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读后感摘抄

2021-09-20 00:54: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读后感摘抄

  《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是一本由[日] 青崎有吾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读后感(一):诸君,我喜欢日常推理

  这本《煞风景》是很类似于《风丘祭》的日常推理短篇合辑,依然轻松可爱又不乏感人之处,真是让我对青崎老师爱爱爱不完啊~

  一方面,我太爱“不死人”的日常推理了,完全打碎了谋杀、犯罪的距离感,每个细节、每个念头全都是我们日常可感可想象甚至有过亲身经历的;另一方面,我非常喜欢这种用很多个短篇勾勒出一个完整世界的写法,看不同的人物在同样的校园、同样的街道、同样的城市穿梭,各自有各自的故事,这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事情。世界那么大,路上行人匆匆而过,但你知道,每个擦肩而过的人也许都怀揣着小小的秘密和隐秘的情感,这种感觉难道不神奇吗?

  另外,日常推理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你常常能看到人们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愿意绕多大的圈子,为了维持一个无关紧要的谎言最终会做出多么荒谬的事情。人啊就是这样敏感又傲娇,脆弱又坚强,不理性但是无比可爱。诸君,我喜欢日常推理,我喜欢人类啊!

  《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读后感(二):剧透慎入-谈谈《梦之国没有摩天轮》

  最喜欢《梦之国没有摩天轮》,这种诱导类达成目的的方式如果写成谋杀案,就是我个人认为的完美犯罪。通过精神诱导和暗示指引使得案件发生直接或者间接达成自己的目的。优点:完全规避风险,失败无副作用,无限次尝试;缺点:实施难度大,成功概率低,需要高超的心理学技巧。

  同类型的在黄金时代三大家都有长篇:最出名的也是个人认为写的最好的是阿婆的《帷幕》,由于这种手法需要大量的心理暗示,擅长动机和心理分析的阿婆可能更适合;其次是卡尔的《失颤之人》,之中结合了机关机械诡计;最后奎因的个人觉得都很一般(虽然奎因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恶之源》还是《十日惊奇》,凶手都有真正的参与谋杀过程,这与这种手法最大的好处,不需要自己动手,利用诱导控制别人行动以。 降低风险相违背。《帷幕》最后波洛选择自己对凶手执行制裁,以及《失颤之人》和《恶之源》侦探根本毫无办法可以看出这种手法一旦成功执行,对于侦探或者警方十分棘手,也侧面反映出了完美程度。

  不知道最早写出这种手法的是哪位大师,我个人阅读过年份最早的应该是1940年卡尔的《失颤之人》,有懂的大神希望告知。

  除了这篇,同名篇最后菜谱的暗示略带猎奇口味也不错。其他的故事基本都是略带反转情节的青春物语。

  ps:求青崎老师签名明信片。@新星出版社

  《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读后感(三):【待续】我的不完全日常推理观:从人间烟火中走出的推理

  (事先声明:笔者读过的日常推理仅屈指可数,但由于是那种“心比天高”“心高气傲”之人,今又恰逢良机,便在此斗胆或自以为是地阐述些自己对于日常推理的鄙陋看法,因为身肩“压死人”的高三学业,只能于万忙之暇随便用手机打些本不成文的东西,故称之“不完全”。)

  日常推理是从人间烟火中走出来的,具有浓醇的人情味和烟火食滋味。若说纯正的本格推理是位不食人间烟火的标标准准理科男,那么日常推理便是育于泥壤、天生丽质的文学少女。(虽然也有“恶”的日常推理,但那毕竟涉及刑事案件的范畴,在此不做论及。)

  日常推理是细水长流的,不经历些感情铺垫,有时确系会略感无聊。我犹记当初看《冰菓》时,只觉沉闷无聊、平平无奇,读惯石破天惊的瑰丽诡计,尽善尽美的怒涛逻辑,实在难以适应。依稀记得当时有如下想法:倘若不死人就是日常推理足令人称道的优点,那么读者的姿态未免太低了吧。幸亏耐着性子继续探索 ,随着情感一层层细腻地铺垫,“古典部”终于在《库特利亚芙卡的排序》中迎来了小高潮,我也同时收获千缕细微悠长的感动,对于自身学业的苦恼也有了一丝畅怀。渐而,我能快乐彼之快乐,烦恼彼之烦恼。因为对周遭人事物的情感积淀,枯燥的日常才奇迹般迸生出别样精彩之意义。故曰:情感和氛围是日常推理制胜的关键。

  日常推理是依附于日常的推理。故闲笔是大有可为的,作者们大可不必吝惜笔墨去勾勒生活的神圣一角。否则,推理谜题的既视感便太强,不仅枯燥,还破坏了生活气息,这对于本不靠谜面吸睛的日常推理而言是致命的,至少我深以为然。日常推理应是偏重前二字,即“日常”,而谜是糖衣,切不能喧宾夺主。谜的登场不应太突兀,谜啊,应是被精巧地镶嵌进日常琐屑当中,成为其真正的有机组成。

  吾心所向的日常推理应是能将谜像冰糖溶于水般被掰碎溶进日常的溪流并能迸发出蜜瓜汽水般清甜甘味让读毕之人展颜一笑从而收获生活之小美好、小确幸的日常推理。

  《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便是如此的日常推理。每个故事都是日常琐屑中美好瞬间的一照,有时谜面并没有得到明示,而是留待读者诸君自己去发觉,当推理解答缓缓落幕,醍醐之余,我总会在床上扭成麻花,收获几近溢出的元气。

  谜是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亦是生活中诗意的一种体现。谜啊,很是浪漫。

  (后言:夜已深,明儿又是一个早起,我能元气满满地起床,大概吧。但愿上学的路上能碰到这么一位名叫煞风景的少女,可惜我不坐早班列车,早自知是碰不到的。唉,又是疲倦一天的落幕与下场疲倦的中场休息,可惜没有把此书带在身边,故不能在万籁俱寂中给每个故事好好评析一番,等下个良机,有空补上,一定。)

  《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读后感(四):砰!夏天尾巴的汽水来啦!

  星级:★★★★ (有半颗星是扣在了印刷,感觉纸张切的毛毛躁躁的,像极了早期阿加莎32小开本书的质感。) 上周刚看完他的《敲响密室之门2》。最后被那个GAY里GAY气的结局给吓得够呛。 导致在拿到这本预售书的时候,是有点忐忑的,深怕氢气老师小手抖抖,氛围没有。 结果看完后,非常惊喜啊有木有! 青崎有吾一直是轻小说X推理X青春的代言人。 这本顺着看下来,真的有种在盛夏的树荫下一口气喝了一个柠檬汽水一般的清爽感。 校园日常推理赛高! 如果用类比的话,非常像《风之丘五十元硬币之谜》那种模式,但是和硬币那种推理助推情节向前助跑的别扭感不同,这本书里面,推理融在了日常对话、青春生活里。没有了那种“我们现在必须推理一下”的刻意感。 ——不过整体的安排依然是故事讲着讲着,主人公们就前面的所见所闻展开推理。 看完后,有种感觉就是——这年头,高中生的推理能力都这么强了吗? 《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讲述了两个并不相熟的同班同学,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恰巧乘上了同一辆首班车。两者就在你来我往中,彼此试探,彼此猜测对方的目的。 这篇一开始就给全书打了一个基调。 就是三句话推理呀。 《甜瓜汽水工厂》推理梗埋得很稀松平常,属于常见套路。虽然我在看到谜题揭开时,也“哦!”了一下。(线索都给的那么明显,我也没猜出来。)不过氢气老师真的好厉害啊,在描绘高中女生那种细腻的感情,真的是高手。我一个女生看完后,都自愧不如。 《梦之国没有摩天轮》大概就是学长暗恋学姐,学弟暗恋学长,学弟想通过一系列手法,让学长知道学姐有对象了这一套。 手法上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学弟这忽然转折到“比起葛城,我更喜欢学长您呢。” 当下的瞬间——让我直接拉开书,怎么氢气老师你又GAY起来了? 看到结尾——这CP也……也行吧。 《弃猫和兄妹吵架》比起这篇的推理,我更喜欢这篇关于【家】的描述。兄妹两人因为父母离异各自分开,最后又因缘际会因为一只猫,将两人渐渐断掉的关系再次维系。本身就已经很温暖了。是看到都会会心一笑的一篇。 《三月四日,下午两点半的密室》我就说第三篇基情了,怎么能没有姬情。这不就来了。“我”身为班委给未参加毕业典礼的同学送东西。谜底没啥可说的,就是和第二篇一样,这细腻的表达怎么会是个男作者写出来的啊! 还有,刻板的印象从任何时候开始改变都可以,哪怕是你想改变的下一秒。这件事情永远都不会嫌迟。 《尾声》这一篇的尾声还有点“满分作文”的意思在。借由第一篇故事里的主人公给所有别的短篇的主人公来了一个串场。有点伊坂幸太郎那个味儿了。 如果说之前动机是氢气最弱的地方(我没有在攻击《图书馆》),那么这本书,很多动机——依然很尴尬啊。 但是整本书的“青涩”感,透过纸页丝丝缕缕透出。氢气老师那轻小说的写作风格和剧情设定,都和这几篇严丝合缝的拼接在一起。看完后,真的是可以透出“氢气老师和这书的风格好登对啊”的感慨来。 最后用书封做结,青春是由尴尬编织的密室。 那么我们就努力破解这个密室吧! ps.第一篇的男女主可以继续续写吗!好吃他俩啊!让我知道女主的名字也成!

  《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读后感(五):校园周边的“日常推理”(无泄底)

  初次接触青崎有吾,是通过他的《敲响密室之门》,那是和大山诚一郎的《密室收藏家》同一时期阅读的,都是围绕密室的短篇集。不得不说,被惊艳了一下。所以后来又读了他的“里染天马”系列。

  今年,读了三本青崎有吾的作品,分别是《敲响密室之门2》,“里染天马系列”的《风之丘五十元硬币之谜》,以及这本刚读完的《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

  《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封面图片

  可能因为年岁渐长,对“校园推理”的题材期待度没有那么高了,不过青崎有吾的作品还是值得期待的。

  这本《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虽说不是发生在校园里面的推理,但也是围绕着高中生的“日常推理”。

  “日常推理”算是本格中一个相对小众的分支,顾名思义,情节、谜题、推理都围绕着“日常”展开。

  和“日常”贴近的词是“平淡”,因此,“日常”意味着不那么烧脑,不那么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但同时,也是很能体现推理功底的。就像如果把日常写得有趣,很能见文章功底一样。

  最早的“日常推理”,可以追溯到户板康二的歌舞伎系列,很遗憾暂时没有中文版作品。

  之后就是“日常推理”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北村薰和他于1989年发表的处女作——短篇集《空中飞马》。

  彼时,曾风光无二的社会派推理已经开始走向没落,推理文坛重归本格的统治,新本格也已经开始展露头脚。北村薰凭借“春樱亭圆紫与我”系列,开辟了“日常推理”的支流。

  北村之后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应是米泽穗信和他的“冰菓”系列、“小市民”系列。此后的其他推理作家,也会间或写一些日常推理,例如我孙子武丸、道尾秀介等。

  其实几乎所有推理小说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日常推理”的部分,但并不占主体,因此不能称之为“日常推理”作品。

  青崎有吾在2012年凭借《体育馆之谜》斩获第22届鲇川哲也奖,成为史上首个获此殊荣的平成年代推理作家,算是当之无愧的新锐推理作家。

  本书《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2019年在日本集结出版。其中收录的短篇,此前都在集英社的月刊杂志上陆续刊登过。

  历时两年才出了中文版,可能和本书或者说“日常推理”题材,当下在日本的受关注度不高有关系?

  本书符合“日常推理”的一贯风格,读起来轻松愉悦。故事的主人公都是高中生,包括首篇也是同名短篇《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的女主——“煞风景”。是的,煞风景竟然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女主的姓氏!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夏洛特烦恼》。

  第一篇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线索够“坑”,推理硬核。高冷的煞风景同学,最后终于漏出的“可爱甜美”的笑脸,配上戛然而止而又令人脊背发凉的结尾,再和《尾声》情节“折中”的治愈感遥相呼应,很是不错。

  《甜瓜汽水工厂》中,有甜瓜汽水般香甜的友情;《弃猫和兄妹吵架》中,有血浓于水的兄妹亲情。

  《梦之国没有摩天轮》和《三月四日,下午两点半的密室》两篇,文中都使用了略有“故弄玄虚”之嫌的本格“关键词”,前者有“完美犯罪”,后者有“密室”——“日常推理”当然没有诡计,所以只是比拟而已。

  例如“密室”在文中的多重含义:房间的“密室”、青春的“密室”、心灵的“密室”。

  最后一章的《尾声》,是本书集结出版前,作者特地为本书编写的。通过加藤木和煞风景同学的视角,把每一篇中出现的高中生,都串联了一遍。

  文中涉及到的高中生,都来自两所高中,一所是位于啄木町的琢木高中,一所是位于山雀町的水薙女高。

  并且部分人物之间,都有一些联系和交集。因此读完最后一章后,忍不住梳理了一遍书中人物的学校、年级、班级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是别有趣味。

  其实,本书如果更多的内容以带有插图的轻小说形式呈现,效果会更好一些。

  例如,在《三月四日,下午两点半的密室》这一章节中,开篇作者对房间里物品事无巨细的描写,用插图就能很好的囊括,也容易表现文字所表现不了的线索。

  在这个两所高中的小宇宙中,尤其是后面几个章节,多次出现了Delta蛋糕店的草莓蛋糕,以及其他相同的事物,让各短篇之间,仿佛变得一下子没有那么松散了。

  草莓蛋糕、甜瓜汽水、摩天轮,这方佛又是本书的基调——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美好日常。

  有点想尝试一下,于夏日的清晨,在空旷的早班车上阅读本书的体验。

  不过,深圳的地铁早班车……还是算了吧?

  《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读后感(六):午夜文库最甜的苏打汽水

  青崎连发!

  继《敲响密室之门2》之后,《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也在初秋缓缓驶入了车站。

  从冰西瓜的六月到栗子馅的九月,青崎老师的作品横跨了两个季节,如同巨型泡腾片一样在午夜文库编辑部持续的咕噜咕噜冒泡,我和责编琦仔的对话框也时不时就会蹦出“青崎老师”+各种语气词感叹词搭配。

  等待打样:青崎老师……(空虚 样书到了:青崎老师来啦哈哈哈哈哈(徒手抱二十本下楼 签名本预售秒光:青崎老师牛!!!!!(虽然自己也没抢到 看到老师发推特:青崎老师呜呜呜呜呜(猛发微信交流遇见野生天使的感想 总而言之青崎老师is everywhere。像天竺鼠车车一样牵动和治愈着我们的心。 PS:在看了东京奥运会之后我发自内心觉得佛系乒乓选手丹羽孝希(泥洼老师)和青崎老师真的太像了。

  老师还在推特上安慰没有抢到亲签明信片版《煞风景》的读者

  推归正传。 虽然出版时间挨得很近,但大家也不用担心连续阅读同一作者的作品会产生阅读疲劳。《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是一本别具一格的日常推理。虽然这是一种不涉及犯罪或犯罪程度轻微,限定于普通生活中的推理类型,但既然还是以解开谜团为最终目标,大部分谜题依旧会着力于营造气氛并给读者设置圈套,还会增加一些若有若无的灵异感。 “日常之谜”常见于日本的作家作品,国内读者较为熟悉的可能是米泽穗信的《冰菓》与三上延的《古书堂事件手帖》,将屡见不鲜的平凡日常抽丝剥茧,无论最后是为了找到走失的狗狗还是找出是谁偷吃了甜点,中间有理有据的推敲过程依旧能让本格推理爱好者得到满足。虽然这一类型的作品在近年来才热起来,但它的诞生其实可推至侦探小说的发展初期,在爱伦·坡和柯南·道尔的小说名篇里就留有“日常之谜”的影子,只是那时它是作为侦探对来访者身份和案发现场怪异之处的小论证,例如福尔摩斯从一顶毡帽推理出了它主人的境遇变化。在长篇小说盛行的黄金时代,在古典本格的风潮中它也未曾缺席,而北村薰发表于1989年的《空中飞马》则撬动了“日常之谜”在日本的新篇章。

  即使是在“日常之谜”这一大类,《煞风景》也如同被加料到冒尖的豪华甜腻奶茶包围的三分糖珍珠奶绿,在一众渲染了不同氛围色彩的作品当中,《煞风景》的真正出众之处就来自于它的朴素和真实。书中每个章节的谜题都来自于再普通不过的高中生活,完全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强加惊悚,读者在跟随青崎老师解开谜题的同时内心也会得到治愈,整本故事如同软乎乎的鲷鱼烧,虽然外表只是平凡无奇的小鱼松饼,一口咬下去又吃能到甜度正好的红豆内馅。满载的青春气息佐以一点忧伤的青色,清晨的朝气涌进车厢,让一切变得温馨柔和。

  随书附赠明信片一张(款式随机啦嘿嘿)

  平平淡淡才是真,但开水白菜更难能可贵(喂)。《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由“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甜瓜汽水工厂”、“梦之国没有摩天轮”、“弃猫和兄妹吵架”和“三月四日,下午两点半的密室”五个日常但十分清爽精巧的短篇组成。同班同学为何会乘坐首班车?好朋友为什么不投票给自己的学园祭T恤设计?高三退部告别青春的重要时刻却在和学弟一起坐摩天轮?究竟是谁丢掉了可爱的苏格兰折耳猫?因病没有参加毕业典礼的煤木户同学的秘密是?

  虽然乍一看没有惊涛骇浪,但谜底却如轻柔海风般让人印象深刻。就像写在腰封上的宣传语“青春是由尴尬编织的密室”,每个故事看上去都只是少年少女在自寻烦恼,但青春不就是这样的吗?别扭、犹豫、忸怩,充满谜题与转折正是处在青春时期的他们的心情,比起找到物理密室的破解法,解开心中的密室让读者在阅读完之后除了恍然大悟的满足,更多了一份饱胀酸涩的感慨,“像蜜瓜汽水般清甜的日常之谜”在你的脑海里冒着泡泡。

  青崎老师给《煞风景》安排了一个绝妙可爱的收尾,相信读到的那一刻你一定会露出笑容。 这列在天色透明时驶进车站的首班车带着冥冥之中的命运感,把那份人与人之间无声无形相连的羁绊融进每一声提示音,在离开时留下温暖的余韵。 叮铃叮铃,叮铃叮铃。开往啄木町方向的列车即将进站。 自动语音播报打破了寂静,一列灰蓝色八节车厢编组列车驶近,一号车厢率先滑进站台。 七号车厢停在我面前。 这是五点三十五分发车的下行首班车。 车门开启,我走进车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