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成了这个时代最昂贵的商品
按 | 人生在世,求的无非健康平安。我们努力工作,小心翼翼与生活波折周旋,默默忍耐人生的艰辛与不易,攒钱以备不时之需。可这一切,有可能在这充满不安的世界变得不堪一击。今天和你分享一片关于安全感的文章,希望你能从中获得些许感悟。
y 阿谷君
鲁迅先生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很多年过去,人类的悲欢依旧不相通,但人类对于生存的安全感却渐渐相通相融。
从十年前的毒奶粉到今天的毒疫苗,仍有人在用权力杀人以换取地位钱财,利益驱动下的造物者,毒害的是所有人的信任感与安全感……似乎我们现在度过的每一天都是侥幸。
作为普通人,面对信仰和良知崩塌的黑心商人,我们对安全感的渴求,渐渐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种地、下厨,为了吃得安全
建造、买房,为了居住安全
挣钱、买保险,规避病祸求安全
工作、升职,为了生存安全
……
不知不觉间,安全感早已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品,成了我们人生中最贵重也最必需的商品。
小时候,安全感是父母的庇护
说起巴斯德,可能你会很陌生。但想一下你每天喝的牛奶,包装上写着的“巴氏杀菌法”,就是巴斯德发明的。
巴斯德原本是学物理的,却突然转行去研究微生物,还成了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转行”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自己死去的孩子。
巴斯德有五个孩子,其中三个死于伤寒,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鲜活的生命就此陨落,巴斯德痛定思痛,决定转行去治病救人。
这才在日后的钻研中建立起了细菌理论,发明了狂犬等多种疫苗,创造了沿用至今的“巴氏杀菌法”。
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是在孩子最脆弱的时候,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我在你身边。
巴斯德所做的一切研究,就是他给孩子的最大的安全感,只不过,伟大的是,这份安全感惠及了全人类。
知名记者柴静的孩子刚出生就被诊断为肿瘤,看到孩子痛苦,柴静心如刀割,便去研究了可能的病因——雾霾,自费拍摄了《穹顶之下》纪录片。
无论柴静的行为是否有效,但身为母亲她所期望的,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给孩子最大的关心和安全感。
大文豪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讲到,母亲惩罚他时很严厉,甚至不许他哭出声来。但他最依赖的还是母亲,因为在他患眼翳病时,在他最脆弱的时候,是母亲甘愿用舌头去舔他的眼病。
因此胡适感叹道:“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安全感能帮孩子自信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他们有父母这一最坚强的后盾,因而有恃无恐。
父母的尽心维护,和出于本能的爱,给孩子建造了一座名为“安全感”的围墙。
然而,可悲的是,在现实面前,父母的爱显得越来越无力。
生病后,安全感来自对健康的渴望
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伍德鲁夫被诊断出感染艾滋病后的抗争历程。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堪比当下中国的《我不是药神》,评价颇高。
诊断出感染爱滋病后,医生说伍德鲁夫只有30天好活了,伍德鲁夫却固执地表示:
“没有什么东西,能在30天里夺走我的生命。”
为了拿到救命的药,伍德鲁夫开始走私,以非法的手段撑起了自己和众多病友们生的希望。
他开办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卖药给病友们,不惜卖掉自己的车来支撑俱乐部开下去。
他甚至起诉了药管局想要修改法律,可惜被法官以“目前缺少一个合法当局的介入”为由驳回。
从法院回来后,伍德鲁夫受到了病友们热烈的鼓掌欢迎,那一刻,他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被预判的30天寿命,伍德鲁夫竟延长至7年之久。是他靠着对健康的渴望,靠着善良和良知,为自己30天的生命延续了7年。
这份渴望,这份良知,就是他的安全感。
听过一种说法叫“肿瘤假设”,意思是当你被诊断出命不久矣后,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计划着如何度过余下的时间。
这时,医生突然告诉你是误诊,你失而复得了健康,一瞬间明白了珍惜的意义。
有人说,“虚惊一场”这四个字是人世间最好的成语,比起什么兴高采烈,五彩缤纷,一帆风顺都要美好百倍,你可懂什么叫失去?
这种“虚惊一场”,这种健康、青春、生命,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安全感。
这份安全感支撑着我们去做其他一切的事情,去爱、去恨,去挥霍人生。
安全感,就是拥有人生的选择权
《巴黎伦敦落魄记》一书中,作者奥威尔讲到了在巴黎、伦敦这两个光鲜亮丽的大首都中,竟也有洗碗工、乞丐和流浪汉等群体的存在,向读者揭示了什么是真正的贫穷。
比如洗碗工,他们干的活跟奴隶差不了多少,没有丝毫技术含量可言,薪水少得可怜,只够勉强糊口,只有在被解雇的时候,才能得到休息。
他们不懒惰,也不是社会的蛀虫,只是一群被生活牵着鼻子走的可怜人而已。
这些赤贫群体最可悲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没有选择权,所做的一切都是被迫而为之。
他们没有丝毫安全感可言,为了生存,为了不饿肚子,他们不敢冒险停止工作,不敢给自己谋求更高的利益,只能像奴隶、猪狗一般浑浑噩噩地活着。
作者奥威尔是出生于印度的英国人,自小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冲突。他对自己拥有的特权深感抱歉,便穿上破烂衣服到贫民窟体验生活,以此赎罪。
但归根结底,奥威尔是有选择权的,他吃苦不是被迫,而是因为他想。因此,他也是有安全感的,他的安全感,就在于他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个人终极的安全感是什么?
就是拥有生活的自主选择权。
安全感,是最贵的商品
不幸的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越来越歇斯底里,越来越难以拥有这份“安全感”的选择权。
在这个商人良知渐泯的社会里,安全感竟成了一种奢侈品,多可悲。
我们为吃的食品担忧;
我们为出行的安全担忧;
我们为生病吃药担忧;
如今,我们甚至要为进入孩子血液里的疫苗担忧
……
我们甘愿花费昂贵的价格去购买一个安心,但到头来却发现,这所谓的安心,不过是无良商家制造出来的一个看似美丽的假象而已。
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当信任被无情辜负,谁还敢去轻易相信别人?
当安全感被残忍挥霍,谁又能在这残酷的社会里独善其身?
安全感,成了这个时代最昂贵的商品。但其实,我们多想它没有成为商品。
————————
“你可以解开敌人的密码,却难解人心的密码。”
最新版《暗算》现已上架,
点击链接,即可购买
▼
暗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入选“企鹅经典”文库)作者: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