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故事力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故事力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29 04:10: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故事力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故事力学》是一本由拉里•布鲁克斯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元,页数:201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事力学》读后感(一):读了一半了,感觉好啰嗦

  看网友强烈推荐才去买来看的,但是感觉作者太啰嗦了,说来说去不在点子上。

  偶尔几句干货,要堆砌三四页的铺垫,是不是小说写太多了,我可是拿来当教科书读的呀,能不能下个明确的定义,再把要点一二三四列出来?非要我从一堆修辞里自己找重点,真是累死了。

  但是,还是要咬牙读完。回头再来评。

  《故事力学》读后感(二):实不实用全在自己

  作者用自己的角度,把写作用一种力量的发挥来写。内容可圈可点,一些指导性的知识点写得很直白,通俗易懂,很适合入门的人看。

  不过,还是取决于看的人写的是什么类型吧,如果专注于些虚构类型作品的人,还是应该更着重于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寓意上,在这方面作者的指导有些过于笼统了,虽然借用很多示例,但是独到的见解较少,比较模式化,看后并不是很惊艳。

  《故事力学》读后感(三):牛顿的苹果砸中了故事

  昨晚喝了一顿酒,今早居然5点就不想睡了,起来读书。这本书的名字有趣,算是标题党。现在书这么多,书名不酷盖,怎能速翻开呢?

  处处皆有力学,作者没有惊喜地以万有引力为例,对力的作用进行了粗浅说明,算是点题了。接下来是对牛顿的效仿,提出故事力学的概念,并希望这个力,如同牛顿力学定律一样,揭示成功商业故事的内在规律。显然,高中物理起到了素质教育的效果。

  最近有个小朋友送了我本《荆棘鸟》,最后一页封底有作者照片和创作生涯简介。她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最高峰,后来再也写不出如此畅销的作品了。这里面是不是力学起作用了呢?

  故事由四部分构成:立意,人物,主题和故事结构。立意就是创造冲突,有了冲突就有了戏剧性,故事诞生了。怎么评价立意呢?强度/原创性,清晰度。

  《故事力学》读后感(四):别具一格的故事建构法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包含着无数的为人知不人为知的故事,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将一个人的一生用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说这个问题,我只是想表达故事有的是,但是如何用文字或用其他方式将其再现出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故事力学》教我们的就是利用故事的力量,从中抽丝剥茧,找到故事的核心,然后以此为基点,进行全新的故事构建。

  个人认为,任何一本试图教别人写作或者是讲故事的书,都不可能是宝典。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的写作策略是基于他本人的经验而生,适用于他的未必适用于读者,大抵这也就是有些读者认为《故事力学》理论性东西过多,而实践性东西过少的原因。严格来讲,《故事力学》按照“寻找故事——优化故事——写作实践”这样的框架来建构体系,是正确的。在写作过程中,拉里•布鲁克斯善用学术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写作理念,这种将理论和个人实践结合的写作手法,明显是学术手法,应该说是符合《故事力学》本身特质的。拉里•布鲁克斯做的最成功之处就是从故事中寻找力量,这种力量存在于故事的细枝末节,甚至是人物的喃喃低语,如何用这些东西充实自己的故事,让故事具有力量,把自己的故事 创意转化为充满戏剧张力的概念,正是拉里•布鲁克斯在《故事力学》一书中着力阐释的内容。

  书中,用了诸多经典的故事作为案例向读者讲授如何利用故事中的力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故事。如此,就能将理论具体化、生动化,利于读者把握。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的是,从有人类开始,人类基本就开始了口头创作,如何从几千年的故事创作中寻找到全新的元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恰恰因为这一点,就有可能使得教授写作的书落入俗套,拉里•布鲁克斯应该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从力学的角度出发,不再从故事主框架着力,用渗透在故事缝隙里的力量打造自己全新的写作理念,并将其传授给读者,可以算得上一种全新的尝试。

  在我看来,任何一本讲写作的书,都只能对自己是一个借鉴,而不是读完,自己就能够成为无所不能的叙事高手。在这个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无疑,《故事力学》算得上是另辟蹊径,能够有效刻画故事经络的写作指导书。

  《故事力学》读后感(五):真正优秀的小说如何写成

  《故事力学》整体算是一本不错的故事写作指导书,作者拉里.布鲁克斯凭借其丰富的写作指导经验,写就而成。本书重点在于指导小说的精彩写法,使小说充满更多的故事力学,让小说更吸引读者,让更多的小说能有出版机会,更甚至是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可能。本书先从小说写作的基本要点入手,然后再举例对比市场上比较成功的小说作品,从理论到实践,写的都是比较实际的切入点。

  作为小说或者影视作品外行人,对于市面上的小说或者影视作品,我只是以一个普通的看客心态,对于其好与差,最多是点头或者唏嘘而已。但自从有心想写好一部属于自己的优秀小说后,自己的心态可谓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看到别人出版优秀的书籍,心里羡慕的要死,就算是出版的一些三流的图书,心里也有隐隐的羡慕,更何况是那些改编成影视剧的优秀小说。

  一本优秀的小说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随意想到一个看似不错的点子,就能顺此发展下去,写一个故事,形成小说。如本书所写,一部优秀的小说一定要有很强的故事力学,而故事力的法砝不外乎是:

  1. 引人入胜的叙述预设、问题或承诺

  2. 戏剧张力

  3. 揭示的节奏

  4. 与主人公共鸣

  5. 替代性阅读体验

  6. 叙事策略

  写作者抓住这几点,把自己的小说完全地呈现出这些特色,那这本小说也不会太差。纵观世上那些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大都立意宽广,主题明确,人物个性鲜明,结构多样,写作风格自成一体。就算一些描写小人物小社会的作品,其也是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其中的小道理小麻烦也能引起大众的心理共鸣。这些作品的优秀点,不可谓是想进入写作圈朋友的学习之处。

  我最近又重读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些之所以称为我国的几大名著,确实有其值得赞誉之处。先不说其宏大的历史观,各俱鲜明的政治特色,单就其中的故事情节描述,真的是引人入胜,令人叹为观止,更不要说里面众多精彩纷呈的英雄人物。这些优秀的作品,绝不仅仅是坐在屋里胡乱思想就可写成的。没有见多识广的知识积累,没有众家思想的学习,如何构筑一部属于自己的特有作品。

  本书重点分析了《相助》与《饥饿游戏》这两部畅销书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这两部小说所呈现的故事力学是作者推崇的,就算它们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但也不影响它们销售几千万册,其改编成的影视作品票房大卖。

  本书还是比较实城地介绍了如何写就一本真正精彩,被更多的读者认可的小说,对于那些真正想进入文字创造世界的朋友,确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故事力学》读后感(六):为什么你还是学不会写作?

  为什么你在看完那些小说写作教程,却还是学不会写作呢?他们说的没有道理吗?相反,他们某些方面说的太对了,可是他们却从没有回答过一个问题。

  那就是写什么?

  从来没有一部小说教程告诉过读者,你要如何开始你的故事。或许他们说过这类话题,但是角度、经验却往往不对头。我甚至怀疑他们没有任何写作小说的经验。这一类书,全都在强调情节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小说写作是由立意出发——一个矛盾的现象,由情节展开。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们过分强调情节,甚至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小说都有冲突。或许小说离不开冲突,正如亚里士多德曾认为,戏剧无非四种形式:人对抗人,人对抗社会,人对抗自然,人对抗集体。所有的主题都离不开冲突,他们下结论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

  可为什么他们能如此笃信,为什么能够如此忽略在这四种形式中还有一个主题不变呢?人物,为什么他们会把人物忽略了?所有的小说都离不开人物,所有的小说不管有没有冲突,但是人物总会存在。那么是什么使他们忽略这一点?是什么使他们得出结论认为情节时小说最重要的一点呢?我怀疑他们没读过什么书,也没有任何小说创作经验。他们倡导列提纲,认为只要是精深的作家都会倾向于列提纲。而为什么会有作家认为随心随地的创作也是可能,他们却完全避而不谈了。他们猛烈攻击那些无意识创作是下意识的模仿,他们甚至说,列提纲才不会让你陷入模仿的陷阱。事实真是如此吗?

  他们在面对凯鲁杰亚克连续三个星期不停地写作而成的《在路上》就视而不见了,他们中的一员甚至对凯鲁杰亚克说,“你那不是写作,那是打字。”他们从来不正视这些问题,他们认为有冲突才能构成故事。他们可能没看过传记、也可能没看过历史,更可能没听过八卦。他们会对此辩解说,小说不是纪实。

  他们认为创作应该从冲突入手,从情节入手。他们甚至把这一套理论总结为故事力学,甚至给他们设置好了节奏。小说的剧情推进应该在什么什么时候,什么什么地方设置高潮。他们甚至还声称这非但不会限制你的写作自由,还让你明白写作的方向。的确,列提纲不会让你失去创作自由,因为这跟创作丝毫没有关系,列提纲只是一个记忆辅助工具。

  很多文学大家,比如伍尔夫,就认为“所有的小说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传统文学家也认为,文学即人学。很多作家也曾坦言,人物是小说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

  在创作时,一切都是围绕人物的。所有的小说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而不是因为情节,也不是因为戏剧性的冲突。当你创作的时候,如果你一直构思情节,你就会无从下笔,因为你会觉得怎么写的都很庸俗。相反,在你脑中,想象一个人物却大为不同。一个人物做了什么事,这本身就是故事。

  故事索然无味,是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他身上看起来理所当然。如果你写一个皇帝每天三宫六院的生活人家会觉得索然无味,但是你写一个侍卫在后宫的风流生活就大不一样了,这难道是因为情节吗?是因为冲突吗?只是因为这不是理所当然,这很奇怪,这不正常,因为这激发了读者的好奇,读者阅读的欲望,所以你觉得津津有味。

  冲突、情节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为什么会有人写这么多关于此的长篇大论,甚至认为这些能够帮助人,而不会误导别人?我实在难以理解,在我看来他们丝毫没有小说创作经验。而我在这里在点名批评一个课程,那就是郝景芳的创意写作课,全都是这些所谓小说创作教程的总结,丝毫没有她本人的一丝经验。

  《故事力学》读后感(七):人类看的更远不是因为巨人,而是世代人的创作

  看完《故事力学》如同被老司机私传20年功力。毫无疑问,对于即将上路和正在路上的写作者们肯定有益,就是传输内力的过程有点绕。书中那种一会拍拍腿,一会摸摸手,并不一直在G点下功夫的劲真是折磨人。

  老司机事无巨细地反复强调“故事力学”的细枝末节是刻意照顾写作路上的处子,还是他不知道正确的调情姿势,亦或是故意拉长前戏过程,以便表现自己时间长且温柔体贴不暴力?

  1、 这本《故事力学》在说什么?

  作者拉里•布鲁克斯(Larry Brooks)在书中屡次强调写作中始终要恪守的“原则”问题,即标准与结构框架。

  而中国作家丁玲谈写作时说“从来不考虑形式的框子,也不想拿什么主义来绳规自己,我只是任思绪的奔放而信笔之所之。我只要求保持我最初的原有的心灵上的触动,和不歪曲生活中我所爱恋与欣赏的人物就行了。”

  曾在作者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中领略过“应用同样的情景外壳,原始模型故事可以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场景和人物……”

  那这本《故事力学》到底在说什么?

  ——要进入写作的世界,首先要了解写作规则,知道为什么会吸引人,才懂得如何去吸引人。

  这种规则不属于拉里•布鲁克斯,也不属于丁玲或者罗伯特•麦基。它只能是你能把控自如后吸引读者的规则。

  来个不熟的栗子:

  “二狗,快看,草垛里好像有人。”

  “是啊,好像是个女孩儿。”

  “哎呦,好像没穿上衣。”

  “是的,而且白裙子好像破了。”

  “……”

  来回折腾才有戏。

  2、 这本《故事力学》还说了什么?

  书中倡导写作的六大核心技能:

  立意

  人物

  主题

  结构

  场景设置

  写作风格

  根据以上核心技能简单演练一下——如果我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男主角之一的虚竹,将会怎样?

  仅一句假设“如果……会怎样?”几大核心技能差不多都有了。

  偷懒摆渡过来人设、剧情简介,随之语境也有了。

  虚竹少林寺内的无名小僧,性格木讷老实、但记性甚好。相貌浓眉大眼、鼻孔上翻,双耳招风、嘴唇甚厚,不善词令。但为人忠厚善良,待人坦诚。

  24岁时随师父发放名帖下山,误打误撞破解了苏星河的珍珑棋局,成为逍遥派掌门无崖子的关门弟子,得了无崖子修炼了七十余年的内力,并成为逍遥派掌门。

  后遇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岛岛主欲害武功不在的童姥而挺身相救,被童姥施计所逼破荤戒并和西夏公主破色戒。

  ……

  ……

  个人背景

  职业:少林寺僧人、逍遥派掌门、灵鹫宫主、西夏驸马

  毕业院校:少林寺

  个人概况

  中文名:虚竹

  别名:虚竹子、梦郎

  性别:男

  国籍:北宋

  民族:汉族

  出生地:紫云洞

  出生日期:1080年

  ……

  ……

  3、案例分析

  《故事力学》第四部分对《相助》和《饥饿游戏》两部经典作品做了解构。在结构、立意、主题、人物、各个情节点等角度做了剖析。看过对这两部作品详细拆解之后感觉其格局处处微妙啊啊啊。

  4、 最后,说得再多,不如去写几遍。

  所谓命有天赋,也是克服懒才能体现价值,获得成就感的前提。

  有的人语言,醒得早。

  有的人写得量大。

  有的人足够坚持。

  而大多数的人也许热爱写作却不知如何下手,但愿这本书能给你一点启发。

  5、人类看的更远不是因为巨人,而是世代人的创作。

  《故事力学》读后感(八):《故事力学》书评:掌握方法更能驱动故事写作

  我想,本书最想回答的一个问题是,顺其自然的写作与紧凑构思有技巧的写作之间的巨大差别。一个故事想法在经过六大核心技能(主题、立意、人物、结构、语境、写作风格)的打磨后,将会变得更符合读者心意,叙事水平将比“凭空创作”更有创意,更能吸引人。全文反复的从立意、主题强调写作的结构把握,意义吃透比技巧练习更多,我想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最终意思。

  主题是故事灵魂。小时候,我们学习语文课本,老师让我们分析最多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那时候觉得这是多么虚幻难以把握的一个概念和思想。如今看来,中心思想就是故事的主题。放大到社会生活里,这个主题无外乎就是关于人性、生死、道德、家国、民族、善恶等的分辨和褒贬吗?揭露现实,直击社会痛点都是最好的主题,主题是写作的灵魂。有了主题,文章才有生气,才能与读者创造利害关系,读者由此产生共鸣。主题是根本,但它不是以文字的形式去论述,而是在所有情境中、故事场幕里,人物情节中一点点的透露,展现,无形之中就成为读者感知的G点,触动到心灵。“清晰地表明成功或失败能带来的结果和代价,以及成败最终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你可以使读者感同身受。” 就是这样,故事让读者感同身受才是最有力的成就。

  立意是故事的核心。文章认为,“一个成功的故事草稿,应该从一开始就紧紧围绕一个想法,围绕由此衍生出的一个能带来足够强大的故事力学的立意,而不是开始时围绕一件事,结果写着写着却变成另一件事。”这就是立意的重要性,没有立意,写着写着就不知道写什么去了。然而到底什么是立意,通过作者的描述分析和自己的经验,立意就是你写这个故事最终要走向的解决,一个任务驱动的目标。比如:要杀的人杀死了吗?鱼钓着没?大学考上没有,追求的人是否成功等等,可以紧紧抓住读者心一步步追问探索下去主人公要完成的任务目标,这就是立意最好的表述。文章认为的立意是这样描述的“立意:想法演变为展现故事的平台。最好的表达是“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这一问题又衍生出一系列戏剧问题,决定了故事内在的引人入胜的本质。没有立意的故事,只会带来没有戏剧张力的故事,结果关注点就在人物上,造成人物没有有意思的事情可做。立意带来预设,预设带来情节,而在职业的商业小说中,情节是个好东西(更多关于立意的探讨,详见第23章,既有一般性的讨论,也有在《相助》中的具体体现)。”显然,有立意才能体现戏剧张力,可以吸引读者去一步步进入故事中心,这也是作者凡事从读者角度思考写作方式和思维的最好体现。

  有了一个好的想法,于是我们要设置一个场景,去完成一项立意。“想法、立意和预设是有区别的。”作者多次提到这点。想法是写这个故事的种子,萌芽的东西,最初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也是一个引子,预设是根据这个想法,我们去思考一个背景,一个情节,一个人物,甚至是一个时代,任你畅游;而立意才是最终的目的,根据想法和预设得到的一个最后的目的和任务,这是主人公行为驱动,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局或者结果。也是最后好看程度的体现。

  通读全文,我想我学习到的最大收获就是弄懂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内容,动笔前,如何将主题、立意构思好。从整体行文风格来看,并不是那么吸引人,虽然文章总是试图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专业的名词,但期间的枯燥还是被大段的自证身份弄到尴尬境地,大部分读者会因此放弃阅读,特别是对那些渴望学到创作技巧的读者来说,会觉得干货太少,自吹自擂太多。然而,整体价值而言,该书还是对创作者有一定帮助,在可读性、易读性估计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2018.01.05

  《故事力学》读后感(九):把水份拧一拧

  想来想去,就起这么个题目吧。

  如果你看过麦基的书的话,应该会非常赞同我这个题目的。

故事9.2[美] 罗伯特·麦基 / 2014 / 天津人民出版社

  简单来讲,全书主要分为三部分:回顾6大核心技能、解读6大故事力学要素、实例分析。

  6大核心技能

  ①立意 释义:有冲突和内在戏剧性的想法。

  ②人物 目标:产生共鸣和替代性体验。 (1)是产生故事的基础:人物面对压力选择时的行动。 (2)内心对话:人物认识到自己行为和想法间的差距。 (3)7个人物刻画的方法:背景故事、内心矛盾、外部冲突、人物弧线、三维空间(?、?、?, 一共3种,在作者之前作品里,未读过)。

  ③主题 释义:揭示故事意义的问题。 ②(通过选择来展示)➡③ = 潜台词 = 情景设置+人物刻画+幕后故事+戏剧展现

  ④结构 同下文力学要素的节奏部分

  ⑤场景

  ⑥风格

  6大故事力学要素

  ①预设 想法(通过冲突)➡立意(通过人物)➡预设➡情节 冲突,以“如果……将会……”开启。 立意,寻找故事的根本。

  ②戏剧张力 张力从主人公和障碍之间的冲突衍生而来。 主人公(通过重重障碍)➡ 实现期望

  ③节奏 (适用于任务驱动型故事,60个节拍左右) 故事节拍:转折的情节; 每幕场景通过展示,而不是叙述。

字有些潦草

  ④共鸣 通过建立利害关系 ➡ 共鸣

  ⑤替代性体验 背景设定+社会文化+人物动态关系 ➡ 替代性体验 = 让读者代入另一个时空或情境

  ⑥叙事策略 释义:讲故事的方法。

  《故事力学》读后感(十):类型小说写作入门:故事力学摘记

  摘自:《故事力学》 — 〔美〕拉里·布鲁克斯。本作品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授权豆瓣阅读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故事的终极目的是写关于正在发生的事情:当你了解写一个关于什么事情的故事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之间的区别,你就已经跨越了一道门槛……如果你的故事力学服从于你对某个特定的主题、地点或历史时刻的迷恋,如果你的故事更多的是关于这些,而不是关于一个人物要解决的问题、要实现的目标——换句话说,如果你的故事不是关于正在发生的事情,没有敌对势力,没有利害关系——那么,你就会遇到麻烦。你必须通过你的人物的选择、行为和感受的结果,来阐释你的主题。

故事力学的六大要素:

  1 关于预设(想法,立意) 一个关于如何在经济大萧条中生存下来的故事,现在,这仅仅是一个想法;一个关于在经济大萧条中通过偷窃别人食物生存下来的故事,到了这里,它才是一个立意;一个关于年轻男孩得知自己的父母如何在经济大萧条中生存下来的真相的故事,此时,它就成为一个预设。

  《达·芬奇密码》可以进行如下分解。

  想法:一个关于宗教真实性的故事,基于某些持续至今的神秘因素,包括莱昂纳多·达·芬奇被认为是一个秘密教派的成员。

  立意:如果耶稣实际上没有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教堂掩盖了事实真相以确保自己的权威,并且从那以后通过一个秘密的暗杀教派开始了杀戮,任何有可能发现事实真相的人都会被暗杀,该教派已存在了几个世纪(注意,此处处没有人物,只有剧情和张力)。

  预设:故事是有关一位符号学家被召唤去,分析一个谋杀案的现场留下的线索,他发现谋杀背后关系到更大的权力,当他越来越接近真相,发现了谋杀案的罪魁祸首时,他的生命也越来越危险,而罪魁祸首恰恰就是天主教堂的最高领导层。注意,这个预设的重点在人物,同样具有戏剧性和强大的主题。 2 冲突(行动,张力) 你必须要让这个主人公有事可做,形式可能是源于某种需要,应对某个挑战、有待解决的问题、有待实现的目标、有待进行的探索。接着,你需要在主人公探索解决方案或实现期望的道路上,设置重重障碍。主人公需要实现的目标与这些障碍之间即将发生的碰撞,就是戏剧张力,它从冲突中衍生出来。戏剧张力会提出一个问题:此处将要发生什么事情? 3 节奏(结构) 《饥饿游戏》再次提供了关于节奏的经典案例分析。故事的开头进展很快,凯特尼斯自愿代替妹妹成为本区的贡品。她乘坐火车来到首都凯皮特,开始技能训练,一步步接近比赛,故事节奏进一步加快。 但是,在这个故事中,凯特尼斯与皮塔的关系是戏剧张力中人物驱动的部分。在第二部分开始加快节奏,皮塔公开自己对凯特尼斯的爱慕,他们的指导老师黑米斯赞成这一点,认为这是一个聪明的生存策略。他们的这段关系使故事起了新的涟漪,加快了故事节奏。接着,在比赛开始之后,观众发现皮塔似乎背叛了凯特尼斯,这进一步加剧了戏剧张力,故事节奏再次加快。 4 共鸣(人物) 当人物拥有一个重要的、戏剧性的目标时,他们要发现一些东西,实现某些预期,逃离某些东西,此时,人物就有了更大的舞台,去展示自我、揭示自己的侧面,以至于你大学时的文学教授都会感到,他以人物为核心的措辞是正确的。将主人公置于一个充满利害关系和冲突的情况中,充满戏剧张力,让我们感受着他的痛,感受着他的希望,感受着他的一切感受,并且一路支持他。主人公共鸣依靠戏剧张力来维持,戏剧张力则通过引人入胜的预设显现,在这样一个预设中,冲突与人物同等重要。 5 替代性体验 这个故事(饥饿游戏)哪些地方吸引了她?孤独的感觉,掌握自己命运的感觉,孩子被赋予力量的感觉,以及这场噩梦般的经历(她承认了这些),而死神步步紧逼。她感受到了这一切。《哈利·波特》系列、《暮光之城》、《饥饿游戏》三部曲,这些小说都是依赖于强烈的替代性体验。 6 叙事策略(视角,框架技巧,创造性)

工具箱:成功的故事创作的六大核心技能

  1 立意:引人入胜的预设的戏剧核心

  最好的立意是读者不仅能够体验主人公的旅程,能与主人公产生强烈的共鸣,对利害关系感同身受,觉得故事的结局与自己有关;你对任何一种给定的类型挖掘得越深入,立意就越重要,立意是人物得以展现的舞台,而戏剧张力和替代性体验的故事力学是使立意成功的推动力。

  当想法将我们指向更实质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满足感时,当想法将作为作家的你指向一个地方,超越了即时的满足感,允许你从深度和广度上挖掘时,想法就有了价值。你的船由何承载?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想如何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你会做些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去往何处?拥抱什么?在认真采纳任何一个“如果……将会怎样?”的想法之前,作家都应该问问自己这些问题。立意的技术方面由作者对语态、时态、时间顺序、叙述旁白以及在简单的线性之外的小技巧和结构方面做出的选择而构成的。

  潜台词属于立意范畴。潜台词是故事中不能言说的影响。社会价值、政治力量、自然、科学、技术和人类的时空限制……这些决定了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什么事情可能会发生,而什么事情不太可能发生,这也决定了人物的思维模式。

  2 人物:塑造人物时注意读者与人物的共鸣,注意人物的“扎根能力”

  最好的人物能感受到读者的感受,恐惧着读者的恐惧,成为读者希望扮演的那个英雄角,与读者在情感层面的替代性结合;当我们赋予人物一些有趣的事情去做(戏剧张力和与主人公共鸣),使得人物成为某种特殊的人物,而不是仅仅静止、用如实反映现实生活的方式去描写这个人物时,这个人物才会是最好的人物。

  情节是展现人物的舞台,是实施戏剧张力的场所,情节通过节奏升级,并最终得到解决;人物是使情节互相关联、具有意义的要素,是引发读者共鸣与替代性体验的领域。 当人物在做事情的时候,几乎总会比他们在思考或空谈时更有意思、更透明…人们不会到处跟自己悄声说话,你的人物也不应该这样…可以通过一个戏剧性时刻的内心对话,来揭示内心的紧张、内在的矛盾冲突。…不仅仅在向我们展示正在发生的事情。这让我们在事情发生时,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使我们可以对某个给定的时刻、某个情境进行解读(或产生误解),并做出情感上的反应…

  3 主题:语境和潜台词工具,依靠故事力学的六个要素

  最好的主题切中要害、不会退缩,让读者看到事物的两面性,看到主人公可以做出的所有选择,并在这个过程中教会我们认清真理、把握现实,提出问题,并通过给人物设置挑战以及人物的决定和行为的结果来进行探索和检验。

  …故事的焦点放错了位置。这些故事关注的是主题,而不是冲突,作者们带着满腔热情书写这些主题…主题并不是立意,而是潜台词,即使主题能在某一时刻将故事引向立意。这句话的另一方面同样正确。故事的精髓在于你为之设定的冲突的力量,在于主人公为解决冲突而采取的行动。主题只是叙述努力之后的结果。

  4 结构:构建戏剧张力、节奏和人物弧线的工具,共鸣由此而生

  最好的结构使读者感到惊讶、好奇,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且能在情感和智力上给予读者回报,环环相扣,逐步揭示,诱惑读者、戏弄读者,最终回报读者,使读者爱不释手。

  5 场景设置:将每一个故事节拍以力学最优化的形式组合起来的工具;力学通过场景设置落实到纸面上

  在最好的场景设置中,场景快速切入到该场景的任务,展现、设计、解决一个故事点,同时为随后不断加深的利害关系、紧急情况、选择和人物弧线做好布局,包括微妙之处和细节差异,比如伏笔、潜台词。

  一个例子:

  故事写作进行到某个阶段,需要写一幕场景。在这幕场景中,你的主人公注意到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将在后面的故事中诱惑他、陷害他,使他陷入一场谋杀案中。于是,这幕场景的任务就是让主人公注意到这个女人。 好的:主人公来到停车场,走到他的汽车前,这时,他看到了这个女人。他注意到,她在对他微笑,向他示好;他注意到她的车牌号码,他要了她的电话号码和地址。 更好的:笑容里透着承诺和神秘,他进到自己的车里,发现她在挡风玻璃上留了一张字条,她已经知道他的名字,并且向他承诺,他很快会收到她的消息。 最好的:她在停车场里上演了一起事故,在倒车时看似不经意地撞到他,但是事后想想,这明显是她的策略,是为了介绍她自己,而这一幕,他很难忘记。

  故事节拍:每一幕场景都要有目标语境;在你的故事的每一幕场景中,要问问自己:此时此刻正在发生什么事?它与此前的事情有何关联?与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以及此后的事情有何关联?如何布局?

  6 写作风格:使得故事的呈现与众不同的工具

  句子清晰、直接,形容词和描述很少,但很有效。干干净净,没有跑题,没有用力过度;暗含幽默风趣(轻松),必要时表现出细微差别和微妙之处,需要时又给以直接的力量。 人物 情节是展现人物的舞台,是实施戏剧张力的场所,情节通过节奏升级,并最终得到解决;人物是使情节互相关联、具有意义的要素,是引发读者共鸣与替代性体验的领域。 当人物在做事情的时候,几乎总会比他们在思考或空谈时更有意思、更透明…人们不会到处跟自己悄声说话,你的人物也不应该这样…可以通过一个戏剧性时刻的内心对话,来揭示内心的紧张、内在的矛盾冲突。…不仅仅在向我们展示正在发生的事情。这让我们在事情发生时,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使我们可以对某个给定的时刻、某个情境进行解读(或产生误解),并做出情感上的反应…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在于一个故事包含四个清晰的、按次序排列的、语境分明的部分,每一部分的篇幅相当。每一部分都有独一无二的任务,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应该根据各自的任务来构思和执行。

  ●任务驱动……在于每一个单独的场景都有该场景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在作者设定的人物和背景参数内实现,提供叙述内容,推进故事的揭示说明。如果一个场景有太多任务要完成,那么这一场景的戏剧张力就被削弱了。如果一个场景完全跳过故事说明,仅仅刻画人物,或者仅提供一篇关于某事的散文,那么该故事的节奏就会被削弱。

  1.悬念。 2.第一部分的说明(布局)。 3.第一情节点。20% 4.第二部分的说明(反应,旅程开始)。 5.中间点。50% 6.第三部分的说明(主人公变得积极主动)。 7.第二情节点。80% 8.第四部分的说明(主人公成为……的催化剂)。 9.结尾或问题得以解决。

  浓缩为九个句子的《饥饿游戏》

  1.悬念:在第一章中,我们见到了凯特尼斯和她的家人,之后,我们看到了她的妹妹波丽姆在第12区的收获节上被选为贡品,接着凯特尼斯(我们的主人公)走上前去,自愿代替妹妹参加游戏。 2.布局继续(布局是故事的第一部分,是整个故事篇幅的前20%),这些场景向我们展示了凯特尼斯的生活,包括她在丛林中生存的技巧、与家人告别的过程。接着凯特尼斯乘车前往凯皮特,与来自12区的另一个贡品皮塔在指定的导师和看护者的指导下接受训练,为游戏做准备。 3.在第一情节点,故事发生改变(节奏更加紧张),此前,凯特尼斯对于她与皮塔搭档假扮情侣的策略犹豫不决,而此时的她似乎接受了这一战略联盟,他们成为游戏中的合作伙伴,从而联系在一起,二者的关系也成为潜台词下的故事弧线,成为他们希望的来源。 4.在第二部分的场景中(我们的主人公对这一新确定的探索或旅程的反应),我们看到凯特尼斯华丽地完成了自己最后的准备,引起了观众的注意。接着,真正的游戏开始了,凯特尼斯险些被杀,她逃入丛林中,躲避着其他人的追逐,寻找庇护所与水源,她发现皮塔正与追她的那伙人在一起。 5.中间点,凯特尼斯从一个四处游荡、潜在的受害者转变为一名斗士。她利用致命的蜂窝,对等待杀掉她的贡品们发起攻击,她开始与可爱而聪明的贡品露露结盟。 6.在第三部分的场景中,凯特尼斯与露露合作,逐渐从蜇伤中恢复。蜂蜇使她产生了幻觉,她觉得实际上是皮塔帮她逃跑的。凯特尼斯护理着伤口,同时酝酿计划,准备攻击活下来的那伙贡品的物资贮藏处(这伙人包括皮塔在内),计划成功了,但是露露却死了。 7.在第二情节点,严重受伤的皮塔与凯特尼斯重聚,他们和解了,他们的关系似乎成为真正的情侣之间的爱慕关系,这是他们活下来的最好的机会,也为故事的结尾做好了铺垫。 8.在第四部分的场景中,凯特尼斯和皮塔寻求庇护,以便让皮塔安全疗伤。凯特尼斯留下皮塔,只身前往大赛组织者安排的“馈赠”,差一点送命,幸好与露露来自同一区的另外一个贡品救了她(作为对凯特尼斯的感谢,感谢她对露露的照顾)。接着,他们接到通知,游戏规则改变,大赛允许来自同一区的两名贡品同时活下来,赢得游戏最终的胜利。杀人变异狗被释放出来,一路将他们追至宇宙之角,进行最后的生死对决。他们必须逃脱。 9.在故事的结尾,凯特尼斯与皮塔成功逃脱了变异狗,在与孤身一人、最邪恶的贡品的终极对决中,他们活了下来,并被宣布为第74届年度饥饿游戏的获胜者,被带回凯皮特康复庆祝。但是,故事突然急转直下,导师警告他们,总统对他们很不满,觉得他们一同赴死的约定让凯皮特蒙羞,让游戏蒙羞,他们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为续集作铺垫)。

附1:

  四部分结构:(注意区分结构和叙事策略,前者很通行是意,灵活在后者是形)

附2:

  《相助》的故事力学分析

  故事的四个部分每一个都有一个任务(布局、反应、攻击、解决)——这是语境。但是,人物面对的没有言说的状况(种族主义、危险、社会压力、职业安全、怨恨不满)——这些都是潜台词。

1

  第一部分的终极使命是介绍故事要素并做好布局,使得第一情节点出现时,利害关系、情感共鸣、逐渐浮现的敌对势力的阴影以及路途上等待着的其他要素能够强化这一时刻。第一部分场景的任务很清晰:使我们感觉身临其境(替代性体验),这样我们看到了人物所看不到的动态机制(与主人公共鸣)。

  第一情节点是故事立意真正开始的地方。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情节点出现在最理想的目标位置上。故事的立意核心(斯基特要写一本书)开启了探索之旅(与女佣合作写这本书),以及利害关系(选择加入其中会给她们带来风险),从而创造了戏剧语境和后面的内容。

  随着第一部分“布局”的展开,通过深刻的人物刻画、主题共鸣,以及一套亟须重新审视和改变的世界观的呈现,她们的使命引起了我们的共鸣——这是我们可以支持的东西。此刻,读者开始在乎这本书。如果这一刻来得早一点的话,这种“在乎”无法立足;来得晚一点的话,故事会显得拖沓。因为有了第一部分的布局,第一情节点的出现点燃了余下故事的导火索,这一刻,后果开始发挥作用。故事进入到下一个高度紧张的阶段,并且不会回头。

2

  第二部分说明如何进一步加剧戏剧张力,加深利害关系,揭开更多人物刻画的层面。第二部分没有解决任何事情,事情只是变得更加黑暗、更加紧迫。斯基特需要让艾碧莲参与这个项目,但是恐惧阻止了艾碧莲的参与——害怕失去工作的恐惧、害怕打乱社区秩序的恐惧、其他难以名状的恐惧。这些都是围绕斯基特的书展开的,都是对她的书作出的反应。

  我们看到西丽小姐真正丑陋的道德指南与灵魂的黑暗。在第二部分,坏人令人反感的要素被放大(第一关键点),这很好,因为这一点十分重要,关乎斯基特的努力目标,关乎读者的感情投入。我们不仅支持斯基特的书,支持与她一起写书的女人们,我们也支持让西丽小姐下地狱。

  在第二部分,潜台词无处不在。

  女人们正在写的这本书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与灵魂,是呈现主题的载体。

  尽管不太情愿,但是明尼还是在多次被催促之后,加入了这个团队。她恐惧和愤世嫉俗的声音,代表了当时的基调。这也是逐渐展现的戏剧张力的一部分:斯基特能否使足够多的女佣加入?风险会以丑陋的方式出现吗?斯基特能按时完成这本书吗?如果按时完成,她会发生什么事情?女佣们会发生什么事情?

  在第15章中,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进入故事中:梅捷·埃弗斯在自家门前被白人种族歧视者射杀,倒在了冰冷的血泊中,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女佣生活地点附近。社区的反应,女佣的反应,反面人物白人女人企图掩盖事实真相的反应,这些只是让读者更加希望斯基特小姐的书能成功。此处的故事力学十分猛烈。

  2.5

  中间点的任务:给故事增加新的东西,拉开叙述的帷幕,故事从反应模式过渡到攻击模式。首先,黑人在教堂集合,表达自己对于埃弗斯被杀案的愤慨,以及这一事件对他们的影响。他们的生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他们必须行动起来。被压迫的社区逐渐集聚起动力和能量。此处没有言说的是,如果女佣们参与写作斯基特的书的事情暴露,她们的生活将面临巨大的危险。我们知道,有些事西丽小姐做得出来。关系升级。斯基特之书的风险和必要性变得更加重要,戏剧张力和与主人公共鸣的故事力学也随之提升。

  从此刻开始,一切都有了一个新的语境。

3

  必要的第二部分“反应”模式已经完成,第三部分的主动向前推进模式正在进行,人物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更重要的利害关系。恐惧、犹豫与愤世嫉俗已经被克服,主要人物不再逃避、不再怀疑、不再考虑其他选择。她们加入进来。

  游戏改变了。在第二部分,核心的戏剧问题是“斯基特小姐能否争取足够多的女佣加入?”,现在的问题是“这本书能否如期完成并出版,一旦出版又会给她们带来什么后果?” 第三部分不是解决问题,所以不要急于看到问题被解决。故事仍在构建张力、动力和利害关系。事情在变化,但是结果尚不可知,或者至少处于危险之中。

  当然,如果没有反面人物最后一搏的威胁(第二关键点),第三部分就不完整,在这一点上,西丽小姐没有让我们失望。她成功地使斯基特被解雇,通过栽赃陷害将自己的女佣送入监狱。她邪恶的潜力以及她对我们亲爱的主人公造成的威胁(此处又是与主人公共鸣)无比清晰。

  3.5

  明尼的馅饼故事至关重要。这是一个绝妙的情节技巧,既有表面意义,也有隐喻意义。作者经过397页的张力构建,突然很美味地(没有双关语)将利害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当这个小小的天机泄露时,第二情节点出现了。馅饼故事成为整个故事的核心。实际上,明尼可能因此丧命,或至少被西丽小姐的又一个谎言送进监狱。(替代性体验)我们就是不想让这些人物独自面对她们的。

4

  正是这种对后果的预期和呈现,为书中余下的每一幕场景创造了语境任务(解决问题)。几条故事线需要完成,每一个都在中心舞台上获得自己的时刻。斯基特离开了小镇,获得了一份职业。艾碧莲被陷害、被解雇,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困扰,因为她获得了自由。而明尼的秘密被西丽小姐发现后,她也为之付出了她的“一磅肉”(再一次,没有双关语),西丽小姐则得到了她应有的结局。

  斯基特小姐的书并没有将这个国家从种族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甚至没有将主人公解放出来。但是,她给了这些人希望,因为种族主义不再能决定她们的命运。通过自己的勇敢抗争,她们变得比压迫她们的人更加强大,所有的人物都成为了更好的人,继续着她们的生活,默默地为自由的意志而战。她们赢得了自己的意志自由,同时,也为其他人继续战斗扫清了道路。

  结局必须忠于故事。只有当你在结局之前就使读者产生共鸣,这样的结局才有可能。结局也是故事中唯一的一处,在这里指导作者的原则结束,作家只有自己的直觉以及她为自己设定的困境。

附3:

  《饥饿游戏》的故事力学分析

  当她增加以下内容时,这一立意就成为预设:“一个年轻女子自愿代替妹妹参加这场死亡竞赛,结果几乎是必死无疑,而与她来自同一区的同伴则是她以前曾注意过的一个男孩,游戏越来越临近,男孩声称自己爱上了这个女孩,如果她制造这种假象,并对此加以利用,以此获得观众和赞助商的青睐,那么这可能就是一个生存的策略。”

  在这一场景的最后一刻,凯特尼斯终于同意这一策略,对皮塔的告白做出回应。她在皮塔的脸上亲了一下,“就在他受伤的地方”。一切开始了。她的旅程刚刚改变,转变到更高层次,她在运用策略,开启生存模式。于她而言,游戏终于开始了。(这是在第72页,全书19.4%的位置,近乎20%的最优目标转折点处。)这是第一情节点。第一部分的布局已经结束,现在,我们进入第二部分,在第二部分中,驱动这些场景的任务的语境就是凯特尼斯对她的新旅程如何反应。注意第二部分的所有场景如何与这一语境保持一致。(因为爱情故事才是这一故事结构的真正核心,也是主人公的核心之旅。)凯特尼斯一直在抗拒“情侣”策略,直到第72页,凯特尼斯最终妥协。她对策略怀疑,对皮塔怀疑,觉得皮塔是在玩弄她,目的是让她变得脆弱,这样皮塔才可以将刀刺进她的心脏。她很矛盾,不知该如何处理。直到第72页,凯特尼斯才接受了这个策略,开始参与进来,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凯特尼斯通过她的行动向我们宣布,她将和皮塔玩这个黑暗的游戏,并且打败他。注意,此处故事力学在发挥作用:我们同情她、支持她(戏剧张力),我们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戏剧张力);我们既期待这份爱情,同时感觉到随之而来的忧虑(替代性体验),我们感到这可能是游戏策略,也可能是真的(引人入胜的预设),因为我们都不确定,所以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未知因素)。

  柯林斯的高明之处在于,游戏本身这个外部情节在故事力学层面已经非常强大、引人入胜,核心的爱情故事隐入其中,又仍是故事主线。读者有两条情感轨道,它们的交融超过了它们的简单相加。没有爱情故事,这个游戏不过就是每周播出的持刀版的《生存者》;没有游戏,这个爱情故事也仅仅是一部午后肥皂剧。

  第一关键点出现在这一场景中,在第141页,几乎就在目标位置上,全书37%~38%。这个故事中有很多关键点时刻(敌对势力成为核心,提醒我们危险是什么),但是,注意这个关键点有何不同:这关系到人物内心的最深处,不愿放弃的渴望,作为真实的自我死去的渴望,这将是他们唯一能取得的胜利。在故事的后面,你会发现,其他贡品在竞技场上是如何变成嗜血的施虐狂的,而我们的主人公将选择死亡,他们不会让自己堕落。这一切都成为场景的核心。

  下一幕场景就是故事的中间点。这个新的语境改变了故事,将凯特尼斯从一直以来的被动反应者变为主动反击者。中间点位于第185页,整个故事的49.5%处,几乎就在目标位置(我不确定这是柯林斯有意遵守原则,还是她出色的故事直觉使她如此接近目标位置)。

  注意,这是第二关键点,出现在第232页,全书的62%处,这里是第二关键点出现的最佳位置。第一次,凯特尼斯必须亲手杀掉一个对手,她和读者都直接感受到环境的黑暗,这是关键点的任务,露露的命运结束。

  第二情节点,故事中的这一改变为最后的倒计时作铺垫,接着是最后的对决。必须要发生一些事情,来改变凯特尼斯的路线,改变她和皮塔的关系(从一开始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故事结构的主线),就在此刻,在第297页,全书的79%的位置。凯特尼斯在石洞中醒来。在宇宙之角受的伤使她精神错乱。此刻,皮塔照料着她,治愈着她。他们随意地讨论目前的形势,萨里什和加图,为了拯救另一个,他们中的一个人必须要死去。在凯特尼斯的内心独白中,她不希望失去皮塔(这是这一场景的任务,但是它需要围绕他们的对话自然地出现)。他们亲吻了,但是这一次与之前不同。那天夜晚稍晚些时候,他们回到了爱情这一话题上,此刻他们的爱情突然变得真实,接着降落伞送来,是美味佳肴。他们猜想,一定是黑米斯送来的,作为奖励,表示他同意他们对彼此产生的新的爱意。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策略和希望。

  制定叙述大块,然后将它们与按语境划分的四部分序列融合:布局、反应、攻击、解决。当你将六大核心技能作为工具运用,定义故事的要素(你需要打好四个基础:立意、人物、主题和结构),当你最终决定场景和你的节拍表,当你实际上开始起草场景时,记住这些始终存在的故事力学的潜力。

  序列的分块用时间和地点的转变来区分场景,但一个序列可将这些场景连接成为一个微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