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脑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大脑读后感1000字

2021-11-27 00: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脑读后感1000字

  《大脑》是一本由[美]加里•L.温克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2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脑》读后感(一):你认识自己吗?

  在雅典的德尔菲神殿上,可有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句话太普通了。谁还不认识自己呢?但对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我们自己,我们又有多少认识呢? 人类之所以与其他动物相区别出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拥有着思想。 思想的来源正是在于我们的大脑。 之前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人类大脑的潜力只开发了不到10%,即便是爱因斯坦,他的利用也不过10%多一点。 虽然这句话不一定科学,但是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大脑世界的神奇。要想开发大脑,需要从认识大脑开始,而认识大脑可以从《大脑》这本书开始。 正如书名所揭示的,这是一本关于大脑的书。从5个大的方面介绍了与大脑相关的一些议题,比如记忆,感觉,食物睡眠以及衰老。最后就大脑的生理结构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 这本书为我们介绍了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秘密。 这本书的作者是加里·温克,他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的教授,研究的方向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医学遗传学。可以说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相当权威的作者。 这本书的译者找的也是专业的人员。两位译者都是留德医学博士,回国后在同济医院任职神经科医生。 这本书的定位是一本科普书。从这个定位来说,这本书很好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在为这套丛书做的序中说,“这套书很好地抓住了科普的本质”。也正如作者所期望的那样,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这本书当中普及了很多比较新颖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与我们的一些常识有所差异。 比如说关于记忆,我们的记忆并不是像摄像机或者录音机一样,而是由自己的选择性。从这一点让我想到电视或电影当中,关于回忆的镜头基本上都没有科学根据了。 再比如关于做梦,其实男女也是有别的:男性和女性在梦中的色彩和人物的细节是不一样的;和异性一起睡和跟自己睡的睡眠质量并不一样。 对于氧,我们都会认为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本书却告诉我们,氧是我们身体细胞的头号公敌。 有两章的内容可能并不限于大脑,而是扩展到了我们的身体,比如食物和衰老这两章。从这两章的内容来看,本书也可以作为一本健康书:教会我们更好地选择饮食。 正如本书封面上的宣传语说的一那样,本书让我们了解神秘的大脑以及有趣的科学,它虽然是关于大脑的,但并不烧脑。作者在个别字里行间还会时不时地幽默一把。本书值得一读。

  《大脑》读后感(二):脑袋越大越聪明吗?

  大脑重量只占人体的2%,能耗却占整体的1/4。所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在人们生活当中起着指挥的作用。我们都知道

  人类的大脑是灵长类动物当中体积最大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大脑越大越好吗?

  答案是:不是。大脑的大小与哺乳动物的寿命有关,较大的大脑最初生长的周期比较长,需要更长时间分列出新的神经元。较小的大脑就有较短的初始生长周期,然后神经元在发育中也较早的终止了。所以为什么很多动物的幼崽一出生就能够,直立,行走甚至奔跑。而人类的幼崽,要经过长达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行走,甚至三岁以前都不能够自理。

  从大小上,讲非洲大象的大脑比人类的大脑大但很多,其神经元的数量也是人脑的3倍,但为什么统治世界的是人呢?因为非洲象的皮质中,真正需要的神经元数量要少很多。所以回归到本质就是,质量比数量,要重要的多。大脑也不是越大就越好。

  《大脑》这本书是牛津科普系列当中的一本,讲的是大脑的运行规律,它对身体其他功能的影响以及在脑部疾病当中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比如阿尔兹海默症等等这些看起来是老年人的特点的疾病,其实对年轻人也毫不手软。目前为止也有过三十岁就得帕金森者。因为现在大家压力大,精神焦虑,而且还熬夜,生活不规律,运动少,吃速食快餐也并不健康,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以及加快疾病进程的因素。

  再比如对大家比较关心的抑郁症为什么如此常见的问题,书里面提到了。在研究中发现抑郁症发作期间患者血液中的促炎症蛋白质水平上升。而大多数促炎症蛋白质可以轻松穿过血脑屏障并影响大脑功能。而肥胖的人可产生大量的促炎症蛋白质,所以肥胖的人对抗抑郁的药物反应不佳。

  书里还讲到经过研究表明,抑郁和疾病行为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但都可以通过感染状态、促炎症蛋白质水平以及特定营养素合成的 的数量来调节。当然抑郁行为普遍存在,因为他是我们人类演化过程中需要的生存机制,代代相传。但是如果对健康有重要的负面影响,就需要治疗。因为未经治疗的抑郁症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并缩短寿命。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的保险公司对于患抑郁症的人投保的话会有严格的审核,有的甚至直接拒保。

  这本书属于科普系列并不难懂。而且配有很多现代版的插图,并且配有大量的案例说明,都是生活中的例子,让你理解起来比较方便。

  它没有很晦涩的专业术语,也没有长篇大论的数据,文字解说通俗易懂的比较多,适合大众阅读。

  《大脑》读后感(三):大脑想让你多吃点

  朋友小F,每次聊天快结束的时候,总会无比惆怅地说起她的体重。 “我一直告诉自己少吃点少吃点,可是当我弟打开炸鸡盒子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吃一块再吃一块。” 减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些对自己感到失望的朋友,他们可能不知道,减肥要对抗的不只是诱人的美食,要对抗的还有大脑对热量的渴望。 大脑遵循的原则可能并不总是跟你的主观愿望一致。仅仅掌握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也许还称不上认识了自己。 在牛津科普系列丛书之一《大脑》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心理学、神经科学和医学遗传学教授加里·L.温克,用浅白而不失幽默的语言,从贴近生活的角度切入,为我们揭开了一系列有关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秘密。 书的组织架构很有意思。作者并没有按照一般科普读物的写法首先从大脑的构造写起,这就很智慧地避免了一大堆专业拗口的名词对读者的接受力和耐心造成挑战。 相反,他极细心又谦逊地照顾到了科普读物受众的水平和基础,从日常生活中与人密切相关的场景出发,围绕大脑展开一系列追问,那些硬核知识就能够以一种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递给读者了。 对于大脑你最好奇最想听的是什么呢?是记忆吧?OK那我们就从记忆谈起。你想知道记忆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你老是会忘记一些事情,这是正常的吗,好的让我慢慢地讲给你听。 如此平易近人的风格是非常加分的。 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述中,你会知道大脑进化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好让物种更加长久地延续下去。 在这个大前提下,大脑要更好地适应环境,为人争取更大限度的安全,这个过程中,大脑常常会忽视人的生活质量。 这样,你就会可以理解,大脑其实是希望你多吃东西的: “因为不摄入足够的热量会对你的生存产生严重威胁,通过限制饮食来减肥是没有进化优势的。10亿年的进化导致了所有生物都会服从以下简单指令:周而复始地寻找并消耗食物中的热量。”

  往大里说,了解一些关于大脑的知识,也是在补充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你会知道你作为人类的一些生物本性。人就是会有一些边界和局限,同时也会有很多令人惊叹的奇迹和惊喜。 知道这些,拧巴的时候你会更容易跟自己和解,也会对自然和生命多一些敬畏之心。

  《大脑》读后感(四):那些无影无踪的记忆和感受。它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记忆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会忘记?

  为什么公开做演讲让人如此害怕?

  和谁睡在一起重要吗?

  为什么我们有时醒来会动弹不得?

  为什么我们都是“吃货”?

  -------《大脑》

  初见《大脑》的时候,我就被封面吸引住。翻开这本书,发现大脑里藏着许多平时我们的感受、想法,甚至你想吃什么,都和大脑有关,多少意想不到的秘密竟然来自大脑。

  《大脑》的作者是美国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心理学、神经科学和医学遗传学教授;曾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和病理学系工作多年;在1997年起先后担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三个研究部门的负责人。

  这本书秉承科谱类书籍的本质,书中避免了大量的专业和拗口的专业术语,以问答形式进行科谱。该书主要讲述了大脑的功能和结构,以及我们日常的记忆和感觉如何产生,还有食物药物和睡眠对大脑的影响,如何通过饮食缓解大脑的衰老。

  本文主要尝试从记忆如何产生、恐惧如何来和饮食如何延缓大脑的衰老来进行分享。

  01 大脑的记忆如何产生,如何删除

  忆起2008年那场大雪,困住了多少回家的脚步;分手了十年的初恋情人常常令人念念不忘;五年前去旅游的那座城市记忆依然美好,清晰还历历在目。

  这些难忘或者美好的回忆,不禁令人好奇,这些记忆是如何产生?又如何删除其中部分的记忆?

  记忆始于一系列复杂的感觉事件,包括各种气味、景观、味道、声音和情绪的时候,这些感觉体验被输入海马区域,海马再次整合不同的感觉体验,产生出充满情感的生动连贯的记忆。

  记忆包含了我们经历的事件的时间、地点,还有在当下经历的重要情感,如快乐或悲伤,这些藏在海马里面。那海马能记住我们经历过所有的事情吗?

  不管是大脑还是海马,它的存储空间都是有限的。那海马如何处理每天无时无刻的海量信息?

  像我们使用的计算机一样,计算机的内存是有限的。特别是在C盘即将装满的时候,它运行的就特别慢,体验特别差。此刻我们会做什么?将电脑格式化重装或者把C盘部分不重要信息删除。而海马也是如此的,解决方案是删除记忆。

  大脑会利用我们睡觉的时间主动消除冗余的记忆。这个过程会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睡一觉醒来,整个人感觉都轻松多了。

  02 大脑恐惧从何来,恐惧带来的作用

  在《心情词典》里面,恐惧被认为是最原始、最基本的人类情绪。

  当我们想到要做公开演讲的时候,内心就会泛起恐惧。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感受来自于变得异常活跃的杏仁核。

  当我们处于演讲的场合时候,杏仁核中的神经元会注意到其他人的眼睛,以便通知你是否有人盯着你看。

  盯着看通常被解读成一种挑战行为,如攻击的前奏。于是杏仁核激活大脑的额叶,提高人体对潜在威胁的警惕性。

  即使有时候看着你的是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危险,但是杏仁核依然释放出恐惧,提醒身体做出应对,准备对抗或者逃跑。

  虽然恐惧带来的体验并非友好,结合人类进化的历程来看,保持恐惧很多数时候是保护自身安全有效方法之一。于原始时代,甚至是人类可以延续生存的重要保护。

  03 氧气和大脑衰老的关系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和氧气。殊不知,需要氧气生存的同时,氧气还是我们身体细胞迅速老化,进而衰老的元凶之一。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能量大部分被用于维持体温。当身体从饮食里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中摄入能量时,细胞中留下碳原子碎片。

  这些碳原子碎对于细胞来说,属于丢弃品,必须被排出。而碳原子需要和氧原子结合变长二氧化碳排出去。在体内的氧气必须被非常小心的运输,因为氧气会导致机体氧化。

  机体被氧化会怎么样?如同钢铁被氧化会生锈,加速衰老进而影响寿命,那么如何延缓衰老?

  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少吃食物,重点是减少从蛋白质获得热量。

  矛盾在于,我们必须进食,呼吸才能生存,但是这样做使我们容易受到氧气氧化的影响。于是我们只能一边进食和呼吸,一边接受身体和大脑不断衰老。

  科学家认为大于每天限制总热量摄入量并不会让你过得更久;每天减少三分之一的热量摄入量,将会延长并提高你的生活质量。

  书中还提出要长寿的生活方式,可食用富含抗氧化的食物,如五颜六色的水果和蔬菜、鱼、橄榄油、果汁和一些其他香料等。

  用一位科学家的话说:“我们遇到了就在我们体内的敌人。”

  通过进食抗氧化食物来保护大脑和身体,防止你每天暴露于最致命的物质-氧气而受到伤害,这也是长寿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写在最后,本文通过分享大脑如何产生记忆和恐惧,还有饮食如何影响大脑衰老。

  如果你也感兴趣,一起来阅读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大脑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