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读后感1000字
《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是一本由马楠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6.00,页数:3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读后感(一):还没写出惊艳四方的文案,努力吧!
理论完备,案例丰富,有一些方法自己尚未在创作中尝试过,充分理解用户需求与如何用一针见血的方式让其愿意共鸣而买单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理论那么多,如何在具体到一句宣传文案的时候拿捏得当,在合适的时机达到最好的效果,还是需要经验慢慢摸索的。且行且体会吧,无论多难,别放弃!
笔记摘录如下:
《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读后感(二):写给自媒体菜鸟的入门指导
哇,这要怎么说呢。。。。。。多亏有这本书在新疆供我打发时间,否则我也不知道闲下来该干什么。马楠老师的这本书为自媒体新手提供了很多指导和示例,可行性还是挺强的。特别想推荐给我朋友圈里那些,把个人公众号当做日记来写的人,让他们好好读一遍,然后放弃自媒体写作。
哪怕是作为一个外行,都能发现自媒体表面上零门槛、实际大有门道的特点。做得好的自媒体,还是得迎合受众群体的心理,而不是一味故作清高地输出纯粹的观点和看法。而且做自媒体的人决不能犯懒,你如果不能向受众输出有价值、新颖的信息,那受众迟早会识破你的种种套路。
读完这本书后我就更后悔没选择传媒广告或者新闻专业。相比起和语言专业斗智斗勇,我宁可追着信息和新闻到处跑。新鲜感是很重要的,也是大部分受众群体想要从娱乐化的自媒体资讯中得到的。我恰好是那种用新鲜感续命的人。
《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读后感(三):就是强烈推荐,没废话
好书!绝对是本好书!干货满满,没有任何忽悠人的成分,一个资深的文案高手,将自己的思维模式全部演化成为一本书,更牛的是在于,案例太充足了!没有任何废话,每个章节都是实实在在的内容,我相信,不是真正做过文案的人,压根不会能写出这样的书来!这部书的副标题是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诚如标题所言,确实很多思维导入的方式都是互联网化的,我甚至可以直接拿这本书上的很多案例来直接授课,太赞啦!我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文字去表述我对于这部书的由衷喜爱,只能不断的说它好,它是真的好啊!不讲理论,不谈概念,就是用最简单的话去表述清楚,比起之前看过的很多搞得玄乎文章来,这才是良心之作,里面的表达方式非常接地气,符合互联网一代人的语言环境,只是很遗憾,这本书好像并没有大卖!没有看过这部书,其实你真的是亏了。当然,你的工作跟这个没有一毛钱关系,我也不强求,但哪怕你真的没有这方面工作的需求,其实认真看一下,也会有很多好处的,相信我!
《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读后感(四):不需要尖叫感,只需要烟火气
国产书的通病,都是一些堆砌,和演绎! 尖叫感核心就是教大家写文案, 怎么说客户愿意听?记住kiss原则 怎么说客户会心动?记住BFD原则 什么口吻说客户会进入状态?感觉客户站在你面前,在写信一般。 该书没有自己的核心观点, 基本上是把其他书的一些观点和逻辑进行了整理,而且还有点混乱。 在谈文案前, 先要分产品,是高关心度还是低关心度? 区分了之后,要了解消费者决策模型ELM模型; 接着才是文案的创作, 创作实际上有三个要点:关联、要点和结果。 思考的时候可以用“思维导图、意向拓展或者是单点突破”。 本书作者是归纳总结,别人写的好,然后放个题设。 在创作的时候,需要有场景化,需要“画面感”不是写信,是对话,是告白,独一无二的告白才最让人心动! 我们的核心是让客户产生购买,购买的前提是跟客户产生了共情,情感的共鸣,需要把客户带到心流的状态,这里就会施加影响力的工具(一般都会说六种武器)。
在进行社交文案创作的时候,追求的是“速度、效率和传播”。互动现在都很少了,大家都是看客。另外微信创作四字真诀“情”、“趣”、“用”、“品”,实际上现在都很累了。在信息泛滥,从“煽情”到“调情”到“情感勒索”,其实大家都很累了。
我就很不喜欢一个外卖的带子上还写几句话,我基本没看。
互联网的核心是让人知道我,了解我,被我吸引,行动,拥护我。1-2句文案是搞不定的!最多是引起好奇,关注。还需要深度说服,一篇再美丽的情书都比不过一套房子的钥匙和一把车的钥匙。
所以,里子、面子都要有!
营销从来只锦上添花,但是不会雪中送炭。 文案没有尖叫感,只有烟火气。
真正的感动来自于:懂我的生活,懂我所要,把我心中所想用你的文字写出来了。
世界很快,心要慢!
《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读后感(五):消费的年代,真正懂你的欲望的人,或许是广告策划人
我并非一个文案写作业内人士,没有任何需要写文案的需要,偶尔发现这本书,于是推荐给有需要朋友。出于负责任的态度,我也初略地将其看完了。读完之后反而感觉到了超乎想象的值得,作品中罗列了许多优秀的文案,让我对文案这个文体刮目相看,有些语言,真的做到了漂亮到打动人心。而更令人吃惊的,却是文案对人的消费心理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让人不由觉得,在这个消费的年代,真正懂你的欲望的人,或许是广告策划人。 什么是好的文案,看完这本书我有一个粗浅的答案。好的文案就是激发人的所有感情,并将其转化为购物欲。文案在包装我们的欲望,为我们疯狂购物寻找理由。不管是以情怀来包装,以乡情来包装,或者是以男子汉的自我标榜,高品质生活的象征等等,文案不仅仅是在替自己的产品增加亮点,更重要的是在为购买的人寻找购买的理由。消费时代人们大肆购买自己所不需要的东西,这里面很难讲有多少是商家所营造出来的消费陷阱。 最为可怕的是,现在许多写文章的人,也开始用写作文案的方式来创作。产品化的媒体只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用了太多写作文案的手法。例如被人民日报批评的虚浮文风,各种"震惊体"的小标题,已然不像是一篇具有价值的作品了,居然像一个为了吸引"购买"的广告,而对于这些作者而已,当读者点开他的充斥着夸张浮夸的语言的作品时,他的工作就已经完成了,却不知道真正的文案高手,追求的不仅仅是一时冲动的购买,更是塑造与读者的亲密连接,打造真正为人认可的品牌。 当然这本书也远远还未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其一,有时作者太过高估文案的价值。为了凸显文案的效果,往往在后面写明该产品增加多少销量。对我而已,文案只是产品的一个营销手段,真正决定产品生命力的还是产品的质量。其二,作者对于文案好坏的判断标准有时有点不一,前面说得天花乱坠的理论到后面似乎又不怎么成立了,正如作者所说,没有最好的文案,只有最适合产品的文案。但是什么是最适合,似乎缺乏有效手段。其三,作者对文案的理解有些实在牵强附会,但是文中太多罗列了大量文案,就算当做文案集锦,也足够看回票价。
《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读后感(六):近20-30年来尤其是近3-5年来的优秀广告文案的整理汇编
本书是近20-30年来尤其是近3-5年来的优秀广告文案的整理汇编。这些案例还是值得看一看的。书中对广告文案如何做有一些分析概括,其中部分直接说出出处,大部分不说出处的也看着眼熟,不像是作者原创,更像是对现成的理论的引用。我的评价是3星。
以下是书中一些信息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书中的页码:
1:也就是说,在社会化媒体上传播的文案,应该依据这样的标准来写:不仅要引发阅读兴趣,而且要让人在读完之后产生分享给其他人、参与互动,以及再创作和二次传播的冲动。#159
2:另外,在社会化传播媒介上,记住一点:比起自夸的文案,人们更喜欢读自黑的文案。#173
3:这就是文案大师迈克尔·马斯特森(MichaelMasterson)所说的“伪逻辑”(falselogic)手法,即通过改变措辞和相应的写作技巧,操作(不是谎称或故意造成误解)既有的事实。#307
4:正确的逻辑是:任何数据都不能够说明沃尔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但沃尔沃是率先打出“安全”这张王牌的品牌,所以尽管“安全”这一诉求本身就是“伪逻辑”的一种,但这并不妨碍消费者仍然认定它是最安全的汽车。#363
5:从“外围路径”入手,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毋庸置疑的品牌形象,再以“中央路径”作为事实和数据支撑,有力地支撑起(或合理化)这一品牌的核心定位。两种文案写作路径互为表里、互相补充,是在消费者心智中创造出品牌边际差异的最有效的手法之一。#365
6:3毫米的旅程,一颗好葡萄要走10年#377
7:某啤酒文案以“洁净”为卖点,强调所有酒罐都经过蒸汽蒸馏水杀菌,成功获得消费者青睐,而事实是,所有的啤酒品牌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对酒罐进行杀菌处理,但只有这一品牌的文案强调了这一点,结果在“注意力”战场上赢得胜利。#437
8:不要期待一下子就传达出一切信息,文案应该做的是,先传达核心信息,成功吸引关注后,再慢慢传达其他信息。#445
9:另一个要点是:文案必须给予消费者想要的信息,而不是单纯描述产品信息。#449
10:可以拍星星的手机#458
11:在时速60英里时,这辆新款劳斯莱斯汽车上的最大噪声来自它的电子钟。#493
12:这相当于文案为小米用户群体完成了一次“代言”,将“便宜”等劣势特征转变为“年轻”“个性”等优势特征。#1107
13:来看蝉游记APP的广告语文案:发现旅游之美。作为一款文艺范儿的旅游软件,算是中规中矩,但它写得更好的文案却是这个:超多女生在这里写游记 #1326
14:同样,当时的纸尿布制造商也改变了广告诉求,从宣传省时、方便,转而宣传纸尿布干净透气,能够呵护宝宝的小屁股。这样一来,主妇购买的理由就从说不出口的“图省事”,转变为冠冕堂皇的“为宝宝着想”,纸尿布由此得以迅速普及。#1382
15:再如,美国有一种婴儿速溶奶粉杰贝,文案是:酷似母乳 自从使用这一文案之后,奶粉销量在几个月内增加了50%,这也是因为它占据了消费者心目中的“黄金标准”:母乳。#1530
16:比较一下“市场份额74.1%”和“四个小伙伴,三个用滴滴”这两种说法的差异。#1564
17:比如这则受到奥格威盛赞的痔疮药广告:给我们寄钱来,我们给您治痔疮;要不就留着您的钱,也留着您的痔疮。#1837
18:来自Takipi(一个云端软件管理服务)的调查显示:在标题中使用“惊人”这个词的文章和没有使用这个词的文章比起来,在社交网络上的阅读量和转发量大大增加。#1858
19:这是一则啤酒文案的标题:禁酒令#1868
20:另一种方法是,打破常规语言形式。比如:圣诞节到了,给玩具一个孩子吧#1874
21:优秀的文案言简义丰,多一个字都嫌多。比如红牛的文案:Redbullgivesyouwings(红牛给你翅膀)#2055
22:通常情况下,大企业、大品牌,更适合使用这种“自我视角型”文案对自己进行包装:建设银行,善建者行 中信银行,承诺于中,至任于信#2391
23:一般来讲,有限改进型产品更适合于“故事化”,因为它打造差异化的方式更多的是依靠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情感获得”,而不是“功能获得”。#2862
《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读后感(七):新手文案入门书籍:《尖叫感》用互联网的思维看待现代文案
最近读了本书,是马楠老师写的《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 在当下互联网的信息蜂巢大环境下,每天产生成千上亿的信息,使得获取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难。比如微博的热搜话题榜转瞬即逝,微信里的公众号红点越来越多,再加上抖音、头条各种APP的兴起,使得再优秀的文案,不出数日,也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 不像以前,经典的文案容易成为全民普及的流行语,如: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在人人都可以发声的互联网时代下,人人都可以是文案写手,一条微博、一篇公众号、一个段子、一个表情、一个标点符合,只要为了塑造品牌影响力,维系粉丝,扩大社群,都可以算做文案的范畴。 而比起规规矩矩诉诸消费者利益的文案,人们更愿意阅读一篇不提及产品的文章、一个有趣或感人的故事,或者来自“代言人”的一段发自肺腑的独白。 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文案人该如何找到最适合当下的创意思维和写作方式呢? 答案,可以从这本书里窥见一二。 ▼ 一、调动消费者参与互动 在社会化媒体上传播的文案,吸引阅读不是文案的目的,吸引参与和互动才是,人们只要动一动手指,就能够以点赞、转发、评论的方式参与话题,带动传播。 而参与互动的前提,一是话题足够有趣,调动观众的参与欲望。如春节支付宝的扫福活动、杜蕾斯搭载热点话题互动、以前风靡一时的“凡客体”文案。 二是好好说话,说人话,首先明确自己品牌的定位,一边阅读你写下的文案,一边把自己想象成具有这种性格的人,想象这类人会怎么说话,然后在脑海里展开画面。(注意:形容词需要慎用,通常它们没有办法让你产生限定的联想) 如一款国外线上教学产品,很多文案可能这么写:本产品经过国家教委批准,国内唯一××指定,通过××认证。这是典型的“不好好说话”,干巴巴的。 如果是你给自己亲戚推荐这个课程,你可能会这么说:在这上课就跟在国外上课一样。这才是好好说话的文案。 通过“好好说话、说人话”的方式拉近受众的距离,将产品属性化作具体画面和可感知的细节,深刻沉淀在消费者脑海里,激发他们主动分享文案的欲望,从而打通二次传播的渠道。 二、建立形象 调动观众参与互动就像给受众挖坑,同时我们的产品一定要有能力填补这个坑,牢牢占据用户心中最有利的位置,使得消费者产生需求时首先想到我们的产品。 占据消费者心智有两种途径:中央路径和外围路径。 中央路径是利用逻辑、推理和深入思考来说服别人; 外围路径是利用愉快的想法、积极的形象或“暗示”所产生的联想来说服别人。 采用哪种路径,要取决于产品种类、需求属性。高价格、低频次的商品,如买车买房,更多用的是中央路径;而低价格、高频次的商品,如买零食,只要广告画面上有人表现出非常美味陶醉的表情,就容易让人下单,这用的是外围路径。 好的文案会将“中央路径”和“外围路径”融合起来,互为表里,用事实和数据支撑品牌形象。 注意:当你建立形象时你发现产品卖点很多,你要做的是先传递核心卖点,成功吸引关注后,在慢慢传递其他信息。 传递核心卖点不自嗨,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仅仅描述产品会带给他们什么好处还不够,还要正中靶心,将用户需求的痛点揪出来。这个痛点可以从德鲁.埃里克.惠特曼的《吸金广告》里的八大生命原力入手: 1.生存、享受生活、延长寿命 2.享受食物和饮料 3.免于恐惧、痛苦和危险 4.寻求性伴侣 5.追求舒适的生活条件 6.与人攀比 7.照顾和保护自己所爱的人 8.获得社会认同 三、建立交情 交情,就是用户对你的品牌有感情。让品牌和用户建议情感上的联系和认知,目的是在产品同质化的互联网时代,使品牌脱颖而出。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治愈人心,引发共鸣的“走心”文案? 1. 讲消费者感兴趣的故事,讲他们想听的故事; 2. 诉诸某种强烈的情感,切中“情感母题”,比如爱情、悲剧、人性、奋斗、理想等; 3. 找到某个群体共同的记忆; 4. 使用人称来叙述,以“你”为导向,多在文案中使用“你”这个字; 文中列举了采用情怀文案脱颖而出的淘宝店铺:南食召、故乡车站、步履不停,他们的文案都有一种文艺而真诚的气质感,很容易让人得到共鸣和慰藉。 这是一个浮躁的互联网社会,当这种情怀文案与消费者的内心情感不谋而合时,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四、提供行动的钩子 文案的终极目的是促进消费者的购买。从提出需求——满足需求——证明产品的功效——要求实际购买,这一个过程有着巨大的“鸿沟“需要跨越,文案还需要提供行动的“钩子”。如下两个方面: 1.减少客户的行动成本 比如: 微信推送末尾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直接购买;扫一扫二维码,立刻获取××信息; 而不是随意写一句拨打我们的电话;访问我们的网站和公众号; 支持微信支付、支付宝、刷卡和现金,提供分期付款,包邮,不满意包退换; 优化APP的购买流程,能三步完成订单就不要五步,每一步都会损失掉一部分客户的耐心; …… 2.增加客户行动之后的好处 告诉用户行动之后的好“好处”,不要绕圈子,如“戳进去有神秘好礼相送”,我想,这样的表述没几个人会真的点进去。 所以“好处”要尽量明确一些,如限时优惠券,限量供应、限量礼品、限时销售、限时折扣……选择合适的方式,呼吁消费者迅速采取行动。 3.让文案成为产品的一部分 当你打开超市的冰箱,看着各种饮料,你会作何选择,而这些印着歌词的可乐,首先会成为吸引你的一种产品; 当你看着琳琅满目的白酒时,而印着各种走心文案的江小白,你可能会将每一句的文案都看一篇,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那几句来买单。 你看,这就是文案的“钩子”,将产品和文案合二为一,促进消费者购买产品。 以上是我对《尖叫感》这本书所做的整理笔记与大家分享。在互联网的洪荒中,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文案案例,不同的传播渠道使用不同的文案写作风格,虽然文案形式千变万化,但它的终极目标没有变:文案是为了让人们采取行动 ,促进销售来赚钱。
欢迎关注公众号淘文案,一起学习文案知识 -END-
《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读后感(八):3个写作的细节,也许会让人读完你的文章。
文/叶小键
微信官方统计数据表明,只有20%的阅读量是从订阅号里产生的, 其余80%的阅读量都是从朋友圈里点击产生, 这个数据说明:被用户分享出去的文章,才有可能达到10万+的阅读量。
我们可以从这些被分享都是非常好的文章之外,是否可以学习到什么事情呢?
近日阅读马楠所写的《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提到目前是屏读时代,大家都用手机或是平板来阅读文章。
当你的文章内文没有分段,密密麻麻的文字或是首行缩进,用了图片与文章不符合等细节上,这些都有可能会引起读者在阅读时感到不适。
因为屏幕的空间较小,当读者看到密密麻的文字会感觉到有压迫感。 阅读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难受。
马楠,文案达人,擅长互联网产品消费者行为研究,熟知文案心理学,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去哪儿网资深产品经理。本书共有八章来说明,做出尖叫感的文案要注意那些事情;内容涉及标题、产品关键词、故事写作、长文案撰写、广告心理学、传播路径等。
HEY,什么是互联网文案鉆进用户的脑字做调研说人话,说人话,还是说人话:高大上又接地气从标题到文字讲一个用户想听的故事滚蛋吧,那些干巴巴的东西在文字中找到强大的附着力最好的文案互动就是调情接下来就我阅读后有所感受的地方与您分享:
1.内文要分段
根据国外调查机构 DeviceAtlas 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智慧型手机,市场主力则以5.5吋以上的机型最受欢迎,
5.5吋的手机荧幕不大,目前我们都是用手机来阅读微信或是文章等,若你的文字密密麻麻的话会给予读者压迫感。
建议是3-6行要分段,超过就会容易有压迫感。 以下是我以前的文章来做修正后,在手机上阅读有改善许多了。
案例:以前写的《刻意学习》这篇文章:
免费的知识在网路上有许多,但是目前时间有限,有限的时间想要取得更好的成就,付费学习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式。作者主要推崇的还是写作给予他一系列的改变与成长。这本书是他写了1000天的文章后出版的,那么就是有心路历成在里面的分享。之前听到罗辑思维里的罗振宇有提到,目前不知道学什么的话,那么就学习演讲。他说演讲是可以透过学习且时间不用很长即可以得到成果,我想一想还真的是。那么把输入+输出结合=主题阅读演讲类的+持续写作输出。演讲每个人基本上都会用的到,不在是在工作中报告或是和朋友分享自已的想法,其实好的演讲让人想听。我记得猫叔也是即兴演讲的高手呢。有听到他一个课程,对<普通人快速崛起的10大狠招>里面他演讲的口才非常的好,音速也是很刚好。内文一共有9段,密密麻麻的文字,给人阅压迫感。
修改文章:大约采3-5行一个段落,内文没有修改。
免费的知识在网路上有许多,但是目前时间有限,有限的时间想要取得更好的成就,付费学习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式。 作者主要推崇的还是写作给予他一系列的改变与成长。这本书是他写了1000天的文章后出版的,那么就是有心路历成在里面的分享。之前听到罗辑思维里的罗振宇有提到,目前不知道学什么的话,那么就学习演讲。 之前听到罗辑思维里的罗振宇有提到,目前不知道学什么的话,那么就学习演讲。他说演讲是可以透过学习且时间不用很长即可以得到成果,我想一想还真的是。那么把输入+输出结合=主题阅读演讲类的+持续写作输出。 演讲每个人基本上都会用的到,不在是在工作中报告或是和朋友分享自已的想法,其实好的演讲让人想听。我记得猫叔也是即兴演讲的高手呢。 有听到他一个课程,对<普通人快速崛起的10大狠招>里面他演讲的口才非常的好,音速也是很刚好。没有密密麻麻的文字,在阅读感觉上没有了压迫感。
2.不要首行缩进
在书本或是平面杂志会采用首行缩进,让你在阅读时可以找到一段的开头方便阅读。但是你在手机上阅读的话,这样的设定会让文字产生奇怪的排版。
如果首行缩进,屏幕左边的空白就会变得非常不规则,阅读起来很难受。 要保持方正的块状文字, 视觉上分辨起来才比较容易。 马楠 《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3.放上适合的图片
有些文章会放置图片来吸引读者,因为图片本身也会说话。所以放置正确的图片会为文章加分,相反的放置图文不符的图片则会让读者突然迷路找不到连结点。
李笑来也在文章中提到:不一定要放置图片也可以,初步可以专注在你的文章内文上。
也许放置没有适合的照片,读者在阅读后看到照片会被打断,那么被打断又重新再阅读,造成阅读体验不佳。
我们的文章都是有逻辑关联的,这一段和下一段会有连结。中间放置图片,中断读者阅读,这个图片是也是一段文字,他是要连结上段与下段的逻辑关联的。
同时图片在插入文中时, 进行调整,最好保持相同的大小。
因为由威廉姆斯(Robbin Williams)所写的《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里面的重要设计四大原则,其中一个是对齐的原则。
告诉我们运用对齐的原理,在文章中图片大小设定相同,会让文章保持统一,方便阅读。
本文总结
神在细节中,找出细节;让文章更好的阅读。
3个写作的细节,让人读完你的文章。
分段,段落尽量短小。不要首行缩进。搭上适合的图片,不适合就不要放。对了同一个页面上,不要使用多种颜色的字体;建议不要超过三种颜色。
阅读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难受。
《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读后感(九):永远古怪,永远与众不同
“永远古怪,永远与众不同。”
这是2015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创作电影《模仿游戏》剧本的剧作家在得奖时提出的,很触动我。他谈的是他的人生际遇,虽然遭受打击歧视,但继续坚持,他的不一样,让他不一样。
我不认为你必须在生活上标新立异,你可以过成自己觉得舒服的样子,但是你必须要求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在每一件事上都是如此。
写篇文章,做个课题,销售产品,你做的好,别人也做的好,尤其在信息壁垒和技术门槛都越来越低的互联网时代,你今天刚刚开发出来的功能,竞争对手第二天就能完全模仿,基至可以比你做得更好。
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去哪儿网资深产品经理马楠在《尖叫感》中提到:真正独一无二的品牌壁垒是你的品牌理念,世界观,价值观。三观契合,才能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马楠是一位文案达人,擅长互联网产品消费者行为研究,熟知文案心理学,多次主导团队产品研发、运营。在《尖叫感》中提到三个有趣的观点,让与众不同落实到实处。
1、钻到用户脑子里去调研
不知道用户在想什么,那就去调查消费者购买时的信念、感受和渴望。
别人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他有什么好处?先用聚焦的法则想清楚产品的功能最核心的一点。
比如你想卖一瓶水,思前想后你决定聚焦“好水”,可怎么定于这是瓶好水,你可能会用到专业词汇“地表水”、“专利技术”等等,但对消费者来说,这些词汇激发不了一丝一毫兴趣,该怎么办?
可以从目的和意义入手,思考这个标签背后的逻辑。思考为什么消费者需要一杯真正的好水,因为想体验更好,感受更好,所以“创新生活,极致体验”就是想对不错的选择。
也可以从“用户麻烦”思考模式来写。去实际了解消费者在买水的时候会有哪些麻烦,比如消费者不知道那瓶水性价比更好、水质更好等等。
比较高级挖掘需求是从调动情绪模式入手。先让自己进入情感化思考模式,如果你想传递是好水的信息,就先别说好水,先想想消费者在公众场合里喝到的水都是什么感受。
比如公共水箱里有水垢,常年累月不清洗,喝的感觉不干净等等,这样一来,你的角度就变的不一样。
最高级的洞察需求需要你了解品牌的真正传递给别人的信念。比如面对不同类型的朋友,用不同的语言。比如爱运动的朋友,可以说“嘿,来一瓶,感受更健康的体验”;爱看书的朋友,可以说“喝一口,世界都为你安静下来”等等。
总结一下,深挖需求可以分为表面需求(产品功能)、情感需求(产品诉求)、自我实现需求(品牌内涵),越能够往深挖,也就越能洞悉人性。
2、永远永远永远,都要说人话。
那些专业的词汇是给专业人士看的,但产品的对象如果是外行,你的专业词汇只会让消费者隔海相望。
“广告是词语的生涯。”这是现代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的名言。语言的本质是抽象的,但是为了销售,重点在于让人记住,所以语言的重点在于具体。
所谓具体,就是指能够凭借感官去认知的某样东西。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接触到什么,使用的词语越具体,消费者越容易理解。
比如,不要说“获得财务上的成功”;而要说“每周的收入可多达× × × ×元”
不要说“你想让你的身体看起来更迷人吗?”而要说“想要性感、纤细的大腿吗?”
具体就是要打开你所有的感官,竭尽全力的去感受,把你感受到的细节写下来。
3、让那些干巴巴的东西滚蛋吧
如何让你的与众不同深入人心?试试这几种方式。
声东击西。铺垫的时候,故意将读者的视线引向A点,再出其不意说B。杜蕾斯经典文案“杜蕾斯无糖避孕套,关爱牙齿,更关心你”。你的感受如何?
戏剧效果。用这种方法,需要先将情境和语境都铺垫出来,让读者跟着你的情境走,然后使用故弄玄虚、阴差阳错、露馅等手法制造出乎意料的效果。比如某美容院的宣传“请不要与刚走出本院的美女调情,也许她是你的祖母”,看的这样的宣传,不禁让人莞尔一笑。
让品牌人格化,从用户角度去寻找品牌的人格。假设一瓶椰汁会说话,它会说什么?来看获得2013年戛纳银奖的椰汁广告文案。
“我们所含的天然营养能帮助消化,进而降低体重。但这不意味着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吃。举个例子,吉娃娃狗和陶器就不可以。我们竟然还需要做这样的警告,真今人失望。
我们能显著提升你的代谢。当然前提是你不是坐在那儿一动不动。除非你是个忍者,说真的,你是忍者吗?如果是,请在facebook上加我们。”
这样一来,这瓶椰汁像一个会调侃的朋友,幽默风趣,就深受人心。所以,品牌人格可以从很多方面来打造,找到与用户之间的价值观契合。
从情感入手,找到品牌想要对用户说的话。价值观契合,可以从情怀、梦想、理念、自我、信仰等方面寻找契合点。比如锤子手机的品牌文案“天生骄傲”,这就引起了目标群体价值观的共鸣。
想要与众不同,先得有积累。所有的有趣、有创意的想法都建立在大量扎实的积累上,融会贯通后才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信息社会信息那么多,就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去淘金,去积累,去分类,去记录,去定期回顾,慢慢你才能有触类旁通形成自己特色的本事。
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会让你在努力积累之后更喜欢自己。毕竟,最幸福的事情,不是活的像别人,而是在你努力之后,活的更像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