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血拼大西洋》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血拼大西洋》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2021-04-11 04:12: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血拼大西洋》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血拼大西洋》是一部由迈克尔·鲍威尔 / 艾默力·皮斯伯格执导,约翰·格雷格森 / 安东尼·奎尔 / 彼得·芬奇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血拼大西洋》精选点评:

  ●战争电影硬伤难免,但场面与人物的刻画和还原已经非常出色了,在了解了幕后制作以及历史背景后,更是肃然起敬。

  ●英雄末路,斜阳下的自爆,就为这个画面可以多半颗星。也只有在还保留有帝国情怀年代的英国人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苏伊士战争后就再无可能了。

  ●Commanders are always alone.

  ●本剧两个高潮,一是前面海战,二是自沉。海战部分做得不太好,没有全景展示,电影语言毫无作用,全靠舰长们的语言让人理解剧情,斯佩伯爵号被攻击的场景特效太假;自沉部分情节则高潮迭起,悬念丛生,引人入胜。

  ●指望当年的技术手段来重现战争场面是不可能的,用美军重巡模拟袖珍战舰也毫无代入感。当本片算是把当年这段历史讲了个清楚,让人有了直观认识

  ●全片实舰拍摄,现在看来也很震撼,剧情上就有一些拖沓。

  ●The Battle of the River Plate和Battle of the Bulge名字都响当当的。。。。。。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拍的很失望

  ●也许是年代久远,叙事的方式让人兴趣不高,战斗场面及效果不高,片子的后段却令人印象深刻。

  ●纳粹的斯佩号袖珍战列舰的最后岁月,那时候还有那么多战舰可以拿来拍电影,好怀旧

  ●即使是五十多年前的电影,但与现在动辄几亿戴着3D头衔的烂片比起来依然展现了烂片们望尘莫及的令人震撼的精良制作和宏大场面,粗糙的画质反而展现出沉重的历史感。全片最优秀的演员并不是人,而是那几艘战舰,“阿克琉斯”号、“坎伯兰”号这些战舰的本色演出近乎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海战。

  《血拼大西洋》影评(一):观二战德国海洋封锁看今日中国封锁日本

  刚看完《追击斯佩伯爵号(血拼大西洋)》Battle of the River Plate,讲的德国的袖珍战列舰斯佩伯爵号在南美的最后一战还有其自沉的故事。所谓“普雷特”是位于南美洲的一条大河的英语读法,它实际上是南美洲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汇集后形成的一个河口湾,其名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白银之河”(Rio de la Plata),我们一般据此发音将其翻译为“拉普拉塔河”。有个感触,后发国家的海军不要和先发国家的海军硬碰硬,斯佩伯爵也好,俾斯麦也好,都是单独战斗力爆表,但是英国人船多飞机多,最好还是被轮死。英国二战时期因为德国的潜艇战经济几乎崩溃相同的例子就是日本,也是因为美国无限制潜艇战断绝经济。所以现在日本海上自卫队叫美国第七舰队反潜大队,反潜水平世界第一。中国和日本如果开战不要用潜艇战,只能白白牺牲海军潜艇官兵的生命,还是靠导弹吧。

  《血拼大西洋》影评(二):《拉普拉塔河之战》的看点

  1、豆瓣用的剧名翻译简直烂俗,像港台烂翻译。

  大国角逐大洋的情怀之宏大不是港台烂俗商人能理解的。

  2、剧中的德国人得到了明显的正面描写,这和现在西方二战电影动辄以迫害犹太人或独裁等意识形态原因丑化德国军人是完全不同的。体现了仍保留帝国雄风的英国人对强大对手的尊重。

  3、剧中共出现五艘巡洋舰,都是实景拍摄。海战电影能一次动用五艘巡洋舰,世界上都是不多见的。

  其中英国四艘船是分别由英国和印度海军的军舰表演的,更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坎伯兰”号巡洋舰饰演自己(但炮塔已拆卸),印度“德里”号巡洋舰饰演“阿喀琉斯”号(“德里”号就是“阿喀琉斯”号,原属新西兰,后来被卖给了印度)。

  德国“斯佩伯爵”号由美国重巡洋舰“萨勒姆”号扮演。该舰吨位比斯佩伯爵号大,装9门203毫米主炮,而不是斯佩伯爵号的6门280毫米炮。

  剧中开始时,兰斯多夫舰长介绍本舰伪装成“萨勒姆”号。这显然是本剧为掩饰穿帮而虚构的情节,因为“萨勒姆”在二战结束后才服役,而“斯佩伯爵”号在1939年便被击沉了。

  4、本剧充分体现了袭击舰时代海战的骑士遗风,之后随着无限制潜艇战的全面展开,这种骑士遗风变得荡然无存。

  5、虽名为海战电影,但本剧唯一的海战段落做得并不出彩。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利用电影的镜头语言向观众呈现海战的过程,完全靠演员的语言来叙述,看电影如同在看书一样,干瘪无物。而且,海战场景没有体现德国一方的作战指挥和策略。

  6、做得比较出彩的倒是结尾自沉的段落。自沉前的悬念设置得很足,自沉的悲壮感非常浓烈。这种悲壮感是《联合舰队》中进行自杀出击的“大和”号爆炸场景所无法比拟的。

  《血拼大西洋》影评(三):《珍视生命,赢得尊重》

  《珍视生命,赢得尊重》

  二战初期,大西洋上的一段小插曲!

  1956年的彩色影片,质量怎么就如此之好呢?是英国保存地好?还是数码修复技术好?

  总之,当时拍摄的时候,对于外景的选择与摄录,还是下了番功夫,虽然某些海战或舰内等场景,像是蓝背景下棚中作业!

  但导演们基于当时环境,能够给我们呈现这样一部具有历史感的画面,还是很有意义的。

  不仅可以让我们跳出大陆思维看看1939年的那个岁末,大西洋上串联欧洲战事的斗争,也可以通过细致描绘的作战场景,了解到那个年代的军事设施与运作(二战初期的英军老式战舰,确实在很多方面已经落后德国海军的战术、技术水平)!

  这里引用“战争研究论坛”先驱的总结,为大家解说,我认为,D sir的总结非常到位,也为我个人开了眼界!

  至于影片的终极意义,无疑是反战的!最后德军舰长没有鱼死网破一拼,而是自毁其舰,不仅保住德军官兵的生命,也让迎战姿态的英军可以避免一些注定的牺牲。

  珍视生命,赢得尊重!甚至赢得了敌人的尊重!

  影片制作人兼编剧导演的迈克尔·鲍威尔(1905 - 1990)和埃默里克·普雷斯伯格(1902 - 1988)。这对老搭档被称为射手(The Archers),如果看到哪一部影片的开头有伴随着箭中靶标的声响的这个镜头,那么这部电影就是出自这两位的手中。

  在1950年代,英国拍摄了众多反映二战题材的影片,这种大家到电影院里回味或者反思去日不久的那场世界大战的年代,甚至还有被称作“民众战争”之年代的。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英国的兰克电影公司(Rank Film Distributors Ltd.)打破了长期的寂寞,于1956年投入拍摄了一部大型海战影片,片名为《普雷特河之战(Battle of the River Plate)》。

  影片采用纪实手法,描写在开战不久于南大西洋上演的,英国的三艘巡洋舰和德国袖珍战列舰“海军上将施佩伯爵(Admiral Graf Spee,以下简称施佩伯爵)”号之间的一场名垂青史的海战。这场海战对于哪怕稍稍了解的海战史朋友都应当熟知的,因此就海战的细节分析本稿且作割爱,主要就影片观后所感与诸位分享。

  和“民众战争”年代拍摄的其他战争影片不一样,这部影片是一部海战影片。和海战本身一样,海战影片所花费的代价巨大,即便是“民众战争”时代拍摄海战影片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此这个时代海战影片亦可谓凤毛麟角。这部影片得以问世,本人认为这离不开布隆布恩男爵,也就是本片的制片总管约翰·纳奇布尔(John Ulick Knatchbull),这位爵爷的岳丈大人就是那位蒙巴顿勋爵。在这个大人物的全力支持下,摄制工作得到了包括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美国第六舰队以及印度海军的大力协作,使得那场经典的海战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再现。

  他的岳丈正是蒙巴顿勋爵,在勋爵遇刺身亡的那场爆炸恐怖中,他也在游艇同乘却大难不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