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旅居者和“外国人”》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旅居者和“外国人”》读后感精选

2020-12-19 03:41: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旅居者和“外国人”》读后感精选

  《旅居者和“外国人”》是一本由陈向明著作,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旅居者和“外国人”》精选点评:

  ●适合研究者一读再读。

  ●讲的是90年代初的留学生,有一些不太符合现在的时代。不过,对即将进入另一个文化的人来说,还是一本比较不错的入门读物,尤其是其中关于跨文化适应阶段的理论,都还适用。

  ●可以说是陈向明老师早期的博士毕业论文了,研究的论证、访谈、观察都做得很细致,给人一种很直观的感受,而且前三章对于质性研究的方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当时国内质性研究的不二之作。内容虽然是二十几年前的了,许多分析和理论现象已经过时或被摒弃,但是方法还是值得一学

  ●有点因为全而失去重心的感觉; 但仍是非常踏实的研究,给以很大帮助; 在看到书名时非常欣喜,会和自己选择同一题目的老师

  ●小平推荐

  ●以前总觉得这本书写的不好,真正看了,很佩服作者的细致描述啊

  ●方法论部分非常棒,理论性不太够,但访谈做得很扎实,这个题材给出过国的人看真是太治愈了!

  ●质性研究入门书籍,但是我看了以后会觉得质性研究处理访谈材料时会容易太过琐碎,怎么样能够体现思考的深度,用好理论或者自己去挖掘新的理论,质性研究还是很难的

  ●……啊 就是扎根理论这个方法扎出来的结论和我 随意猜测的差不多啊……(明明更科学好歹人家有依据)

  ●范例,虽然是博士论文最后分析还带青涩

  《旅居者和“外国人”》读后感(一):质的研究

  一本采用“质的研究”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的典范,不仅仅是“质的研究”冷冰冰概念、理论、方法等的介绍。作者以博士论文的完成过程,生动再现了这一研究方法。质的研究给不方便采用定量研究的课题,带来了另外一种视角与方法。

  《旅居者和“外国人”》读后感(二):此为非专业书评慎入···

  这是本让人想一口气读完的书,导言注释附录后记一气儿!

  把这本书当做初步了解质的研究的“入门书”,作者说自己像个蹩脚的杂技演员,笨手笨脚地将各种基础理论,自己的想法和调查事实抛来抛去。这是指书中一下是一串类似纪实文学的文字,一下大堆累叠的旁征博引的写作方式还带有斧凿痕迹,有些生硬?那我也不知道什么才叫好的论文了,以前看一些“学术性”文章,有些还是散文体裁的说,接连不断层层叠叠的专业名词看得我云里雾里,也没啥注释来照顾下像我这么肤浅的读者;老是很牛叉很大牌地蹦出一大段子曰也的引文,再小里小气地缀上一个连解释都没有的注释。沦遭此景,题目或前页简介内容概要再吸引人,我也提不起劲儿看下去,勉强看完也不知所云。

  论文能让人读得这么有滋有味不仅在于作者的手笔和结构和条理都很“亲民”,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个人很纠结于人际关系的问题吧。想想有些汗颜,我这是把一篇正儿八经的博士论文当做了治愈读物呃。书中每一条注释都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我对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基础理论一窍不通,但它们在文中解释得是那么通畅晓达。对于不满足于只做个笨拙小丑的你,要熟稔研究领域相关的各种基础理论,运用自如之才能形成自己的一副“坚强”的理论结构来进行研究。理论基础不是拿来生搬硬套的,而是在它们所限的范围内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作者在后记里如是说。

  《旅居者和“外国人”》读后感(三):不要跳进自己的假想局里

  本书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分析了国人在面临异文化时所产生的行为和心理背后的更深层次原因,细致地剖析了中国人的“自我”,即在集体中认同自己,通过他人的认可来评价自己,进而阐述在人我关系重构过程中,对于“朋友”“自尊”“标准”“地位”和“局外人”的理性思考,结合中国人的群体本位观,引入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概念解释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怎样如涟漪一般,从而使得个人努力成为“主流文化的局内人”。

  然而,我们还应看到的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国人观念已发生很大变化,如集体主义价值观、亲密的人际交往方式、人情、面子、等级观念等都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成长于互联网经济时代的90后、00后,相比前人更具有国际视角,这说明尽管人类文化的差异存在普遍性,但是具备某些共同特征的独特的全球文化正在出现。

  《旅居者和“外国人”》读后感(四):时过境迁

  陈老师92年做的研究,20年过去,事情又怎么样了呢?也许有些事情已经时过境迁,不过还是会有那么些经典——永存!也许,今年的九月我就能真正切身体会到了吧!

  理解了,一切都可以原谅;

  原谅了,一切都可以理解;

  ——这是做质性研究的基础吧?!去理解,理解,理解。。。。。

  而定性研究的过程一般包括:确定研究对象、陈述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问题、了解研究背景、构建概念框架、抽样、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做结论、建立理论、检验效度、讨论推广度和道德问题、撰写研究报告等。

  收集材料的方法一般有:访谈interview,观察observation,实物分析document analysis。

  而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我们应该用于向关心我们的人暴露自己的弱点,和他们一起分享我们的困惑和困境。在分享和相互激励的过程中,我们所学到的东西往往远远超过我们自己所可能想象的范围。

  于是,同为旅居者和“外国人”,大家都成了没有身份的人,就像那位教授对焦林说的一样,换在我身上就是“你从西藏来到了北京以后不再回西藏了,因为你现在不是一个西藏人,也不是一个北京人。现在你又要从北京去美国了。即使你今后回来,北京也不会接受你了,因为你不再是一个中国人了。可是如果你呆在美国,你也不是一个美国人。这会使你的整个生活变得很为难的。”

  于是,便有了无休止的冲突和痛苦。。。。。

  但是,如果可以伸出双手,“我的双手伸出去所能触及的空间是很小的,但是和别人交往可以帮助我扩展这个空间”,也许在更大的空间了,个人那些冲突和痛苦便显得渺小了。

  o,从今以后,伸出双手,带着同情心去观察,去理解,否则,也许就会像Elizabeth Browning说的那样“不带同情心的观察就是曲解!”

  此为读完460页的书稿,我的收获,以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