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静音(深度好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静音(深度好文)

2020-12-18 07:08:03 来源:洞见 阅读:载入中…

  

静音(深度好文)

  作者:洞见muye

  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人,经历的越多,越成熟,越喜欢保持沉默,享受安静

  老子说:大音希声。

  最美的声音往往是无声的。

  静水流深,人到达一定境界的时候,就懂得了“静音”的智慧。

  01

  手机静音是一种素养。

  知乎上有人问:“高铁上你最讨厌什么行为?”

  有人回答:抖音外放。

  手机外放到底有多遭人烦,放一张图大家就明白了。

  图片

  公共场合手机外放比令人讨厌的熊孩子有过之而不及。

  可以说,手机外放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很多人,在公共场合我行我素,手机外放,即便被提醒后依然毫不收敛。

  西安男子深夜十一点多,在地铁上公放哀乐,引起同车人强烈不适;

  深圳男子在地铁上手机外放被安全员提醒,非但没有收敛,反而辱骂安全员“不如狗”;

  一女子在动车上手机外放声音很大,一旁的妈妈生怕吵醒熟睡的孩子,提醒女子声音小点,反遭女子厉声辱骂,我就是厚脸皮,我就气死你……

  演员叶璇之前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叶璇在深夜乘坐高铁时,一位大爷视频外放,叶璇劝解结果被辱骂神经病。

  图片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辛苦工作一天,想要在回家的地铁上安静待会。

  但总是有各种聒噪的声音回荡在车厢里,吵的根本难以休息。

  一个人需要安静的时候,再美好的声音都是噪音。

  前段时间,上海地铁规定,从12月开始禁止乘客手机外放。

  过去面对新出的规定,网友们总是充满了揶揄和暗讽。

  但没想到这次却是出奇的一致,很是赞同,可见不少人深受其害。

  图片

  白岩松评价这种现象说:“手机外放声音,形成了一种声音污染,周围人像吸二手烟一被电子设备的外放声音干扰。”

  你有多讨厌吸二手烟,手机外放就有多讨人厌。

  前两天,看到有人分享了这样一段话,让人忍俊不禁。

  《小学生阅读指南(低年龄版)》中写道:

  “公共场所是人们共处的地方,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是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的表现,能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便利。”

  小学生都知道在公共场合需要保持安静,不能喧哗,没想到我们成年人却不懂。

  手机静音,看似是很稀疏平常的一件事,但背后却藏着一个人的修养和觉悟。

  一个不顾及旁人感受的人,是缺乏同理心的,这样的人素质往往都不高。

  在公共场合,保持手机静音,是成年人应有的自觉。

  图片

  02

  嘴巴静音是一种格局。

  《道德经》中说:“静为躁君,重为轻根。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一个人懂得适时保持沉默,不急躁、不聒噪,是一种成熟,也是一种大格局。

  曾国藩在岳麓书院读书时,一位同窗书友脾气暴躁,时常针对曾国藩。

  一次,曾国藩在窗前读书,这位书友找茬说:“你能不能去别处看书,挡着我光线了。”

  曾国藩没有言语,默默起身换了个地方继续读书。

  到了晚上,曾国藩掌灯读书,书友见了心生不悦说:“半夜打扰别人休息,你安的什么心啊。”

  曾国藩听了依旧沉默不语,低声默读。

  后来曾国藩考中了,这位书友却落榜了,然后发牢骚说:“是你把我的好风水都占了,害得我没考中。”

  曾国藩听完以后,依然三缄其口,默不作声。

  格局越大的人,越安静。

  一个人总是气急败坏,处处抱怨,事事计较,最后只会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做人太喧哗,注定成不了气候。

  维特根斯坦说:“凡是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是不能谈的,就应该保持沉默。”

  说,是一种表达,不说是一种态度。

  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力量。

  越是有本事的人,就越不爱声张,越是喜欢沉默。

  庄子曰:“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沉默不是软弱,是看淡了,懂得以静制动,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生路上,想要的走得很远,就要保持安静,安静的丰盈自己。

  图片

  03

  人生静音是一种智慧。

  知乎上有个提问:有什么简洁的人生道理让你受用一生?

  高赞回答只有简单的六个字:不言喜、不语悲

  人生经历越多,越会明白,喜忧终究只是自己的事,与旁人无关。

  炫耀欢喜,或是抱怨凄苦,只会落得让人烦的地步,并没有任何意义。

  之前那个晒女儿清华录取通知书被踢出群的妈妈,让人记忆犹新。

  郭女士女儿聪明伶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参加高考成绩出来之前,郭女士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

  聚会结束后,当年的班长随即拉了一个群,方便大家以后联系。

  群里大家一般都很沉默,只有郭女士表现的很活跃。

  郭女士经常会把女儿学习的照片发到群里,甚至还会把女儿的笔记也发到群里。

  在女儿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她更是第一时间把录取通知书发到了群里,而且非常自豪地说了一句:“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是大气。”

  等待她的并不是老同学们的夸赞和羡慕,而是往常般死寂的沉默。

  尤其是班长,他的儿子也参加高考,但没有考上好的大学。

  本来心情就很低落,看到郭女士的炫耀,他实在忍无可忍,旋即将郭女士踢出了群。

  当郭女士准备私下找班长评理时,才发现已经被对方删除了。

  生活中太多人,遇到事情就会像郭女士这样急于分享自己的喜乐,全然不顾他人感受。

  殊不知,人类的悲喜根本不想通,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

  你的喜悦,或许对别人来说正是疼痛;

  你的成功,或许对别人来说正是地狱。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路要走,境遇不同,悲喜自然不同。

  雪莱也说: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悲喜不语,是低调沉敛,更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越是智慧的人,越是把人生调成静音模式。

  把所有的欢喜和苦难,变成向上生长的养料。

  遭受苦难时,停止抱怨,默默寻找光亮,就是一份坚韧;

  收获喜悦时,停止张扬,静静守护幸福,就是一种低调。

  图片

  ▽

  亦舒说:

  “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地努力,静静地收获,切忌喧哗。”

  往后余生,希望我们都能在喧嚣的尘世里,保持一份安静,把人生调到静音模式。

  手机静音,心里装着别人,时刻懂得在意他人的感受;

  嘴巴静音,不争不辩,虚怀若谷,在不动声色中修炼自己;

  人生静音,不言喜、不语悲,在沉默中慢慢变得强大。

  人生保持静音模式,或许更能发现生活中别样的风景,遇见更好的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静音(深度好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