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试图接近幸福,可幸福是什么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试图接近幸福,可幸福是什么

2018-02-03 08:32:54 作者:江厘 阅读:载入中…

我试图接近幸福,可幸福是什么

  每天一本书

  一年多读365本书

  《刀锋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北辰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的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刀锋》

  生活中,似乎总是充斥着这样的矛盾------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满地的六便士,抬头的月亮。对现实有诸多不满,却没有抽身离开勇气;心中有众多向往,却从不敢毅然追求

  诚然,肩上的责任心底牵挂,无一不是羁绊。可遵循了某种必然的人生,似乎少了点什么。

  《刀锋》的主人公拉里是一个退伍的青年前程大好,爱情甜蜜。一方面,他也觉得自己循规蹈矩得活下去没什么不好;但另一方面,他又时常想起惨死眼前的亲密战友。这场悲剧让拉里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社会赋予大多数人现实的人生观,可是精神空虚却让人无比痛苦

  主人公的困境与惶惑,不正是你我共同面临的吗?而我相信书中的主人公的故事,会带给你勇气,给你一些指引。

  《刀锋》作者毛姆,英国小说家、戏剧家,被称为英国的莫泊桑。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常以冷静客观态度分析人生,极具讽刺和怜悯意味。终其一生,他都在书写人生的百态,探讨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遭遇的困境。八十寿辰之际,英女王更是亲自授予“荣誉侍从”称号,始终拒绝他的皇家文学会终于接纳他。

  《刀锋》是“毛姆三部曲”里成书最晚的一部,比之有自传性质的《人生的枷锁》,以及影射画家高更的《月亮与六便士》,《刀锋》里的主人公更接近芸芸众生。本书成书于1944年,故事的背景是一战前后的欧美。一经发表,就在青年中流行起来,二战中的战士们更是喜爱此书。两次世界大战人们的精神备受摧残,《刀锋》中探讨的生之意义,一下子激起了人们的阅读热情。但书中所探讨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是具有启迪意义的。这是一部永远不会落伍的书。

  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这不仅仅是主人公拉里的难题,也是人类永恒的难题。这是一个关于自由的故事,于我们来说,这是关于人生幸福的奥义之书。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毛姆笔下,《刀锋》。

  在《刀锋》的扉页,有一段这样的话:“剃刀锋利,越之不易智者有云,得渡者稀。”毛姆笔下的拉里,正是这样一个越过刀锋、得渡自我的勇者。

  迷茫的拉里

  小说的主人公拉里,一战期间担任飞行员参战,作为战斗英雄退伍。

  退伍后,拉里休息了一年,什么工作都没做,平日喜欢去阅览室看书。这让未婚妻伊莎贝尔的舅舅艾略特开始着了急。

  作为一个上流社会的社交达人,渴切名利的艾略特,有着跟拉里截然不同的追求。

  虽然他打心底里不喜欢拉里,但因为伊莎贝尔,也为了自己的颜面,所以请拉里的好友格雷替拉里安排工作,可拉里却拒绝了这份工作。

  这让艾略特和伊莎贝尔的母亲愈发担心了,对拉里的指责也越来越多。

  伊莎贝尔也知道拉里的状态不对,所以决定跟拉里好好谈谈。

  面对青梅竹马的质问,拉里终于敞开了心扉

  参战期间,有一个亲密的战友为了救拉里而牺牲。这场惨剧让拉里顿觉命运的无情和残酷,也让他开始思考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拉里对世俗价值追求没有什么兴趣,他觉得自己需要一个答案,关于人生的终极奥义。他想去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巴黎,去寻找答案。

  拉里的坦诚,让伊莎贝尔彻底明白了,拉里是因为顾忌自己,才没能潇洒离开。

  在深爱的人面前,这个痴情姑娘虽然痛苦不舍,但她决定等待

  他们约定,如果找不到那个答案,就会回到美国,过世俗的生活

  这次谈话让伊莎贝尔深受触动,母亲和艾略特都纷纷地劝说她解除婚约。

  伊莎贝尔也不想嫁给一个不务正业男人,可因为爱,她愿意等他,她相信一切都会变好。

  灵魂受困的拉里也终于放心,毅然踏上了巴黎之旅。

  远遁他乡,潇洒摇晃

  到巴黎后,拉里每天阅读8到10个小时学习拉丁语、希腊语,去巴黎大学旁听,找老师补习。

  阅读让他的精神振奋,他觉得仿佛踮起脚,就能触摸到星辰

  同在巴黎的艾略特为了帮助外甥女,写信给拉里,邀请他吃午餐,把他介绍给一些上流人士。可被拉里拒绝了,这让他十分恼火。

  在艾略特的观念里,名利才是最重要的。他人脉广阔生意做得好,还给自己买了一个爵位,无疑是一个人生大赢家。

  对于拉里的不务正业,他尤其鄙夷。

  第二年春天,伊莎贝尔和母亲到艾略特家小住。伊莎贝尔和拉里也得以见面,伊莎贝尔提议请拉里来吃午饭,拉里欣然答应了。

  宴会上,艾略特有意让私德败坏的贵妇勾引拉里,也替外甥女安排了一个阔气的年轻人

  可他失策了,拉里和伊莎贝尔表现得依然很恩爱,旁人完全没有可趁之机。这让艾略特心里很不舒服,于是揣测拉里的公寓里养了个女人

  伊莎贝尔虽然相信拉里,但还是隐隐有些不安,于是提出去拉里的住处看看。

  逼仄破旧房间让伊莎贝尔十分惊讶,拉里却蛮不在乎。他讲述自己看书的感受内心的充盈。

  伊莎贝尔问拉里,什么时候回美国?拉里说,还没有考虑过,这让伊莎贝尔爆发了。

  她质问拉里,那些问题人们已经探索了几千年,根本有意义

  可拉里却说,自己并不会放弃,只是答案很多,自己还要继续寻找。

  伊莎贝尔问拉里,自己难道丝毫不重要,难道不想娶自己吗?

  拉里说,马上就可以结婚,不在乎伊莎贝尔是否有嫁妆。靠着微薄收入,二人可以过快活的日子,还可以去旅行。

  面对爱人拮据的婚后安排,伊莎贝尔毫无向往,她觉得自己不能过那种清贫日子。

  她再三请求,让拉里找一份工作,回美国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可是拉里却依旧坚持自我。

  伊莎贝尔觉得拉里不可理喻,而且根本不够爱自己,她取下了二人的订婚戒指

  拉里却平静地说,或许可以做个友谊的纪念。

  事情就这样解决了,他们还一起去酒吧喝了酒。虽有不甘和失落,可两人选择平静地结束了这一切。

  伊莎贝尔离开后,拉里放弃了去希腊的打算,放下书本,找了家煤矿上班。体力劳动让拉里有时间梳理自己的思绪,让心平静。

  拉里认识了矿工考斯第,他们一起工作、喝酒、聊天、阅读。

  有一天,考斯第提议去流浪,穿越比利时前往德国,去农场打工。拉里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一路上,他们不慌不忙,看到喜欢的景色就停留。清新自然之景,悠闲的行程让拉里觉得舒畅。

  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雇佣二人的农场主。

  农场的工作很轻松,拉里有大把的时间冥想,日子过得很惬意

  喜欢卖弄风骚的农场主太太让考斯第觉得有便宜可占,一番试探,才知道原来她喜欢拉里。

  面对太太的挑逗,拉里觉得十分烦闷。而农场主的儿媳妇爱丽似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两个女人的争斗让拉里愈发尴尬

  一天晚上,拉里发现有个人爬上了自己的床。面对这个炽热的身体,拉里既没有叫醒酣睡的考斯第,也害怕事情闹大,更不想让来者难过,就顺从了。

  缠绵之中,拉里发现原来这个人是爱丽,而并非太太。莽撞的爱意让拉里很不痛快,他决定独自离开。

  逃出农场后,拉里去了伯恩,租住到了大学教授家里,认识了房客恩夏姆神父。

  日渐熟络的二人一起散步,讨论一些哲学宗教问题。

  一日,神父对拉里说:“我对你已经留心观察了三个月,或许我对你的了解比你自身还要更多。你距离自己的信仰,其实只隔了一张薄纸。”并邀请拉里一同回修道院。

  三个月的修道院生活让拉里觉得安定而宁静,可对于困惑不已的问题,他并没有从修道士们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

  最终,他离开了恩夏姆神父,回到了巴黎,买了很多科学书籍来读。

  在此期间,他常去画家马塞尔那里,并认识了苏珊。一场伤寒让这个靠男人过日子的风尘女人境况凄惨。

  拉里在街上看到落迫的苏珊,带她吃了饭,并邀请她带上孩子,同自己到乡下度假。

  苏珊以为拉里是看上自己了,可拉里解释,自己并没有那个意思

  乡间的生活充实美满,拉里宠爱苏珊的女儿,跟苏珊一起读书。

  苏珊的身体渐渐好转,觉得自己不能让拉里在性方面继续克制下去了,所以决心回报拉里,对此,拉里并没有拒绝。

  拉里的温柔亲近让苏珊开始幻想回到巴黎后的美满生活,可不久后,拉里却同她告别,并给了她一大笔钱,让她和孩子回巴黎过安稳日子。

  苏珊虽然爱着拉里,可是对于这样一个离经叛道善良慷慨的灵魂,她不能奢望什么。

  之后,拉里去了西班牙看喜欢的画作,想看看艺术和宗教是否能够给自己一条明路。他游荡了一段时间后,又去了塞尔维亚过冬。

  第二年春天,拉里在船上工作。在船上,拉里遇到了一个传教士。他建议拉里,去印度学习一些西方没有的东西

  起初,拉里对此觉得莫名其妙,可当他看到石像山的神像,觉得自己被某种神秘的东西吸引住了。

  于是,他带着自己的一点零钱、护照以及银行信用证明,去了印度。

  简单安顿后,拉里便去找了那位传教士。他们一起去了贝那勒斯的修道院。

  拉里虚心学习当地语言,并接受了印度轮回学说的洗礼。这也是拉里参悟的开端,对此,拉里既没有相信,也没有不信,他只是觉得若自己不信轮回,生活就没有意义了。

  后来,拉里去了阿什拉玛,在参禅的潜意识状态看到了一些神奇的影像。

  两年后,拉里在庙里遇到了一个徒步印度的朝圣者,听说拉里要去特拉凡哥尔,就建议他一定要去拜访西里,因为拉里所追寻的东西,在他那里有答案。

  拉里找到西里,并拜他为师。在新的环境下,拉里依旧读书,静静地思考,不解之处就问西里。

  拉里觉得无比幸福,终于找到了自己一心追寻的目标

  在当地护林员的帮助下,拉里去到山里小住。

  简朴的山间生活让拉里体悟到了自我与宇宙之灵魂为一体的超然之感,他也终于得以顿悟

  “我要做的不应该是远离尘世,在一家修道院中隐居生活,相反,我要做的应该是生活于尘世之中,并去热爱这世间的一切……我希望能轮回于尘世之中,一世又一世地活下去,就算是人生充满苦痛和忧患,我也只想一趟趟地活下去。”

  第二天,拉里下山拜别西里,踏上了重返欧洲的旅程

  越过刀锋,智者得道

  回到巴黎后,拉里见到了过去的朋友。伊莎贝尔已经和格雷结婚,生下了两个孩子经济危机过后,遭遇破产的这一对夫妻过上了简单朴实的日子。

  对于这一切,拉里惊奇喜悦

  拉里把自己的见闻讲给伊莎贝尔听,并用在印度学到的放松疗法缓解了格雷的头痛病。

  经历风雨的伊莎贝尔和格雷也与拉里真诚相待,相聚的日子美好惬意。

  直到一次聚会,一个醉酒的女子前来跟他们相认。这个姑娘叫索菲,同三人本是幼时玩伴。

  对于这次重逢,伊莎贝尔和格雷打心底里抵触。虽然他们知道索菲是因为经历丧失丧子之痛才放荡之至,但并不同情这个行为不检、生活糜烂的女人。

  对于他们的恶意评价,拉里并没有附和。他回忆起儿时的岁月,索菲还是一个瘦弱的、爱写诗的少女,他想把那个美好单纯的她找回来。

  拉里决定同索菲结婚,这一消息令人震惊。伊莎贝尔为此同拉里发生激烈的争吵,可拉里的坚决击垮了伊莎贝尔。伊莎贝尔最终答应跟索菲和谐相处

  一次聚餐后,她约索菲去买衣服,故意爽约。她让仆人用一瓶酒诱惑了索菲,这让本就有酒瘾,因顾及拉里克制了许久的索菲一下子犯了戒。

  索菲因此羞愧无比,一声不响得离开了拉里,继续过自己放荡糜烂的生活,直到死也没再同拉里相见。

  拉里疯狂地找过索菲,可终究是徒劳。

  之后,再没有人见到拉里。

  至于拉里到底去做了什么,作者并没有给出十分明朗的解释。

  只听有一次拉里说,回到美国后,会抛弃资产,干一份汽车维修工作,然后开卡车跑遍美国,最后会定居美国,当一名出租车司机维持自己的开销。隐匿在喧嚣人海,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这就是拉里的结局

  书中的另一对比人物艾略特,一生看似光辉灿烂,重病之时,却无一人探望,孤独可怜

  生命的尽头,一切都只是虚无,只是他终究没能看清这一切。带着欣慰离开人世的他,或许是幸福的吧。

  当然,《刀锋》这本书不仅仅是拉里一个人的圆满。书里的众多人物都有着各自的圆满,无论是个人欲望满足,还是社会认同的迎合,亦或是自我的救赎。

  在书的结尾,作者用这样一段话点出了每个人的结局。

  “艾略特成功跻身社交名流;伊莎贝尔继承了一大笔财产,一直活跃在上流社会;格雷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颇丰,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苏姗找到归宿,生活有了保障;索菲以死解脱;拉里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

  每个人都如愿以偿,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吧。

  读完刀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每个人都渴望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可如何才能过好自己的一生呢?

  拉里遭受众多的苦难,但终究是那个得以实现自我理想的幸运儿。

  同拉里相比,我们大多数人似乎没有什么理想,更没有选择的权利。

  一定程度上,习惯平静稳定的生活,这似乎没有什么不好,况且每个人也都在自己的刀锋上行走。

  可每一个习惯同自我灵魂沟通的人,都会偶尔空虚,间或反省-----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而如果人生真的存在某种意义,那也需要用足迹和思索去寻找。

  迷途漫漫,终有一归。

  作为平凡的大多数,且让我们偏安俗世的一隅,看清内心,探寻出属于自己的救赎之路,努力靠近理想的幸福生活。

  而所谓救赎与幸福,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这短暂但却精彩的一生!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六十五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注:配图来自Tristan Gion 作品

  *文:江厘,慈怀读书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热爱阅读和旅行的写作人。

今日话题

  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文章里主人公的理念,你认同吗?在评论区把你理想生活状态分享给大家。

  所有渴望坚持读书改变自己的人

  欢迎加入慈怀每天一本书交流群

  长按以下助手二维码

  与百万书友交流讨论,组队读书

  ▼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阅读由第三方提供的海量电子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