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其实我早恋过。”
文 / 王泽鹏
“关于‘禁止早恋’这件事情,
我最在意的不是偷偷摸摸也不是那场挨打。
我不敢让我爸妈知道我早恋过。
六年级那会,早恋被抓包。我爸生平唯一一次揍我,打断两根藤条,我一个星期走不动路。
但没有因此退缩过,遇到喜欢的人也照样在一起。只不过日子变得心惊胆战,在家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演谍战片。
上QQ聊天时一只眼睛看屏幕,一只眼睛看门口;约会定在图书馆,先跑到二楼,确定我妈离开以后再回到一楼;跟家里人逛商场碰到对象了,低头默念不认识不认识。
后来初中的时候,得知隔壁班有个朋友早恋被他妈妈知道了。但他妈妈没打他,反而非常开心,逢人就炫耀说自己家孩子有人要。
我至今记得两个画面。
一个是我爸在高速路上,拍着我的大腿说:“我真怕你以后娶不到老婆。”
另一个是在家里,我弟弟问那哥哥现在能谈恋爱了吗,我爸看着我笑了一下,说你哥哥现在可以谈恋爱了。
我记得深刻。因为那是我为数不多,能感受到我爸关心我情感生活的时刻。
但同时,你知道吗,在我心里,其实隐隐有个很小很小的声音,是我觉得我爸妈不了解我。
他们不知道自己孩子以前写情书很厉害,他们不知道自己孩子其实挺受欢迎,他们不知道自己孩子失恋时会吃不下饭。
他们其实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爱情观。
以前我想过要提起,但不敢。
人们反对“禁止早恋”时,总说它不影响学习,纯粹,美好。但其实对我来说,关于早恋的很多事情,该经历的我都经历了。
唯一可惜的,是我爸妈没能陪我一起经历。
应该是上初中那会吧,第一次失恋,没经验,食不下咽。
我妈通过我睡不好,没精打采,吃不下东西等一系列症状,得出我上火了的结论。
这件事情现在提起来是有几分好笑,但放在当时挺痛苦的。你难过时得关着门,家里人进来了还得笑一笑。而在学校的时候,你趴在桌子上周围人就都知道你失恋了。
后来大学的时候,又失恋,这次有经验了,但还是食不下咽。
一个人在外面走夜路,忍不住,打了电话回家。我妈问我怎么了,我说心情不好,她说是不是不讨女孩子喜欢了。
我在电话那头哭笑着说是是是,你儿子没人要了。我妈在电话头边笑。
那天我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跟我聊了很多关于爱情的事情。是有很多老套的观点,但我多少开始知道我妈是如何看待爱情的。
而我也因为这个契机,会开始慢慢地向她聊我的爱情观。
再后来的时候,我开始会向我妈妈聊起我以前的一部分恋爱经历。她听到一半时会问我是不是那个谁谁谁,长什么样什么样的。
我说是啊。我妈就会一拍大腿说什么当时就觉得你们怪怪的。
说来很感慨,我得等到过了早恋的年纪,才能和家里人聊早恋的事情。但所幸,我妈因为我的那些故事和事故,也渐渐能理解起我的部分爱情观。
甚至当我爸问起我打算几岁结婚的时候,我妈还会主动拦下话题,说:“急什么,现在年轻人跟我们那会不一样。”
我爸则会眼睛鼻子一瞪,说哪里不一样了blabla的。
昨天,我爸看了公众号的推文,说我傻,没经验,不懂好好对待女朋友之类的。我笑说:“你儿子又不是第一次谈恋爱了,早恋过好几次了。”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先是瞪了瞪眼睛,然后哼了一声,最后摇摇头,又笑了一声。
那一刻我才觉得,早恋这件事情在我身上彻底过去了。
我今天一直在想,我爸昨天为什么最后会笑着摇摇头。
或许是因为他发现,从小严令禁止的早恋最后还是发生了,而更关键的应该是,他发现早恋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茁壮成长到现在。
那一声笑,也许一半笑我的不听话,另一半笑自己把早恋当成了洪水猛兽。
只要喜欢了,就没有早不早的说法。
我想我们这一代应该也差不多是最后一批存在“早恋”概念的孩子了吧,至少我希望是。
因为我不想再看到下一批的父母,仍像现在的很多父母一样,在孩子爱情观培养的重要时期选择了封杀,而不是帮助。
我更想看到的是,父母愿意告诉自己的孩子:
“别怕,喜欢就和他在一起。”
“别难过,分开了我们和你在一起。”
/赞赏//入口/
音乐 | intro-绿橄榄
作 者 介 绍
王泽鹏:)
我也很麻烦啊
我们想给你一个理由 继续面对这烂生活
信箱:WeAllMessUp@Foxmail.com
这里收集了那些不太愿意迎合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