间,生活相当轻松,做办公室,每天上下班,三点一线的生活,我就想去外面闯荡一下,来到广州工作以后,你会发现,每天早晨上班,你要经过同样的人形天桥,同样的路,差不多的位置,你总会遇到同样一个人,而这个人,你永远不会过去和他打招呼,实际上,大城市只是把三点一线的距离拉长了一点而已。可能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不在于你在哪里,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关键,你在那里做了什么?我自己觉得,我也可以选择回到老家工作,只要在老家能够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这是我在外漂泊多年的总结吧。

  Q:《唐老师》获得空前成功,你对这部老潘有什么期待吗?

  A:很多人觉得我做《唐老师》占了题材优势,拍有故事的老人。当然,我可以给很多理由去反驳这个。比如,我的拍摄角度与别人不一样啊,之类之类的话。但,我希望做新片会有不同的尝试,《嘿,老潘》这个片子算是我的一个过渡,我选择记录当下在成长的年轻人,我选择观察一个人物成长的故事。说起期待,只能说期待观众们能喜欢吧。我之前有另外一个选题,告诉过一位朋友,那位朋友说:“你拍吧,这个题材外国影展肯定喜欢。”我在想,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不是为影展而拍片,我只拍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熟悉的东西,如此而已。

  Q:老潘本人看了说过什么?

  A:老潘觉得,剪辑的有点碎片化。

  Q: 珊哥,这个重要的配角,请你谈谈她。

  A:我回答不出来,因为我不懂女人。

  文章为大连艺术影像展供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嘿,老潘》影评(三):张劳动《嘿,老潘》映后:他成功不成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向往

  刘小黛:老潘也是拍的是音乐专注于人的,张导演在大学时代拍了《唐老师》,你是如何走上纪录片导演这条道路?

  张劳动:也是挺缘分的。昨天也跟苏青、米娜导演在聊,我最早接触独立纪录片还在我大二的时候,当时我有一个师弟是林鑫的儿子,他第一次带我去云之南的上海巡展,我在那里看到了一批优秀的中国独立纪录片,我发现他们的作者、摄像机就像作家的笔一样,可以自由抒写他们看到这个世界以及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所以在2007年我就决定拍纪录片。慢慢也是去一些影展做观众看片子,然后慢慢也开始了。

  再多说一句,《嘿,老潘》比较个人嘛,因为《唐老师》是在讲一个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嘿!老潘》可能我觉得更私人一点,如果你对独立音乐或者说独立放映不感兴趣,很多人可能就觉得这里面这个人他又不出名,他也没取得什么成就,可能不会那么关注。但是我还是那句话,我觉得产生共鸣的原因是他不能做音乐,就是一个人在努力,但可能他不是那么成功。

  唱完这首歌我就三十了

  刘小黛:你之前也做了一些电影节的评委,从自己拍电影再到挖掘到别人的好作品,这样的身份转换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些收获?

  张劳动:我看片时候可能会自己代入自己,就是说我如果拍这个题材(会怎么拍),或者说镜头背后的故事。因为确实独立纪录片是这样,你看到的呈现的和你的摄像机这么近,实际上可能有一两年就一直在跟拍他,最后才能呈现这样的。否则可能会有一些距离的疏离。所以我可能会更多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去看。

  《嘿!老潘》也是拍了两年多。但不是那种像唐老师一样一直在跟我玩,因为他(老潘)是我的朋友,他有事情就喊我,或者说我没有事就去找他,可能更随意一点,没有那么目的性。

  刘小黛:其实老潘跟现在的一些音乐人是同一个时代出来的,当时也非常有名。我觉得电影跟音乐的结合非常好,包括在里面能看到梅卡德尔、野孩子乐队,张楚“魔岩三杰”这种在独立乐坛非常活跃的音乐人。现在的他还在坚持做音乐吗?

  张劳动:他有孩子了,状态就是一个奶爸,偶尔接一些演出谋生。所以他可能也不说被生活折磨了,反正他变成一个普通人,会做一些演出现场的声音调控,也出了第二张专辑。

  但我个人觉得第二张和第一张专辑的差距不大,因为他的土壤最早是一个街头卖艺歌手,他能写出我认为对生活感悟的那种歌曲。但现在他更加温和没有棱角。

  刘小黛:大家说在这个圈子里混久了,慢慢就会变成一个游子,还是会被环境所干扰和影响。张劳动他有一个纪录片公众号叫凹凸镜,就专注于纪录片的评论,包括瓢虫放映之前的潘俊文也是他们公众号的主笔,你之前在上面发了一篇北影节的纪录片十荐,可以给大家推荐几部你觉得现阶段比较好的纪录片吗?

  张劳动:我挺个人的,没有太强烈的这种推荐。确实跟苏青、米娜导演一样,他们现在能够在电影节做放映,我觉得是真的很难得,因为太多的纪录片可能只能在电脑上看,所以如果大家能去影院看纪录片其实是最好的。

  每部纪录片如果上院线,我都会去关注一下。但确实在国内的情况,如果你拿到龙标,有些东西会被删掉。我最近看了一个片子,就是讲一个传奇女人的一生,中间有一段是她的父亲被杀掉了,在过审时这一段被掐掉了,所以就没头没尾。那个事情对她这个人的成长很重要,但被下降了,造成一个不完整,这也是挺遗憾的事情。而且这也是做独立纪录片一个可贵之处,就是我做片子还是从我自己出发。

  刘小黛:现在还有没有什么拍摄计划和一些故事想去完成?

  张劳动:现在也在拍,但是停滞一段时间。发现我拍纪录片可能更多是拍自己熟悉的人,自己的朋友那样出发。最近也帮朋友做一些制片工作,希望有好的纪录片能够让更多人看到。

  刘小黛:我看到之前你推荐的一部,就是我在香港看的《他们已不再变老》,它是一个战争片,把档案馆里面的一些战争真实视频记录,用一些方式把画面修复成电影,你可以看到真实的战争场面。

  现在纪录片形式不止于只拍个人,比如像邱炯炯导演,他更多是剧情片手法去展现还原历史。你可以聊一下我们刚才的《萱堂闲话录》。

  张劳动:因为我在《痴》里面去演一个角色,对我触动就是我不敢拍纪录片了,我觉得邱炯炯太有才华了。我觉得天啊,一个上面的人物跟自己的能力还是差别很大。像老潘一样,我觉得可能我最后也变成了一个游子,我还是挺佩服邱炯炯,觉得跟他创作很快乐。另外倒不是说要比较,每个人对画面,还有对音乐的理解,可能我们的方向不一样。

  刘小黛:就像蔡明亮,他现在也在做一些行为艺术,他有有部纪录片叫《脸》,他说以前是想把影院变成美术馆,现在想把美术馆变成电影院。其实邱炯炯的纪录片我感觉就有一种细细的味道,不是非常沉重,他有很多隐喻和符号,包括里面的丘比特,就会想到之前刚刚逝世的法国新浪潮祖母——瓦尔达,大家可能看过她的《脸庞、村庄》、《阿涅斯的海滩》。90岁高龄,还在拍纪录片,还在拍行为艺术的东西,她会在美术馆里把废旧的胶片堆积起来去组成一个门。她不仅是纪录片导演,更多是策展,艺术家,把电影、摄影,还有其他的行为艺术融合在一起。在场观众有没有对《嘿,老潘》提问的,可以问一下张劳动导演。

  观众:作为70后,我从小喜欢看一些纪录片,纪实文学及相关文章,包括比如BBC的电影。一部好的电影或者音乐作品,我们会想去了解他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时的想法。刚才老师说得不错,大众能看到好的电影都是影评分数高的电影。《嘿,老潘》这部电影,能带我们进入到一个淳朴的时代,同时我认为当您在创作这部片子时,其实有很多不可抗力的因素。我有一个疑问,您拍摄这部片子的初衷,不论是作为一种主流角度,或者从小众的角度去看,您希望给读者内心带来怎么样的观感,尤其是十年、十五年以后,这部片子还能给观众留下什么?

  张劳动:我的结尾就是一个对理想主义向往的青年,他很努力,但是他改变不了很多东西,和周围很多人一样。他成功不成功并不重要,有一天他可能火了,也可能被封杀,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向往。

丝业博物馆露天胶片放映现场

  整理:张靖泽 Daisy

  欢迎关注公众号“抛开书本”paokaisb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