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看,我是这么用日程本的
之前写过一篇《我用三个本子,尝试治疗自己的焦虑症》,当时就有小伙伴留言说,川叔,给我们看看你的笔记本呗。
我就回复说,字太丑了,方法都告诉你了,还给你看啥。
最近还有几个小伙伴接二连三的问,于是我就放几页给大家展示一下。
先给你看一个本子吧!我的日程本。
日程本可能有一些人有,有一些人习惯性用手机日历记录。
其实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方式方法,没必要统一,但可以尝试借鉴逻辑。
我的逻辑是这样的:
月度计划,是可以给人看的内容。尽量是主要内容,而不是琐碎的内容。不方便给人看的,用特殊字符标注,或者其他的单词指代。
周六周日做好颜色标记,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
周期性发生的内容,会记录到月度计划里,这样可以按照大概的周几,计划下一次的时间,和其他的事项安排。
比如:理发、运动等事情。
本子里面的周计划,可以记录更私人的一些安排,包括工作上的琐事。
我习惯做完之后划线代表完成。
这些任务大部分是早晨到公司后,用五分钟写下,在路上如果想到任务,或者临睡前想到,就会迅速记在手机里,或者是便签本里。
每周过完之后用右侧方格纸写本周的小结。
小结的内容包括:
本周的发现或者是收获。
成果总结。
本周的效能自我评定,以及原因分析。
最后是下周自己的调整建议。
你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来设定一个统一的格式。
每个人都习惯填空题,所以把这个东西做成固定格式,会更有利于你每周写总结,而不至于看到白纸,无话可写。
最后是月度的成果总结。
这个是我实验了很多个版本之后找到的一种最简单的方式。
我之前写月度总结,很容易废话太多,一个劲写自己的什么感想啊,感受啥的!后来我发现,这太感性了,而且本子又小,根本写不下。
直到某一次我要用电子表格做盘点,忽然觉得,如果用最基本的方式来写总结,是不是特别直观?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版本的总结。
这里川叔还是要重申一下:不论什么方法,你学到手的第一步一定是套用,用了一个阶段之后,一定还需要做改良,让它更适合你,这样你才能用的久,不至于用几天总觉得别扭,最后放弃。
这个总结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数数字。
是我从月度计划里摘出来的,前面是日期,中间的文字是项目名称,乘号后面是次数统计。
比如第一行:6/26 理发X2 意思就是6号和26号,共计理发2次。
这种方法最直观地告诉你,这一个月你一共做了多少事儿。
按照这个统计结果:五月,我共计理发2次,开了6次会议,做了6次按摩,见了4位朋友,做了3场咨询,2次直播,写了1篇商业人物专访,还上了2次拳击课,2次单车课,接了2单广告,写了15篇文章。
成果一旦数字化,就会瞬间觉得有了成就感。而一旦形成数字化,势必就可以对下个月的数据提供参考价值和依据,从而写出下个月的一个增减量。
比如下个月是不是可以把单车和拳击,做个增量?增加到一共5次怎么样?
下个月的咨询是不是可以减量,变成2次?
下个月的文章是不是可以加一些?多少篇合适呢?
有了这个依据之后,下个月的要求和计划也就容易有了。
此外依据这个,还可以查缺补漏,比如好像还没统计本月读了几本书?也没统计做了几次饭,还有和家人看了几场电影,这些,下个月也可以记录一下,那你下个月的月度计划里,就可以写上啦!
有了总数,就容易好拆分。
计划,总是由大到小最容易。
而有了前一个月的计划做参考,下一个月的就不会难了。
不知道这个简单的小方法,你学会了么?
Y:小川叔 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