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漫画古诗词经典读后感有感
《丰子恺漫画古诗词》是一本由丰子恺/李晓润著作,青豆书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丰子恺漫画古诗词》读后感(一):丰师笔下的那点红
可能是飞舞的点点落红
可能是白湖绿山之间的一轮红日
也可能是幼儿身上鲜亮的红衣
丰师笔下的红,总叫我想起《辛德勒的名单》中那个在慌乱流离中懵懂仓促偷生的小女孩的红裙。
这红色是对生命的本能的渴望,是对生活本能的乐观追求。它可以是自然之物,也可以是人本身。
读了丰师的画,方知什么叫学以致用。无画题不显性情和才情。古诗学到这种份儿上才是学懂了,用到这份儿上才是学通了。
《丰子恺漫画古诗词》读后感(二):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为什么民国出了那么多文艺家?
丰子恺、张大千、傅雷、齐白石、老舍、鲁迅......
是我们现在太差了,还是那时太好了?
可那时明明是战乱、腐败的旧中国——虽然客观上自由,现在俨然是一个基本人人富足的小康社会。我不是一个今不如古的迷信分子,也不是一个绝对进化论人士,但民国那一批人是从民国时的国外搬过来的那一套一直风行到现今,不是恰说明现今没有新作品出现?孔子之后再无孔子,那是因为百家争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或许,别急,50-70政治运动,80恢复理性,90至今则是学术积累,教育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成果或许就要在21世纪中期出现。
《丰子恺漫画古诗词》读后感(三):诗画双璧
诗画双璧
读《丰子恺漫画古诗词》
诗是历代诗歌中的精选,画是丰子恺先生的妙笔丹青,评注出自知名诗词研究撰稿人李晓润。
我与诗歌结缘,从读小学时就产生了,一直延续到现在。
我上小学时,还在1980年代中期,当时乡间课外读物可以用“稀少”来形容。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一本《李白》连环画(也叫小人书),详细介绍了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一生。
《丰子恺漫画古诗词》读后感(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喜欢古诗词,亦喜欢先生的漫画,这本书就成了床头书。每晚睡前看一首诗,其实大部分也背不下来,但是睡得香。美好的东西,容易让人忘却现实中的思思烦恼。人生总有烦恼,不管别人看来你是顺境还是逆境,再加上中国人的习惯性焦虑,内外压力扑面而来,就算你觉得你的生活还行,别人照样告诉你,你还缺什么呢。
也因为这本书,去年一年读了很多先生的书,看了很多先生的漫画,纯真的童心贯穿先生的所有作品。
选几首特别喜欢的诗吧。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相逢畏相失,并着木兰舟。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呀,突然发现似乎都是年代比较久远的诗词了。原来我更喜欢这种简单质朴的情感。唐诗宋词当然也喜欢,也很辉煌,似乎多了一些工匠气。仔细一看,上面四句诗,都是在描述女生的生活,暗恋,表白,友情,搭讪。后来怎么就很少了呢。
《丰子恺漫画古诗词》读后感(五):温润生活 读《漫画古诗词》
在我们读书的年代,农村的孩子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课外书的,所能记得的古诗都是来自课本。还记得那时候几乎每一首诗都配有一幅画,每次背诵古诗时候,这些画都给了不少提示。对丰子恺的了解还是到孩子读小学了,很多家长推荐他的书,我才开始关注,当时买的第一本丰子恺的书是《活着本来单纯》,随便翻翻,就被里面的插画所深深吸引。一幅幅画,就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故事一样,那么亲切。
再次有幸拜读丰子恺先生的作品就是《漫画古诗词》。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教育家、散文家,我所知道的他的文章还入选了中小学的课本,而丰子恺老先生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应该是他的漫画,寥寥几句就能勾画出一个意境,他的漫画能我们读出自然、淡泊的意境。
《漫画古诗词》这本书收录了一百五十多副丰先生的古典诗词漫画,而且也对诗词的内容和背景做了简单的评注。漫画让读者更好的理会古诗词的内容,理解诗词的意境。
有别于我们当时课本中的古诗词的配图,丰子恺先生的很多绘画中并没有诗人所处的年代特征,画中的人物多穿着长袍、用的水壶也是保温壶,和先生生活的年代一致,更加接近我们现代生活。《送紫岩张先生北伐》是岳飞写给张俊壮行的一首诗,所配的图确实三个小儿在一起逗坐在摇椅上的小弟弟玩耍的情景。他们身穿短袍,短短的头发,整个画面并没有太多色彩,唯一一点鲜艳的颜色是孩子身上的红色,其他的都是比较素雅的颜色,用笔也比较简练,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太平盛世的幸福与安康。整个画面意境浓厚,但不华丽,让人感觉到心灵的宁静和安逸。这首诗也通过漫画和古诗表达了先生的爱国情怀。
我们家两宝贝从幼儿园开始背诵唐诗三百首,当然看精美的插画也是对古诗理解的一种方式。看了先生的书,通过寥寥几笔就可以勾勒出一幅人物和风景画,完全可以作为孩子的启蒙画作,小朋友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将自己喜欢的诗词通过画作来展示,而且孩子不会拒绝,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诗词,诗画合一才是学习古诗词最高的境界吧。
《丰子恺漫画古诗词》读后感(六):诗意生活
说到中国漫画,就绕不开的丰子恺。在我还不知道丰子恺是谁的时候,就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里阿宝给凳子穿鞋的场景逗笑。在孩子眼里万物皆有灵,以己推人,自己的两只脚穿一双鞋子,那么凳子四只脚就要穿两双鞋子。这是小孩子的天真的想法,但是丰子恺先生却能理解孩子的这种想法,捕捉到那样可爱充满动态的瞬间,跃然纸上的时候,透过画面感受到阿宝小身板笨拙地给凳子穿鞋子地认真劲儿。
丰子恺先生流传于世地作品很多,曾经为恩师李叔同创作图文并茂的《护生画集》,1928年,丰子恺为祝贺恩师李叔同50寿辰,寄去了自己精心绘制的50幅《护生画集》,此后每十年制作一集,直到李叔同100岁共计450幅。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难得的意境。人们说丰子恺的一生是诗意的一生,他用诗意的眼光观察世界,他的画用诗意表达情志。这本《丰子恺漫画古诗词》,选取了丰子恺先生所绘一百五十多首诗词漫画辑录成书,以让读者体会诗中的意境。
开篇第一幅《越人歌》春秋时侯的楚人,倾慕乘舟而过的王子唱到“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配画中的民国女子,一袭粉色旗袍,倚树而立,双手掩面,远远的身后一只白兔满脸困惑不知所以,似乎不明白女子所为何事。女子双手掩面的娇羞,而那个听歌不明其意的王子仿佛就是女子身后的傻兔子。远处的山和房子比例减小,意境渐远,仿佛那人已远远离去,此时再看女子掩面,不知是满面娇羞抑或是爱人离去掩面而泣。
但是我最喜欢的是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辛弃疾写得就很有画面感了,一个醉了的人,月光下在跟松树聊天,嘿,老兄,你看我今天喝的怎么样啊?我喝了两斤花雕还没醉呐。摇摇晃晃向松树蹭去,一边走一边推手说,欸,我能走呀,不要你扶。配画则是一钩新月,两棵松树间坐着一个人,只手撑着膝头,下巴搁在手肘,另一只扶着松树。看来是松树太殷勤了,酒醉之人终于未能拒绝,于是干脆一屁股坐在树下打起盹来。
生活纷扰,向往的生活不如去漫画里偷闲。
《丰子恺漫画古诗词》读后感(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孩子上一年级,老爸从老家过来帮忙接送孩子,闲暇之余,写写诗,和老友通过微信品评诗歌,缓解在寂寞的异乡的生活,在精神上有所寄托。诗歌在这个时候,成为老爸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悠闲无聊的退休生活中陪伴他,安慰他。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语文教材和考试的改革,古文和古诗词备受重视,市场上各种版本的古诗词也多了起来,我不仅收了《儿童四季歌》、杨永青的《千家诗》,还有《小学生必备古诗词75+80首》……都不知道从哪本开始读起了。一方面是对古诗词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对古诗词的一知半解,所以这个时候遇见《丰子恺漫画古诗词》是极好的,刚上学的孩子可能不适合,但至少是适合大人先读,体会“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丰子恺师从李叔同大师,不论是古诗词功底还是绘画造诣都具有极高的水准,堪称大师,尤其是他的漫画古诗词,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诗的意境来,和诗歌本身互为“解说”,抵达了中国画和中国诗“融为一体的境界。比如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一座房子几棵树两个有动作的人,就勾勒出了诗歌的意境,读诗品画,看画品诗,似乎又回到了诗歌现场。又比如杜甫的《梦李白》,丰子恺进行了大胆的改版,增加了现代气息,画出了汽车;《春望》中所画的场景也是“现代”的,一个人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从这个层面讲,丰子恺在传情达意上的表达是颇为“现代化”的,让今人更能捕捉“诗意”。
“漫画是视觉艺术,与其它绘画有着同样的共性,然而,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其它绘画,它与其它绘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事物提出看法并加以评论,同时还具有幽默的特性。”好的漫画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而且还能增加智慧,然而市场上流行的漫画没有这么可贵的品质,所以学校的老师往往禁止学生阅读漫画,其实说的就是这种快餐式漫画。这种漫画不仅不可毫无品质可言,甚至有可能对孩子的审美与价值观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
读古诗词可以陶冶情操,在慢慢熏陶中增加文化底蕴,看丰子恺的漫画古诗词,则会让孩子在图文结合的现代解读中进一步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在孩子尚不能准确理解诗词的意思情况下,读丰子恺的漫画则更为直观与准确,而且直抵诗歌的精髓所在。
《丰子恺漫画古诗词》读后感(八):画笔之中自有诗意
第一次看丰子恺先生的画作,是他的《护生画集》系列作品,丰子恺先生用他精湛的画技奉劝世人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他以毛笔山水画来创作,却又是用速写的形式,笔锋之中有着一种中西合璧的意味,单只寥寥数笔,却能使画面栩栩如生、形神兼备。而他本人的画作除了劝人为善的护生作品之外,还有大量的抗战题材、生活题材和古诗词题材的画作。这其中的诗词画作,也是非常值得一看。
透过一幅幅丰子恺先生的诗词画作,你可以看到他浓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他对古诗词的配画,往往选取自己最为欣赏的两句,用以配图做画,同样是寥寥数笔的点缀,却能够将诗句的本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越人歌》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娇羞女孩,还是《饮酒》里“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的匆忙起身的开门人,亦或是《清明》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行人与牧童,透过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作向我们展示的不只是一幕幕有趣的场景和他的“画意”,更是一种来自诗人蕴藏在诗词句中的“诗意”。一百五十多幅诗词画作,“画活”了一百五十多首传世的经典古诗词,这些来自过去岁月的文字在图画的衬托下更有韵味。我们常说,诗可言志,亦可抒情。古人以诗词来承载他们的思绪和情怀抱负,为我们留下这些精彩词句,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自信,有“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爱恋之情,又有“惟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的感慨,诗词道尽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读诗,就是在品人生百态。只是可惜诗词如今却因为过于深奥和枯燥而越来越不为年轻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所喜爱,不知现在丰子恺先生的趣味画作配上古诗词是否能够被年轻群体所接受。在《丰子恺漫画古诗词》一书中除了丰子恺先生的画之外,还有中央戏曲学院博士李晓润先生的古诗词点评,赏画,品诗,可谓是非常惬意。
我非常敬佩丰子恺先生,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在翻译、文学和绘画领域皆有着很高的成就却从不以此为傲,他支持抗战、劝人为善的同时,安于平平淡淡地生活、晒娃,把贫苦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怡然自得,即便那十年劫难剥夺了他手中的笔,先生也依旧不惧,是位不折不扣的“生活家”。
《丰子恺漫画古诗词》读后感(九):读古诗,赏新画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教育家、散文家,我所知道的他的文章还入选了中小学的课本,而丰子恺老先生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应该是他的漫画,寥寥几句就能勾画出一个意境,他的漫画能我们读出自然、淡泊的意境。可以说,丰子恺老先生的画实现了沟通文学和绘画的一座桥梁,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效果。
《丰子恺漫画古诗词》这本书收录了丰子恺老先生150多幅古典诗词的漫画,除了将漫画与古诗相结合,文章还对古诗进行了讲解,让读者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诗词,意会漫画的意境。
这其中包含了丰子恺先生的第一幅公开发表的作品《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诗和画都描摹出一种清幽淡远的意境。这幅画节选自谢无逸的《千秋岁.咏夏景》,很多人都知道一钩新月天如水,却不清楚来自于哪首诗。而丰子恺在这幅画中寥寥数笔,天上的一弯新月对应着凉亭内的两把椅子和几杯茶,就道出了“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
在丰子恺先生的很多绘画中,并不是用当时的人物或者场景,画中的人物多穿着长袍、用的水壶也是保温壶,和先生生活的年代一致,可以说先生实在用新画画古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进行了解释,这首边塞诗的配图是浊酒一杯家万里,漫画中的军人穿着民国军装,虽然没有词中的边镇雄关做背景,但军人保家卫国的气势依然豪壮。也可以理解为先生借用古诗、通过漫画来抒发当时的心境。
这本书里面的150多首古诗中,有我们熟悉和背诵过的,也有我们不熟悉的。尤其对于不太熟悉的诗词,先欣赏先生的漫画,再阅读古诗词,看看简评,我们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熟悉一首诗,更多的是可以领会到这首诗的意境,我想这是一般的古诗词难以做到的一点。而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本书寥寥几笔就可以勾勒出一幅人物和风景画,完全可以作为孩子的启蒙画作,小朋友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将自己喜欢的诗词通过画作来展示,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诗词,诗画合一才是学习古诗词最高的境界吧。
《丰子恺漫画古诗词》读后感(十):画中有诗意,古诗寄今情
中国的古诗词诗中有画,中国的传统绘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精髓。在诗意的文字或画面里,往往有作者的诗心,有自然、生动的情趣,还有悠远深邃的意境。作为读者的我们若能欣赏到如此美妙的文字与图画,便获得了审美能力的提升与精神境界的升华,可以跨越时空与作者情感相通,志趣协同。 《丰子恺漫画古诗词》选取一百五十多幅丰子恺先生的古典诗词浪漫画,按诗词诞生年代排序,分为四个部分,每首诗词都配有注释与简评。其中简评不仅评诗,也评画,对我们了解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无论是用于中学生学习,还是大学生、上班族阅读,或是诗画爱好者品鉴,都是不错的选择。 诗可言志,亦可抒情。在这样一本诗词书里,我们首先可以领略中华古典文学的精髓。无论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还是杜甫《春望》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又或者王安石《登飞来峰》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些诗句不管何时读来,都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犹如初读般惊喜。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在第三部分“小楼西角断虹明”中收录的多为宋词。雨霖铃、渔家傲、蝶恋花、玉楼春、卜算子,有了一旁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读者便可以在熟悉的词牌名中品味到不一样的闲情、闺怨、国愁、家事,打开另一扇诗词品鉴、历史解读的大门。 其二,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中西合璧,既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与关键元素,又有西方绘画的笔法与表达,特点鲜明,独树一帜。他用的是毛笔,绘画的方式却是速写或漫画,寥寥数笔,形神兼备,有时也故意幽默夸张。而他富于趣味和童真的表达,更使得这些漫画妙趣横生。比如李白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丰子恺先生画的却是一个或许还不会走路的小孩童在母亲的怀里伸出双手去要窗外的一轮明月,谁又能说这不是“真实写照”呢?画得实在是有生活、有生趣、有新意。 再次,这些漫画虽然均以古诗为题,内容上却托古寓今,画出的都是民国时期的生活日常。像“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凭君传语报平安”、“去日儿童皆长大”、“岁晏有余粮”等等,每一幅都有着深刻的现实寓意。时代的动荡不安,人们生活中的小细节,还有作者淡泊高远、与世无争的情怀,都透过小小的一副漫画传达而出。 读《丰子恺漫画古诗词》如同在上一节节生动有趣的古典诗词课,学的是诗词,是历史,也是生活,更是人生的态度。平实之中见真趣,历史之中有社会,自然之中品生活。丰子恺先生的画作是诗意的,他有着丰盈的灵魂和通透的眼睛,但愿我们也能通过这样的学习与欣赏更加接近那栖息着无限诗意的人生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