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偷小摸那些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小偷小摸那些事

2021-06-20 10:04:45 作者:骑驴流浪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偷小摸那些事

  小偷小摸那些事

  随便拿来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大多一眼就能看出他意思来,但要进一步,让你给它下个定义,那就难了。现在让你给“偷”这个字下个定义,就很困难。可能大概的意思是把别人的劳动成果占为己有。把别人的劳动成果占为己有,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还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可在“三年困难时期”,并不是这样,那时人们根本不把偷当成一回事,就像现在我们下地种田,外出务工一样平常——一直到现在,人们每逢谈论起那些事情时,还津津乐道。这就是时易世变,上升到辩证法了。

  当然,这里说的并不是那些砸银行、盗取别人财物的大盗,那些任何时候都要受到严惩。这里说的是一些为了糊口的小偷小摸。

  一 算是大偷

  张发奎的祖辈曾中过武举,大门口立过旗杆。后来家道中落,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张发奎这一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就只剩下了两点了:一点是说话是爱咬牙,一般人咬牙是在发狠时,他平时说话也咬;另一点是跑得快,能日行三百,外号“闪光炮”,火光一闪,刹那间就不见了。

  他媳妇给他生了四个孩子,生第五个时是难产,医生问他:“保大人,还是抱孩子?”他说:“保大人!”结果是孩子没有抱上,大人也没有保住。

  他虽是跑得快,但媳妇没了,又摊上那个困难时期,家里家外仍是顾不了。尤其两个小的,小胳膊小腿像麻杆,两眼暗谈无光,眼看着连迈步都困难了。为了孩子,他就干起了小偷小摸的勾当。开始只是早早晚晚,地头地脑,青豆角、老南瓜、嫩玉米的偷一些。因为他有跑得快的优势,从来没有失过手,胆子也就渐渐大了——开始下夜,这就不是小偷小摸,而是大偷了。

  邻村小葛庄的打麦场里白天刚刚卸了几车老玉米。他踩好了点,当夜,把一条布袋紧紧地扎在腰间,悄悄地溜出村子,像一个夜猫子一样消失不见了。

  来到打麦场,正要解下布袋动手,突然听到看场的小屋里传来一声咳嗽,就一激灵停了下来。心想,看来看场人并没有睡熟,要是正装布袋时,有人走出来,再来一声喊,就坏事了。既然这样,就应该收了架势,像来时那样悄悄地离开。可又不甘心,来到小屋门口,想再次证明一下看场人是不是睡熟了。他探头朝里看了看,看到有两个人睡在里边,但并没有发出鼾声,睡没睡熟就不得而知了。这时他是动手不是,不动手也不是,犹豫再三,决定放弃。临走时,心血来潮,想幽默一下,就朝小屋内睡着的人踢了一脚,说道:“小子,撵吧!”他觉得自己只要放开腿,别说他们两个人,就是十个八个,也不是对手。只当和他们开个玩笑,也就不虚此行了。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跑动时腰中的布袋松动,滑倒了脚踝,一下子把他拌趴下了。

  看场人乘机把他摁住,带到了村部。对这样一个人怎样处置呢?如果拳脚、棍棒相加,痛快是痛快,但容易伤筋动骨,都是附近村上的,打残了反而不好。但好不容易逮住了小偷,不明不白地放了,又显得太仁慈了,还有怂恿坏人的嫌疑。很快,有人想出了惩罚的办法:把村里几位吸烟袋的老人找来,让他们轮流吸一个烟袋锅子,等烟袋锅子烧得都快要冒烟了,让张发奎夹在咯吱窝里。随着“哧啦”一声响,一股焦糊味散发,张发奎没命地喊:“疼死我了!都是附近村上的,骨头断了连着筋,饶命吧!”

  因为他是下夜的大偷,对他处罚就重;要是地头地脑地扒几块红薯,薅几颗花生,逮住了,处罚也会轻得多。

  昨天是张发奎老人的三年忌日,村里人上坟祭奠,有人提起了这事,年轻人都摇头不信,说:“哪会有这事?为几棒老玉米,值得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小偷小摸那些事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