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黄振兴的悲剧及其他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黄振兴的悲剧及其他

2014-10-27 作者:LXQFLG 来源:LXQFLG原创 阅读:载入中…

黄振兴的悲剧及其他

   黄振兴的悲剧及其他

   黄振兴,当这个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出现在网络报道中时,为人师者的我,也如同众多报道者一样,非常痛恨,身为教师却干出这种的禽兽不如的勾当,等待他的必然是社会的唾骂和法律的严惩。

  口诛笔伐之余,我突然觉着黄振兴现象值得深思:一个五十多岁的教师,缘何一两年的时间师德就如此败坏而置法律于不顾了呢?查遍网络,没有关于黄振兴的更多的资料,只能从相关报道中粗略地知道他是一个教学点的乡村教师。这个教学点的地理位置如何、环境校舍怎样,有几个教师,教师学生的教学和生活状况怎样,黄振兴在此教学点工作了多少年等情况不得而知。

   依我私下揣度,这个教学点一定很偏僻,黄振兴在此工作的年限应该不会短,他在该教学点的生存状态也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想我师范毕业的时候,一行几十个同学,关系硬有门路的或跳槽或进城,有点关系的或乡镇或初中,像我分配在离家不足千米的初中;没有关系的,不是川道就是山沟。我一个同学,家里穷,一丁点关系也没有,只能听天由命,被分配在离家百里外的一所山沟小学。他平时回一趟家很不容易,从那所小学步行到塬上,再骑自行车到乡镇,然后坐班车到县城,接着坐去他家乡乡镇的班车,最后借辆自行车骑行二十多里才能到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县内的班车一天只有一两趟,那时候星期六中午才放学,刚参加工作只有九十多块钱的工资,回趟家费钱费力,到了家也呆不了几个小时。因此每学期他很少回家。冬天周内的一个下午,我到他的学校去了一趟,并且在那里度过了一个难熬的夜晚。那所小学地处一个山沟的小村庄,称得上世外桃源。学校只有三排房子,五个教师。别的教师都距家不远,放学后都回了家,只有我同学成了孤家寡人,孤零零地留守学校,自己挑水,自己做饭,买菜买面要爬坡上塬到十多里地的集上去,生活清苦可想而知。这些还可以忍耐,最难熬的是整天除了四位老师和为数不多的学生而外,几乎没有几个人可以交往。人是最害怕孤独的生物,尤其是阅世不深的毛头青年。和他相守的那个夜晚,令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学校所有教室的窗子没有玻璃,窗格全部用塑料薄膜钉住。寒冬的晚上,北风呼啸,窗子上的塑料薄膜哗啦作响,那两扇厚重的大门在北风中整夜不停地吱扭,黑沉沉的校园一片死寂。清苦、寂寞、孤独和无助在缓慢地侵蚀一颗年轻的心。山高皇帝远,这种状况几乎无人问津,即使和他整天相处的那四位老师(包括校长)也是视而不见。不到一年,我那位同学结婚了,他娶了学校所在村子的一位女孩。尽管结婚数年后他们俩开始不断吵架。但在当时那种环境下,我那位可怜的同学能有怎样的选择呢?起码他的妻子和她近在咫尺的家庭能给他那颗孤寂的心灵带来些许慰藉和温暖

   曾几何时,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尊师重教”成为各级政府的口头禅,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依然算不上一个被社会所真正尊重的行业。不同场合,各色人等,闲聊之中,提及教师,难免嘲讽一番。工作至今,此类嘲讽之语我是多有闻及。我一青年亲戚,两口原本同为教师,妻子有幸转行,之后小两口每有不快,妻子便贬损他你们穷教书的如何如何,却完全忘却了她自己也曾经是穷教师一个。嘲讽教师,话题无外乎教师特穷特酸特吝啬特抠门特小心眼之类。因此我每每出门,总想抹去身为教师的痕迹,但抹来抹去,却总是逃不过别人的火眼金睛,一句“教书的?”,我顿时神情颓然,诺诺连声。教师一无制服,二无标志,旁人何以一眼识之?我为之不解,就教于一位混迹官场多年的亲戚,答曰:“你们教书的言行举止中规中矩,拘谨小心,一看便知。”此话可谓一针见血。 (经典的语句 www.wenzhangba.com)

   教师的穷和苦,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最起码是农村教师的真实写照。

   教师的收入,拿的是死工资,福利补贴、灰色收入与农村教师无缘。我一同学,初中毕业时和我一同报考师范,后来他受精明人指点,找关系改了志愿,上了石油技校,我上了师范学校。如今我俩的境况可谓天上地下。别的奖金工资劳保福利不说,单他每月的野外补贴和我一月的薪水不相上下。我一远亲,虽然家居穷乡僻壤,但却精于世道,每每见我,总要关心鼓励我跳槽转行,说什么教书有什么出息,然后一一列举她所知道的其他行业的职员发财致富的事,总而言之别的行业都比当孩儿王强出许多,我闻之默然。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别的行业发财各有门路,但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想发点小财也真不容易,若说万一有什么外快,也无非是搞点教辅资料赚个百八十块而已。遥想我那依兰县的同行,竟然穷逼到对学生进行长时间训斥和谩骂,以此索要礼物,真是匪夷所思。教师是穷,但是穷也不至于穷到差那师均五十块钱的礼品吧!真是可怜可叹可笑到了极点。

  如今的教育唯成绩是论,一级下压一级,落实到学校只能是学校苦管,教师苦教,农村尤甚。学生早上六点多到校,中午一点多到校,直至下午放学。学生在校的每个时段都由相关教师负责,学生放学要护送,晚上住宿学生要巡查。教师白天时间要上课、管理学生,备课课改作业,没有空闲时间,所以各种会议都放在晚上召开。好在农村学校,教师都是住校户,晚上开会并非难事,只是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模糊不清,别人到点上班,下班回家,你只能整天苦守校园。长此以往,人何以堪?

   农村学校,校舍紧张。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见有学校三人共居一间。如今稍好一点,多数教师人居斗室一间,要办公,要居住,要储物,抑或还要烧水做饭,一室多用,杂乱拥挤。

   而今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了,食堂完全对外承包,饭食粗劣,清汤寡水,价格却并不低廉。凡是身为农村教师的,大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假期下来,脸上圆了些许,开学几周不到,脸上又瘦削了几分。迫不得已,只能开小灶,自己做饭混个肚儿圆。身处乡村,生活的配套设施跟不上,用水紧张,无处晾衣,洗脸水也没个地方倒。有的学校更是限水限电,比如一所学校曾经把冷水供应承包给食堂,盈亏自负,结果导致老师为了提一壶生水也要和食堂师傅红上一阵脸。可这一切只有教师自己知道。一次上级某领导检查农村某校,时值初冬,教师室内放置做饭烧水用具、悬挂所洗衣物、堆积块煤柴禾,局促杂乱,领导大为不悦,一连质问斥责教师为什么要用大功率电器?为什么不吃食堂饭而要自己做?为什么堆积柴禾?为什么在院子里晾晒衣物等等。教师们闻之无言,“何不食肉糜”,奈何奈何?

   近几年农村学校校舍危房改造如火如荼,此等好事,本该高呼万岁。可是由此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却让人黯然神伤。临近放假,上面突然通知暑期危房改造,相关教师于是便将自己的一应物什搬出,电线也要扯走,等到开学,不见动静,只能再等等,无处办公睡觉,只能凑合着打游击。实在等不住了,又搬回原来的房间,床具、办公桌椅、电线灯具,一通忙活,方才安顿下来,不出一月,工队突然来了,又忙活一通再搬出去。三两栋二三十间的房子,要翻顶,要内粉,工队六七个人,干得不紧不慢,神闲气定,教师只能干着急。初冬来临,房子好了,又一通搬进去。房子是新了,住着却并不惬意,椽檩是湿的,墙面是湿的,地面是湿的,椽眼不许塞住,寒风咧咧,冷若冰窖,凄苦之状,难以言表。此等境况,无人过问,只能独自承受!

   别的行业,下属机构最低都在乡镇一级,学校可不同,城镇有,农村有,塬上有,川道山沟也有,待遇相差无几,可工作环境生活状况却不可同日而语。于是总有人神经质似的祭出“末位淘汰”的法宝来威慑教师。能量不足,稍有不慎,穷乡僻壤,山沟野洼,一旦下去,想想也惨。

   话题又回到黄振兴之类的教师身上,如果一个人数年乃至数十年呆在那样一个鸟都不拉屎的地方干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经年无人问津,默默无闻,清苦孤寂,看不到希望,得不到关怀,他会怎样去工作和生活呢?他最终会变化成什么样子的呢?如若谁还要站着说话腰不疼,大唱高调,放言奉献,不妨走走基层,亲自体验一下农村学校的生活,看看如何?

   2014年10月27日定稿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