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做了一款“找不同”游戏,你玩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做了一款“找不同”游戏,你玩下?

2018-05-09 19:30:07 作者:邀请你现在开局 来源:未读 阅读:载入中…

我做了一款“找不同”游戏,你玩下?

  先来一局EASY模式!

  ……

  这完全不一样啊喂??

  别打我,我是想告诉你这两个大卫究竟有什么不同。

  左边这位大卫是米开朗基罗的杰作,是所有大卫像里最有人气的,用今天的话说,这位完全可以

  C“卫”出道。

  米开朗基罗《大卫像》

  1501-1504年

  大理石雕像  517cm

  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蒙娜丽莎》代表了女性的理想之美,那么这座《大卫像》就代表了男性的理想力量。

  米开朗基罗为什么要做这个?这就要说到艺术史上著名的金主爸爸美第奇家族。

  米开朗基罗生活的时代,美第奇已经十分有底气,有资本有名声,但这也意味着有对手有敌人。

  暗流涌动的佛罗伦萨城需要保护者,需要健康的力量,因此受到美第奇家族赏识的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这座大卫像,充分地表现了正在盛年期的男性的肌肉线条和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米开朗基罗这座大卫像并不是真人大小,它有五米多高,表现的是想象中奥林匹斯山上的神明们才拥有的身材大小比例,是对神性的召唤。也是从这座大卫像开始,文艺复兴的巨人时代到来了。

  而右边多纳泰罗创作的《大卫》,表达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一种趣味。

  这个大卫就是真人比例,身高一米五八,是未发育完成的少年形象,和其他健硕的大卫相比,这位可以说是花样美少男了。

  为什么这个大卫如此俊美?还是跟美第奇家族有关。

  当时委托多纳泰罗创作《大卫》的,是美第奇政治王朝的第一人科西莫· 美第奇,这位金主爸爸非常喜欢年轻的美男子。

  在当时佛罗伦萨的习俗中,对年轻男性的赞美莫过于两个词:

  英俊和顺从。

  多纳泰罗《大卫》

  约1440年

  青铜雕像  158cm

  巴杰罗国家博物馆

  让我们细看这座雕像:大卫戴着当时流行样式的帽子,穿着靴子,但是他只遮蔽身体一部分的穿戴,反而更增强了观者对他身体中间大面积裸露部分的注意和兴趣,这其中有一定的情色唤起意味。

  这不是我想太多,如果转到《大卫》像的背后,观看大卫腿部的内侧,就会发现他脚下歌里亚头盔上的羽毛直接贴近大卫的大腿内侧向上延伸……就还挺暧昧的。

  还有一个细节,请注意这个大卫脚下的暴君歌里亚的头。

  歌里亚头盔上的花饰,放大这一局部,可以看到在头盔的纹饰中,多纳泰罗并没有描绘胜利女神,而是爱神丘比特,这个头盔的释文是丘比特和他代表爱情凯旋归来的战车。

  大众眼中这位少年英雄,其实不动声色地表现着美第奇家族的私人情感,这也是文艺复兴艺术品的巧妙之处。这可真是:

  私货不用藏!

  爱要坦荡荡!

  来来来,再玩儿一把!

  ……

  还是完全不一样啊!!

  但是,仔细看波提切利这两幅作品“女主角”的脸,有没有觉得神似?

  这些艺术形象都源于波提切利非常迷恋的女人:西蒙内塔·维斯普希。迷恋到什么程度呢?西蒙内塔很早就去世,波提切利向身边朋友表示,希望死后可以葬在她身边。

  鹅蛋脸、长脖颈、一头金发、轮廓优美、身形优雅……这幅被认为是西蒙内塔肖像的画被命名为 Idealbildnis (理想肖像)。

  波提切利《女子肖像》

  约1480 年 

  木板蛋彩 54cm × 81.8cm

  法拉克福施泰德美术馆

  波提切利也亲自证明了,爱上一个人,从此画的人都像她,画维纳斯也像她,于是,爱人之美就成了约定俗成的“文艺复兴之美”的符号。

  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

  约1486年

  布面蛋彩画  172.5cm × 278.9cm

  乌非齐美术馆

  另外,这幅《维纳斯的诞生》里,两个“女配角”是附赠给大家的“消消乐”游戏……因为这两个人实际上是一个人,是花神的不同化身而已。

  不同的化身有不同的名字,图中拿花披风的女神叫Horae,Horae是hour(小时)的词根,所以Horae(花神)第一个化身是季节女神,她一个人是可以有春夏秋冬四个衍生形象存在的,其中的春天女神,演化出花神Flora,希腊名字叫做Chloris,就是左边和西风神一起出现的这位啦。

  在波提切利的《春》的右侧,你也能看到这个现象。

  波提切利《春》

  1470年-1480年

  木板蛋彩  202cm × 314cm

  乌非齐美术馆

  花神太善变,让人眼花……不过花神你好看,你做什么都对。

  最后一局,HARD模式!

  左右分别是契马布埃的《圣母像》和乔托后来的《宝座上的圣母》,虽然二人的作品是同一主题,但有很不同的表现。契马布埃的作品还保留着大量的中世纪和哥特式痕迹:

  契马布埃《圣母像》

  约1280-1290年

  木板蛋彩  385cm × 223cm

  乌非齐美术馆

  从视觉上来看最明显的不同是,契马布埃画中人物的皮肤颜色和乔托画中人物的皮肤颜色的质感。

  这是因为中世纪认为绘画为神学服务,不应该带有人间的感情,所以中世纪的皮肤是没有血色的,没有人间活力的迹象。

  但是从乔托开始,他将圣母画成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乔托《宝座上的圣母》

  约1306-1310年

  木板蛋彩  325cm x 204cm

  乌非齐美术馆

  不要小看圣母脸上泛起的那一点红晕,这可是乔托脱离中世纪画风、开创写实画风的一大步,这也是后世常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开始于乔托的原因吧。

  不过说文艺复兴始于乔托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在乔托之前,中世纪绝大多数艺术家,第一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没有自己的工作坊,第三没有自己永存的风格和流派。我们只是笼统地知道中世纪有哥特风格,或者中世纪的风格是所谓宗教化的风格,但是我们并不能马上想起来,创造中世纪艺术的那些艺术家们的名字。

  而从乔托开始,每一个艺术家都拥有了他们自己的名字以及可以辨认他们的符号。这正是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象征——每一个艺术家所形成和带来的,都是一个独特的视觉系统和意识世界。

  如果你还没玩够,想多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那就看这本《细读文艺复兴》吧!

  这本书源自艺术史学者杨好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视觉艺术基础:文艺复兴》课程,它可以带你直接走向大师作品,与名画来一场面对面的凝视,从细节中发掘被信息时代掩埋的文艺复兴。

  《细读文艺复兴》

  杨好|著

  一好阅读 2018年1月 出品

  另外,作者杨好会在5月13日的北京798进行一次阅读分享,你可以直接扫下方二维码免费预约。

  活动主题 

  被构建的形象|《细读文艺复兴》阅读分享

  活动地点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中心

  活动时间 

  2018年5月13日 14:00-15:30

  嘉宾介绍 

  杨好

  《细读文艺复兴》作者

  作家

  艺术史学者

  秦思源

  艺术家

  资深策展人

  冯梦波

  艺术家

  中国媒体艺术领军人物

  参与方式 

  免费参加,扫码预约

  最后是通关福利 

  在本文下方留言

  说说你最爱的艺术家

  点赞最高者将获得

  《细读文艺复兴》一本

  (截止时间 5月14日12:00)

  一起来聊聊吧~

  ?‍?‍

  编辑=亏亏

  文中艺术品图片选自《细读文艺复兴》一书

  由一好阅读授权使用

  投稿/合作  unreadsky@163.com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