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公元1000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公元1000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9-20 00:30: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公元1000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公元1000年》是一本由[美]韩森著作,读客/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9,页数:4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公元1000年》读后感(一):译后记

  对于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韩森(Valerie Hansen)教授,国内学界并不陌生,她的多部学术著作,如《变迁之神》《传统中国日常生活中的协商》《开放的帝国》《丝绸之路新史》等均已经出版了中译本,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这本《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以下简称“公元1000年”)是韩森教授最新的学术成果,出版于2020年。在本书中,韩森教授以国际化的视野,重新讨论了全球化问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新观点。

  厦门大学梁建国兄最早向我推荐《公元1000年》,并建议我将翻译成中文。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武汉大学鲁西奇教授不仅屡屡为我排忧解难,还在百忙之中不辞辛苦地审定译稿。《公元1000年》中的波斯、阿拉伯人名书名,都是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尹磊兄帮我解决的。有时候我一天“骚扰”他好多次,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尹磊兄却毫不介意,耐心地帮我答疑解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读客文化的丁虹老师,她一丝不苟地根据英文版校订译稿,改正了译稿中的若干疏误之处,提高了译稿的质量。丁老师非常细心耐心,很多我之前忽略的问题都被她如炬的慧眼一一指出,让我深感敬佩的同时也觉得很惭愧。

  可以说,本书能够顺利出版,离不开诸位师友的无私奉献与古道热肠,而我却在前台享受了译者的荣光,实在受之有愧。

  译者的专业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侧重于宋代历史,而《公元1000年》中涉及几乎全球各个大州的许多古代文明与历史,其中很多内容都是译者并不熟悉的领域。虽然有众人的鼎力支持,我在翻译过程中也查阅了许多资料(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书内容,我在译文中加了一些简单的注释),但总感觉力有未逮,敬希广大读者对拙译不吝批评指正,期待再版重印时加以修订(我的邮箱:liuyunjun1978@126.com)

  刘云军

  2021年1月15日于河北大学生活区

  《公元1000年》读后感(二):世界的融合与发展,从全球化开始

  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总是可以找到国内国外的名牌奢侈品,国内的精品也同样在大量销往海外;不断有毕业生出国留学,也不断有外国留学生来国内深造;电影院经常会播放全球大片,国内的优秀电影也经常传出拿到国际奖项的消息;坐在电脑前,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在网络中游览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而外国友人也同样在通过网络逐渐了解中国。

  全球化已经成为趋势和必然,融入千家万户,融入各行各业,融入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势不可挡,发展可期。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球通过网络联系交织在一起。然而在公元1000年的世界,不同地域之间的人们,则相对要遥远的多。可是即便如此,不同地域之间也并不是真的孤立,进出口贸易路线在那时就已经在世界各地之间盛行开来。

  全球化是贸易路线在世界各地形成的时刻,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人类的繁衍开始加速,知识和文化开始蓬勃发展,却也迅速分裂。跨区域的贸易带来了新技术的传播,却往往加速了传统工艺的消亡。不同区域的人们终于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是这片星空下的唯一居民。他们面对着新的世界。接受这新的文化同时也会面临着新的危险,人们必须制定新的策略来从不同角度应对不同的变化。而世界从这时开启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商业贸易使生活水平提高,促进经济的繁荣,但商业贸易终究要受到运输能力的限制。然而农耕则不同。农耕可以大范围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直接提升一国的国力,为一个帝国带来最直接而持续的繁荣。

  生活水平的提升直接促使了对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以及对探索新领域的渴望,于是导致了新技术的革新,以及对商业贸易的推动。新的技术降低了不同区域间旅行以及运输的困难程度,跨地区贸易才有了蓬勃兴起的基础条件。

  农业大国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相对稳定。统治者需要掌控自己的臣民,需要税收提升国力,玩税收需要记录,于是便促进了书写文字的普及,以及更完整而完善的书面记录。农业大国的文献保存与传播都相对完整,粮食的盈余对于知识的普及与重视程度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相比之下,以迁徙为生的牧民,无论是文字的推广和使用还是文献资料的保存与传承都要逊色许多,有的甚至未曾孕育出书写的传统。知识往往只能口口相传,技术也难以跟得上时代的革新。

  知识的传播并不止于学术领域,也可以包括游戏与宗教。有趣的是,当一国君主明确的虔信某一信仰后,他将带动着整个国家的国民共同趋向这一信仰。国力强盛的国家,君主的统治力也更为强大,统治者甚至可以影响并制约宗教的地位。而当统治者的权利不够强大时,二者此消彼长。而当宗教的影响力持续扩大,不同的团体之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同样会产生暴动。

  我们探索公元1000年的世界,除了要搜集流传至今的各种文献资料,更多的是通过对遗址的探索和各地的考古学家的挖掘,拼凑出历史的原貌。如公元1000年以来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城市奇琴伊察,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这座城市跨越这千年时间的冲刷洗礼,展现着来自千年之前的一幕幕人间奇观。工程的极致精巧,还有独特建筑的精心设计,哪怕是放到现如今的技术水平,也难以完全还原。

  人们通过建筑物上的浮雕残存的壁画,以及或清晰或破损的图案,来试图还原千年前的人们在向我们表达的历史人文和社会风貌。这其中会包含着民族的迁徙,不同地域人们之间的物质交流,以及文化的入侵和融合,当然也有战争。千年前的人们用惠客的英雄与俘虏的壁画,来记录着全球化的趋势对于不同区域和族群之间的影响和碰撞。考古学家们也可以借此推断出,全球化趋势出现以后,人口的流动和迁徙所指向的精确位置和所处年代,以及与当地本土居民之间的融合程度,以及对这一地区所带来的改变和影响。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旅程,可以越过整条流域,从一个大陆横跨至另一个大陆。

  令人惊讶的是,即便是不同区域所诞生出的不同文明,也往往会有及其相似之处。就如同在更古早的时代,各个区域的人们都先后学会了用燧石来生火,用武器来狩猎,收集多种矿物来制作材料和装饰品,收集种子种植耕物,公元1000年以后,追求精神需求的人们,也不约而同地将绚烂美丽的热带鸟类的羽毛作为高昂的奢侈品,乐于使用精美器具与享受香料,建造精美而复杂的工程奇迹。而这些正在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千年前的世界。

  公元1000年的全球化,为世界带来了进步,为各国带来了利益,其影响和改变一直持续到了今天。而今天的全球化比之公元1000时的影响要更加深远和彻底,带来更大的变化和更多的机遇,但是却并不会惠及所有人。只有那些对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持有开放心态的人,才能真正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而这,就是我们要向前人学习,向公元1000年的全球化时代学习的。

  《公元1000年》读后感(三):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读懂历史,应对当下

  01、引领我们学习思考牛顿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个苹果掉下来,砸中他的脑袋,他看着苹果思考:为什么苹果不会向天上飘去,而是掉在地上。因此,后来也有了著名的万有引力。

  一个苹果引发了牛顿的思考,那么不同的事情发生在相隔很短的时间内会引发怎样的思考?

  你有想过吗?

  这三件事是否有所关联?在历史的河流中,能否得出当时世界乃至全球的变化?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著名汉学家韩森,从怀疑到研讨,最终意识到当时存在的地区扩张,是这三个事件得以发生的原因。

  为了写作《公元1000年:全球化开端》,作者韩森,曾多次到中国参加教学和研究活动,并在中国各地旅行。她游历了大约二十个国家,并在厦门大学、伯明翰大学和法兰西公学院担任访问学者。这些经历使她对世界各地的历史和文化有深切的认识理解。

  各国的历史学者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们的想法和资料,并提出了很多关键性的意见,也让作者韩森能够完整写出来。本书凝聚了大部分学者的功劳,同时让我们在阅读中,体会那段时期的文化,并加以思考。

  多学习多思考,或许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与快乐,就如同掉落的苹果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三件不同的事件的思考让韩森写下了《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

  翻开本书,第一眼吸引我的书,书中精明的插画。

  一张不规则的石头图片,但这石头却能让学者们研究出到这是一枚在缅因州发现的维京人的银币,上面刻着加冕的挪威国王奥拉夫三世的肖像。它是在1065年至1080年间铸造的,这表明维京人放弃了兰塞奥兹牧草地的定居点后,仍返回美洲采集木材。

  辽朝公主手握的琥珀把件、搭弓射箭的骁勇中亚骑兵、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庙婆罗浮屠,这些插画精美生动,每一幅画都能反映当时的朝代文化,也能成为学者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书中的首张插画,圆形类似于我们生存的地球,横跨球面的弧线类似于经线,里面更多的是蓝色和黄色还有棕色组合成的优美图案。

  这幅图也是一副地图,1154年,制图师伊德里斯在制作这张地图时依照的是通用于伊斯兰世界的“上南下北“的制图标准。非洲被画在地中海的上方,在非洲部分还可以看到三点连线着一座山所表示的尼罗河。如果把地图颠倒过来,就可以看到欧洲在左边,亚洲在右边。

  维京人是什么模样的?而被俘虏后的维京人会是以什么形态出现?

  一张来自勇士神庙的画像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大约在公元1000年,有北欧船只被风吹离了航线,一直远行到了尤卡塔半岛。画中的部分人物就是被俘虏的维京人,他们都有金色的头发、浅色的眼睛和苍白的皮肤,一个俘虏被捆绑在水里,另一俘虏的头发正被人揪着。

  历史是事实,无法靠想象写出真实的历史,只能通过资料写出最真实的记载。

  本书的插画,最能真实体现公元1000年人们的信仰,生活方式,为考察历史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好奇心,每个人心中都有。有些人因为好奇心开始了探险,于是就有了新的发现。

  在公元1000年,维京探险者们离开了他们的家乡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穿过北大西洋,到达加拿大东北海岸的纽芬兰岛。维京人将之前存在的横跨美洲的贸易路线,与欧洲、亚洲和非洲连接起来,开始了物品和信息传播。

  当探险者用货物交换自己此前从未见过的商品,开辟了陆地和海上贸易路线,这些路线标志着全球化的真正开始,进而使货物、人员、微生物和思想进入新的地区,相互之间发生碰撞与摩擦,最终形成今天的全球化。

  公元1000年所带来的全球化,影响着后面的世界,而我们正生活在这个世界里。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与一千年截然不同的世界中,但我们面对全球化浪潮时的心态和反应和那时候的人们几乎一模一样。历史带给我们成功的智慧,也带给我们失败的教训。

  看懂公元1000年时的人们是如何应对这些全球化难题的,就能明白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应对当下。

  当人们遇到不熟悉的人或者事时,都会评估风险。

  公元1000年,当陌生人进入他们的领域时,他们会思考:这些陌生人会杀害他们吗?会抓住他们吗?如果爆发战争,谁会赢?谁有更好的技术?

  他们必须自己的行动做出合理的决定,而且他们的决定对我们有很多的启示或者启发性。

  比如有些人在对方未作出任何交流的方式,就杀掉对方。

  而有些人则克服了对未知的恐惧心理,向他们从未见过的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批次建立了贸易关系。

  全球化的开始,未知的东西在彼此之间碰撞摩擦,当时的人们的心理因素,做出的反应都可以参考当今的社会。

  当计划做一件不熟悉的事情,我们也会评估风险,通过各项数据归纳整理,判断如何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

  当下的许多全球化问题并不新鲜,解决办法也并不新颖。回顾过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现在,更重要的是,能帮我们了解未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