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回家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回家的读后感大全

2021-08-03 00:42: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回家的读后感大全

  《回家》是一本由海飞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家》读后感(一):魂兮归来,回家啦

  我一向认为每天可以回到自己的家,看到自己的老爸老妈,看到自己的老婆孩子是顶顶幸福的一件事情,但是在八十多年前,在海飞的笔下,还有这样一群想回家却永远也回不了家的年轻人,家就在咫尺之外,却像是天涯一般遥远。。。。。。 海飞的《回家》是一部经典的红色主旋律作品。故事描写了1941年国军与新四军联合伏击日军的行动失败以后,被打散了的国军士兵与新四军士兵在一个县城的祠堂相遇,他们在此之前或许有家仇,或许陌不相识,但是在这座县城的小祠堂中,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养好伤,然后回家。回家是他们的愿望,但是在此之前他们还是一名军人,还要继续履行自己作为军人的职责。被赶鸭子上架的陈岭北要带着一个名叫香河正男的日本俘虏前往南通的新四军驻地,而国军也在临行前接到上级转来的日军“冬之响箭”的计划,奉命在四明镇阻击日军八小时。他们要回家,但是在回家之前,他们先要把仗打完,把身上的任务完成,然后堂堂正正的走回家去! 海飞的《回家》中所塑造的人物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人物,既然是小人物那就没有什么伟光正的光环照耀,甚至于你细究起来,还有一身的臭毛病。就像是前文提到的陈岭北,伏击战开始之前的几天,他还因为在镇上接私活帮人量体裁衣,没事就嚷嚷着要回家而被关了禁闭,当被迫成了一群散兵游勇的头之后,也依然不改自己的旧习气,在拉拢畜医王木头的时候直接为对方摆出了子弹与大洋,逼迫对方作出选择,他心里想的念的也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就是回家,然后娶了寡嫂,安安生生的过日子;在他的心里活命比嘴软重要。从头至尾陈岭北都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小人物,事实上,一直到四明镇战斗结束以后,在走到根据地之前,在他的心里,可能回家都第一等的大事,而抗日更多地是身份使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陈岭北的变化却是在悄无声息中慢慢的进行着的。那个十八九岁就牺牲的游击队队长的身影一直在陈岭北的脑海中徘徊,虽然牺牲的队长什么也没有说,但是对于陈岭北而言,就像是说了千言万语一样,时时刻刻的在促使着陈岭北改变。陈岭北身边幸存新四军的一举一动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他,在香喷喷的马肉面前,战士们没有一个人动,他们说我们要纪律,不要马肉,这带给陈岭北的震撼不是用言语可以表达的,他沉默了,嘴里的肉与酒再也没有了一丝味道;当小浦东实在挨不住饿,偷吃了杜仲的一只鸡的时候,面对黄灿灿冷嘲热讽的递过来的鸡毛掸子,他二话不说的插在了自己后脖子上,看似滑稽的场面,在陈岭北这里却是一个大的升华,他已经明白所谓纪律为何物,因此,他对杜仲说这鸡毛掸子就是鞭子,抽的不是人的肉体而是抽在陈岭北的心上。因此,在陈岭北历尽了千辛万苦到了南通新四军根据地的时候,他只说了两句话,我还有三天的禁闭没有关;我的部队散了,没几个人了,我们得留下来继续当兵。。。。。。 读完海飞的《回家》,真的是感慨万千。想想吧,今天的我们为什么可以随时随地回到家中,见爹娘,见老婆孩子,还不是因为当年那群大声喊着要回家,却永远也回不了家的战士们的牺牲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呢? 魂兮归来,回家啦!!

  《回家》读后感(二):《回家》:动荡年代的乡愁

  我看过有很多红 色经典的故事,这些故事很多都充满了英 雄气概,都能鼓舞人心,激发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热情。

  但是最近看到的《回家》这部作品,感受很不一样,内心是五味杂陈。

  本书的年代跨度不大,从抗 战中的一场伏击战开始,接下来就是36个伤兵失散、养伤的故事。

  作品视角也很小,就是底层士兵的乱 世生存和生活。

  不过比较独特的是,本书是从一个国 军士兵的视角叙述故事,36个军人也来自不同阵营,新 四 军,国 军。正因为成分复杂,相处起来小矛盾也是不断,还要智斗伪 军,土匪,这里面还有女护士,女性纠葛也是连绵不绝。

  本书的组织结构也是与众不同,采用倒叙和回忆的结构,展开全篇的故事。故事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都是一个战斗幸存老兵在电影院陪着孙女看电影。中间的故事都是来自于他的回忆,可能还有老 兵的想象,毕竟已经八十多高龄了。

  这种叙述手法,现在很多小说、电影都在用,比如3D版《智取威 虎山》,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

  书中战斗场面描写得还是相当精彩的,给人非常真实的感觉,毕竟作家海飞早年当过兵。

  作品中的故事,英雄色彩很少,有点像茶米油盐,流水账,主要篇幅都在描写非战斗生活,这群不同背景军人的矛盾、情感纠葛。但是展现了这些都平凡的下层士兵的真实生活或状态,真实的内心。尤其是对女兵极其裹挟在动 乱力的其他女人描写比较细致入微,深刻地表现了女性为难关头的各种生死抉择。比如国 军女护士张秋水知道自己很难回到家的时候,便物色到高大坚强的新 四 军战士陈岭北,竟然央求对方娶了自己,一个女人如此委身祈求于他人,实在可见战争的残酷性和女性的生存危机。另一个女性小碗竟然央求 男兵像“衣服”一样先收留她。这些体现了她们多么无奈和无助,她们也是战争中很大的受害者。

  当然故事也有很多bug,可能为突出小人物的内心,而故意添油加醋,反而毁坏了人物形象。故事里的主人公,不管是国 军战士还是新 四 军 的战士,都描写的像兵油子一样,似乎都没啥觉 悟,似乎只有回家找个老婆是他们唯一的目标,我不知道这个是历史人物的真实的情况,还是出于作者的想象,反正我觉得不那么现实。

  小说开头安排一场伏击战,也有bug,让人充满疑惑,明明两军配合,占尽天时地利,打的还是伏击战,结果是全线败退,竟然被日 军冲到山上包围,除了侥幸逃出来的人,其他都全军覆没。真是太不思议了。

  故事主线有点混乱,脉络结构并不是很清晰,虽然说作者非常属于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但是很多人物都写得没有灵魂,叙述了太多了鸡毛蒜皮、鸡鸣狗盗的小事情。甚至有些人物莫名其妙的上场,而且还不太交代前后。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整体上行为结构有些缺憾。

  此外了书中充满了不少粗俗的语言,粗鲁的动作等。这个感觉稍微有愧于红 色 经 典。

  不过本书结尾部分的人物附录:列出了书中主要人物的后续着落情况,精确到年,像人物年谱一样,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真实感。这种小说手法还是第一次见到。

  本书并不是在讲述英 雄的作品,但是故事描写得也很生动,颇为扣人心弦,也是一部可以放松解压的小说。

  《回家》读后感(三):回家的“诱惑”

  人是一种恋家的生物,无论在外漂泊多久,唯有回到家乡,内心才能获得宁静,中国人更是讲究“落叶归根”,回家的执念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内心。 若非不得已,谁人又能远离家乡,正值战火连天的岁月里,一群抗日战士陷入了两难之中,回家的想法愈演愈烈,而退一步面临的就是敌人的侵略,究竟何去何从,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激烈的斗争着。

  本书是作家海飞的作品,以宁波鄞县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发生的人物和事迹为原型,描述了36位国军和新四军的战士由于战乱被打散,为了养好伤回到家中而同心协力,一起和当地群中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本书的开端便营造了一种悲壮的气氛,国军战士们人心浮动,回家的想法充斥在每个人的心中,终于,开始出现了擅离战场的逃兵,被捉的逃兵被无情的处决。战斗还未打响,紧张和恐惧已经弥漫在战场的每个角落里,战争的残忍可以在这里窥得一二。经历一场惨烈的战斗后队伍被无情的打散,残兵败将、伤员和友军混杂在一起,回家的欲望愈发强烈。

  被回家欲望驱使的战士们停留在小城的祠堂中整顿,却不曾想战火的蔓延速度如此之快,大敌当前,国之不存,家将焉附。在绝望的战争面前,所有人终于明白,战争是没有人能够逃避的,在这场战争面前,爱情、亲情、友情乃至于党派之分都显得不再重要,唯有握紧手中的钢刀,手持步枪,在悲壮中为国家和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 垂垂老矣的幸存老兵在电影院和孙女看电影,思维却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一幕,平淡的故事,普通的英雄,悲壮却不激烈的战斗,在那场回家的战斗中,有些人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再也不能够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中。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只想着回到家,娶老婆,没有崇高的觉悟,没有奉献的精神,但是,当日军到来之后,每个人都做出了英雄的选择。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视频,当八年抗战结束后,一个夜晚,在四川一个小镇上,有个老汉摆着卖担担面的一个小摊,一个头绑绷带的川军战士来到小摊前,老汉热情的招呼道,“老总,仗都打完了,你是从哪个战场上下来的?抗日八年了,你们也受苦了,快坐下来碗面吧!”这个川军战士一句话也没有说,狼吞虎咽的吃着面。老汉看着年轻的战士,有些心疼的问道,这是多久没有吃东西了?好,我再给你下一碗。川军战士还是一句话也没有说,一直吃......连续吃了八碗。老汉忙着接着下面,突然猛地一抬头,四处一看,那位川军小兄弟居然不见了。老汉恍然大悟,大哭道,这是咱们受饿受冻的川军弟兄们的鬼魂,他们回来了,他们回家了来找吃的了,在吃一碗面吧,吃完了好赶路...... 可惜却再也没有人回应了.......

  一场战争,一群有血有肉的战士,与八年的艰苦抗战相比不算什么,然而正是这些小人物,却唱出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冷酷的战争中发出跨越时代的怒吼。

  《回家》读后感(四):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安定了,家才是心底最柔软的暖

  要说热播的谍战剧,《麻雀》、《惊蛰》你一定不陌生,可要说到这些故事的原著作者海飞,你就未必熟悉了。海飞,小说家,编剧,浙江诸暨人,著有小说集《青烟》《像老子一样生活》等,长篇小说《花雕》《向延安》等,编剧影视作品《麻雀》《惊蛰》等。《回家》是海飞抗战题材小说的又一全新力作,它以真实的人物和事迹为原型,反映了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在书中,作者精准地捕捉人性,对整个抗战生活进行了深刻而完整的刻画。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新四军和国军经历了虎扑岭的溃败之后,在宁波鄞县四明镇的戚家祠堂偶遇,双方为了养好伤回家,只得共同生活在祠堂,这期间他们经历了从矛盾不断到最后齐心合力共同抗日的故事。

  两军都参加了和日伪的残酷战斗,他们都是英勇的,但战争是惨烈的,最后他们都只剩下伤兵残将。栖居在这祠堂,是为了养好伤,然后各自回家。可以说,他们所代表的并不是多正义凛然的人物,他们就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已,他们既有他们的私心,也有大众最普遍的良心善心,这样的设定带给了故事更多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陈岭北,新四军金绍支队领队,原来在镇上当了三年的裁缝,后来因为捅了人,逃到部队上当了兵。溃败之后,他也一直说要回家,回家娶寡嫂,因为寡嫂为他家付出很多,后来受到了押送日军俘虏香河正男的游击队队长的临终任命,不得不再次去往南通,交付俘虏。在去南通的路上,经过家乡时得知寡嫂因不堪日军欺辱,已经跳了谭。自己的父亲脑子也已经坏掉了,终于明白一天不将日本人赶出中国,一天就没有好日子过,坚定了势要将日军赶出中国的信念。

  黄灿灿,隶属于国军三十五团,溃败之后成为伤兵的团长。陈岭北的同乡,一起玩到大的朋友,曾经因为宅基地与陈岭北家有纠葛,导致了陈岭北哥哥死亡,后逃亡参了军,在镇上,是个铁匠。参加了四明镇阻挠日军“冬之响箭”行动先头部队的战斗,战斗英雄,视死如归,最后壮烈牺牲,由陈岭北带回他的骨灰,两人冰释前嫌。

  另外还有高升戏院唱戏的柳春芽、原来是道士现在是少年号兵的蝈蝈、原来是丧甲现在是狙击手的李歪脖、四明镇的青年等等,许许多多的小人物汇成了抗日战斗的这条大河,使它奔流不息、勇往直前,他们平凡普通,也有着自身的局限,但他们最后都背负民族大义舍弃了小我。

  一般的抗战小说,都以我方兵将的视角讲述,对于日本人的所思所想,我们却一无所知,在《回家》这部小说里,作者也从日本人的视角做了讲述,使我们能够更全面的了解这些战斗。

  香河正男,被新四军抓住的俘虏,要被送去南通的山炮教练,震撼于中国人的永不妥协,也见证了本国人的残忍野蛮,最后他拿起枪与日本人战斗,成为了一名新四军人。他说:“虽然我是叛徒,可我变成了人。”他也想要结束战斗,去见一位叫植子的女生,在他与植子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对于这场战争的困惑和战争所带来的伤亡苦痛。

  当然这里还有原来与陈岭北有过一面之缘,最后被陈杀死的日本战地记者高月保,自小无父无母,由其养姐抚养长大,最后他姐姐的儿子死于战场的千田熏,日本人在这里不再只是一个侵略方的标志,他们也变的立体而有血有肉了,他们有他们的所思所想,有他们的故事,这使得整个故事更隽永悠长了。

  这本书应该算抗战小说中比较自然真实的了,它没有一味的扫狗血、献真情,而只是较真实的展现人物的个性、人性,好的不好的方面,它都展现,给读者最真实的一面。值得一读。

  《回家》读后感(五):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一切为了回家

  作者 海飞

  回家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永恒主题,而战争年代军人的回家是因战争的阻断与纷扰而形成的特殊关系,一直是革命文学重要的扎根土地的话题。海飞的《回家》是一部反映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宁波鄞县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发生的人物和事迹为原型,描绘了一群想回家过安生日子的被打散的新四军和国军军人在一个县城的祠堂偶遇,为了养好伤回家,从小矛盾不断到齐心协力,其中有爱情、友情、生死抉择等引人深思的故事发生。全书讲述了为了阻击日本侵略者,这36位军人和当地民众一起,拿起武器保家卫国的可歌可泣的反侵略革命斗争故事。

  《回家》讲述了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揭示了普通人的心灵挣扎,衬托出战争对于人性的伤害和摧毁。影视剧出身的海飞讲故事能力出众高超,但推动着全书故事起伏发展的的,是作者对于人性的终极关怀和深度刻画,将人安置于极端不可抗拒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绝地之中,而做出常人不能及的壮举,有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气魄和高尚。战争考验着人性,人物的命运与性格轨迹在小说里不是被随意改动的虚线,亦非模糊而刻板的勾勒,作品中的败兵、伤兵、俘虏,一直想要回家,但是一直没有回得成家。但是有战争,回家就变得无比奢侈,路途漫长。而一声枪响,往往是某场或大或小的战争的序幕。这些兵们因为养伤而逗留在小镇,期间就在小镇上发生了一些日光之下散淡的琐事,殊不知战争慢慢逼近,最后每个人还是不可避免地卷进了一桩谁也逃不掉的战事,这些隐没在人群中就会消失不见的普通伤兵,最后被迫在血与火中奋起抗击……他们的人性经受着战争的考验,虽有游移、落寞,但悲壮是其中的主色调。比如陈岭北在残酷的境遇下慢慢坚强起来,是因为回家的火焰一直在他内心燃烧并且疯长,这种精神力量鼓舞着他并让他从逃兵变成领路人,他在血与火的锻打中不断成熟与强大。小说中的几位女性柳春芽、小碗、海棠等,均敢爱敢恨,大义凛然,她们的性格中有着中国女性的美好与力量,残酷的战争和她们温暖的人性形成巨大的反差,她们代表着希望和光明。 海飞具有一种幽暗的、复杂精确的想象力。那是对“不可想象”的想象,充满了越界、冒险、曲折幽隐的心思和疯狂的执念,他因此在这个国泰民安的时代成为一个特殊的小说家,如同由最艰难的乱世中穿越而来,如同一个历经生死的老兵,机警、沉郁,因高度的自制而优雅。《回家》在叙事上有一种一唱三叹的节奏,在同类革命战争小说的显得格外不同。作者营造了一种自己的、带有咏叹调风格的谍战叙事节奏,而且同样抓人,因为它把人带入了人物的内心处境中。书中用景物来代替心理描写,小说文字特别干净利落,经常像一块铁一样硬,但又不断会在其间冒出一丝温情,这样的文字非常迷人。他的小说非常有画面感,但画面的背后是情感,每一处场景的描写都是因为情感到了那里。所以,他的叙事节奏既来自于画面感的传递,也来自于情感的表达。他的作品擅长表现亲情,其情节中对亲情的描写是一以贯之的。海飞作品中的情感往往化为一种诗意,在不经意间冒出来。

  海飞的《回家》极具创新精神,他对那个时期江南社会生活的细致还原,这种还原不是停留在对故纸堆的简单挖掘,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缘于他童年时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场景与记忆。比如,他小时候经常从生活的小镇枫桥坐汽车到绍兴,会经过一个叫虎扑岭的山岭,于是小说里就有了一个叫虎扑岭的地方,在这里,小说一开场就打了一场惨烈的阻击战。在故事发生的四明山鄞县地区,曾经游击战频发,这里本来有镇公所、祠堂、街巷以及大礼堂,关键是这里有中国人世世代代所追求的带有世外桃源味道的生活,有王传香戏班,有鄞县庙后等属于江南的风物风情与文化传统,还有那个年代很难见到的歌舞升平。这里活动着的中国老百姓善良、质朴,这里的年轻人青春勃发,他们心里所萌动的爱情,以及美好的向往,是地老天荒的恒久存在,此时被海飞细致地表现了出来,无一不是风生水起。小说也形象地告诉人们,这里的寻常平静与热闹并不能长久,炮火很快便撕碎了村庄、城镇、山谷及田野的安宁,从田野阡陌升起的滚滚黑烟,伴随枪炮声之后血肉飞溅的惨象,迅速成为乱世人生的主色调,《回家》对战争的纷乱进行真实而熨帖的还原,激起人们对战争的痛恨。这群有着不同梦想的伤兵,几个遭遇复杂的普通女性,一场匆匆赶在路上的雪,加上偶然爆发的战事,都组成了小说新成色的基础。这里没有以往常见的战事筹划、民众发动、抗日指挥,没有打鬼子的豪言壮语,但期间的曲折、牺牲与抗争,表现的同样是民族抗战的巨大力量,体现了海飞对战争的独特认识,是作家带有浓重个人独特性色彩的抗战书写。 《回家》成功塑造了一群身份不同、性格各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作家擅长精微而细致地捕捉人性,在冷静甚至残酷的刻画中流露温情与幽默。小说从战争时期的小人物、小环境出发,写出了大背景下小人物之间的恩怨离合。小说对地点的设置,充满了江南的意象,虎扑岭、鄞县、小镇、祠堂、戏班,这些江南一带的读者熟悉的地域风情,给作品增加了诗意,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回家》是难得的一部可读性与艺术性俱佳的优秀长篇小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回家的读后感大全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