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船在海上》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船在海上》读后感摘抄

2022-06-19 09: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船在海上》读后感摘抄

  《船在海上》是一本由于一爽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船在海上》读后感(一):读《船在海上》:轻轻抚过挣扎与悲伤

  觉得书册封面的“既是浪漫的,也是动摇的”的介绍文案很到位,于一爽女士的这本小说集,或是说每一篇短篇小说,文字都是浪漫而动摇的。

  像是第一篇的《船在海上》,女主人公作为一名不知名作家,大抵是因为失恋,买了一张去极地的邮轮的经济舱船票,就在船上过了一段,有一些所遇,有一些挣扎,十分无聊的日子。文字缓缓流淌,仿佛没有在特意讲述些什么,就只是随意聊聊,真诚地聊些路上的见闻,令人讨厌的导游的靠近搭讪,令人好奇的没了鼻子的高大男人,在航行的枯燥旅程里细碎的生活,看企鹅与鲸鱼的一些些期盼,以及和前男友的一些略微纠缠。也流出了女主人公对自己容貌的不自信,以及最后“我是一个诗人”的自我认同。

  传统的短篇小说都像是戏剧,主人公有固定的性格,因此经受磨难,最后论述道理,或是主人公有迫切想要达成的欲望,几经周折迎来确定结局,亦或是戏剧性的巧合改变了人们的命运,激荡出了不一样的火花——作家对主角的命途控制得很强烈,或恨或爱或迷惘的情绪喷薄。仔细想想也是,要在不长的篇幅内吸引人且传递信息,怎么说凝结的都是融着强烈情绪跟快节奏的文字。《船在海上》这本短篇小说集却极为不同,像是石川啄木的那句“没有什么事的事情/你也没有什么事似的听吧/就只是这点事情”,主角没有想要达成什么,就只是一段旅途,说是心情记录,又客观记录着见闻,每一个相遇就像是人会碰到的很多事情中的一件,缓缓讲述给人听。

  而讲述的事情,却又都带着淡淡的迷惘与哀伤,女主人公对没有鼻子的男人好奇,在凑巧坐在一张橡皮艇面对面的时候突然动心,于是接近了,约了他一起到自己的船舱喝酒,却又只是喝酒聊天,在第二次去高档餐厅吃饭时,却又觉得不是很想再次见他了。登录手机时突然看到已经分手的前男友发来的消息,疑似对自己有些留恋,却又曾说“真不知道为什么会跟你在一起”,忍不住打电话给前男友,对方却不接,微信回了消息询问,“反正你也不是我的挚爱”,于是把前男友删了。无聊时也把房间和卫生间的企鹅画像互换,坐在马桶上发呆等着看企鹅。

  像这样的故事,确实是故事,确实带给人以情绪,但又不同于戏剧的故事,轻轻挣扎,淡淡悲伤。

  《船在海上》读后感(二):《船在海上》:要相信,时光中细小的波纹也是可以改变生活轮廓的

  《船在海上》是于一爽创作的全新短篇小说集。九个故事各不相同,不过在读罢整本书之后,又会发现书中的人物似乎存在着某种关联,或者说是某种相似之处。

  第一次接触于一爽的作品,说实话,故事中主人公那种漂浮不定,心无所依的状态我个人并不喜欢,我想这也许与年龄有关,更也许是人生状态不同使然。书中有明确年龄描写的几个人物都是三十五六岁上下,或离婚,或孤身,或伤感独自出走,或默默回想曾经恋人的许多细节。

  最后一个故事《人生何处不相逢》中的钟却,就是默默回想恋人的那一个。故事开始介绍说,钟却与表哥关系一般,大概一年或两年才会见一次面,而每次见面的原因都是两人共同的祖辈离世,私底下两人鲜少有交集。

  所以,当看到钟却与表哥一同守在火葬场外面等待方弛火化,又有一搭没一搭地和表哥聊方弛时,感觉非常困惑。直到故事尾声谜底揭开之际才了悟,果然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同时,也终于读懂了钟却那一句“但是他喜欢”是肯定句不是疑问句的用意。

  曾看过一期于一爽的访谈节目,于一爽在节目中提到自己小说中人物状态时说,她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没有基本生存压力的,甚至有的是所谓的精英,他们所有的焦虑来自他们的虚荣心或者自己的强烈要求没有办法得到。

  在《船在海上》九个故事中人物的身上,也有焦虑,不过如果仅仅用焦虑一词概之又难免有些牵强。

  《夜奔》中的于青和《古代人全身轻松》中的康康是两个离婚女人,她们都是在经历了几次离家、几次返回的拉锯之后,才最终得以离婚的。这一巧合,让我莫名地感觉《古代人全身轻松》中的康康是于青化名后的客串。

  故事中的于青和康康都有恋人,但她们仿佛都对正在进行时的这段感情处于游离状态。于青会在与恋人约会的间隙给男闺蜜发信息说晚点过去夜聊,康康会在收到陌生人加好友的申请后同意,并逐渐被陌生人发来的信息左右。

  当然,以康康第三者的身份(这里必须要说一句,故事中的几个女性形象都曾经或正在处于第三者的尴尬境地,这或许是一种情感状态的表现方法,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不喜欢)来看,康康的感情游移还说得过去。那于青呢?

  很明显,当于青收到李元发的那句“我只想和你有一个孩子”时,内心是满足的。但是这满足感却转瞬即逝,并没有引起太多波澜。在于青看来,如此美好的语言只是时光中细小的波纹,只能创造一点微不足道的真实感,而生活的轮廓是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她们是因为在上一段婚姻中受过伤,所以无法安下心来投入感情;还是已经丧失了对感情的判断能力,无法分辨自己及对方的感情?我也不知道,不过对于她们的无法全情投入我的确感觉到了些许悲哀。

  需要提一下的是,在《古代人全身轻松》故事中,似乎有两处刊误。一是第152页最后一行的河源,另一是163页倒数第三行的河源。我反复阅读了几遍,整个故事中只有这两处出现了河源。不知道是刊误还是我没有将故事看仔细。

  河源是另一个故事《你是否感到愤怒或者幸福》中的人物,他与陈俊一样将自己写的小说发给了故事中的女作家,也与陈俊一样曾短暂地出现在女作家的生活中。

  其实,在阅读这九个故事时,相似感从未间断。就比如在多个故事中,女性人物的职业大多是作家。

  --END--

  《船在海上》读后感(三):船在海上,既是浪漫的也是动摇的

  船在海上,既是浪漫的也是动摇的。这种两面性无处不在,就像我们的人生,既有大风大浪的片段,也有日常的琐碎。 小伙伴们好呀!我最近在读作家于一爽的短篇小说集——《船在海上》。当我读到某一段文字时,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作者捕捉并记录下了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再以她独特的小说方式展现,让读者可以在她的慵懒、随性、不追求起因与结果的文风中,嗅到几分淡然处世的气息。 书中有九篇短篇小说,书名便是由第一篇小说的标题得来。不过,《船在海上》这个书名的含义应该并没有这么简单。“船在海上”这句很简单话语里,我们并没有看到起因与结果,只有一个过程。正如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我们不曾读到起因,也不曾等到一个确定的结果或回答,只有描写详细而琐碎的过程。 话又说回来,不是每件事都需要一个充分的理由去开始,更不需要一个美满或者悲伤的结果来结束。我们的日常本就是莫名其妙的发生,更来不及等待一个结局,就那样默默的结束了。这也是作者小说的特点所在。 本书的文风不同于其他小说,细致来说,本书中没有当代人们喜欢的快感、刺激、成就、成长、幸福、干货、浪漫等元素,而是用日常的琐碎拼接出了一幅基本完整却并不美妙的画面,甚至有时让人觉得画面还不够完整,或者画面过于现实和平淡,让人不得不质疑:是否值得一看? 但仔细品读后就会发现,小说已经剔除掉了人物形象的各种情感,在没有大喜大悲的故事中,我们更能深入去体会人物内心的独白。有时候,我们会在一瞬间觉得这些日常、琐碎、独白,似乎在自己的生活中、脑海中也曾出现过,顿时读起来有种亲切感和熟悉感。 文学的范围不仅包括大众的文学,也包括本书中的这种小众文学。深入阅读后,又觉得本书才是大多数人稀松平常的经历与思想。由于它们缺乏思考的意义,继而被我们丢弃。而作者却因这些日常、平凡、慵懒、随性,写就了这本小说,因此本书是独特的。

  读这本书时,就好像是在一个不急不徐的午后,听一位老友诉说着一件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故事一样。也许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也许是讲故事的人更换的太多,被讲述的故事已经褪去了饱满的情感,唯有平平淡淡的过程还记忆犹新,于是,被诉说者娓娓道出。 这本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呢?我觉得更适合心中无所求亦无所不求的人,或者正在度假时,手中拈着一朵野花发呆的人读一读。读本书时,不追求一个肯定的结果,只觉得能感受到纸质感掠过指尖,油墨味穿过鼻腔,文字飘过脑海的瞬间,就心满意足了。 船在海上,既是浪漫的也是动摇的 船在海上,既是浪漫的也是动摇的。这种两面性无处不在,就像我们的人生,既有大风大浪的片段,也有日常的琐碎。 小伙伴们好呀!我最近在读作家于一爽的短篇小说集——《船在海上》。当我读到某一段文字时,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作者捕捉并记录下了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再以她独特的小说方式展现,让读者可以在她的慵懒、随性、不追求起因与结果的文风中,嗅到几分淡然处世的气息。 书中有九篇短篇小说,书名便是由第一篇小说的标题得来。不过,《船在海上》这个书名的含义应该并没有这么简单。“船在海上”这句很简单话语里,我们并没有看到起因与结果,只有一个过程。正如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我们不曾读到起因,也不曾等到一个确定的结果或回答,只有描写详细而琐碎的过程。 话又说回来,不是每件事都需要一个充分的理由去开始,更不需要一个美满或者悲伤的结果来结束。我们的日常本就是莫名其妙的发生,更来不及等待一个结局,就那样默默的结束了。这也是作者小说的特点所在。 本书的文风不同于其他小说,细致来说,本书中没有当代人们喜欢的快感、刺激、成就、成长、幸福、干货、浪漫等元素,而是用日常的琐碎拼接出了一幅基本完整却并不美妙的画面,甚至有时让人觉得画面还不够完整,或者画面过于现实和平淡,让人不得不质疑:是否值得一看? 但仔细品读后就会发现,小说已经剔除掉了人物形象的各种情感,在没有大喜大悲的故事中,我们更能深入去体会人物内心的独白。有时候,我们会在一瞬间觉得这些日常、琐碎、独白,似乎在自己的生活中、脑海中也曾出现过,顿时读起来有种亲切感和熟悉感。 文学的范围不仅包括大众的文学,也包括本书中的这种小众文学。深入阅读后,又觉得本书才是大多数人稀松平常的经历与思想。由于它们缺乏思考的意义,继而被我们丢弃。而作者却因这些日常、平凡、慵懒、随性,写就了这本小说,因此本书是独特的。 读这本书时,就好像是在一个不急不徐的午后,听一位老友诉说着一件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故事一样。也许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也许是讲故事的人更换的太多,被讲述的故事已经褪去了饱满的情感,唯有平平淡淡的过程还记忆犹新,于是,被诉说者娓娓道出。 这本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呢?我觉得更适合心中无所求亦无所不求的人,或者正在度假时,手中拈着一朵野花发呆的人读一读。读本书时,不追求一个肯定的结果,只觉得能感受到纸质感掠过指尖,油墨味穿过鼻腔,文字飘过脑海的瞬间,就心满意足了。

  《船在海上》读后感(四):没有鼻子的大个子、崇拜作家的导游、忘不掉的前男友:船在海上

  人可以生活在这里,也可以生活在哪里;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天上的鸟、水里的鱼;可以完整,也可以残缺。

  作家于一爽的文字就如她的人一样,让人眼前一亮。她的新作《船在海上》是由9个小故事组成的短篇小说。每个故事看似没有连贯性,却在刻画出不同人物的各种心思,

  第一篇《船在海上》讲述了一群去极地旅游的各色行人在船上的故事。俗话说得好: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作者主要描述几个具有代表性人:没有鼻子的大个子、崇拜作家的导游、忘不掉的前男友何多。

  没有鼻子的大个子

  主人公郭一在甲板上注意到一个没有鼻子的大个子,关于他,郭一最大的就是好奇。如果说个子高会引人注目,那么没有鼻子更会让人好奇。然而,成年人的原则让她不能去直接问没有鼻子的原因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高个子的秘密是什么,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别人不得而知。在接触不多的时间里,郭一得知了高个子屡次来极地的原因:这里是他的挚爱。由此看出,高个子是个有执念的人,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从这不难看出,高个子是个聪明的洒脱之人。

  在郭一问:人没了鼻子能活吗?这个敏感问题的时候,大个子没有回答。良好的教养和淡定的风格,让他没有表现出不满。在两人喝酒畅谈的时候,郭一得知了大个子随性的洒脱是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了。年少不羁、离家出走、睡防空洞,这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洒脱不羁、聪慧如他、自由自在、活出自我,没有鼻子又如何?!

  崇拜作家郭一的导游

  导游化身粉丝,奈何郭一不承认,这可难不倒能说会道的导游,本来嘛,耍嘴皮子是导游的强项。

  在常人的眼里,作家是高高在上的大神级别码字的高手,多少风云变幻和爱恨情仇在他们的笔下游走,尤其是面对年轻漂亮的女作家,更是忍不住让人瞩目。可郭一并不觉得自己跟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样,心态超级好。没有名气的作家,是郭一对自己的介绍。

  我不是作家,我是诗人。是清醒之后的郭一对导游的介绍。但是,诗人也罢、作家也罢,都是能把字当成歌、当成盾、当成一切的文字爱好者。

  忘不掉的前男友——何多

  虽然郭一是一个人旅行,虽然船上的人很多,虽然有能聊得来的理发师、导游、没有鼻子的大个子、弹琴的小女孩来作伴,但是,内心的孤独时不时提醒她的孤单和寂寞。前男友何多就总是在不经意间跳出来,或许,她还依然放不下他。

  酒后的午夜,郭一忍不住给何多打去电话,剪不断理还乱。感情的事情,谁能说得清呢,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泠暖自知、情到深处人孤独。

  分手之后,依旧忘不掉前男友的郭一,不知道她拉黑前男友何多之后,还会不会加回来?也许,这趟旅行,她已经在心里写下了答案。

  其他8个小故事,依旧是各有千秋,正如作者所说:每个人的身份都在一条船上,船在海上,他们不相信彼岸,也不存在彼岸,没有目的,没有用处,一边软弱,一边善良。

  路在脚下,船在海上,梦在心中,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