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帝国读后感精选
《草原帝国》是一本由勒内·格鲁塞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草原帝国》精选点评:
●可以作为字典的工具书,大气磅礴,找个好版本收了吧
●缩印本,真心不好。虽然图不少。
●蒙古人的编年史,也是人类文明史!
●本书作为缩译版也实在是不太成体系 配图与正文更是驴唇不对马嘴 翻译更是前后不一不顾阅读习惯 伊剌克 阿拉比翻译成伊拉克 阿拉伯是不是更像人话……另外蒙古的人名实在是记不住啊
●从另一个视角纵览亚欧大陆草原上的历史
●从2012-4-13到2016-4-1,用了四年的时间读完它,也是不容易啊,mark一下。
●2019【02】一本全景展现蒙古历史的史书,可是配图实在有碍阅读。大量无关的配图充斥页面,不是一个好的版本。同时历史也过于庞杂,后半本比较有意义!
●波澜壮阔的蛮族史记,让没有和蛮族三千年都斗争就没有今天的亚欧文明,特别是对中国~~
●读完才发现封面印着“缩译彩图本”,前言里说了插图是编译者配的,难怪插图大都与正文前言不搭后语,叙述也经常很潦草。靠,看来得买一本“全译无图本”。
●得到听书。 草原帝国的发展史初步了解。
《草原帝国》读后感(一):一代天骄一代国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管在中国人眼中还是在西方人眼中都是个神奇的像谜一样的人物。草原帝国从兴起到灭亡,梦缘梦碎,后人只能瞻仰却再也无法还原。草原英雄在毛爷爷笔下是“只识弯弓射大雕”,历史是怎么眷顾这个草原英雄的呢
《草原帝国》读后感(二):草原的逻辑
长城真的伟大,不仅仅是阻隔,恰好也是文明的分界,长城内外,农耕游牧。做的事情不同,逻辑的运转轨迹也不同,习惯了一种治国之道,或许新的方式会有更好的效果。只不过这种效果的受益者们鲜有能力将改变的一切以文明的方式记录下去。而经历改朝换代后的失去者们则利用自身的优势成为永远的记录载体。于是不同的感官带来别样的历史。。
《草原帝国》读后感(三):客观的说,比中国人写的好
刚开始看,感觉不错,尤其是对于历史的视野高度比较高,站在全世界的发展历史来看待蒙古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以及对于世界带来的变化。
上溯蒙古民族的起源,说明蒙古国家的形成和蒙古帝国的成立,至忽必烈征服中国,拔都和旭烈兀等征服罗斯和波斯之后,他认为这时候的蒙古帝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变了原来的面貌,他的叙事也就到此为止。尤其是对于游牧民族的剖析非常客观。
《草原帝国》读后感(四):蛮族的故事
全书叙述了北亚、西亚直到土耳其、波斯的游牧民族的近3000年的历史,充满结盟、征服、背叛与短暂的王朝更迭,马背上的各个民族,如突厥、回鹘、柔然、蒙古、匈奴、契丹、阿瓦尔、保加尔,个个都野性与原始。
随着冷兵器时代结束而不再辉煌的“野蛮人”不再是今天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但这些曾经政府了欧亚的蛮族的的确确曾经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虽然曾经当时代表跟先进的文化,中国就曾经几度被来自北方的未开化民族统治:五胡乱华、女真、蒙古等等,其他时期也是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心头大患:汉朝的卫青霍去病,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的对周边各蛮族的征战,宋朝是被蒙古人灭亡的,明朝为了防范蒙古人修起了直到今天仍然屹立的长城,甚至满族人建立的清朝,康熙、乾隆等几位皇帝都在准噶尔地区耗尽心血。历史是多么鲜活地说明了,简单粗暴永远比阳春白雪有效的多。
蒙古帝国部分是最详细、最精彩的一部分。成吉思汗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播种者”,这位统治者至少有1600万后裔,即便在英伦三岛也有可能发现他的子孙后代。他和他的子孙们四处征讨杀戮,对所有征服的地区实行灭绝政策,极其血腥和残忍。当然成吉思汗和他的纵情酒色的子孙们大多短命,他自己活了60岁,他的三儿子、汗位继承者窝阔台活了51岁,四儿子拖雷英勇善战但也酗酒成性,只活了40岁,他的孙子、第三任大汗贵由也只活了43岁,死因是酗酒暴食。第四任大汗蒙哥51岁时染痢疾死在征服中国的途中。元朝铁穆耳皇帝活了42岁。曾经是蒙古臣民希望的海山同样是酗酒好色,天天大保健,31岁就命丧黄泉。他弟弟35岁时就翘辫子了。也孙铁木耳也夜夜做新郎,在登基5年后35岁时纵欲身亡。图贴睦尔继位3年半后28岁就死去。真可谓自作孽不可活。
我们中国人对元朝的外族奴役记忆犹新,印象深刻,其实成吉思汗的功业远不止征服中国;他和他的后代们曾经征服了直到朝鲜、缅甸、印度、阿富汗、孟加拉、俄罗斯、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所有这些地方。作为蒙古帝国最高统帅的忽必烈是全人类统治人口、疆域和财富最多的帝王。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分封的四个帝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只有钦察汗国受本地文化影响较小,衰退的也最晚;本书里,作者始终持的意见是,蒙古人虽然武力侵略了中国,但精神上却被中国文化尤其是佛教侵略,文化软化了蒙古人凶狠的天性,让他们丧失了斗志,最终失去了江山。
这个凤凰版本比商务印书馆版好的地方在于全书不少彩色插图,虽然这些插图与该节内容未必直接相关,可以直接看出并非原作所配,但至少也是一种阅读乐趣。这个缩译彩图本翻译的水平也一般,相同人物出现了前后章节译法不同的现象,不知道是因为两位译者的关系,还是他们又把翻译任务分给了下面的学生的原因。
阅读本书时我脑子里不停响起Borodin(鲍罗丁)作的曲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当然这是经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俄罗斯文化加工过的草原文明体现,比原始的草原呼麦要细腻和宏伟的多。
当然,我个人也极其喜欢呼麦音乐,恒哈图乐队是我的最爱之一(这支乐队今年8月15号起在国内巡演一个月,首站是上海)。
加拿大读书会微信号:ca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