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关闭朋友圈后,我的做事效率提高了5倍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关闭朋友圈后,我的做事效率提高了5倍

2018-05-02 11:31:33 作者:怀左同学 阅读:载入中…

关闭朋友圈后,我的做事效率提高了5倍

  关注并置顶『怀左同学』☝

  我们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

  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2

  2018.5

  y: 怀左同学

  文/怀左同学

  01

  前段时间二胖跟我说了一个问题:她每天去上自习,但会不自觉打开微信浏览朋友圈,看看朋友生活状态,瞅瞅同学的日常作息,早出晚归看似很努力,但结果什么成绩都没有做出来。

  她说:“气死我了!我要对自己狠一点,关闭朋友圈。”

  这是她二十多天前的感慨,到今天,她几乎不再看别人的朋友圈。问她有什么收获时,她说,感觉不看别人的的生活,自己竟然没受任何影响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看书的时候心也静了很多。

  焦虑少了,思考多了,这是她最真实状态

  其实,我刚工作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公司大小小的微信群加了一大堆,一有消息便赶紧打开看,来来回回,自己的状态经常被打乱,做事效率低到不行

  半个月后总结时,发现自己每天花在乱七八糟微信群的时间大概有三小时,但获取有效信息的时间其实不超过三十分钟。这样的发现令我触目惊心,白白浪费的时间不算,状态被打断再花时间续上,也需要很多功夫

  那些天我每天六点多起床,有时候会主动加班到深夜,但产出甚少,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请教朋友时,他说:你每天的工作,其实花五小时就可以完成,至于为什么你熬夜还完成不了,可以琢磨一下平时的细节

  精力分散多,拖延症泛滥,专注的时候少,因此有效产出,肯定也不会多。

  02

  这其实就是低效率的努力,也是因为我们时间被打成碎片后,带来的后果

  朋友圈、微信群、不停的信息推送,还有撩人的小视频……我们多少次想专注却还是彷徨四顾,多少次卸载APP但两天后总会重装,低效率延续,日常低产出成了生活的常态

  于是再晒一张半夜努力的照片,躺在床上后,心里想的却是刚才刷抖音时看到的会跳舞的小姐姐……哎呀,这个海草舞不错韵律简单有意思……

  早该完成的事情一拖再拖,所谓的早出晚归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安静地玩手机

  今天和朋友聊天时,他说时代变化真快,高中时我们还拿着诺基亚,每天按键发短信,现在大家已经基本不发短信了。我回他:“高中时每天晚上我们还会捧着课外书读一读,现在人手一部手机,谁还会没事翻书。”

  多即是少。

  信息多了,思考少了;知识多了,智慧少了;浮躁多了,踏实少了。我们每天都有看不完的东西,但真正可以内化的,却越来越少;我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但焦虑的时间,根本没有见少。

  于是许多人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越难受,越挣扎,但来来回回,还是无法自拔。

  究其原因,他根本没有花时间思考——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03

  如果你也有一丝丝感同身受,那你有没有考虑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分析原因无非就两方面,一内一外,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大,同样,我们的心也越来越大。当然,这里的“大”不是指心胸宽广意思,有点像一直吹的气球,随时都可能爆炸。

  想起来,当互联网从PC端全面进入移动端的时候,我刚上大学。其实这一波冲击对我的影响很小,大概我属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人,当大家开始沉迷手机后,我还把手机当成固定电话用:每天调成静音放枕头下,晚上回去后,如果有未接来电回复一下。

  所以我这些年大部分的精力都是比较集中的,想看书就一直看,想学新东西就专一门去学,想旅行时就挑自己真正喜欢的地方。

  多花时间在自己身上,最后收获的东西,大多也会变成自己的长期收益

  而现在好像不行了,我也开始报各种网课,睡前因为刷小视频往往过了凌晨,在朋友圈看到别人去了马尔代夫后突然觉得自己选的地方有点low……一重重焦虑轮番上阵,想屏蔽外界的一切信息,但也觉得这好像是我看世界的窗口。

  忍无可忍后,我不再看别人的动态坚持一段时间后,做事效率反而越来越高。也就是这样的亲身经历,让我忽然看透了一些东西。

  原来有的人在制造焦虑,而有的人,在配合演出

   

  当我选择视而不见后,世界忽然清静了很多。

  04

  关于如何提高效率,或者如何更好地使用手机和互联网,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首先应该明晰自己的目标和真正想要的东西。

  这里的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比如我很喜欢写文章,那么短期目标就是多积累,多试错,在不断学习和更新中,收获文字功底和不错的数据,然后为自己打一个相对扎实基础

  例子还是写作,长期目标是自己在文字上面的追求,比如想传递真实的文字和情感,或者想传递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就需要在日积月累坚守自己的初心,也许短时间爆发力没有别人强,但拼时间和耐力,不一定会比别人差。

  其次应该系统地梳理自己的信息渠道

  信息碎片化的时代,铺天盖地的知识向我们涌来,如果每个渠道都关注,每个方法都想试一试,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一事无成少即是多,真正的学习渠道,一定是我们认真筛选后留下的精品

   

  例如我对互联网里的产品运营比较感兴趣我会先选择性地关注重要的门户网站和微信公号以了解即使动态,然后选择具体学习渠道去打实产品和运营方面的基础知识,然后选择一批高质量的书来了解背景知识和更多生动的例子与方法论,最后只要有机会就去实际操作运用。

  梳理清楚自己所需的重要信息渠道后,再学习时,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再次,掌握高效率的学习工作方法。

  我们每天的时间是固定的,每天的高效工作时间也就那么多,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时间认真管理,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效率的最大值。例如可以提前一天对自己第二天的事情列一个计划,然后按照优先级排列,做完一件就打个对勾,这样第二天做事时的目标就很明确。

  同时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学习有用信息,例如我最近开始坚持的一个小习惯,每日总结。将自己每天重要的事情梳理一遍,重要文章分析框架,好的书籍内容可以摘抄并且附加笔记突发灵感或者新的感悟可以随手记录……这样的习惯,明显让我的学习效果提升了很多。

  最后,多用脑子,多思考。

  知识都是别人的,但内化为智慧,才是自己的。学会建立属于自己的系统化思维,遇到事情时多加思考和辨别,吸收精华,去除无效信息,慢慢填充自己的思维体系和知识体系,我们最后收获的,必将是成倍的回报

  写到最后,突然想到了八个字: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你有切身体会吗?

  -精彩回顾-

  95后:找不到对象,做好了孤独终老的准备

  微博是我自己【爱咋咋地】,微信却是【家人朋友老同学】

  当你最孤独无助的时候,我推荐你这几本书

  怀左同学(公众号ID:hztongxue)

  作者介绍:怀左同学,简书签约作者,文学研究生在读。个人微博:怀左同学

  最后:

  怀左的新书出来啦,现在正在全网热卖中,小伙伴赶紧下手啦,直接戳下方阅读原文,跳转到当当网页面,感谢支持

  ▼想要买书,请戳阅读原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