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里,谁都没有安全感
如果时常感觉孤立无援,请你一定要学会关心自己。打垮成年人的往往不是外界的压力,而是内心绷断的弦。
——梦馆长
连续加班后,我难得可以在家里休息一天。还没睡到八点,一起合租的室友就打电话过来。
「煤气好像没关,你帮我关一下,早晨做菜做完煤气好像还开着。」
我拖着疲惫的身躯看了一下天然气管道,旋了一下开关,「已经关了,你糊涂了。」
刚睡下,他电话又打过来:「门!家里门没关。」
「关了关了,你早晨摔门声音那么重,你听不见吗?」
又过了一会他又发微信:「钥匙,你看看钥匙是不是插门上了,我身上没钥匙。」
好好的一个早晨,就这么被舍友的夺命连环 CALL 给毁了。
这种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每次他总是「嘿嘿」两声,表示惭愧。怪自己记性不太好,我总是会习惯性地反驳他:
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总是对生活充满着不自信,觉得生活中充满了危险。
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去任何公共场所,习惯性选择边边角角的座位,就连睡觉的时候也喜欢靠墙靠边。
用舍友的话说:「觉得自己每天生活都像在走钢索,除了前方,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缺乏安全感」是一个不好的「症状」,每个人都想去挣脱这种「不安感」,但成功的人少之又少。
拥有安全感,真的就这么难吗?
你的不安感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
根据 @民政微语 的数据,截止到 2018 年,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已经超过 697 万人。很多孩子,从出生起就缺乏父母双方的关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由家中老人、亲戚抚养或是寄养在老师家中。
他们无法通过日常沟通解决情绪和生活上的困惑,成长之路上,父母的爱一路缺席,从小到大的情感诉求无法得到满足。
有的时候,父母其中一方对于孩子过于严厉,也会造成孩子缺失关爱,让孩子变得自闭内向,造成不可磨灭的心理缺陷。
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证明:缺乏家庭关爱的孩子大部分敏感,不喜欢麻烦别人,喜欢独来独往,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很多家长只顾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心理健康,从而加重孩子的「不安」和「无助」,让孩子无法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找到真正自我。
读者 @LLLeo 透露自己心声:自己小学生活有一半时间,都是在亲戚家度过的,很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
「和别人说过的话,我总是要在脑子里重复几遍,生怕自己表述不好的地方,会让别人不高兴。」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打了两百块钱给我,让我和同学一起过生日。
「心里想着:今年生日喝不到爸爸煮的鱼汤了。想到这里心里就难受。」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忙着自己的生活,忽略了孩子。
很多家长下班回家通常丢给孩子手机、平板。等到睡觉时间之后,用催促、斥责逼着孩子睡觉。
成绩差了就用打骂,怪孩子不认真学习;小孩子所有的要求都用「浪费,没钱」一类的托词拒绝。
因为不受重视,孩子提出的要求也很少被满足。
就这样一步步,亲手把孩子送到了「缺乏安全感」的悬崖。
你的不安感
加重你的生活负担
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没有安全感的生活,是怎样的?
底下高赞回答说:
原以为生活中少了一种感觉,人会变得轻松和快活,事实证明我错了,我活得比其他人累多了。
可是没有想到,有的时候,结果会比我预想得还要糟。
我变得不敢期待,变得知足,不思进取,选择安逸,然后看着自己一步一步被社会淘汰。
大家都说你是男生,要勇敢,要面对,要敢于探险,流泪解决不了问题,要坚强。
所有人都像凑热闹的人,把我往「蹦极」的边缘处拱,逼着我往下跳,却没有人发现我身上没有绑着安全绳。
缺乏安全感,
当男人表露出一点点脆弱、痛苦,又或者是流下一滴眼泪,耳边总会响起一句刺耳的言语:
「你还是不是个男人啊?」
因为身上担有更重的责任,所以被迫选择坚强。
你的安全感
需要自己赋予
著名作家梁文道先生曾言:「一个人要有自己过好日子的能力,要有别人没法拿走的东西,这很重要。」
换句话说,这种能力便是:无论遇到何种情况,我都可以掌控住我的生活。
因为当你把主动权交给未知而非自己的时候,你的不安全感就来了。
就像作家 Howar 说的:
「不要问这个世界需要什么,问自己什么让你觉得真正的活着,然后就去做。
因为世界需要的就是人们都真正的活着,自己掌握着生活的主动权。」
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适当的恐惧会提醒我们,但持续性的恐惧,只会伤害我们。
学会在理解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去把它表达出来,可以是运动或是娱乐,学会合理发泄情绪,调整自己。
通过学习学会认可自己,去认识我们自己的力量和重要性,从更深的层次去感受自己,相信自己和身边的人,一点一点建立起信任。
以前的阴霾,我们都无法选择。但以后的世界,我们却可以自己建造。
愿你最终可以摆脱过去带来的不安全感,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END-
今日梦想家: 所长本长,微信公众号:人生研究所()。
▼
你的安全感来源是什么?
快在留言区留下你的故事吧!
扫描*关注本馆
为本馆点个赞,祝你有个好梦↘↘↘