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安德烈·瓦尔特笔记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安德烈·瓦尔特笔记的读后感大全

2020-10-30 02:25: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安德烈·瓦尔特笔记的读后感大全

  《安德烈·瓦尔特笔记》是一本由(法)安德烈·纪德著作,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201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德烈·瓦尔特笔记》精选点评:

  ●到底得啥啊得!!!

  ●凡得胜的,必将赐予他白衣。

  ●纪德早期作品,他自觉矫饰,但是读来还是十分动人

  ●我原以为伟大的作家19岁时应该比我们思想深邃,至少不会无病呻吟,写空无一物的句子。结果证实,所有人的青春都大同小异。

  ●即使纪德觉得自己曾恶心自己了一把,但爱欲、贞洁、升华、和谐与扭曲,是未解的主题,像田园交响曲。

  ●羡慕拥有那样敏感炽热的情感,也可以把一切记录下来。 “最强烈的焦虑莫过于不知;无人指引,无人建议,亦无人安慰。 不知渴望的目标是否为人力所能及——不知一切,不知恶,亦不知如何治恶。只知和一个无名之敌斗争。”

  ●16年暑假在家。决定放弃了……

  ●幻想和激情,灵魂的颤栗。

  ●有点像《窄门》的序曲……不好看……

  ●纪德在和我差不多同样的年纪写下的的处女作。随处可见的感叹、描写梦境时的渲染和那份纯洁无瑕的情感能看到《白夜》与《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影子,其中大量引用圣经以及主线故事是与表妹的爱情,可见日后《窄门》的雏形(后者是跟表姐)。黑色笔记最后还写到「性倒错」(不就是同性倾向么),是他的真实情况,想起三岛和也是长篇小说处女作的《假面自白》。关于灵与肉的斗争,精神和欲望,部分感同身受。作为小说看来实在是很散乱很平庸,唯一的意义就在于“维特代歌德死去”,正如黑塞创造了汉斯·吉本拉德,他也塑造了一个维特——安德烈·瓦尔特,来代替自己死去,度过青春时期的心理危机。翻译扣一星,某些现代“时髦”的用词令我频频出戏。

  《安德烈·瓦尔特笔记》读后感(一):写给新房妹子的临别诗

  让他去经历 怀着对过往生活的激情,去立刻反应 保持灵魂的警觉 痛苦而有生命力 面对崇高的场面 共同感受巨大的颤栗,沉默不语 远方传来的响亮发音拯救虚弱 一切得以更新 他是值得称道的活跃灵魂 最灵巧的最易于理解 他在感情激烈的活动中找到幸福 而从未得到过理性赞同的幸福 记忆里翻滚的相纸和昨日的挣扎懈怠着 以便我们默念彼此抛向风中的副歌 同和声一道回响 在迷梦中衰颓 在真正的睡眠到来前的神秘时刻 睡着的感觉夹杂着模糊的意识 现实剥蚀着酣梦 闭眼之前最后看到的景象仍然矗立 捉摸不定的又变形扭曲了 疯狂而温暖的夏夜路人欢笑着 这个映着灰白灯光 在也许没开满花的树下伸手的暗影 还有那渐渐蒸发的蓝色笑声 如此沉闷的像跌入沙的石块 孩子的歌唱和情侣的交谈 隐没在灯光投射的大光圈里的水面 倒映五彩斑斓的噪点 是时间弄皱的膝盖上的丝绸 车轴缓行,在旅人沉睡的清晨葡萄成熟

  《安德烈·瓦尔特笔记》读后感(二):我写作,因为我需要写作

  不到20岁的记德,写下了这些文字。如何评价这本书?更确切说如何评价他这青年时期?“没有波澜:生活常常是内心的----但内心的生活很激烈,什么都在那里翻腾,而外面什么都看不出来。”

  这也许能形容小小记德的整个一生。他的一生被内心的激情填满,而他却将其隐藏很深,源于他自幼清教徒式的成长束缚。那个年代的写信也许是社交的必要,但是他渴求的是一种“活跃的忧伤”,来自思绪打开灵魂沉静的产物。

  ”我写作,因为我需要写作----仅此而已。”行动源于本能,应该就是毛姆笔记里面最终谈到的:每个人的行为都应该符合其天行和职分。这本书的书写,更像是记德自己的日记。我们从中看到的是19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纯粹内心:“感官苏醒,在森林里徘徊,寻求孤独,心理满是莫名的焦虑。风过处,松涛阵阵,似是合着诗歌的节拍吟唱我的忧伤。对着飘落的秋叶、西沉的夕阳、流逝的溪水和大海的涛声,我哭泣,一整天陷入无边的遐想。”

  不过很快,记德开始质疑这种内心,没有情节、没有经历,激情也是虚有其表。于是他清醒:“要痛苦而非欢乐,痛苦让灵魂更有生命里。”

  在情欲爆发的年龄,记德理想的生活便是房间里,摆一张特大的橡木桌子,上面摊的全是书。大大的一张供站着场经的斜桌面,上面的书也是打开的。床头摆的都是书。从诸多的学科走出来,被震撼,被挫败,去征服。

  记德与别人不同,他选择了变成他的真实。这也是萨特的真实。

  《安德烈·瓦尔特笔记》读后感(三):如丧

  我的豆瓣里面躺着几篇日记、几篇书影音评论,少有人问津。 这个热衷于分享的时代,我们在朋友圈维系感情、在微博瞻仰世界。我们投注了巨大的热情去钻营生活。但或多或少,都会带来挫败。挫败于想说没说出口、想听的没听到、想让你看到的你压根没看,只好在晨光熹微之际默默删掉。 在你人生的黄金时代,你有五光十色的欲望与痴念。这些都让你变得周到亦让你苦恼。二十多岁,前面是巨大的未知,后面是懵懂的时光。 你躲进母亲的环抱,像个孩子般撒娇,收获的不再是宠溺的目光。她笑呵呵地拍了拍了你的头,问一声:“怎么了?” 十五年前,这个拥抱如此自然而简单,但现在你需要一个籍口了。这个籍口就像乞力马扎罗山巅的冰冷,愈发地衬托的你渺小无助。 “是时候独立了。”你如是说。 你喜欢上了自习室里邻座的同学。她有一头招摇的头发轻抚过你心头。你有一千个想要分享的想法却耻于说出口;你幻想你们能如红楼痴情儿女“以后对饮对唱,缠绵缱绻。”;你却只能看着夜色烘培过的街灯,想着与Ex的不欢而散。 “那以后再说吧。”你蹙眉说。 你夹着不相衬的皮包、穿着厚重的西服穿行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你看着地铁口硕大的广告牌上衣着光鲜的明星半身相,摸了摸干瘪的口袋。你想着在这个两千万人口的城市里扎根落脚。在漆黑的夜里,躲在租的逼仄的房间、躺在床上听外面川流不息的车声。多繁华、真落寞。 “是时候放弃了。”你哭着说。 苦难深重又周而复始,但时光却悄然划过。 我们总该做些什么。 每个时代里的城市千差万别,每个城市里的故事与众不同。但每个故事里的人却大抵如此类似。 1891年,当19岁的安德烈.纪德挥笔写下《安德烈.瓦尔特笔记》时,他大概不会想到他曾目睹、或经历的故事至今仍是现代人身上的隐痛与创口。 20岁的生活经历没有生死之间的巨变、没有壮怀激烈的斗争,亦没有窥见异闻发生的神迹。生活就是一成不变、没有波澜。但内心深处却似巨浪般激烈,什么都在那里翻滚,而外面什么都看不出来。一方面过着类似清教徒般清心寡欲的生活,一方面一旦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理想与挣扎。 于是,我们选择用颇具仪式感的活动去逃离。我们憧憬在4月22日的郑州陪五月天一起唱着《知足》挥着手;我们愿意在5月13日的西安草莓音乐节上看万青唱《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流着泪;我们愿意在6月份的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骑着马;我们渴望在八月的第二个周末的青岛喝着啤酒。 一如在19世纪法国的一位19岁的青年在森林漫步徘徊,心中载着满满的孤独与焦虑。林中温煦的风儿轻抚过他。风过处,松涛阵阵,好似低吟浅唱。湿润的草原斜坡上,花冠似在沉思,等着飘散了,化作芬芳的花瓣,飘向遥远的星空。少年哭泣,一整天都陷入遐想。想着爱着的灵魂无法抵挡,因为爱比死亡更强大。 然而过于早慧的他,在《睡吧,睡吧》里很快说:“抛下真是一个蹩脚的词,它的粗鲁感将下句的温存一扫全无。”一如万青所唱的:“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 纪德在“黑色笔记”中摒弃了幻想和希望。他开始书写内心绝望、疯狂与死亡,尽情批驳没有阅历、徒有激情的空洞。他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祇使臣开始大声疾呼:“闭嘴,我的灵魂!” 在那个各种爱恨贪嗔痴欲爆发的年纪里,纪德以苦行僧的姿态决心对抗痛苦与死亡。一如李志的歌:“谁的父亲死了,请你告诉我如何悲伤。谁的爱人死了,请你告诉我如何遗忘。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我们生来就是孤单。不管你拥有什么,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在十一月寒冷的风中,我捧起了这本书。虽然故事很丧,但我们已经老的可以来谈人生。

  《安德烈·瓦尔特笔记》读后感(四):读《安德烈·瓦尔特笔记》

  如果说木心是一个略带点傲娇的老师(你若不谦卑,他掉头就走的),纪德就是最慈祥的老师,好像不管你再笨再憨,他也会微笑地看着你,慢慢说他的话。

  这本《安德烈·瓦尔特笔记》是他最早的作品了,年轻的纪德,年老的纪德,都像是纯乎灵的,文字里,眼神里,没有一丝烟火气。瓦尔特也是纯灵的,一心一意地爱,一心一意地写。

  【我写作,因为我需要写作,——仅此而已】,这是年轻人才能说出来的话,【行动得源于本能】,写作对于他来说,就是本能,别人剥夺不去的。

  杜拉斯说:写作是一场暗无天日的自杀。何其骄傲,何其自私。

  年轻的瓦尔特追逐着纯粹的高贵。读这些的时候正是马原课,女老师用大妈拉家常的声音跟我们讲哲学,人生的矛盾是灵魂与肉体的矛盾。我痛恨马原课,痛恨那个女老师的声音。【增加生活的密度,保持灵魂的警觉,即使懒散,灵魂也不会埋怨,因为它从高贵中自得其乐】

  【要知道灵魂无论面对别人还是面对自身的激情都会战栗,倘若不去审视自我,灵魂会忘掉自身的痛苦,外部的生活不够激烈,真正动人心魄的颤栗在于内心的激动,敬仰让灵魂抬升,灵魂越是不可一世,战栗就越是厉害,此为幻景而非现实。】年轻,激情,诗人对于年轻有着宿命的热爱与沉溺。木心谈拜伦,那个为了希腊上战场的人,只能是拜伦。【自由,理性否定它的存在。——尽管自由不在,但要相信自由。】自由,非理性,年轻就是一切的补偿与代价。【影响当然会塑造我们,但必须察觉着影响。】——此乃箴言,是他的教导。【我写作,因为诗歌溢出了我的灵魂,——语言无法表达,情感在思想上漂浮】这灵感属于他,情感属于他,而我什么都没有。忽又响起那句“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诗歌吗?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诗。

  【孤独,绝世的孤独,或有几个白衣修道士,几个苦行僧陪在身边,隐逸在一处旷野中的田园修道院,一个雄伟壮丽而不失肃穆的地方,我只要简陋的一间单人小室,谁在地板上,枕一马鬃枕头,身边一祷台灯,睡不着的时候,可以神游天外,完全陶醉于一首圣诗,在外面漆黑一片,叫人害怕,寂静无声,偶尔能听到山的哀号,玻璃的微弱响动,或者守夜修道士以一个音调唱的午夜圣歌】——我想,这不就是我要的生活吗?我连修道士、苦行僧都不需要的,不要圣诗,只要一处山水。

  【抑或把自己埋进雪中,贴着这透骨的冰冷感受特别的战栗】在初几的某个孤单的夜里,跑到院子里堆雪人,手被冻的通红,可还是高兴,像是为自己找了一个朋友。

  【灵魂,就是我们身上爱的意愿。】

  女孩说,【怀疑生于思想,阅读不可能生出怀疑】,阅读是懒惰的行为。

  【理解不算什么,难的是被人理解,这最叫人纠结和焦虑,灵魂颤动是想叫对方知道,对方感觉不到,她关闭了心门,于是,手势,话语,笨拙的暗示,无数传达欲望的象征纷纷登场,——灵魂已彻底绝望】没有人有理解你的义务,理解是一种恩赐,一旦遇到,就要牢牢抓住。而灵魂不再颤动,是因为知道这个世界上已经不会有想要理解你的另一颗灵魂,或者自己早早选择关闭心门。

  【理性排斥牺牲,认为崇高毫无意义,疯狂,果敢,诗歌,所有值得过的生活,理性希望克制,主张实用主义,但这是灵魂难以接受的生活】要想以灵魂的形式存在,要么疯狂,要么死亡。

  【我要逼着你的灵魂大声叫喊,不让意志淹没它的控诉】感谢,感谢你,可是我的灵魂早就失去了大声叫喊的能力。

  【精神一读书,心就打瞌睡,它的热情在博学之尘中冷却】

  【不要去评判。

  既不评己,亦不评人。

  ——也不评判事物和生灵。

  自生自灭

  直观认识

  信仰。】——保持沉默。

  【沉默比飘忽不定的情感更温存。】——这是我希望你能明白的事。

  【生活只是一种手段,我不会为其本身而且穷究,我们活着是为有所表现,而这往往并非本意,实乃无意识之行为,也是为我们未知的真理,因为我们不清楚自己存在的理由。】表现是无意识的啊,而只有骄傲的人,才会认为生活本身的意义并无重要之处。

  【最强烈的焦虑莫过于不知,无人指引,无人建议,亦无人安慰,不知渴望的目标是否为人力所能及,不知一切,不知恶,亦不知如何治恶,只知和一个无名之敌斗争。】这就是我所习惯的状态吧,习惯成自然,于是思想变得封闭。独行的状态久之,变成了一种强迫。分不清善与恶的界限,很多时候固执地相信自己的一念之间,相信那个一念的瞬间。

  她死了。

  【作品该结束了,但是离疯不远了】【疯子阿兰长眠于此,因为他相信有灵魂】

  最后给你以重击,【他们在房间里生了一堆大伙,——好冷啊!】

  死亡的感觉像是浸在雪中,任何的温暖都拯救不了。

  心,主灵魂,主爱,主感性,主诗歌。

  头脑,主理智,主知识,主克制,主生活。

  肉体与情欲在心里战栗着,却被头脑压制。

  年轻的心灵找不到归处,并执迷于追问与怀疑。

  有女孩和我说她的难受,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想要离开这个世界。我无法给予疏导,只能劝说不要执迷于此,想一些别的事情。不能当面说出的话是,为何让自己平静?平静愈久,就会感知不到自己灵魂的存在。可是我能如此不负责任,把自己做不到的事寄放在他人身上。

  只愿你永远年轻,永远带着热烈活下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